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周鸿祎:大模型今天最重要的是要离用户近
作者|星奈
编辑|方奇
媒体|AI大模型工场
寻找明星场景是360在AI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关键词。
8月1日的ISC.AI 大会上,360集团宣布,与国内15家大模型厂商达成合作,共同推出新一代AI产品“AI助手”。
360集团创始人,ISC大会主席周鸿祎多次强调,大模型不是产品,大模型能力要结合场景才能真正发挥价值,要找到高频、刚需、有痛点的AI明星场景。
“2024年是场景之年,我们探索了AI搜索、AI浏览器和大模型儿童手表三大AI明星单品。”
如今,360更是以开放的姿态联合国内厂商打造垂直和专业的应用场景模型。周鸿祎宣布,360开放安全卫士、安全浏览器、搜索、智能硬件四大国民级场景,打造新一代AI产品“AI助手”。
与智谱AI、商汤科技、百川智能、火山引擎、百度智能云、腾讯、科大讯飞、华为云、MiniMAX、零一万物、面壁智能等15家大模型厂商合作,全面内置到360国民级入口产品,不需要安装插件就能获取场景,让AI普惠10亿+用户。
具体来看,此次最强大模型联合打造的AI助手有三个亮点:
1、多家模型可自选,哪家最强选哪家。当用户在输入检索问题,用户可以调用不同的大模型对问题进行回答。
2、效果可对比,交叉验证选最优解。用户问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把2-3家的结果同时显示出来,交叉验证,获得最优的结果,最大程度降低大模型“幻觉”。
3、意图识别,自动调度“360帮你选”。在AI助手中,集成了意图识别的专业模型。可以根据用户询问的问题进行意图判断,实现自动调度。
针对办公场景,周鸿祎与360互联网事业群总裁赵君共同发布360AI办公一站式学习办公工具集,汇集多家大模型能力,提供一站式AI智能办公解决方案,低使用门槛的AI工具集和40w+海量优质模板及实用工具,打造AI图片、AI文档写作、视频音频、PPT、办公工具及模板大全等不断丰富的AI办公功能矩阵。
在大会结束后,AI大模型工场作为大模型行业媒体参与群访对话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以下为群访对话实录:
周总您好,想问您一下,今天您提到了AI搜索,您觉得AI搜索发展趋势是什么?现在有一种声音说AI search+Agent+WorkFlow是一种趋势,你怎么看?
周鸿祎:这是两件事:第一个,现在要把AI用好,光一个大模型已经证明肯定不work,因为大模型能力再强大,没有agent,没有智能体,没有WorkFlow是完成不了完整的任务。智能体的作用我昨天也讲了,大模型能够进行工具的增强、知识的增强、推理的增强包括记忆的增强,最重要的是用Agent框架解决了大模型只能快思考的问题。人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快思考,比如你问一个问题,我张口就来,这种回答的快,但结果不一定好。比如老周邀请你写一篇关于AI的文章,回去我可能先写提纲、查资料、进行完善、写完以后进行润色,找朋友帮忙改一改,这样的过程就是慢思考的过程。今天把快思考的大模型推到前台试图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所以Agent框架很多人理解不对,Agent框架最重要的是解决慢思考问题。无论做AI什么,AI搜索也好,搜索+AI也好,这些功能必不可少,这是从技术层面来讲。
第二,回答AI搜索。AI搜索,我之所以觉得现在用户使用体验,搜索+AI比在大模型+搜索增强效果要更好。一是搜索习惯用户已经养成了,不需要教育,但用大模型提示词去交流可能难度很高。二是搜索的期望不像大模型聊天机器人,大模型聊天机器人实际上很多用户用的,包括你用的不好,是因为你期望太高,但搜索的期望是找到答案,体验就很好。三是难度不一样,如果不划定场景,给用户做一个看着是聊天机器人,聊天机器人只是沟通方式看起来很容易,比如微信聊天很容易,面对一个老科学家不懂他的专业,就用微信聊天跟他沟通起来还是非常肯定的。但搜索这个功能已经被限制了,所以用大模型一部分能力牛刀小试,就能把搜索体验改的非常好。所以我是从用户体验角度。
