纳西文化成就丽江的气质和底蕴
云南丽江,的确是一个奇妙的地方,无论是谁,一走近它的古城、酒吧、客栈以及小桥流水,步伐就会变得慢起来,心情也会变得平和起来,旅途也随之变得浪漫起来。慢节奏、悠闲在这里不再是奢望,发呆、晒太阳竟然成为客栈的经营项目,而所有这一切已经变成一种习惯氛围,感染着每一个到来的旅人,从而成为一种城市气质被广为传唱。可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丽江?在温婉小城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文化秘密?
纳西族文学艺术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县(中甸)、宁蒗彝族自治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
纳西族文学艺术
纳西族民间文学体裁丰富,有神话、传说、故事、长诗、民歌、语言等等,广泛地在民间口头流传,其中一部分作品以象形文字记录于东巴经上,被后人称为东巴文学。东巴文学也可以称为经书文学,与纳西族的原始宗教有着密切关系。纳西族东巴文学确切创始年代尚不可考,但是东巴文学与早期神话、歌谣、原始宗教东巴教以及东巴象形文字之间,都有着密切的源流关系。东巴文学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创世神话、战争神话、爱情故事、生产劳动歌谣等内容。《创世纪》、《黑白之战》、《鲁般鲁饶》被称为东巴文学的三颗明珠。
明代丽江木府土司开创了用汉文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出现了大量的用汉文创作的诗歌,并涌现出“木氏六公”、马子云、牛焘等诗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至今仍广为流传。
东巴文化:神秘的气质
走进一条寂静的小胡同,一座小院落出现在眼前。院子里种满了各式的花草,一树灿烂的白花伸出了墙外,几张木制桌椅就在树下,一套茶具整齐地摆在桌上。抬头看,这座客栈的名字木牌上刻着两行字,一行是汉字“静美小筑”,而另一行字我不认识,既像图画,又像符咒。我虽然不认识,却猜出了两个“字”,一个是一朵花的图形,那大概是美的意思,另一字是一座小房子的图形,我想应该是筑的意思吧。
纳西族东巴文
纳西族的文字,叫做东巴文,属于象形文字的一种。那小房子图形就是客栈,汉译过来经过诗化处理,便唤作小筑了。在古城的小巷里穿行,所有客栈的招牌上都会有这样一个小房子图形的东巴字。而包括客栈在内的所有商铺招牌都会用两种文字书写。就连银行都会有东巴文字的招牌。
象形文字,以图达意,用符号书写事物情感。这种表达方式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原生态性和神秘性。在丽江古城错综的小巷里,曲折回绕的院落中,点缀着这样的东巴文字,不但别致,而且极具神秘的魅惑力。
纳西族的这种文字为什么叫东巴文,而不叫纳西文呢?这个疑问曾出现在每个对东巴文产生兴趣的外来者的脑海。
身为纳西族的张文银介绍说,东巴,是智者的意思,是指纳西族群落中的智者,一个集歌舞文化、经文化、书写图画文化、史籍文化、祭祀文化、占卜文化于一身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东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代名词。
据说,在遥远的古代,他们可以与神灵交流,与鬼魂对话,在入世的生活里保持着出世的神性。而纳西族群落的各种文化活动就是由东巴带领完成的,所以纳西族特有的歌舞文化、经文化、书写图画文化、史籍文化、祭祀文化、占卜文化统称为东巴文化。
纳西族东巴文
而东巴文正是东巴文化的载体和集大成者,纳西语称其为司究鲁究,翻译过来为木迹石迹,也就是见木画木,见石画石的意思。在大研古镇里,经常可以看到刻在木头上和石头上的东巴文工艺品,那种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古老文字为游客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游兴。其实,东巴文的书写也在发展变化,在1000多年里,它已经从木石上,渐渐“走”到了纸上。这种纸,便唤作东巴纸。
在古城挤挤拥拥的店铺中,偶尔会出现一两座东巴纸坊,在纸坊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东巴纸的制作过程。东巴纸是用纳西地区特有的植物荛花,经过多道工序手工制成的,而其颜色是古朴的淡黄色,摸上去有棉布一般的厚实柔软的质感。
