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教授梁希:如何读懂碳定价?丨论坛论道

发布时间:2024-12-24 04:49

2024年1月5日,伦敦大学学院(UCL)基建可持续转型教授、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中心秘书长梁希做客第四十一期“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围绕“如何读懂碳定价”主题分享观点。本期讲座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行政总监杨绿原主持,线上举办、全网直播。

图为梁希

主要观点如下:

1. 气候投融资工作本质上是提升企业碳排放的成本或增加碳减排带来的效益,从而推动企业开展实质性的深度减排工作。填补资金缺口根本上需要提高气候友好项目的回报率、降低风险值,而强而有力的碳定价是带来上述改变的关键因素。

2. 碳市场配额价格取决于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和碳减排目标。理论上碳减排总量(目标)越高,需要使用更昂贵的减排技术,碳市场呈现的配额价格碳越高,但由于并行减排政策(如节能任务、节能调动政策、能源总量与强度双控等)可能已经实现了部分碳市场职能,实际碳配额价格通常高于理论的碳价格。

3. 碳期货的主要标的物是碳排放权配额或未来可能纳入的CCER。期货市场有助于提升碳市场流动性和交易量,有助于企业管理转型风险,提高碳市场效率和短期价格预测;同时可以充分反映实体经济未来对配额的需求,展现市场对碳价的未来预期,但碳期货市场的实施需要稳定的政策环境。

4. 国际自愿减排市场价格偏低,究其原因是许多自愿减排项目没有带来真实和额外的减排量。额外性要求自愿减排项目应同时具备气候额外性和财务额外性,逐步修复公信力。

讲座开始,梁希首先指出,气候投融资工作本质上是提升企业碳排放的成本或碳减排带来的效益,从而推动企业开展实质性的深度减排工作。虽然全球气候投融资的资金量在过去十年以每年7%的速度稳步增长,每年气候资金流超过1万亿美元,但当前资金增长水平远不足以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以内。要想实现1.5℃温控目标,2030年全球每年的气候资金必须比2020年增加至少590%,达到4.35万亿美元。

他进一步指出,填补资金缺口根本上需要提高气候友好项目的回报率、降低风险值,而强而有力的碳定价是带来上述改变的关键因素。我们通常说的碳定价是指由碳税或碳市场等市场型气候政策直接形成碳排放的显性价格(即显性碳定价)。由国家碳排放强度考核指标、能源总量和强度控制政策、产业与项目补贴以及产品碳足迹准入门槛等强制型气候政策实现的价格可以被视为隐含碳定价。此外,通过制定碳排放标准或目标、开展低碳发展规划与试点等方式形成碳排放价格的机制被称为碳定价指引,包括企业内部碳定价和政府给予影子碳价。碳排放强度与超标惩罚以及碳关税则是显性碳定价与隐性碳定价相结合的交叉模式。

从显性碳定价来看,根据世行统计,2023年全球碳税和碳交易体制覆盖约23%的温室气体排放,涉及73个碳定价机制。其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配额市场价格差异很大。例如,欧盟碳市场价格比美国加州-加拿大魁北克市场高一倍。对此,梁希提出问题,碳减排雄心或目标越高,碳价格是否就会更高?

他表示,碳市场配额价格取决于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和碳减排目标。理论上碳减排总量(目标)越高,需要使用更昂贵的减排技术,碳市场呈现的碳配额价格越高。但实际上,由于并行减排政策(如节能任务、节能调动政策、能源总量与强度双控等)可能已经实现了部分碳市场的职能,因此实际碳配额价格通常高于理论的碳价格。

因此,并行的减排政策对碳市场配额价格的影响很大。我们在研究气候政策,需要考虑减排政策的内在碳价格,综合考虑碳配额价格以及不同政策手段的内在碳价格。减排政策组合每吨二氧化碳是各种减排政策成本的总和。此外,如果我们需要在国内或国际上展现更高的碳配额价格,制定气候政策时需弱化其他非碳市场政策的作用,从而提升碳市场定价的能力、配额价格以及减排作用,加强碳市场作为显性机制对长期碳定价的指导作用。

随后梁希表示,气候投融资的其中一项工作是管理好气候风险(包括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管理转型风险的根本工作是在未来气候政策情景下,通过内部碳定价的方式来指导投融资活动长期碳定价水平。未来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约束力度加强,碳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与传统商品价格不同,碳价格可能围绕国际气候政策和公约进程发生突变,因此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提前开展压力测试,考虑未来投融资决策的长期碳定价水平,探索通过碳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接下来,梁希以碳期货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期货能否作为管理气候转型风险的长期工具,并解释了气候风险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之间的关系。

