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知识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4-12-23 23:29

导语:在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儿童;安全教育;生态体验;安全意识

近些年来,儿童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从儿童溺水到踩踏事件;从校车事故到校园伤害;从食品安全到网络伤害等,儿童意外安全事故已成为我国危害儿童安全的主要原因。儿童是弱势群体,有得到安全保障与监护的权利。然而中国多数的儿童安全教育主要以传授安全知识为主,当学生面临危险时并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化解危险。将生态体验教育引入安全教育领域,使儿童在体验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反思自身行为,领悟生命真谛。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利于儿童在安全教育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形成生命安全意识,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

一、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的内涵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化传统的不同、价值取向差异、研究背景的不同等,研究者们对生态体验安全教育作出了不尽相同的解释。《道德体验论》的作者刘惊铎教授把生态体验描述为“人置身于一定的生态关系及生态情境之中,在生态互设的状态下全息感受、理解和领悟三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生灭之道,经历内心感动,诱发和生成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的一种过程和境界”[[]]。还有学者(程从柱,王全林,2011)提出“把生态体验教学作为实现生态价值教育的一种途径,并对生态体验教学的意涵进行详细的解释。”他们认为“生态体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与自然、社会、自我构成的情境中,通过自然生态体验、类生态体验和内生态体验的有机统一,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得到生态教学意识、激起教学兴趣、锻炼教学意志和增强行为能力,来培养师生好的德行的教学”。综上所述,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德育理念和有效的德育方式,旨在强调教育需深入到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引发儿童的道德体验。儿童安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认为将生态体验教育理念引入儿童安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是指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所构建的安全教育情境中,保证自然生态环境、类生态环境和内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激发儿童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从而提升安全行为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儿童安全教育领域,自然生态可以理解为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的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保证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类生态是儿童安全教育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即老师、同学、家庭成员、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内生态是指通过安全教育,儿童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反思自身行为,最终提升安全意识,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我国当前儿童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儿童安全教育初见成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儿童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的儿童安全仍处于发展阶段。从1992年开始开始,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关于学生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近年来的新情况,国家和地方政府本着保护儿童生命健康的原则,在明确相关部门责任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出台了《中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为儿童安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等有关部门对儿童安全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相关部门每年下发诸多关于安全教育问题的文件和通知,定期开展专题安全培训和教育,做好日常及假期学生出行的交通安全工作等;各中小学注重提升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开展野外体育活动和生存体验等安全教育活动等;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

(二)儿童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儿童安全教育得到政府社会各方的支持,儿童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儿童安全教育缺乏

“自然生态”环境多数学校的安全教育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上教学,且教育形式单一,课堂外的安全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安全教育知识薄弱和能力欠缺致使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的讲授和放任自流式观看影视展览、发放资料让学生自学,这种教学方式得不到师生家长的认可,也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差。学校领导者忽视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建设,宣传栏中的安全教育手抄报无法满足儿童对安全知识的需求。教育领导者以校园安全管理来代替安全教育,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束缚儿童在学校的行为。这种机械式灌输教学不仅会削弱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儿童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安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在遇到紧急状况时能从容面对。

2.儿童安全教育

“类生态”环境不和谐班主任、任课教师是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人员,应该在校园安全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当下,儿童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安全教育是班主任的责任,与校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无关。学校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且多数班主任没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教学方法匮乏,且班主任日常还需班级管理,工作压力大。学校缺少专职安全教育老师,这是当前多数学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国家、政府为保障儿童安全权益制定了诸多政策,但这些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各部门权责不明,相互推诿,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另外,社会公众的“模范表率”作用显得苍白无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出现了“5+2=0”的现象,即学校五天的“正面安全教育”,双休日两天却是“负面教育”,其安全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3.儿童“内生态”意识不足

儿童年纪尚小,正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阶段,对危险的认知能力有限,在面对危险时无法正确及时的做出决断。如在日常游戏过程中,他们不能及时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险,且他们遇到危险时不会躲闪,这样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大多数儿童对安全事件的概念尚不完全了解,再加上学校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使得儿童对安全知识兴趣不浓。然而突发事件的认知水平对于加强孩子安全意识、提高其应急避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应对策略

