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Baroque)一词,泛指大约在1600至1750年之间,建筑、绘画、哲学、音乐等各类艺术风格。这个名词的起源一说是来自葡萄牙文的Barocco,意指不够圆或型态不够完美的珍珠,也带有诡异、扭曲、夸张等意义。林布兰和卡拉瓦乔等画家,加上牛顿、伽利略的科学发现,卢梭、伏尔泰,莫里哀等人的文学创作,交织成了巴洛克盛世;而「巴洛克音乐」这个说法,则是迟至1920年才由萨克斯(C. Sachs)在他的论文中提出。
巴洛克音乐在风格上有些什么不同呢?简单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上,而巴洛克艺术加入了戏剧的元素,追求的是变化、创新与动感。文艺复兴时代所重视的教会声乐作品,逐渐转向器乐音乐和戏剧音乐;而歌剧和协奏曲等巴洛克时代的明星曲式,均建立在对比的概念上,协奏曲有着独奏和合奏的对比,歌剧有喜有哀有怒,情感的表达范围扩展许多。作曲家们使用各式乐器组合,发挥各乐器特有的音色,再辅以特定的旋律、节奏、合声、强弱,表现出略为笼统的「情绪」。当时盛行仅写出主旋律线和持续低音(Basso Continuo)的型态,演奏者只要依照持续低音的数字来决定和弦,其余的部份,在一定范畴内均可即兴演出,和20世纪的爵士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巴洛克音乐的中心,莫过于意大利。
从蒙台威尔第、史卡拉第等的歌剧,符雷斯可巴第(Frescobaldi)的键盘乐,到柯瑞里(Corelli)的协奏曲和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最后以韦瓦第来连接到古典乐派,意大利音乐家的势力遍及欧洲。在法国路易十四宫廷里有着至高地位的卢利(Lully),就是位意大利出身、法国发光的法国巴洛克音乐大师。
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与卢利人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世,4岁登基,在位长达72年;他建立了一个君主集权的王朝,全盛期的光芒贯穿全欧洲。1669年,路易十四决定将凡尔赛地方一栋旧的狩猎小屋,翻建成一栋前所未见的豪华大宫殿,华丽的装潢令其他欧洲宫殿相形见绌。1683年落成后,凡尔赛宫成为当时艺术、文学、政治、以及宫廷奢华生活的重心;路易十四执政晚期,每年国库税收有一半是花在凡尔赛宫上,各种音乐舞蹈表演和宴会从不间断。路易十四热爱艺术,本身是芭蕾的发烧友,「太阳王」这个称谓,正是由于他曾亲自下场参与芭蕾演出,饰演太阳王阿波罗一角而来的;音乐家卢利则掌控了这时期的所有音乐活动。
卢利(1632-1687)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少年时期移居法国,受到路易十四青睐,很快成为其左右手。17世纪中期,歌剧从义大利被引进法国,起初受到不小的抵抗;对本国文化相当自傲的法国人,是不会对外来艺术照单全收的。渐渐地,歌剧里加入了法国人喜爱的芭蕾,才开始被接纳;200年后华格纳为了要在巴黎上演歌剧《唐怀瑟》,也是必须加入芭蕾舞乐段方可,可见得法国人有多么喜欢芭蕾!到了卢利的时代,法国人终于创造出适合他们品味的歌剧,首先是卢利和莫里哀合作,将宫廷芭蕾与喜剧结合,成为独特的喜剧芭蕾(Comedie-Ballets),著名的有「平民贵族」等作品。
1670年前后,两位音乐家坎贝尔(R. Cambert)与培朗(P. Perrin)创办了一所皇家音乐学院,在教育之外也从事歌剧的演出;不久就因经营不善被剥夺了经营权。极富生意头脑的卢利,赶紧趁这个机会,买下歌剧演出的独占权,以几乎每年一部新剧的速度,发表多部抒情悲剧(Tragédie lyrique)。他更利用与国王良好的关系,要求路易十四颁布命令,限制歌手和音乐家们在别处演出的次数,等于是垄断了歌剧演出的市场,建立了自己的法国歌剧王朝。卢利的歌剧演出,充斥着各色声光效果,像是由机关操控的天使与太阳,飞行在怒海中航行的船只之上的舞台特效;歌词的选择上,多是赞颂国王的辞汇,讨好国王不遗余力。
1677年,卢利在排练新创作的宗教音乐Te Deum时,用指挥棒击地打拍子,不小心砸到自己脚指,伤口受到感染溃烂,他却因拒绝截肢而死亡;不过,他倒是在死前把握时间将名下财产作了妥善处理。卢利对法国的贡献,除了将芭蕾和歌剧作结合,也确立了法国巴洛克歌剧的型式─附上序曲的五幕结构。法国歌剧充满了宫廷式庄重奢华的气氛,特别重视芭蕾和合唱,咏叹调和宣叙调也依照法语的特性作了调整。
卢利对音乐史上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创造了法国序曲的形式。典型的法国式序曲(French Overture)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充满附点音符节奏的慢板部分,接着则是较快速的赋格式乐段,然后转回原先的慢板部分结束。法国序曲的影响并不仅止于歌剧,巴洛克后期的组曲,甚至古典乐派的交响曲都可清晰见到它的足迹。
路易十四在位的后期,国库紧缩,两次全国性的饥荒和接二连三的军队失利,凡尔赛宫的光芒逐渐消退。然而民间的音乐艺术发展并未受到太大阻碍,乐谱的印刷出版业逐渐兴盛,专为贵族及富家开设的音乐课程也大受欢迎;后卢利时代的音乐朝气十足,随着路易十五的登基,再度大放异彩。
