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土家族视频创作人的生活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24 12:51


还原土家小木的创作历程,或者能为理解西瓜视频的创作环境一个参考。

作者 | 任彤瑶

尽管西瓜视频强调自己的平台属性,但精细运营频道、密切跟进创作者的动作显露出,他们也希望引导建立自循环的创作生态,一些独属于西瓜的视频生态正崭露头角。

其中,“土家小木”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样本。这位1982年生的生活类创作者,在全职做视频前打过工,开过鞋厂,干过建筑,跑过滴滴。他带动兄妹亲戚一起成为西瓜视频的创作者,并说服未签约的家人们只把视频发在西瓜。

这群通过血缘关系相互联系的视频创作人互相以家人相称,都以“土家”为账号前缀。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呼风唤雨的江湖气息,拍摄内容主要集中在乡村生活。

几乎很难在他们的视频中找到激烈的冲突,他们平实地记录作为普通人的饮食起居。比如一家人参加在海南的西瓜play,每人以自己的镜头记录了吃晚宴、参加活动的过程,不少视频常常是一镜到底,也能获得过万播放与活跃的粉丝互动。


土家小木(左一)在今年的西瓜play活动中

还原土家小木的创作历程,或者能为理解西瓜视频的创作环境一个参考。

短视频升级的浪潮,促使视频创作者有意识地转型。但小木是不自觉地走上中长视频创作之路的一位:下决心要拍视频后,他买了索尼摄像机和新电脑,在网上报了视频班,学习专业的视频图片软件。

去年签约平台后,小木的视频播放量迅速攀升。可观的流量促使他一再加更,在近一年时间内,他保持每天更新4个十分钟以上的视频。两台相机,四部电脑,一家老小,另外雇一位剪辑的的帮手,就是小木做视频的全部阵容。拍摄时间从早到晚,家庭生活的每一个面向都成为了素材。

随着粉丝增长,内容升级也成为小木的焦虑感来源。他根据运营编辑的意见,降低了更新频率,要将视频做的更加精致。再往前一步,要吸引更年轻的粉丝,流水账的生活内容显现出局限,要往“阿木爷爷”或者“李子柒”的方向转型,小木或者需要一个更专业的团队。

以下是小木的故事:

01

我叫小木,82年出生的,湖北恩施利川南坪乡川东村人,现在是西瓜视频上的全职创作者。

家里四兄弟姐妹,我是老大。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看到自己父母干农活,脸朝黄土背朝天,从早到晚没有休息过,我就想快点长大,快点挣钱,能为家里多分担一些。

上了一两年高中,我就不读书了,要出去挣钱。我爸妈说再苦再累也要供我们读书,但我性格倔,那时想得很简单,可能考个大学,出来也是几千块一个月工资,还不如出去打工。出来工作后才知道,挣钱是真的不容易。

十七八岁第一次离开家,我去了浙江温岭。那时身上没钱,也不懂技术,找不到工作没地方落脚,我在附近农户的山上睡了差不多半个月。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杂工。在一个很高端的理发店给进门的客人擦鞋,300块一个月。干了一两个月,攒了点路费,和老家朋友一起去广东的鞋厂打工。

在鞋厂做了差不多六年,存了一点钱,我跟表哥合伙开了个鞋厂,亏得血本无归,还向亲戚借了钱。我回到老家,在村子里搞建筑承包,做了几年把欠债还完,但建筑队的生意也不行了。

这时大概是2017年,打车软件兴起,我妹妹说南京的行情不错,我就去跑滴滴。当时滴滴和美团在南京打价格战,砸很多钱补贴,客人坐车两三块起步价,基本不花钱,司机载客有翻倍奖励。我从早上七八点跑到晚上十一二点,一天都没耽搁,一星期跑个二百三四十单,一个月加起来能挣两三万块。

跑了两年,涌入南京的司机越来越多,平台的奖励也少了,要办的证件越来越复杂,滴滴也干不下去了。

02

回家是2018年底左右,我准备再次出去打工。这时我媳妇突然问我,要不要试试拍视频。

我媳妇喜欢看西瓜视频,她是巧妇九妹的粉丝。她告诉我,很多农村的人拍日常生活,看的人还不少,最重要的是能把当地土特产分享出去,吸引很多人来买。

当时我对西瓜视频一点都不了解,我只知道今日头条,偶尔上去看看新闻。对媳妇这个想法,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我们连手机拍照都不专业,怎么拍视频呢?