(一)重视儿童安全教育“自然生态”环境的构建

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校教育应当从生活细节出发,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文化氛围,让儿童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学校可以利用教室里的温馨提示和黑板报来宣传安全知识;将安全教育的内容以漫画等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做成宣传栏布置在学生经常经过的地方;在操场等体育活动场所设置图文并茂的安全提示牌,让学生置身于安全教育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在玩中学习安全知识,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更加广泛,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师生搭建一个新型的学习平台。如强调课外活动的体育课,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师生提供课外学习服务,普及体育安全常识、运动健身知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学校可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安全教育网络视频教学,让广大师生、家长随时随地学习安全知识。还可以创建生命安全教育APP,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安全教育,如通过火灾避险-安全教育游戏,让儿童从益智游戏中学习到安全知识。

(二)促进儿童安全教育“类生态”环境的和谐

儿童的安全知识相对匮乏,但他们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所以要充分利用同学间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引导,定期举行安全主题班会,经常评比安全榜样,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学习同学正确的安全行为,在交流中逐渐强化安全意识。学校的安全教育需安排专职的安全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设体验式安全教育情境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与学校的焦点问题运用到教学中,还可以举办主题演讲、情景模仿等活动吸引儿童注意力,提高参与热情。各科老师也应该承担起安全教育的相关责任,应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将安全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安全教育。家长、学校不能为避免安全事故而将安全教育等同于束缚教育,不能通过硬性规定来束缚儿童的行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学会放手,但需要及时观察孩子活动的全过程以防止危险的发生。社会成员不能依靠每年的“安全教育日”的提醒才关注儿童的安全教育,儿童的安全教育无处不在。整个社会要营造一个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和谐环境,这样才会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安全意识。

(三)提升儿童安全教育

“内生态”意识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和知识积累,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育主题丰富的生态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模拟危险场景,如模拟火灾场景,让学生亲自使用灭火器等。还可以开展逃生演习活动,在开展演习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要告诉学生逃生要领,避免盲目演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体验活动,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活动的内在实质,通过他们切身的体验,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保护自己的能力,遇到危险时临危不惧,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

作者:李伟 车丽萍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6—137.

[2]程从柱,王全林.生态体验教学:一种有效的生态价值教育途径[J].皖西学院学报,2011(3):132—133.

[3]谢彦红.小学生安全教育中生态体验的缺失与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3(32):16-18.

[5]肖巧玲,张气.生态体验式游戏: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15(7):106-110.

[6]岳伟,徐洁.培育生态人格—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使命[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18-22.

[7]王艳.基于体验教学的生态价值教育探究[J].学理论,2014(17):188-189.

[8]伞东宇.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S市两所小学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4.

第2篇

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的今天,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交通意识,已成为一个全社会的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18万以上的15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数十万儿童致残,交通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每次训练营都会有那么多家长带着孩子们来参加BMW儿童安全训练营活动。而作为该活动的亲历者,笔者也见证了BMW爱心团队在这八年来对这一活动上所倾注的巨大热情。显然,透过大家对这一活动的热情参与,我们看到了“小活动”背后的大意义。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八年如一日的专注与持之以恒。一个简单而有说服力的数据是,到2011年底,BMW儿童交通训练营累计受益的中国儿童数量已经超过33万,而它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则更加深远浓厚。

记得第一次接触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是在2008年,那是训练营进入中国的第四个年头,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活动主题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很简单直接的一个口号,不过对于那些4~6岁的儿童来说,这也正是在如今复杂道路环境下,需要家长和老师循循教导的一个交通安全好习惯。

当时,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训练营寓教于乐的“情境教育”模式。不同于简单的说教, BMW针对小朋友们的接受能力和天真好动的天性,为孩子们精心设置了一个模拟真实交通环境的交通安全公园。车行道、红绿灯、斑马线,以及一辆辆漂亮的BMW迷你小汽车,通过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有的孩子充当司机,有的则充当交警,既学到了知识,也玩得不亦乐乎……

