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如何面对月亮和六便士?
前两天,我们收到这样一段留言……
路老师、各位编辑老师:
你们好。最近在职业生涯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忽然想和你们聊聊。
我出生于内陆一个三线城市,之前在老家的中学当老师,觉得很无趣,于是三年前辞职,专职写作。我写过一些小说,也出版过一两本名不见经传的书,但都不是很赚钱。
听说编剧是文字行当里最挣钱的活儿,于是去年,我从老家来了北京,想转型当编剧。但来了之后才发现影视行业很不靠谱,谈了很多项目没一个能成的。而且影视行业的“圈子效应”特别明显,需要经常社交才能认识“人脉”,才能“接活儿”,但这并不是我所擅长的。
之前,我的微信朋友圈被“阿里影业”事件刷屏了,源起是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发表言论:“不再请专业编剧,请 IP 的贴吧吧主和同人小说作者,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再挑几个人写故事”。这激起了编剧圈的众怒,很多大腕都表示“阿里影业,走好,不送”。看了所有的报道和评论,我觉得我很迷惘。以前大家都觉得写小说没地位、挣钱少,当编剧才有前途。可现在,风水好像又轮流转了?
我今年28岁,眼看就要到而立之年,却越来越觉得自己看不懂这个时代。我有点犹豫,我是继续留在北京找找写电视剧的机会,还是索性回老家专心写小说呢?你们作为过来人,可不可以给我一点建议?
困惑的:古桑
就古桑发来的问题,“读经典”编辑小组特意和路老师开会讨论,然后撰写了这封回信……
古桑:
你好。因为做“读经典”公众号的缘故,我们复习了一些作家的作品和生平。读到你的困惑,我们忽然觉得,可以分享几个作家的故事给你。
第一个作家是美国的亨利·戴维·梭罗。海子曾经写过一首诗,盛赞“梭罗这人有脑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来看看他的经历吧,这实在是个有趣的人——他是个标准的优等生,毕业于哈佛大学,协助文化大咖爱默生办过杂志,还是个支持废奴运动、提倡民主自由的公知。但是在职业生涯之初,梭罗也曾经为了谋生发愁。为了养活自己,他当过土地勘测员、中学教员,还曾经跟着父亲研究铅笔制造工艺。梭罗很聪明,所以他做出来的笔质量很好,远超市面上所有产品。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
就在朋友们都恭喜梭罗“掌握了致富之道”的时候,他却放弃了这桩生意,因为他不想重复自己。28岁那一年(也就是古桑你现在所处的年纪),梭罗来到离康科德市区两英里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叫瓦尔登湖。在这里,他过上了农夫一样简朴、原始的隐居生活:自己造木屋、自己砍柴、自己造船,还在房屋周围的土地上种植玉米和马铃薯,拿到城里去换大米。
在瓦尔登湖畔,梭罗写出了他一生最著名的作品《瓦尔登湖》。这部长篇散文,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思,对自然万物的描绘兼具细腻与恢弘。大到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都描写得丝丝入扣、气象万千。这本写于170年前的书,一直到今天还在被不同的人们反复重译、出版。根据我们对销售数据的观测,卖得是非常好的。当然,梭罗本人早已长眠于地下,享受不到任何版税了,但他的作品一直持续对人们的心灵产生影响。
梭罗当年隐居的“瓦尔登湖”。人们重新修缮了他的“小木屋”,并树立了梭罗的雕像
第二个作家是英国的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他的童年生活很悲惨,简直堪比《神雕侠侣》里的杨过。毛姆的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家庭条件其实不算太差。但是毛姆不满10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在学校,由于身材矮小、严重口吃,毛姆经常受到别人的欺凌和嘲笑,养成了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
毛姆年轻时当过五年的见习医生,1897年起,他弃医从文,专事文学创作(此时毛姆23岁)。接下来的几年,他写了若干小说,但都不痛不痒。一直到1902年,他转向戏剧创作,方才大红大紫。
毛姆的戏剧作品都是喜剧,笔触辛辣,尖酸刻薄——他成功地扮演了那个时代的“微博段子手”,但童年辛酸的往事一直积压在心头,驱使他去表现、去创作。终于,毛姆决定暂时中断戏剧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创作小说。
“天才”是常常被使用得漫不经心的字眼,但我自己绝对不会以这个字眼去称呼那些只有三、四本成功的剧本,或两、三本成功小说的作家。在我心目中,天才是一种非常稀贵的品质——毛姆
1915年,毛姆的代表作《人生的枷锁》发表,此时他已经41岁了。批评家们并不太看好这部作品,但这并没有阻碍毛姆创作的野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先在比利时火线救护伤员,后来进入英国情报部门工作,在日内瓦收集敌情;然后他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与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有过接触……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这些人生体验,大大地丰富了他创作的视野。
1919年,毛姆著名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问世,这部小说描写一个中年男子放弃稳定的婚姻和事业,远渡重洋来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将余生热情投注于艺术的故事。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在世界各地漂泊,却从未放弃过创作。56岁,他发表了刻画文坛可笑可鄙现象的《寻欢作乐》,70岁,他发表了探寻年轻人哲理追求和实利矛盾冲突的《刀锋》,这两部作品至今都还很畅销。
毛姆和妻子Syrie在1920年代的照片,从衣着打扮到客厅陈设都堪称奢华富丽。当然,你可能不知道,毛姆还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同性恋……
我们一直觉得毛姆活得很酷,他极尽追求奢侈享乐,在生活中冷眼旁观而又毒舌幽默,在创作上永远精力旺盛——晚年的毛姆获得英国皇家和多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兴高采烈地活了91岁,骨灰被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就是他童年遭遇欺凌和嘲笑的那家学校。(他的经历也说明一个道理:作家身体好、活得长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人叫埃里克·霍弗。如果说梭罗和毛姆家庭出身都还不错,那这个埃里克·霍弗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有点儿惨。他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从小到大,书籍是他最好的朋友。18岁那一年,孤儿霍弗拿着父亲留下的遗产300美元,觉得自己生无可恋。他在洛杉矶的贫民窟一住就是十年,靠打零工裹腹,业余时间疯狂地去图书馆和书店读书。28岁那一年,他不知不觉起了自杀的念头,但由于果酸毒药的味道太坏了,一入口就被他吐了出来。
