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关系及其功能研究综述
祖孙关系及其功能研究综述
刘丽 张日昇
心理科学 2003/03
近几十年核心家庭取代大家庭成为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使亲子关系研究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目前一些研究了表明,老年人依然占据着抚育孙辈的重要位置。特别是隔代抚养中,祖父母代替父母的养育职能,使老年人在孙辈抚养中更是起重要的作用,祖孙关系及其功能更为重要。这里祖孙关系指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祖孙之间接触频率(身体卷人)和亲密性(情绪卷人);祖孙关系功能指祖孙关系对孙子女和祖父母双方面心理发展的影响。祖父母作为家庭系统中的成员,“与父母、兄妹、同伴一样,在儿童、青少年、成年早期认知与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闭”,这在有关发展理论的探讨中被更多地提到。然而由于祖孙关系不如亲子关系直接,研究者通常将其作为传统家庭的一种家庭关系,因此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领域中都较少论及到卿综述从祖孙关系及其功能研究史、祖孙关系研究、祖孙关系功能研究、今后的研究方向四个方面对中西方的研究进行分析。
1 祖孙关系及其功能研究史
过去40年里,从早期对祖父母角色研究闭和祖孙关系研究工作开始,学者们对祖父母研究的兴趣稳定增长。当时,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指导数量与类型、地理距离、共同从事活动类型与数量上,代间关系质量和类型没有充分研究,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疏忽,认为代间关系质量不能从诸如接触频率这样的数据中得到证明。
1983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Racine举行第一次全国性的“祖父母和家庭关系”多学科研讨会,出现了涉及祖父母与诸如家庭结构和功能、社会化、影响模式、价值观传递等有关问题的发表物,报告了几个大型的量表设计,这些量表的关注焦点是祖父母及其在家庭中的角色。由此,祖父母在儿童社会性和认知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开始被重新认识,开始探索祖孙关系类型的发展,祖父母角色概念,尽管它不太明确。这使利用多种方法研究祖孙关系成为必要的趋势,祖孙关系概念的多维化在许多研究中得以发展。
从早期对于祖孙关系及其功能的研究到现在,一个贯穿始终的研究内容是祖孙关系及其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基本的人口统计学因素、地理距离的远近、祖父母与父母的关系,到祖父母的教育水平、祖孙之间情感的深度,呈现出细化的研究趋势,也使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祖孙关系的研究,例如:残疾儿童的祖孙关系,父母离婚后的祖孙关系,问题儿童的祖孙关系等。此外,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还提出了增进祖孙关系的一些训练程序。
2 祖孙关系研究
2.1 祖孙关系研究
祖孙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方面,范围涉及祖孙关系的概念构成、祖孙关系的特征和模式、祖孙关系分类等几个方面。
一般来说,关系似乎是各种意义的综合,例如,个体从多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的帮助,个体觉察到的关系的积极程度,关系是冲突来源的程度等。正因为如此,研究者们为了祖孙关系概念构想的一致进行了努力地工作。其中一项研究发现,成年早期对“完美的祖父母”进行描述时,对“祖孙关系质量”的描述是固定的,表现为5个极其重要的因素:(1)亲密性的感知;(2)感到被祖父母所了解和理解;(3)感到自己了解和理解祖父母;(4)感到祖父母在生活中发挥积极影响;(5)将祖孙关系像友谊般看待,而不仅仅是被他们的父母亲所控制的关系。更进一步地,该研究者又用25个项目的问卷,测查了大学生与“最亲密的”的祖父母之间祖孙关系的上述5方面,结果显示,每一个要素都和成功的祖孙关系有关。几乎与上述工作同时,Pierce等人也将“祖孙关系”进行了概念化,提出支持、冲突、关系深度三个因素,并设计了“关系调查问卷”(QRI),要求被试对特定的人(父母,祖父母等重要他人)做出反应,发现学生将与母亲、父亲和重要他人的关系描述为支持性、深层、较低冲突水平的关系。在如此众多的祖孙关系概念研究中最值得注目的是Furnan和Buhlmester所做的工作。他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Rober Weiss的“社会构造理论”,这个理论综合了过去祖孙关系研究中被采用的因素,包括:(1)安全、亲密、慈爱的依恋;(2)可靠、能依赖的联系;(3)价值的肯定;(4)友谊和经验的共享;(5)建议和指导;(6)照顾其他人的机会。这两位研究者在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调查问卷”中扩展了上述项目,包括权威感知、冲突、关系满意感、关系重要性四个因素,其中满意感和重要性提供了所有关系类型的指标。在应用该问卷的研究中,被试(11一13岁)评定其社会网络关系中出现的一个特定关系的程度,结果发现,除父母外,祖父母获得了最高的情感等级、重要性等级、价值等级;而在友谊、亲密、工具性帮助等更多具体社会项目上,祖父母获得的等级相当低。进一步地,有研究仁运用该问卷专门测量了青少年期、成年早期孙子女与祖父母的关系,验证了前一项研究的结果。
