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发:与同仁堂一起成长

发布时间:2024-12-24 23:56
 

  陈立发是把中国老字号—同仁堂引进新加坡的第一人。作为新加坡科艺有限公司的创办人,陈立发和他的公司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民族健康服务”为使命,致力于推广中医药文化,在当地创下了良好的口碑。

  创业科艺,涉足中医药

  新加坡七成以上是华人,中医药在新加坡历史悠久,医院多设有针灸科。在新加坡的唐人街—牛车水,很多喜欢中医药的华人与这里的同仁堂结下了不解之缘。

  把中国老字号同仁堂引进新加坡,使陈立发弘扬中医药文化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抓手”。

  陈立发的父母是广东汕头人,因为谋生来到新加坡。陈立发在当地出生,当时新加坡缺医少药,中草药用得最多。他从小生活在农村,经常爬树采红毛丹和番石榴,不下心摔伤,家人就用中草药洗干净后搅制上敷。被狗咬伤后,老中医也会用草药和着冷饭涂在伤口上。“这是当年最普遍的治疗方法,有点像昔日国内的赤脚医生,很灵验的。”谈起当年,陈立发满面笑意。

  陈立发发现,中医对一些疑难病症,特别是皮肤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尽管有人伤口溃烂得厉害,吃抗生素也不见效,但是老中医却可以妙手回春。那个年代漫山遍野都是草药,尤其是在农村,药到病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令陈立发遗憾的是,当年适合中草药生长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了。

  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陈立发和几个同学商量,既然大家都找不到工作,何不组织起来一起创业?于是一个以经营针灸器材、拔火罐等中医药器械的小公司应运而生,这是科艺公司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立发跟中国有了直接的联系,销售链条不再通过中介,成本下降了很多。如今,科艺公司有60多位员工,加上同仁堂的100多位员工,已经成为新加坡远近闻名的中医药公司,效益名列新加坡前三名。

  成功就是要落地生根

  新加坡拥有多元文化共融的社会氛围,从本土的娘惹文化、马来文化到英国殖民文化和印度文化,以及中东伊斯兰文化和华人文化,使新加坡成为多元文化汇聚之地,吸引了世界知名公司的目光,2003年,这里成为北京同仁堂立足东南亚的窗口。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左一)访问社区,陈立发(右)向李总理介绍同仁堂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陈立发前往中国参加广州交易会,第一次与同仁堂建立了联系。同仁堂生产的大活络丹引发了陈立发的兴趣。大活络丹在中国古老的中医文明史上,一直是“攻补兼施,主治广泛,疗效卓著”的良药,有极高的知名度,也是北京同仁堂励志发展海外市场,让中医药文明“走出去”战略中药推广中最为重视的一味药。

  这味药的处方含有黄连,黄连的主要成分是小檗碱(即黄连素)。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位教授研究发现,小檗碱会增加新生儿罹患黄疸病的可能性。从1978年开始,新加坡宣布禁止使用黄连。这给中成药经营者造成了很大的困境。直到2016年,新加坡对于黄连的使用才终于解禁。

  因为当年禁用黄连,进口大活络丹便成了难题。“新加坡不但禁用黄连,而且视它如同毒品,只要抽查时验出黄连就会面临法律制裁。”陈立发说。

  大活络丹含有52种主要成分,唯一的可能性是用其他药物代替其中的黄连。对此建议,同仁堂一口回绝。理由是如果把黄连去掉,大活络丹便不复存在。为此,前前后后,双方协商了3年,最后达成的共识是,新加坡在进口大活络丹的处方上注明为“修改方”,易名为“北京大活络丹”,黄连用黄芩来代替。

  “中医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是心肺,中焦是脾胃,下焦是肝肾),中药中有三个黄:黄连、黄芩、黄白。黄芩用在上焦,黄白用在下焦。如果去除黄连,用黄芩代替并不会影响疗效。”陈立发说。

  改方后的大活络丹顺利进入了新加坡市场。当时恰逢国内企业立意要“走出去”,同仁堂也在寻找适当的合作伙伴。此方修改后,成分微调,药效不变,推出之后,受到当地用户的广泛好评,口碑一下就建立了起来。

  诚信经营,回馈社会

  新加坡拥有500多万外来人口,对本地的就业是一个严峻考验。对于来自国外的医生,新加坡有自己的保护措施。规定要有3个新加坡的中医师才能聘请一位中国医生,而且必须是中国国内5所指定的中医药大学毕业,行医8年,副主任医师以上。陈立发坚持,“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的国内医师还是要引进来,带动新加坡当地的年轻医师。”作为同仁堂的合作伙伴,他想方设法不断争取,为中国医师引进创造了条件。

