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背影》感人至深,但是他和父亲关系并非想象那样

发布时间:2024-12-24 03:40

说到散文,不得不提到朱自清。朱自清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的文章雅俗共赏,平淡中流动着感人至深的情韵。他的散文《背影》,写的是他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特别是父亲买橘子时在月台上下爬攀的描写,感动了无数人。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这篇文章也被选入人教版初二的语文课本中。

读过文章之后,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朱自清与父亲感情深厚、关系很好,然而朱自清从小到大,和父亲一直有矛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朱自清的父亲叫朱鸿钧,1869年生,是个读书人,曾在江苏东海、高邮、扬州、徐州等地做官。1917年自徐州失业后,便仕途坎坷、生活渐拙、老境颓唐。

朱自清

不过,初期朱家家境不错,又是书香门第,朱自清是家中长子,朱鸿钧对他寄予很大希望,从小督教甚严。朱自清小时候,科举初废,新学刚兴。朱鸿钧不认可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把儿子送到秀才、举人那里学习古文和诗词。放学回来,他要过目儿子的作文。如果作文得到先生好评,就点头称好;如果没有得到先生好评或字句被删改太多,就训斥儿子,甚至一把火烧掉。父亲的严格培养,使得朱自清在古诗文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对他以后成为散文大家影响巨大。

朱鸿钧对儿子,有严厉也有慈爱。朱自清在散文《冬天》里回忆童年和父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冬天的夜晚特别的冷,父亲便起了炉子,煮上白水豆腐。但‘洋炉子’太高,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进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寒冷冬天,父子围炉坐吃——多么温暖的父子情!

然而,朱鸿钧家长作风严重,认为“父为子纲”,儿子必须无条件服从父亲,父子尊卑不可侵犯。因此,纵然他很喜欢儿子,也总板着脸,极少露出笑意,且随意操作儿子的生活。朱自清14岁婚姻就被确定下来,18岁结婚,幸好二人感情还算融洽。

朱自清与夫人

1916年夏,朱自清考进北京大学预科。由于父亲当时已经失业“赋闲”,家里经济拮据。朱自清暑假回家时察觉到了,于是提前投考北大,进入哲学系。

当时的北京大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整天抨击封建“纲常伦理”、痛斥封建家庭,呐喊个性解放,朱自清受新思想影响,有了争取人格独立的要求。

1920年,朱自清北大毕业,理应担起家庭重担,而他本人也愿意承担家庭负担。但父亲没把成年的朱自清看在眼里,仍想完全控制朱自清,即使朱自清已经成家立业,也是如此。加上父亲的妾在中间挑唆,父子之间摩擦不断。特别是在朱自清1921年任扬州省立八中教务主任时,父亲凭借与校长的私交,不打招呼,直接拿走了他当月的全部薪水。这种行为激怒了朱自清,他愤然离开扬州,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从此,父子彻底失和。

这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儿,使朱鸿钧感到儿子翅膀硬了,抛弃了自己和大家庭,父子间的裂痕越来越深,以至1923年朱自清回家一次,但与父亲的关系仍未好转。朱自清认为自己没错,朱鸿钧也认为自己没错,双方“冷战”,朱自清从此也就不怎么回家了。

其实,晚年的朱鸿钧表面上对朱自清冷漠,实际一直挂念着他,但碍于面子,不愿低头,就以惦记孙子的名义和朱自清书信往来。这也就是《背影》里所说到的“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父子失和,对朱自清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折磨。1925年朱自清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接到多年未见面的父亲寄来的家信,信中提到:“我……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不禁悲从中来,毕竟血浓于水,于是回忆起8年前与父亲离别的情景,写了《背影》。

1928年秋,在扬州一所简陋的屋子,朱自清的三弟朱自华接到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忙奔上楼,送给父亲朱鸿钧看。此时朱鸿钧已行动不便,他挪到窗前,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大儿子的文章《背影》,禁不住老泪纵横。

网址:朱自清的《背影》感人至深,但是他和父亲关系并非想象那样 https://mxgxt.com/news/view/454765

相关内容

《背影》的背后:朱自清与父亲的真实关系
《背影》的背后:朱自清与父亲真实关系令人大跌眼镜!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关系,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背影”长留朱自清
梁晓声解读《父亲》:我笔下的父亲和多数父亲形象重合
名人解析 朱自清简介和其代表作
王珞丹澄清与朱丹关系:我们关系挺好,但真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朱婷和郎平关系夺亲密?朱婷:她比父母还要照顾我!
朱一龙是同性恋吗 朱一龙和朱时茂是什么关系 两人是父子吗?
李嘉欣谈父亲:和他关系很疏远 感谢他的付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