我们做AI搜索流量进步、发展很快,现在360AI搜索月活已经过千万了。我认为大模型能力很强大,但一定是跟各个场景相结合,去赋能各个场景,这样的用户体验最好,因为一个场景有没有用不一定跟技术能力有关,不是技术越好一定要用。最近注意到一个现象,美国的初创公司Perplexity成长得很快,最近OpenAI居然开始抄它了,OpenAI做SearchGPT证明OpenAI也动摇了,为什么?OpenAI本来做的是ChatGPT,聊天的GPT,觉得聊天界面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现在不得不做一个平行的SearchGPT,用GPT,有Search的用户体验和入口,到底是Search好用还是Chat好用,有可能平分秋色,有可能将来一个被另外一个取代掉,都有可能,但至少说明AI搜索是重要的场景入口,大家都不能错过。
您提到大模型落地关键是明星场景开放给厂商,双方收益是什么?除了开放入口,这个底座建成,未来还有哪些合作可能?谢谢。
周鸿祎:第一个过得为什么把Token价格降低,包括愿意开放API,大模型厂商都花了很多钱,建了很多算力,一定要用有人用,有人用才能cover成本,有人用才能改进,这是大家愿意合作的基础。第二个,明星场景我们说白了是两个最大流量入口一个是浏览器,一个桌面,离用户更近。第三个,现在合作比较匆忙,现在合作是做了一个集成式的AI助手,解决大家能力不足的问题,现在每家模型都有能力比较强的,也有能力弱的,如果每家用他所长,15家模型哪怕有2家能力很强,30个分类能力很强,加起来能够超过GPT-4,先让大家有一个接触使用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未来有更多的场景会被释放出来,比如不需要自己做浏览器插件了,用户用浏览器当天看网页、当天看图书的,右边出来一个侧边栏可以进行提问和追问,用户在桌面上用任何软件时,可以随时在桌面上唤起来一个助手的小窗口,也可以是把桌面侧边栏。这种场景都会向大家开放。
最后我们发了一个AI办公套件,AI办公套件里面很多产品也会跟大家挂起来。小红书可能是A模型干的最好就调A模型,如果写一个公文、写一篇论文可能B厂商的模型能力更强。我们也会很快发布一个智能体框架,类似扣子(Coze)这样的,有可能跟扣子或者Deepfake去合作。有了智能体框架之后,不仅可以实现多个专业模型协作,也可以实现多个大模型的合作。我回答第一位同学的Agent框架时,可能Agent框架经常干这样的事,大模型不只调一次大模型,比如写一篇文章,让另外一个大模型反思这个答案对不对。很多大模型出错是因为快问快答,一旦让大模型有能力进入慢思考,9.1和9.9谁大,有的大模型压根是从头测到尾,有的大模型给点提示、给点反问能意识到自己是错误的,所以利用多个大模型相互验证、相互校正、相互挑战的方法,出来合作的能力会超过单个大模型,所以后来还有场景开发。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每家做一个桌面六,每家有一个小宠物,桌面上趴了十几个小宠物,每个宠物都是一个AI助手,这事也很可怕。然后每家都做浏览器插件,你在浏览器里面截一块,截上面,有人截下面、截左边,中国互联网20年前大家都做了一个搜索tabBar,有人浏览器最多装了五六个tabBar,功能都一样,这个对用户体验来说肯定很糟糕,发展不好。我们是自己的浏览器,360几个版本的浏览器、几个品牌的浏览器,现在不需要它们做插件,直接集成在里面,这对他们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360推出AI办公付费模式,您对这个产品用户增长有哪些预期?这样的功能,一些传统的办公软件也会做,比如WPS和钉钉,我们是不是对他们发起挑战?换句话说,我们怎么看待大模型未来是如何影响AI办公工具的?