  2003年,陈立发与同仁堂在香港签署合作备忘录,成立北京同仁堂新加坡(科艺)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出资80万新元(约合54.4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2004年3月,北京同仁堂首次走进狮城最繁华的牛车水。新加坡同仁堂是继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之后的东南亚第四家。现在,这个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店铺已成为北京同仁堂在新加坡的旗舰店。随后,同仁堂在新加坡又建立起多家门市。

  同仁堂的一贯作风是以医代药,医生坐诊,看病的同时介绍同仁堂的产品。“诚信经营,回馈社会”是新加坡北京同仁堂坚守的理念。2007年口碑在外的北京同仁堂医师团队受邀参加杨厝港联络所的一次义诊活动,为当地民众义诊,让民众受惠中医疗服务。此次义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亲自到场,为中医药打气。

  陈立发与北京同仁堂外派医师一直努力结合当地情况与北京同仁堂品牌文化的特点,选择以文化传播方式,带动北京同仁堂品牌的发展。同仁堂在新加坡的稳步发展,让陈立发有了很大的“获得感”。2006年6月,北京同仁堂在亚历山大医院设立中医疗保健中心,成为走进当地主流医院的第一家中医诊所,这也是北京同仁堂第一次在海外的西医医院开设诊所。在亚历山大医院,同仁堂还设有自己的“中草药园”,种有100多种药材,供人参观。

  随后,北京同仁堂又开始走进新加坡的心理卫生学院,除了提供心理健康治疗外,其医疗服务还包括内科、妇科、儿科、针灸、骨伤推拿及运动创伤等。2008年7月,北京同仁堂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寄望于中医中药文化与中华语言文化携手共进。

  在同仁堂的海外公司中,新加坡的同仁堂一直成绩骄人。求诊者除当地人外,也有不少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及韩国等国。

  为了让普罗大众更好地认识这个品牌,这里隔三差五就会举办保健讲座,每年还要借助节庆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同时每个月坐诊同仁堂的医师都会到社区义诊。

  向民众介绍同仁堂的时候,陈立发通常会说,“同仁堂的历史比美国的建国时间还长。”在这些活动中,民众对自己的健康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把这块300多年历史的招牌擦亮了。”

  金字招牌的海外效益

  陈立发酷爱中医。他认为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低,给人以安全感。感冒病症西医一般都会用抗生素、扑尔敏,患者服药后昏昏沉沉。而银翘等中成药就没有这些问题。他笑称,若是生病,他99%都会去看中医。

  好的医药品牌需要口碑。陈立发的经验是,一定要有高端人才来坐镇,能够治好病人,至少在疑难杂症中有让人心服口服的痊愈案例,口碑才能打响。

  70多岁老中医刘燕钧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在新加坡的同仁堂工作。当年,一位被医院判定不能救治的病人来到这里,刘医生用中医疗法,让病人服用安宫牛黄丸等药物。一周后,奇迹发生了,病人苏醒过来。原本对中医不屑一顾的病人亲属对刘医生心服口服。后来,很多当地人都来找刘医生诊病,一时传为佳话。

  目前科艺公司与山东中医药大学正在进行项目合作,引进中国医生来新加坡进行小儿推拿的课程培训,当地医生受益良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迄今为止,同仁堂已经在40多个国家开设了100多家药店,出口经营的品种已达680多种,商标在海外7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注册。

  北京同仁堂在新加坡已经拥有5家门店,其中两家开业于医院中,是北京同仁堂与新加坡政府及私人医疗机构的合作成果。

  “同仁堂是一个金字招牌,能够跟它合作,我们感觉十分荣幸。”陈立发说,“中医中药走出海外,我们能够在中间扮演一个角色,确实非常光荣、难得。”

网址:陈立发:与同仁堂一起成长 https://mxgxt.com/news/view/474583

相关内容

同仁堂、同仁堂科技与同仁堂国药的关系与比较 A股 同仁堂 港股 同仁堂科技 、 同仁堂国药 同仁堂 :主要产品包括同...
天津达仁堂、乐仁堂、宏仁堂与北京同仁堂的关系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与微商成为“一家人” 南京同仁堂如何躲过行业乱象?
南京同仁堂和北京同仁堂有什么关系?
京津“同仁堂”百余年品牌纠纷或告终 同仁堂集团控股天津同仁堂60%股权|速读公告
同仁堂未来的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同仁堂的问题与机会
小品演员状告同仁堂索赔30万
百亿市值钉子户,谁影响了同仁堂的发展?
同仁堂: 同仁堂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关于《控股股东关于解决和避免与公司同业竞争承诺函的预案》的审核意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