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1902—198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
自杀事件结束了霍弗在贫民区的生活。他觉得自己到了一个生命的转折点,因而决定离开洛杉矶。整个30年代,霍弗主要在农场打零工。他会和其他散工——大萧条的失业者——从南加州的帝国谷出发,随着一种谷物的分区渐次成熟向北慢慢移动,直到北加州的萨克拉门托田野。冬季,到附近山溪去淘金,工作3个月,大概可以淘得300元的金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想要从军,却因为患有疝气而被拒。(造化弄人,然而焉知非福啊)
1942年,霍弗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加入了“国际码头仓库工人工会”,成了一名码头搬运工——这时候他已经40岁了。奇妙的是,在码头搬运工的生涯中,霍弗观察到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并且有了很多时间去图书馆阅读,慢慢萌生了写作的灵感。
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霍弗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
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霍弗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
1951年,49岁的霍弗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狂热分子》,这部和勒庞的《乌合之众》齐名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为霍弗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后来又写了十余部作品,藉由写作脱离了贫民阶层,得以“登堂入室”。
有趣的是,霍弗成名之后并没有放弃码头搬运工的身份。即便是在他当了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获得总统颁发的奖章之后,他还是经常兢兢业业地去码头搬沙袋。 这是因为,霍弗深知自己所有的哲学思辨都来自于对底层生活的观察,一旦离开了这种生活,他就失去了思考的源泉。——所以,后来人们也尊称他为“码头工人哲学家”。
在码头沉思、读书的霍弗
讲这三个作家的故事,并不是试图“励志”。只是觉得,在个体意志与时代潮流的博弈过程中,他们代表着更多的可能性。
作为一群普通的文艺工作者,我们并不怀疑资本的力量和“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赞助,可能就没有欧洲的文艺复兴。如果乔布斯没有在苹果公司积累财富,他就无法投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也就没有我们后来看到的《玩具总动员》。
但作为一群普通的文艺工作者,我们也始终相信,无论资本市场如何风云变幻,内容生产者还是得像个手艺人一样,老老实实地做内容。如果丧失了这一基础,整个行业就会陷入虚假繁荣。
明晰了自己作为“基石”和“河床”的身份,那就日积跬步、静水流深好了。风和潮汐的方向对你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意大利翡冷翠街头的美第奇家族雕塑
你可能觉得这些作家都是国外的,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也有点远。那么,不妨听听鸡汤业界良心——路老师给出的几条实用建议:
第一步:正确地评估自己是否有文学创作的天赋。写小说和做编剧虽然形式上有差异,但本质上都是写“人”的故事。既然你已经出版过小说,那证明你应该是有天赋的。(如何评估自己到底有多少天赋?我们讨论之后认为,天赋常常和童年痛苦程度成正比)
第二步:找一个能够给自己的创作以滋养的地方。创作者首先要过上 “正常人”的生活,保障自己能维持温饱,然后把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如果你想创作现实题材作品,觉得在北京可以观察北漂者的命运;如果你想创作科幻作品,觉得回老家隐居可以任想象力驰骋;如果你喜欢写职场小说,想去世界500强公司“浸润式写作”……那么,就按照自己的直觉,去选择你喜欢的生活方式。
第三步:持之以恒地练习技巧。你一定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 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写作和弹钢琴、做木工一样,都是需要反复磨练技巧的。持续练习这项技巧,即便最终不能得诺贝尔奖,也一定 能给你带来自由和快乐。
多丽丝·莱辛30岁成名,88岁获得诺贝尔奖,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
中国的写作者惯于相信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但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很多写作者都是在晚年迎来了最丰盛的创作生命。更旷达的写作者,他们并不在意 “成”或“不成”。正如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所言,“作家追求的回报应该是挥洒文字的快乐和传播思想的惬意,至于其他的,那就随便吧,别去在意赞美或诋毁、失败或成功。”
同为80后小镇青年、同样漂泊在一线城市、常常要面对“月亮和六便士”的我们,很喜欢毛姆的这段话。如今,也把它送给你,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发现、充满奇迹。
顺颂时祺,
“路老师读经典”编辑小组
网址:写作者如何面对月亮和六便士? https://mxgxt.com/news/view/455297
相关内容
“月亮啊你不知,六便士究竟有多重”张朝阳的月亮与六便士
回顾魏廷瑜一生发现他有着和《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一样的精神内核…
要月亮,也要六便士——读《成为艺术家:世界插画之旅》
《月亮与六便士》:读懂这个太太,就读懂了婚姻里的赤裸人性
从萧红的传奇人生,看“写作者如何书写自身”
红楼梦:为何王熙凤六七个月的男胎还会小产?作者写得太隐晦了
莎士比亚作品不是莎士比亚写的?
香港娱乐圈冷暖:从星光到六便士的艺人奋斗史
月亮金牛座和月亮天秤座星座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