周鸿祎:我觉得AI办公是目前能找到用户最有需求的一个领域,比较通用,比较简单,现在我们和钉钉、WPS探索,原来没有模式,比如钉钉免费也不收费,WPS和我们原来免费,靠广告,但广告这个模式也很尴尬,没有广告挣不到钱做不下去,广告越多用户抱怨,你说希望把产品做的越来越好,彻底免费,一点广告都没有,除非你在别的地方能挣钱补贴。所以我觉得AI给了互联网公司一个机会,探讨直接向用户收费,没有直接把广告取代的模式,大家都在探索,谈不上竞争。用户群不一样,办公需求不一样,我们所做的办公有很多创意工作,比如图片、视频,也有很多效率工具,比如个人知识管理,慢慢会形成各自的差异化,这个也不太可能垄断。这次我们也在向WPS和钉钉学习,WPS和钉钉背后都有多家大模型,不如我们干的彻底,我们找了15家大模型全面合作。我的办公套件里面,我的用户也比较近,比如我的桌面上影响了好几亿用户,这帮套件,如果有需要,比如你是做一个AI工具的应用厂商,我们愿意帮你集成起来。
今年AI视频特别火,多模态大模型来了之后,您觉得对AI的安全、挑战有什么新的东西?多模态大模型对于安全有没有一些新的挑战?
周鸿祎: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原来所做的Deepfake,深度伪造,照片PS换脸,视频后来也实现了换声音换脸,现在有可灵、类似Sora的产品中国出了好几个,现在不用换脸了,直接下一个指令,这样会带来很多内容安全的问题,比如美国为什么一直不让Sora开放,就是怕它影响美国大选。再比如说做一些视频成为欺诈、电诈很好用的工具,这会带来内容安全上的挑战。但有很多方法,比如在工具侧本身用大模型对用户输入的请求进行判断,可能有很多不合理的要求就阻止掉了。第二在输出内容上加上水印,这个水印在全网公开,各个播放器播放的时候提示是AI打造的视频,有很多方法可以做。
关于360AI助手模型调度,比如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我们怎么去区分哪个模型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是用户选择还是360去做?
周鸿祎:都可以,首先用户肯定是能选择的,现在调不同的大模型比较麻烦,现在在浏览器里调了A大模型,觉得不满意,下面列举的,你选择一个点一下其他模型就出来了。而且我现在跟各家商量,他们有不同意见,我们要不要做一个对比,先选三个模型,结果同时对比出来。随着用户使用,什么模型算成什么领域,就有一个用数据来说话的初步意向。360做个路由模型,可以把它打给不同的模型。所以用户可以选择,360可以推荐。360推荐了,比如这次我推荐做了,不该用通义千问我用通义千问,通义千问回答不好,下一次可以外百度、豆包、百川,都可以。
您前面也提到现在大家都在探索商业模式,不知道在您设想或者规划中有没有比较理想的商业收费的状态?因为您前面提到哪些可以覆盖成本就免费,难以覆盖的就收费,从用户角度哪些应用是有付费刚需的,就是他愿意付费的?
周鸿祎:你看权益很多,里面有很多权益是免费的,肯定要给免费的给用户用,用户付费比较刚需的是格式转换、PPT、翻译,另外我们还在做探索做一些深度的东西,比如有人做多篇学术论文的研究、对比、分析,几个公司财报的对比研究,这就比较垂直了,将来算法还有垂直收费的,不是所有用户都愿意付费的,这个需要探索。WPS和钉钉都在探索,这是比较好的及否则太内卷了,最后大家谁也挣不到钱,AI成本又这么高。最近红杉就讲,花钱买GPU的投入,这个行业产生六千亿美金的收入这个行业才有机会,这个行业最大收入的是OpenAI是30多亿美金,OpenAI今年不融资到年底就会把钱烧完,我相信他能融到资。什么叫泡沫?刚开始很多人进来、很多钱进来不叫泡沫,最后大家挣不到钱、都不干了,这才叫泡沫。所以大家探索商业模式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现在会员收费收入已经在稳步增长了,有人可能是开放模式,有的餐馆有一两道当家菜,人人都来吃,做米其林餐厅,有人做自助餐,管饱、管量足、种类丰富,200块钱龙虾随便吃,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自助餐。
从投入产出比角度看,跟这几家大模型具体合作方式是资源置换还是具体的价格,用户增长量或者相应终端下载量的提高,这件事情的ROI未来会呈现一个明显的增长吗?还是我们选择这种合作模式的考量是什么?