拉摩(Jean-Philippe Rameau,1683-1764)
卢利去世后,法国歌剧虽然持续发展,但一直到拉摩的出现,才有了具代表性的人物。拉摩出生于法国迪戎地区,父亲为教堂的风琴师,在学会读写前就已经开始学音乐了。12岁那年,拉摩对歌剧产生浓厚兴趣,决心往音乐之路发展,父亲于是将他送到米兰,度过了一段虽短暂却具重大影响的时光。
拉摩于1706年出版了他第一部为人所知的作品:大键琴作品第一集〈Pièces declavecin〉。其后他又在法国各处逗留,直到1722年才定居巴黎,出版了音乐史上相当重要的一本乐理书籍《和声论》(Traitéde l'harmonie);1726年再写了一本《新乐理系统》(Nouveau système de musique théorique)。他整理出一套音乐的基本规则,融合了数学、系统评论、曲式分析等手法,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剖析音乐的本质,同时也融入了哲学的思维,在当时是极新颖的尝试。
直到将近50岁时,拉摩才决定要专注歌剧创作的领域。1733年他的第一部歌剧《伊波利特与阿里西》(Hippolyte et Aricie)在皇家音乐学院首演,即被誉为是卢利死后最重要的歌剧;拉摩延用卢利的手法,大量加入意大利式的咏叹调,显现融合意大利风格的倾向。
作曲家坎普拉(Campra)为其丰富的独创性大受感动,持反对意见的人则抨击作品的和声太不协和,认为是对卢利所树立的法国音乐传统的破坏;「拥卢派」和「拥拉派」的口水战就这样,来回打了十多年。相较于卢利,拉摩的歌剧有更明显的对位法倾向,和声自由且多采多姿,半音阶转调等效果,带出了戏剧的张力;他强调器乐及合唱的重要,以乐器技法的变化,描绘出故事里所需各类情绪和背景的感觉。
同样这个时期,拉摩得到富商La Pouplinière的赞助,在他的沙龙里结识了许多文化界的人士,也开始与文学家伏尔泰合作悲剧式歌剧。第一次预设的主题是参孙的故事,但向来对教会多有批评的伏尔泰创作的宗教主题,肯定会被教会查禁,只好另寻题材。陆续地,拉摩也创作了不少芭蕾歌剧,最成功的便是《华丽的印地安人》(LesIndes Galantes)。1745年拉摩受到宫廷的委托,为庆祝Fontenoy战役的胜利,和皇太子与西班牙公主的联姻,谱写几出歌剧。拉摩写出了他最成功的一出喜歌剧Platée,更和伏尔泰联手打造了芭蕾歌剧《荣耀的殿堂》及芭蕾喜剧《Navarre公主》;宫廷为此赐给他「皇室作曲家」的头衔和丰厚的津贴。
晚年时期的拉摩,依旧饱受争议,法国人认为他的创作太偏意大利风格;反倒是旅法的外籍音乐家们热中于吸取独特的拉摩风格,意大利作曲家甚至用来改革自己的「正歌剧」。Tommaso Traetta将拉摩的《伊波利特与阿里西》和《卡斯托与波鲁》两部剧本翻译成意大利文演出,受到启发的音乐家包括了葛路克,在他的歌剧里处处可见拉摩的影响。晚期的拉摩歌剧,使用了附有伴奏的宣叙调以及序曲,来预告剧情的发展;这样的手法,为后世的作曲家们所沿用,一直持续到古典与浪漫派的歌剧作品。
随着拉摩于1764年去世,他的影响力逐渐式微,法国大革命之后人们更是只知其名,不闻其乐。一百年后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人民转而寻求过去的民族英雄寻求慰藉,希望能提振士气再振作,拉摩的音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重见天日。
作曲家丹第(Vincent d'Indy)在1894年成立了一所推行法国民族音乐的歌唱学校,演出了几出拉摩歌剧,大受感动的德布西宣称:⋯⋯仔细比较葛路克和拉摩的音乐后,可以看出,葛路克能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瞩目的最佳方法,就是模仿拉摩的曲风。
其后虽有圣桑、杜卡等人的加持,拉摩的音乐再度乏人问津,一直要到20世纪末,随着仿古派巴洛克音乐的盛行,才又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指挥家贾第纳(John ElliotGardner)、克利斯提(William Christie)和明可斯基(Marc Minkowski)已经将过半数的拉摩歌剧灌录下来,如此一来保存期限就更久了!
器乐音乐
虽说法国巴洛音乐的代表是歌剧,在器乐音乐方面倒也多有突破。作曲家们将歌曲改编给初期盛行的鲁特琴,以变奏曲和舞曲等曲式,依调性以组曲形式排列。随着音乐写作手法的愈发复杂,鲁特琴乐器本身不堪负荷,17世纪末大键琴就逐渐兴起;
路易.库普兰追求大键琴的独特语法,在舞曲中加入对位,连前奏曲也使用更多赋格手法。他的侄子富兰索瓦.库普兰(François Couperin,1668-1733)则是代表了法国键盘乐的顶点,他共写了四卷大键琴曲集,使用具文学绘画意味的标题,丰富优雅的装饰音形流动在舞曲节奏中,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他著作的「大键琴演奏法」是当时最重要的教科书,连巴赫都拿来使用。弦乐器方面则有古大提琴家Marin Marai所谱的众多乐曲。
法国独特的文化与美学背景,是人们最引以为傲的;意大利音乐的风格再强烈、再无远弗届,到了法国也得转变为法式风才能生存,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法兰西民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