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橙很火,地球人都知道。其品牌效应,也带动了当地的果业发展。在6000多亩褚橙基地周边,衍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果园,搭上褚橙的顺风车,也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在褚橙基地对面,有一片占地4000亩的果园基地,其共同拥有人,一个是矿老板李某,一个是新平县原县长曹某。不过,为了争夺果园基地股权,这两个近30年的老朋友,最终闹上法庭。昨日下午,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起案件。
果园距褚橙庄园仅20公里
亲密合作 建立果园基地
褚时健二次创业的褚橙庄园、6000多亩的褚橙种植基地,位于距滇中小镇新平戛洒不到10公里的山上。清澈的党独箐水,穿山而过。隔河相望20公里的地方,也有一个4000亩的果园基地,与褚橙基地同饮一江水。如果不是特别介绍,很多人会误认为这也是褚橙基地的一部分。
该基地从种植技术、水土培育等,很大程度地套用学习了褚橙技术,但与褚橙基地没有任何干系。经营这家果园基地的,是家名叫玉溪红河谷果业的公司。公司法人代表是李某,提供技术支持的是曹某。两人不仅是合伙人,也是近30年的老朋友。
两人都曾当过官,李某曾是云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815地质队的一名队长,曹某曾当过玉溪农业局局长、新平县县长等。
不过,他们都不是“官商”。李某是在退休后,才开了一家矿业公司。曹某则是2014年因为经济问题被撤职。于是两名老友,一个出资金,一个出技术和人脉,建起了果园基地,合作种植橙子,并注册成立了玉溪红河谷果业有限公司。李某任公司法人,曹某任公司顾问,出于朋友之间的信任,两人之间连合同都没有签一个。
“分家”之后 仍在争夺股权
就这样,公司承包了2000亩的山地,开始种植橙子。诉状显示,李老板同意给曹顾问20%的干股。1700多万元投进去后,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占地4000亩的果园基地。
作为政府招商引资项目,红河谷公司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到了2015年,李老板和曹顾问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曹顾问说李老板是“投机商”,想“圈钱走人”。李老板则指责曹顾问“一分钱不出,还想吃独食”。于是,李老板要求“解除合同”,曹顾问请求“变更合同”。
闹来闹去,最后基地被分开了,1/3划出去分给曹顾问。之后,曹顾问成立了自己的果业公司。
“分家”后,两人仍在为股权问题纠缠不清,曹顾问认为自己靠“知识产权”入股,应该得到的不是1/3,而是2/3。他所说的“知识产权”,就是他撰写的《新平莫沙镇峨德河党独箐流域高原特色柑橘产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一文。
曹顾问在项目报告中说,他在与褚时健的长期交往中,研究探索和创新了褚橙种植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形成了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拥有多项无形知识产权。
闹上法庭 双方分歧很大
争议之下,李老板将曹顾问告上法院,提出“解除合作关系”。曹顾问提出反诉,要求李老板“继续履行合同,兑现承诺”。
你告我,我告你。就这样,两人打起了拉锯战。王润福律师说,这个案子表面上是股权之争,背后的一些争论也很复杂。
昨日开庭,也是一波三折。原定于上午开庭,因为曹顾问缺席,法院通知“不开庭了”。王润福律师说,为了这个案子的开庭,他已经是第四次“被涮了”。经过协商,法院决定改为下午开庭。
曹顾问提出的反诉状中,将责任归咎于李老板的“野心”和“贪婪”。“我一心一意向褚老学习,希望把项目做好回报社会。”曹顾问说,随着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他力图把这个项目做大做强,做成自己后半生的事业归宿和精神寄托项目。但李老板却在搞投机,试图把基地作为融资工具,伺机转手圈钱走人,偏离了该项目的初衷和政府扶持的本意。
“他一分钱没有出,却想瓜分基地的2/3,哪有这个道理?”对曹顾问的“圈钱”说法,李老板不认同,认为融资是生意场最基本的运作方式。
昨日庭审 没有达成和解
庭审中,双方在褚橙技术的复制上,各说其词。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曹顾问称,在基地建设中,他是出了很多力的,特别是技术上的指导,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他说,包括通过对橙子种植规律的长期观察,以及跟褚时健的深度交流和探讨,才形成了科学发现、形成商业秘密。
曹顾问所说的商业秘密,其实就是说,是他发现了这一带的自然气候、水土等,是天然的理想的橙子种植基地。他站在褚老的臂膀上,进一步发挥个人专长,研究探索出理想种植的本质属性和自然规律,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水平。
“无形资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70%。”曹顾问说,他之所以提出反诉,是要讨回应该属于自己的股份。
而李老板称,那些所谓的无形资产,完全是强词夺理。褚橙本身是无法复制的,褚橙之所以称为“明星产品”,与褚老的励志是分不开的。这一带的水土气候等自然规律,也不是什么商业秘密,而是公众熟知的基本常识。
由于案情复杂,双方意见分歧较大,昨日的庭审没有达成和解。
春城晚报 夏体雷 摄影报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