他表示,碳期货的主要标的物是碳排放权配额或未来可能纳入的CCER。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期货合约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以固定价格买卖某个国家或区域的碳排放权,从而锁定未来成本或收益,规避价格风险。期货保证金制度以及期货交易所雄厚的实力为期货产品提供了信用保障,因此期货市场有助于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量。

在欧盟碳市场,碳期货的交易量占比远高于现货。实践经验表明,碳期货有助于企业管理转型风险,提高碳市场效率和短期价格预测;同时可以充分反映实体经济未来的配额需求,展现市场对碳价的未来预期。

梁希指出,碳期货是中短期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国际市场的碳期货合约期限很少超过五年。如果期限较长,交易流动性会减弱,同时如果超过了碳市场规则能达到的最远期限,还会造成法律风险,因此依托碳期货套息保值来做长期风险管理的难度较高且可行性较低。他进一步指出,当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碳期货价格会因此剧烈波动,从而给投资双方带来巨大损失。未来我们在建设碳期货市场时,应做好政策稳定性预期,确保政策环境在期货未来交易时间段内保持稳定。

除碳期货之外,碳远期也是中短期对冲价格风险工具。与碳期货不同,碳远期是通过场外市场(OTC)进行交易的非标准化合约。上海生态环境局于2017年1月与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SHEAF),这是我国首个中央对手清算的碳远期产品,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标准化碳金融衍生品。截至2023年3月16日,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累计成交数量超437万吨。碳配额远期产品有助于提高我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增强市场流动性,便于企业更好地管理碳资产风险敞口。

在提到自愿减排市场时,梁希指出,与强制性的碳配额市场不同,自愿减排市场鼓励非控排企业参与碳交易,主要交易品种是碳信用,包括碳移除、碳避免、可再生能源、合格单元排放(CORSIA)机制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自愿减排市场产生的碳减排信用取决于履约价值(能否在配额市场发挥一定的履约作用)和减排项目的质量。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不同类型的碳减排信用中,碳移除的碳信用价格最高。但总体来看目前国际自愿减排市场价格偏低,究其原因是许多自愿减排项目没有带来真实和额外的减排量,即额外性(Additionality)。

梁希表示,额外性是碳市场自愿减排量核证必要环节,也是气候投融资在使用公共资金和激励政策的一项关键融资原则。额外性旨在确保气候投融资的公共资金用于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产生额外的减排量或促进额外的气候适应效果,要求自愿减排项目应同时具备气候额外性(比基准线情景实现减排)以及财务额外性(需要额外资金支持),逐步修复公信力。

他进一步表示,未来我们要进一步修复自愿减排市场碳信用的环境完整性,从而为自愿减排市场打下良好基础,这要求经核证的自愿减排项目符合额外性、避免双重计算、数据真实性、永久性、数据透明度、可测量性、避免碳泄露以及无负面的环境社会影响等八项原则。

最后他提到,从国际自愿减排市场来看,碳价格取决于项目质量、项目类型以及投资人意愿。负碳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即直接从空气进行碳捕气、再进行矿化、利用、封存。由于分离成本较高,负碳技术将是未来碳价格的天花板。

嘉宾简介

梁希,伦敦大学学院(UCL)基建可持续转型教授,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中心秘书长。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CIFA)常委、碳市场专委会常委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副主任等职务。曾任爱丁堡大学商学院能源金融副教授和商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埃克塞特大学地理系能源政策讲师,讲授基础设施融资、能源金融和气候金融专业课程。梁希于剑桥大学商学院获得能源政策和气候金融博士学位,同时也是CFA和FRM持证人。梁希于2013年与中国能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共同成立国内首家CCUS非盈利机构中英(广东)CCUS中心。

讲座简介

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方向,绿色金融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何平衡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政策激励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有哪些可借鉴的低碳转型路径,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为探索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承办了“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双周系列活动,邀请国内外杰出的专家学者 ,就“碳中和”、绿色金融、ESG、气候风险、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促进前沿学术与政策研究和行业实践探索的交流对话。

网址: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教授梁希:如何读懂碳定价?丨论坛论道 https://mxgxt.com/news/view/455870

相关内容

2024伦敦占星学院一学年春季班招生开启
四川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第二次研究生论坛顺利召开
China SIF|浦银安盛基金俞瑾:立足全球,转型金融赋能低碳经济
书荐丨《八十本书环游地球》:哈佛大学教授的80堂文学课,不可错过的各大洲经典之作
朱旭峰:技术如何赋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2024绿色供应链转型与ESG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举办
暨南大学晏青副教授应邀来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学
建筑史研究与敦煌石窟——从新史料看梁思成与伯希和的交往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周禹总结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外国文学研究的新视域、新方法、新使命”学术论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