祖孙关系特征方面,一项研究通过比较祖孙关系与亲子关系,发现祖孙关系矛盾更少,父母是儿童冲突的动力目标;祖孙关系更趋于相互接纳和没有冲突。另一项研究通过访谈法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得到了近似结果:儿童经常将祖孙关系描述为没有情感动力学冲突、没有亲子间责任的独特关系,这种关系天然具有社会接纳、养育、慈爱等特征;并揭示了存在于祖孙之间的几种依恋形式和角色,即祖父母是孙子女生活中的忠实人物、基本技能教师、过去和将来的连接者、年轻人如何看待老年人的决定因素、充满安全和爱的成人/儿童关系的提供者。Furman对4、7、10年级学生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上述观点,并进一步认为,尽管青年早期儿童认为同伴群体比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更富支持性,但他们坚持认为感受到了来自祖父母或父母的亲密性;如缺少祖孙关系,孙子女会体验到养育、支持、安全感的剥夺,自我文化和历史的缺失,在尝试解决自我同一性发展危机时出现重大问题。
在关系特征研究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祖孙关系模式,发现最强的联系模式是相同性别间的联系,例如,祖母与孙女有最频繁的拜访和电话交流。但孙女与孙子相比,她们与父母及祖父母有更多的联系,且在共同参与的活动上有着不同,孙女倾向于同祖父母一起参与更多的共同活动,且活动范围更广泛,包括交流、购物、家务劳动、亲族抚养关系,而孙子的活动则包括在附近的农场或院中进行户外工作、与祖父母一起进行娱乐。
祖孙关系的分类通常是用出现最多的行为方式划分的,因为它对划分所产生的行为类型和互动风格是有帮助的。其中一种分类将祖孙关系类型分为分配型、象征型、个性型、疏远型四种。分配类型中,祖父母关心儿童道德发展和核心价值的传递,但纵容儿童,并认为放任溺爱是祖父母和孙子女的一种权利;象征类型延用了祖父母关心儿童道德发展的观点,不过却更关注“正确”的行为和能被尊重和仿效的典型行为模式;个性类型由祖父母和儿童对于友谊的需要所描述;疏远类型描述为仪式化、冷漠且很少发生交互作用、习惯化的祖孙关系类型。我国教育界对祖孙关系类型的划分采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纽嘉顿和威因斯坦划分的五种类型,即正式型(祖父母对孙子女十分关心,但不干预亲子关系,只在父母需要时才偶尔提供帮助)、寻乐型(祖父母将孙子女看作寻找乐趣、消除孤独的对象,且他们不摆架子,在交往过程中祖孙都能得到快乐)、智慧型(祖父母将知识传授给孙子女,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代替父母型(祖父母承担养育孙子女的重担,照顾其日常生活学习)、保持距离型(祖父母与孙子女一般不接触,只在家庭成员必须聚在一起时才偶尔相见)。
综上所述,祖孙关系的研究是有限的,且绝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祖孙接触频率及社会活动类型上,也多是描述性研究,缺乏理论深度和方法综合,值得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但结论仍指出了关系的构成及模式、祖孙关系的某些特征及分类,还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2.2祖孙关系影响因素研究
祖孙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较多的重视,以前关于祖孙关系的研究也多集中在这一方面。最近一篇关于祖孙关系的文献表明,五个因素决定着祖孙关系的类型:(1)年龄、性别、婚姻状况;(2)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经济来源;(3)孙子女人数、接触频率等家庭结构变量;(4)与朋友互动频率、非家庭角色数量等社会资源变量;(5)健康、生活满意感、个性等个体资源变量;(6)对于自己祖父母的经历和自己作为祖父母的经历。
