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周鹏 通讯员刘建平)近日,在从106国道通城县马港镇往湖南平江方向的路边,立起了一块硕大的石碑,上面写着:“立马九岭”四个大字。据介绍,这是通城百姓为纪念当年长沙保卫战中九岭大捷而建。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石碑为长方形,高5.9米,宽0.8米,厚0.7米,据介绍重达16吨。该碑正面书有“立马九岭”四个大字,背面刻有时任58军军长鲁道源亲笔题写的诗:“滇南健儿镇此间,三捷长沙敌胆寒; 立马九岭歼顽敌,屡教倭奴弃甲还。”
潘波今年67岁,是马港镇政府退休干部,因进行地名普查,他对当地历史非常清楚。他介绍,鄂南在抗战特别是长沙保卫战期间,是日本南下侵犯长沙的一条路线,通城县马港镇九岭则是南下的重要关口。
76年前,长沙保卫战进入到第二次会战,日本派兵从鄂南突击,欲沿湘鄂公路进犯长沙,但这必须通过通城县九岭,当时驻守的国军第10师溃不成军,九岭失陷。
九岭是幕阜山系中的九座山岭环环相扣而成,自古以来是军事要塞。当时,第九战区总司令薛岳命令反击,由滇军58军副军长鲁道源率领第10、11两个师,限期收复九岭。鲁道源受令后,亲临前线指挥战斗,1941年1月中旬,与日军激战数十小时,最后与日军展开肉博战,终于夺回失地。时隔三天,受到重创的日军从湘南撤退至九岭,鲁道源诱敌深入,而后伏击,将日军打得丢盔弃甲,歼敌千余人,缴获战利品数百件。九岭大捷次年,鲁道源升为58军军长,为了纪念牺牲将士,特拨款在九岭下石井修建一纪念亭,刊立石碑,并亲自题碑。这纪念亭和石碑后遭到毁坏。去年,通城县百丈潭水源保护与生态发展促进会会长毛绪武回家做公益活动时,有多名老人向他提起希望修复“立马九岭”抗战纪念碑,他找到通城、平江文史专家考证,才发现自己家乡原来有这么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他便在原址处寻找,希望找到残碑,遗憾的是,没有找到。
今年6月8日,曾经在此参加战斗的三名四川抗战老兵:94岁的周禄生、92岁的陈家乾、96岁的苏国章,在亲友和志愿者的陪护下,坐着轮椅来到九岭,当看到当年的战场,他们自己挪下轮椅,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苏国章说,他家五兄弟,四兄弟出来参军抗战,三位都死在抗日战场上,只有他负伤活着回家了。
毛绪武说,百岁老人难见,更何况是抗战老兵,不能再拖了,“立马行动!”
在他的建议下,该会成员们利用去年余款和自筹经费10多万元,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这块碑终于刻好,于今年8月17日立了起来。毛绪武介绍,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建8块副碑,形成抗战碑林景观带。同时,联合平江建设抗战文化园,打造马港户外旅游,促进当地发展,并让爱国精神永远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