周鸿祎:这个合作模式,首先各家Token都有报价,而且每千词Token上的费用已经很低了,我们该用了多少Token,该给他付钱就给他付钱。也就是说我能赚多少钱跟他们没关系,他们是希望我用的Token越多越好,所以他们来支持我用他们能力,相当于我基座模型平台能力特别强大,我自己尽可能给他们带更多流量、带更多用户进来,想办法创造更多的产品,让用户每天使用更多次数,他们并不是要跟我去分账,理解吧。假设我没有用户用,他们就没有收入,但他们没有收入他们就没有成本,因为API连上了,所有的开发、管理,比如杨子超先跟百度对了一会儿话,不合适,就跟阿里说,中间有上下文的切换,可能他用百度文戏文档不满意,一点就用阿里的,内部后台把这个文档用阿里读一遍,这个东西我们来做。
这种方式给360带来了最直接的益处或者提升是什么?
周鸿祎:跟钉钉说的一样,我看了钉钉发布会觉得这个模式非常好。现在国内大模型是的情况,就是每个人都有优势,每个人都有劣势,谁也做不到比谁压倒性领先。美国也这样,比如几家开源的如Lama3、GPT-4o,美国这帮人也差不多,如果OpenAI能形成压倒性优、形成代差,说你们都没什么用,用我,他一家当然可以垄断。中国的,你用百度、用阿里、用豆包,有时候感觉这个阿里好一点,下一个豆包好一点,把能力综合起来有可能形成一个最强战队。
第二个,咱们说句实话,中国需要几十家厂商都去开发一个通用AGI吗?我觉得做不到,就不支持,最后可能只有几个加快有算力。而且中国所有几家做云的比如火山云、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这几家的卡加起来可能跟微软的卡差不多,可能不一定有Facebook的卡多,加上百度。所以我现在的思路,大家都在训模型,没有拓展应用,模型有再强大的能力也发挥不出来,没有人去做应用。所以你们媒体不要老是说要鼓励应用开发者利用API做套壳,套壳有深度套壳、浅度套壳。这次我们是简单套壳,我们做的办公会员包括浏览器各种场景就是深度套壳,不能调API简单一概称之为套壳好像就很低级,他们做API出来就是希望有人套在里面。
关于AI搜索,您刚才一直提到现在找不到放广告的地方,您也提到360AI拥有明星场景,那我们在这块怎么去赚钱呢?会员收费模式,您觉得这种模式怎么能够走得通呢?
周鸿祎:搜索是这样的,如果你干了一个新的AI服务,确实有价值的话,那么会员服务收入有机会,搜索不和平,搜索用户已经养成心智认知,被养成了一个习惯,你只是在搜索上做了加强,别人都免费,凭什么你收费呢?所以我觉得搜索现在是如何能降低成本。但广告模式能不能解决问题还得探索。因为广告已经升级了,短视频里面最高明的是广告已经看不出来是广告了。你说直播带货算广告吗?直播带货本身就是广告,可是本身又是内容。很多人看小杨哥,我在他旁边看了两个小时,发现很多人不是看成是卖货,而是看成比较个人化的综艺表演,靠一些无厘头的,如跳舞、唱歌、讲段子,大家开心就买他的东西。大家看董宇辉也不是直播卖货,很多人看董宇辉是看他讲文化讲知识去了。这就是做到最高境界,广告和内容已经无法区分了。所以我觉得我们AI搜索也要往这个思路走,如果这时候旁边再放两条广告,你都给用户直接找到答案了,用户怎么会看广告呢?过去传统搜索引擎是因为答案不明确,要一条一条点开看,可能点一条是广告,点一条还是广告,然后再点内容,就是这种思路。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在合适的时候,把广告编到答案里面去。这个是开玩笑,还没有想清楚,但如果对用户有价值的事就先做,只要成本可控。