其中性别对祖孙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祖孙关系类型、共享活动类型及扮演角色的差异上川。但采用不同方法测量性别差异的研究还显示,祖父母在祖孙关系中表现出的相似之处仍然多于不同之处。祖孙接触频率方面,以前有些研究直接将接触频率作为祖孙关系的一个维度。为此,一项研究专门研究了影响接触频率的因素(亦即影响祖孙关系的因素),结果发现有六个决定祖孙接触频繁与否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地理距离、祖父母和父母关系、祖父母性别、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祖父母的婚姻状态。这些因素中,地理距离的接近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祖父母与父母的关系是影响祖孙关系的重要中介因素,它为祖孙关系设定条件、提供情绪背景,祖孙关系成为间接的关系。
另外,可能影响祖孙关系的还有两种转变,即青春期的成长和父母离婚及再婚。其中离婚、再婚对祖孙关系影响的研究近十几年来已经逐渐增多,少数研究分析了人生转折(如进大学)对祖孙关系的影响,但关于青春期发展及青春期转变对祖孙关系影响的研究实际上并没有,即使有少数研究表明,青春期少年与祖父母更少亲密性情感接触,但研究并没有考察青春期状态或身体发展对祖孙关系的影响。
限于篇幅所限,文章仅就上述几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介绍,其余祖父母的健康因素、教育水平及儿童发展水平等因素对祖孙关系的影响不再赘述。
3 祖孙关系功能研究
3.1对儿童的功能
对儿童发展功能的研究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祖孙关系中祖父母的角色功能;研究祖父母对孙子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不同发展阶段的孙子女对祖父母的角色功能有不同的认识,且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相对应,具体表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对祖父母的行为角色显示出不同的偏爱:学前儿童首选给予礼物和馈赠的祖父母(表现自我中心);儿童中期强调游戏等共享活动的重要性(具体的相互影响);青年早期偏爱需要时能提供支持的祖父母(形式符号思维)。分析儿童对祖父母期望的研究与此相应,年幼儿童强调从祖父母那里获得感情收益、养育和礼物,年长儿童强调祖父母提供可靠联盟,并以家庭历史和指导为傲。青年早期倾向更高评价祖父母,特别强调祖父母在同一性形成过程中提供可靠抚养、情感支持、指导与信心;青年晚期把祖父母作为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更强调与过去的联系,更少情感依赖;且青少年年龄越大,与祖父母关系特征的区别越大。成年孙子女与祖父母的关系可能与过去的关系混合在一起了,也可能包括更为成熟的社会性和工具性互惠交流,使成年早期与幼小时期祖孙关系不同;同时祖父母仍然作为很有影响的依恋角色,尽管可能成年早期孙子女给予祖父母的比从祖父母身上得到的还要多。综合近四十年祖父母角色功能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更多注意祖父母作为一般角色模型功能、衰老模型功能、导师功能、育年期同一性发展模型功能、象征性功能(大多是用比喻描述的,如“压力缓冲器”、“监督人”等)。
祖父母对孙子女直接和间接影响中,直接影响来自面对面的交互作用,间接影响是通过第三者的中介作用所控制的影响。在具体研究中,间接影响被更多连续研究,有人曾定义了社会网络对父母的三方面主要影响,依次影响儿童的是情感和物质援助、儿童一养育控制、角色模型,并且已发现了许多适合这些分类的祖父母行为。但很少有祖父母完全限于对孙子女间接影响,绝大多数有直接接触机会而产生直接影响。上述研究同时描述了社会
网络对儿童的四种直接影响:认知和社会刺激;直接支持;儿童观测模型;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这些直接影响通过祖孙多种面对面的接触而存在,其中一些已被研究者们确定了。
除上述两角度外,研究者们还研究了影响该功能的因素。如,不论是学前儿童、学龄儿童或青少年,父母离异期间若有住在附近的祖父母与之保持联系并注意其需要,则能在学校适应良好,证明了该功能取决于祖父母卷人孙子女生活的程度;通过将年轻祖父母与年长祖父母进行比较,发现祖父母年龄不同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年轻的祖父母更活跃,给予孙子女更多照顾和并与之玩耍,使孙子女更易社会化;年长的祖父母,可能有更多身体限制,和孙子女更少面对面交流,但能提供支持并扮演“缓冲器”。当然,这些祖父母行为上的差异要受孙子女年龄的影响。
总之,祖父母通过各种方式直接与第三代交往,在儿童社会化中承担重要的角色,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
3.2对祖父母的功能
祖孙关系除了对儿童发展的功能外,对老年人发展也有重要功能。艾里克森等认为,高龄者和年轻一代的关系,对老年期课题的完成起着作用。特别是高龄者和孙子女的关系,会形成“即使自己的生命结束了,精神也能被狭义地继承”的信念,缓和高龄者对死亡的不安。日本心理学家河合单雄也认为,“老年人能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做事情(Doing),什么也不做就存在那里(Being)就有价值”,尤其提出了高龄者“什么也不做,就存在那里”的重要性。二者都从理论上出发,提出了祖孙关系对祖父母发展的积极功能;在具体研究中,该功能却是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进行的。