但世界上的事,不做永远都不知道结果。我们两人商量后,觉得要做就下力气,万一不成,大不了再去打工,一家人照常生活。

我买了一台索尼的摄像机,花了一万多,配了一台电脑,四千多,在网上报了一个三千块的视频速成班,学20天。学的东西很简单,教一些PR\AE\PS的软件使用,教怎么剪辑视频、做封面拼图,还教怎么注册头条号。

我光是学PR操作,就足足看了两三天视频。学完后知道要怎么合拢一个视频了,但怎么处理镜头角度、声音,我还是不太懂。你看我拍的第一个视频,介绍家乡一种叫“拐枣”的植物,我爬到树上去,镜头看起来歪歪扭扭的。

为什么要拍这种长一些的横屏视频?其实我当时并不知道短视频和我拍的这种有什么区别,我那时没听说过快手,只知道抖音,也有在抖音拍过十几秒一个镜头到底的竖屏,但没有用过剪映,也不懂那种很专业的短视频要怎么拍。

说来说去我就是一个土包子,什么都不知道,学新东西很难。学上了PR,哪怕加字幕这些很麻烦,也一直用了下来。

后来回过头看发现,我的视频是比别人的都要长一些。因为我一直拍视频的理念,就是记录一家人的生活。我没有想把这个视频拍成电视剧,只是记录生活的同时,把镜头拍得更完善,声音画质更清晰一些。


小木镜头里的土家族生活

刚开始时太难了,我和媳妇两人碰了好多鼻子灰,中间多少次想过放弃。就不明白,为什么别人也拍这种农村生活,我们的视频就没人看呢?

为了吸引人气,我们还拓展了直播。第一次开播是2018年腊月十九,带大家看村里年饭杀猪,那时不知道直播的规矩,一拍到见血,直播间就不行了。

我们还曾直播自己养蜂,每晚守在山上的蜂场,避开大咖们的直播高峰,等凌晨他们都下播了再开播,持续一个月;有段时间看抓野生黄鳝很火,我就开车跑去四川的乐山,晚上睡在车里,白天出门找野生黄鳝,但没抓到几条,还是没人看视频。

父母也不理解我们做的事。老年人不懂这些,认为我们是败家子。他说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每天拿个手机哇哇叫,拿个摄像机拍,又没有拍出过什么来,也没有什么钱,一家大小还要养活呢。村子上的人也说,小木两口子,专搞歪事,这辈子看来就这样了。

03

转机出现在三四月份。有一天我拍了一个打渔的视频,用我们那边老式的捕鱼工具去抓野生的虾爬子。以前我们的视频平均就几百观看,但那天视频上传后,两个小时播放就过了三万。

我冲上楼去找我媳妇,爬楼梯时脚都站不稳。我太高兴了,可能比中了五百万还要高兴一些。当天晚上,那个视频达到了十万播放,那是我们第一个火起来的视频。

在这之后,我们总体播放量比之前好了一些,平均几千,偶尔上万。真正的转折是后来的另一个视频,内容是我媳妇不舒服,我妈去挖草药给她熬汤喝。那个视频几天就达到100万播放。从那以后,我们的视频平均播放量就过万了。

到了五月份左右,我们积累了三四万粉丝,西瓜平台的老师就找了过来,说想有更深一步的合作,问我们有没有签约的意向。我去跟一起上视频课的同学商量,他说签约好,签约起码平台会扶持你,小木,你可能要成功了,赶快签。于是我答应了。

签约之后,内容质量和播放量就不一样了,一直往上走。而且每个视频的播放量都比较平均,刚开始一个视频播放可能达到10万次左右,过了一个多月过后可以达到20几万次。

刚开始我一天发一个视频,看到播放效果好,涨到两个,三个,看到还是播放量高,就再多一个。就这样,从去年9月左右开始,我每天发四个视频,一直到今年八九月份,整整一年每天如此。

签约后,创作收益也多了起来。现在我的收入大概有六成来自创作分成,还有四成来自商店橱窗、直播。我和家那边的农产品商家谈了一些合作,帮他们带货。今年以来,平台会安排一些商单活动,比如广告,还有一些助农、专场直播。


小木在西瓜视频的首页及橱窗栏目

直播专场大概一个月就给我安排一次,因为粉丝端的消费不能太大,要细水长流。西瓜的老师每个月给我提前规划下个月直播什么品牌,像现在我们主要做服装,只在西瓜播。从中午两点播到下午六点,休息一个小时,又从七点播到晚上十二点,差不多9个小时左右,总共能达到50万观看,一场销售额大概一百多万。

04

我的一天,从早到晚都在拍视频,拍摄已经成为全家人生活的一部分。

我和家人不会刻意去表演,但在安排日常的活动时会更有计划。比如每天起床后,会想一想今天做哪些事,哪些可以记录到视频里,等家里人都起来了,会和他们打个招呼,有时晚上坐着没事,也会商量下明天做什么事。

比如家里没菜了,上午去赶个菜市场,可以顺便拍个视频;做个饭,可以顺便拍个视频;天晴了要干农活,摘玉米,也可以顺便拍个视频。

我淘汰了原来的摄像机,花了四万多重新配了一台变焦镜头的佳能,一台定焦的索尼A72。比如家里拍我妈做家务,她要经过哪些房间,我会和她打个招呼让她等一下,先去把机器架设好。拍摄一天的素材,至少可以剪出3个视频。