360AI搜索实现了比较快的增长,5月份实现了超过300%的搜索,7月份成为国内最大的AI应用,AI搜索增长的秘诀是什么?另外在产品设计方面,您作为产品经理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周鸿祎:我的角色是一个很没有耐心的用户,不会尊重所谓的产品经理,用的时候发现有很多问题会直接截屏、转发给他们,让他们改进。很多技术方案我参与讨论,比如今天网上很多免费的AI搜索其实不能用,他们把搜索想的太简单了,以后全网搜,改几篇文章,现在每一个AI搜索都是一个智能体,根据搜索意图不一样可能会搜不同的搜索引擎甚至搜不同的专业网站,这样生成的内容也不一样。
至于流量为什么会增长,这个超出我的想象,我自己来用,推荐大家用一下,实际上手机上有AI搜索的APP,华为市场、Android市场和iOS市场里面都有,你们用一下就知道,至少我自己觉得真的不用一条一条点开链接去开,那个体验真的很糟糕,出来的答案基本上靠谱,而且够用了。我特别喜欢把答案转发给朋友,比如昨天周鸿祎夹手怎么回事,总结的很到位,但我问周鸿祎在2024上讲了什么,好像没搜出来。
第二个,用大模型的时候我其实比较紧张,我每次在想我应该写什么样的提示词,给大模型写简单了结果不好,写复杂了又很麻烦。但是搜索不需要,搜索还是输入几个关键字就可以,这个习惯保留了。
第三个,我们用了一个技术,叫“知识增强”,刚才讲了大模型会胡编乱造,我们这里面保证最后出来的结果是有据可循的。过去每次用大模型,用多了会让搜索再验证一下,如今天台上张院士讲清华大学校歌是什么,大模型经常会出现知识模糊的问题,产生了知识模糊,再辅助搜索,现在大模型里面有搜索增像的做法是错的,他们用搜索相当于多增加一个信息源,我们完全以搜索作为信息的基础,大模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加工,不太会给大模型杜撰的机会。
但是这里面也会出问题,如果你在搜索里进行了知识投毒,比如在美国贴吧里写了一篇文章应该怎么吃石头,写的洋洋洒洒,谷歌以为这篇文章是真的,把这篇文章作为答案给出来,这就犯错了。我们有专门的引擎,对这些文章进行真实性的校验,所以这个体验还是很好。
360AI搜索还增加了两个功能,一个是简单模式,还有一个是深度模式,还有一个研究模式。研究模式可以怎么做?过去我们基本说不搜外网,因为有语言问题,Sora给你一个链接你也看不了,现在加了翻译、理解之后,全世界的特别是搜有关知识时,比如医学知识,美国专业网站做的比较好,给你搜过来之后,翻译完,融合在结果里面,这样没有语言障碍,看起来真的更全面。人类的知识还是要全世界的去看,不能只留在中文互联网里,这里面内容质量有点问题。
网址:对话周鸿祎:大模型今天最重要的是要离用户近 https://mxgxt.com/news/view/466477
相关内容
对话周鸿祎:大模型今天最重要的是要离用户近 作者|星奈编辑|方奇媒体|AI大模型工场寻找明星场景是360在AI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关键词。8月1日的ISC.AI 大会上...周鸿祎发布“AI助手”:16家国产大模型率先接入普惠10亿用户
周鸿祎谈大模型:AI对于人类是协作而非取代关系
周鸿祎:政府和企业拥抱大模型要找到“明星场景”
对话周鸿祎:和Sora的差距一两年就能赶上,企业首先要建立AI信仰
三六零集团周鸿祎:拥抱大模型要找到“明星场景”
周鸿祎免费课:企业大模型的关键是找“明星场景”
从BAT到五小虎,周鸿祎集齐大模型全明星阵容,能否构建大模型时代的超级平台?
周鸿祎:落地安全大模型的关键是找准“明星场景”
与周鸿祎对话,赵明或许是想念松山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