如今东巴纸已经成为游客非常中意的旅游纪念品了。同时,丽江的很多地图以及游览手册或是游记类书籍,都模仿东巴纸的颜色质感来进行印刷制作,使得东巴纸的形态形成一种文化,在旅途中处处彰显当地的纳西文化特色。
用东巴文在东巴纸上书写的东巴经书,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文化遗产。在古时,东巴就是通过东巴文、东巴纸来记录祭祀、歌舞等文化活动内容。
在大研古镇的黑龙潭湖畔,一座近年新建的丽江市博物馆在密密如织的雨网中出现在记者眼前,这是由东巴文化博物馆和丽江文物管理所合并组建的公益性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别致,模仿纳西庭院建筑,天井与屋堂交错布局,人们穿行其中,仿佛仍在古城中徜徉。
在这里,东巴的神秘的羊骨祭祀法、东巴婚礼、东巴服饰都静静而坦白地呈现在眼前,让游客轻松地了解丽江的前世今生。最让记者惊叹的是,纳西族的东巴星宿图以及天干地支,那复杂的布局不禁让人感叹纳西人民的聪明才智,而图上东巴文以及各种诡秘符号的标志方式更让人产生浓浓的兴趣。
建筑、美食文化:多元的气质
丽江地区自古有之,秦汉均隶属各郡。宋朝柔弱,致使吐蕃、大理兴起,丽江土司采取中间政策,与各方修好。南宋时期,丽江与吐蕃、大理关系紧密,文化上也彼此影响。元朝在此设置丽江路,丽江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仍是土司。明朝继续沿革土司制度。清雍正帝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彻底撤销了土司制度。
纳西族东巴文
纵观历史,丽江地区始终处于多个民族文化交融之地,因此丽江的文化是多元的,是融合的。尤其是在清朝,中央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因此丽江地区自古就在汉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兼容并蓄的独特的地区文化。
据说,忽必烈南下攻打大理时,以革囊渡过金沙江后,曾在此地驻留休整,而就在那时蒙古族的奶制品就在当地流传开来,经过历史演变,慢慢成为当地特色的奶食品。乳扇就是其中一种。
纳西文化:天人合一的气质
丽江的木府依山而建,在府中最后一道建筑的平台上,可以俯瞰丽江古城全貌。悄立雨中,极目远望,但见古城乌瓦如海,鳞次栉比,向远方延伸过去,蔚为壮观。丽江古城自古就没有城墙。丽江位于一片大山中间的平坝之上,纳西先民自古以山为墙,以水为枕,世代与自然和谐而居。
丽江的魅力正在于天人合一。那院落中的花树,那花树掩映下的小桥,那依桥而建的屋舍,那从山中引来的溪水,那在街巷中随时起跃的歌舞,那以山为凭的街巷,那随处可见玉龙雪山的布局,无一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明证。
其实,东巴文字里那些小房子、花朵、树木、牛羊早就为丽江魅力的秘密提供了答案,成为纳西文化天人合一的最好总结。悠闲、发呆、慢生活、闲适,这些丽江为游客所称道的韵味,实际上就是来源于纳西文化身处这种天人合一、多元开放、淡定自然的气质。
四方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常。突然,歌声四起,但见一群纳西族老大妈随意拉起身边游客的手,聚成一圈,载歌载舞,以青石板砖为舞台,以天地为剧院,以游客为观众。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然地加入到歌舞队伍当中,随着节拍起舞歌唱。
(来源:束河旅游)
【新浪旅游声明】本文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网址:纳西文化成就丽江的气质和底蕴 https://mxgxt.com/news/view/478428
相关内容
文化丽江丨纳西族的姓氏,你知道多少?纳西族的男人和女人
东巴画是纳西族文化艺术的一项
纳西族的起源和历史——探寻古老文明的传承者
[和少英]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 · 中国民俗学网
杨福泉:让文学助力纳西族社会生活 ——促进纳西族文学创作繁荣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彰显“江南文化”底色,共享长三角文艺成果!
吴越:韩江的文学气质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的成就
攀峰揽胜|兰亭奖入选书家李茂江:是浙江的文化底蕴滋养了我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