得出消极功能的研究,多以抚养孙子女的祖父母为被试,研究大多都表明,养育孙子女的效应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祖父母心理矛盾,报告精力少与抚养孙子女需较多卷人之间的矛盾;对与非监护儿童之间亲密性的缺乏感到内疚;照看孩子的责任使社会角色受限制,从朋友中孤立出来。同时,祖父母作为照顾者,还报告三个问题:和孩子父母的关系、自己本身无能力或造成死亡、法律保护问题。这些消极功能的研究,提示要特别重视几种类型的祖父母:权威地位的祖父母;抚养有毒瘾孙子女的祖父母;有全日制工作又需照顾孙子女的祖父母;离婚的祖父母。因为他们所面临的所有困难都能导致祖父母消沉、焦虑、烟酒瘾和更差的身体状况。
尽管照顾孙子女对祖父母发展会产生较多消极影响,但对祖父母发展的积极功能还是存在的。研究发现,抚养孙子女的祖父母中,许多人为能再承担父母角色感到很幸运,并认为与自己对已成年子女所做的抚养相比,对孙子女的养育做得更好;养育孙子女的压力可通过传递家庭遗产而减轻,获得满意感;享受关爱及伴侣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祖父母能认识到不朽感、代际连续性、不用承担父母责任的享受、友谊、工具和情感性支持、技术新进步。在以往研究基础上,Kivnick定义了祖孙关系对祖父母发展的五个功能:角色同一性、老年人的价值、获得不朽感、个人过去的再卷人、宽容。
综上所述,祖孙关系对祖父母发展功能的研究多集中在消极方面,降低了祖父母再承担父母角色的幸福感及祖父母角色的重要性。因此,祖孙关系对老年人的正面影响应该受到足够重视,这对老年人幸福地度过晚年活,完成老年期发展课题十分重要。
4 今后研究方向
4.1基于研究方法分析
分析前述研究,可以发现祖孙关系及其功能研究存在的不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祖孙关系概念化及测量研究中存在明显不一致。许多研究者用“感知的亲密性”或者“角色概念”作为概念构想测量祖孙关系,并把联系频率或共享活动次数作为祖孙关系质量的指标,结果使这种测量大部分不能获得祖孙关系更为复杂的本质特征,因此理论上对概念的界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二是进行测量时,研究者使用的工具也几乎没有一致性。从根本上来说,之所以会产生测量工具上的不一致性,根本原因还在于理论构想的问题。由此可见,发展权威性的测量工具也是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的。
4.2基于理论分析
在研究理论上,有研究者早就提出,一项关于祖父母的经典研究,应从几个不同分析水平进行:(1)祖父母和孙子女的社会角色、预测和归因状态;(2)祖父母和孙子女的个体情感或内心体验;(3)关系双方的相互影响(互动、互惠和功能);(4)整体家庭的运作,包括祖父母、父母、孙子女之间复杂的互动模式和情感支持模型等;(5)祖孙关系间的持续、互相依赖等象征功能。这种提法作为向从事祖孙关系研究的学者们提出的挑战,到现在为止已经接近30年了,但实际上似乎已被遗忘,几乎没有研究对祖孙关系进行多背景多水平的分析。多数研究焦点仅限于祖孙关系中的一方面,集中于祖孙间互动、情感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很少,纵向研究也几乎不存在,几乎不知道祖孙关系在时间上是如何变化的。可见,未来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应加强处于特殊年龄阶段孙子女(如转变时期青少年)与祖父母关系的研究,并增加一定程度的纵向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不同背景下祖孙关系及其功能的研究,例如隔代抚养与父母抚养儿童的祖孙关系问题,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祖孙关系问题等。
在中国,心理学角度祖孙关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的探讨,再到实际的指导程序,应该受到一定的重视。
5 参考文献(略)
网址:祖孙关系及其功能研究综述 https://mxgxt.com/news/view/471919
相关内容
国内外用户画像研究综述人物传记研究综述
《2024年 明星代言现象国外研究综述》范文
《网红现象的研究背景、意义及文献综述(2100字)》.docx
消费者忠诚度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虞姬与虞姬文化研究综述
社交媒体用户倦怠与消极使用行为研究综述
明星代言现象国外研究综述
台湾妈祖文化传播与两岸关系互动研究
长春中医药大学王明星课题组:天然多糖治疗炎症性肠病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