自从签约后,爸妈就逐渐接受了我全职做视频这个事,开始愿意出镜了。以前他们对着镜头都不适应,很僵硬别扭,有粉丝甚至猜我和爸妈关系不好。

我一直给他们灌输思想,不要想着那里有个相机,我们就正常活动。我们的粉丝常年在外工作,这些日常能让他们想起家乡父母,感觉也算挺正能量的事。他们后来也慢慢放开了,甚至能帮忙拍一些素材。


小木在跟家里的老人一起挖折耳根

不过镜头确实对人有影响。以前家里说话不用考虑,现在有些话就得想想。有时我妈不经意聊到些家长里短,可能会引起粉丝的猜测争吵,影响不好,我就会阻止,或者换一种方式聊。毕竟有些话我们说出来没能表达本意,就会有误解。

我还挺经常去看评论的,也会回复一些粉丝。如果他们提的是正确意见,我会采纳,如果不是,也不会和他吵。

今年三四月份,我买了两台新电脑,加起来一共四台电脑做视频,雇一个人帮忙做后期。上半年请了村里一个大学生,疫情不能上学就来帮我做点事。下半年他读书去了,我就在村里找了个小伙子,他也不会做,都是我现教,教会了就上班。

现在全村人都想来找我学。很多年轻人在外面拍视频都会说,我是小木的谁谁谁。我们土家人家族大,兄弟姐妹多,今年疫情没办法出去打工,我的两个亲弟弟、两个堂弟也跟着我学拍起视频。我在南京定居的亲妹妹、在湖南的丈人丈母娘也做了自己的视频账号。

通过在我的直播和视频里出镜,我把我的粉丝分享给他们。现在他们的粉丝基本都是原来关注我的,很喜欢我们一家人,只要我一说关注哪个,他们就马上支持。

我也不会对他们的账号内容有什么干涉,他们想拍什么,带什么样的货也是他们的自由,我就是领他们进门而已。也不是每个想跟我学的人我都教的,如果人品不行,我真的不带。

05

现在我的拍摄好像遇到一个瓶颈。之前每天的粉丝播放有一百多万,现在只有五六十万,有明显下降趋势。

有粉丝评论,现在小木的视频看起来没以前有味道了,我就去追问,能不能告诉我哪里需要改进。不是说粉丝不喜欢,不看了,而是他们太熟悉我们一家人,我把视频标题写出来,一看小木今天干嘛,知道了,就不用点开了。


小木与家人在一起

农村的家庭生活,就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拍来拍去相差不大,可能很多粉丝就感觉有点视觉疲劳。我想改变,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去改变。因为家就这些事,不可能为了拍视频,特意去搞点别的,所以也特别烦恼。

我一直在关注阿木爷爷这种西瓜上有名的生活类作者,他是做木工的,这次去西瓜PLAY和头条生机大会交流,各个负责人都拿他举例子。运营老师也和我交流,希望我能吸引多一些年龄群体更广泛的受众,年轻人也会更有活力。所以,我要向阿木爷爷他们学习,把视频拍得更有趣一些。

平台老师的意思是,不是按照他们做得一模一样,就是希望能展现和土家族相关,有技术含量有内容的东西。当然要做成阿木爷爷、李子柒那样,视频就会变得更复杂,我现在的人手肯定不够,可能要有一个更专业的团队了。

现在我有考虑视频减量,每天更新已经从4个减到3个,也在考虑减成两个,想做精致一点,丰富一点。我感觉如果做得有内容,视频可能会越长越受人欢迎。我们视频的完播率可以达到70%,平均播放时长在5-7分钟之间。有很多粉丝提醒我们,说可以把视频拍的更长一些。

现在你会发现,我们全家人都只在西瓜、头条平台上发视频,别的平台你都看不到我们有账号。这是我要求他们这么做的。虽然他们没有签约,但也能获得很不错的视频收益。西瓜视频创造了我,成就了我们一家人,我们就不往别的地方去。

网址:一位土家族视频创作人的生活故事 https://mxgxt.com/news/view/464079

相关内容

西瓜视频的“野心”:让视频创作人成为更多人的职业
作家刘震云、毕飞宇巴黎讲谈“创作源于生活”
曾志伟曝光缅北家族庆生视频,涉及数位明星!
陈忠实乡土小说的家族文化研究
戏侃红楼第一集:四王八公和四大家族的故事
新疆多民族作家文学周活动收官
一个千万+博主的诗和远方——“滇西小哥”的返乡创业故事
Google对话视频创作者滇西小哥: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真实地表达自己
黄河岸边有人家 作家学者山西太原分享文学中的黄河故事
帅说职场:知名投资人杜帅对话短视频创作达人田姥姥与可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