之后的这几年里,笔者一年不落地参加了这项活动,也见证了BMW这一经典社会责任项目的成长历程。应该说,宝马在儿童交通安全领域的坚持、努力和贡献,使训练营收获了孩子的笑容和家长的感激,更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08年底,训练营被媒体评为“2008中国创新公益项目”。2009年3月,训练营入选“2008跨国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2008中国汽车工业蓝皮书”的“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奖优秀案例”、2011年,荣获“最具公众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事件奖”。

不得不说,凡事最怕认真,在八年如一日的坚持、用心的做事和不断创新的促动下,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不断给人以更多的惊喜和启迪。

创新之源

如何让听惯了老师和家长叮咛的孩子们,真正接受关于交通安全意识的培训,BMW的工作人员们也为此倾注了很多心血。一直以来,BMW在坚持创新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同时,更不断拓展活动范围、扩大受益人群,把安全知识和快乐时光送到中国更多的小朋友身边。

例如从2010年开始,BMW即与教育部合作,将项目直接送进小学校园,出版好读易懂的《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下发给全国数十万名小学生,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实施“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示范课计划”,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接受系统、规范的交通安全教育。

同时,延续BMW对弱势儿童群体的关爱,2012即将开展的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还计划在沈阳、成都、厦门、杭州的“BMW童悦之家”长期设立交通安全教室,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儿童的安全成长提供必要的援助。

而为了让交通安全知识深入到每个家庭,BMW从2010年开始,还在多个城市特别举办“家庭日”活动,邀请父母们与孩子一同参与:孩子们在儿童安全主题乐园中快乐游戏,在小影院里观看卡通片,在“汽车总动员”里同做手工,和父母一起学唱交通安全拍手歌……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和呵护下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同时,家长们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更加规范和完善自身的安全意识。

坚持创新,是BMW不断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石,也是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能够年复一年地给人带来不一样惊喜的重要原因。通过寓教于乐和多元化的形式,BMW没有将训练营做成儿童安全教育的“教科书”,而致力于成为孩子们健康安全出行的“大伙伴”。这一切看似平凡,却孕育着无限创新和活力。

尤其是这几年来,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在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唤醒公众关注儿童交通教育的道路上,可以说是屡创新招:从专题安全教育项目,到儿童交通安全乐园;从好读易懂的儿童交通安全读物《安娜&保罗和贝贝鼠》,到“BMW儿童交通安全拍手歌”;从与教育部合作出版《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到精心制作“BMW儿童城市安全生活电视系列动画片”;从儿童安全教育的大本营,更兼 为孩子了解环保、珍爱地球资源的启蒙课堂……

事实上,不仅仅是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纵观BMW企业社会贡献系列活动,无论是BMW中国文化之旅带领公众播撒华夏文明的旅程、倡导低碳环保的BMW绿阴行动创造绿色生活的喜悦、抑或传递关爱的宝马爱心基金带给人们的关爱体验,BMW正试图将“BMW之悦”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新场馆,新惊喜

从今年4月开始,训练营将携手“安安家族”再次与全国小朋友一起,踏上第八年的快乐之旅,共同开启“安安2012完美任务”了。那么今年,训练营又给我们带来了怎么样的惊喜呢?

相较于往年,2012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在原有的“安安影院”和“交通安全主题公园”之外,又新增了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新场馆,如“安安奥运体育馆”、 “安全座椅体验馆”等。因此,今年孩子们不仅可以继续在“安安影院”中观看安全教育小电影,还将共同在全新的“安安奥运体育馆”里感受奥运精神,为奥运助力,以及在“安全座椅体验馆”中感受4D体验的震撼,充分了解儿童安全坐椅的重要作用。

除了全新的场馆外,今年的训练营还打破了以往各个场馆相对比较分散的布局,并更加突出了“交通安全主题公园”这一传统明星项目的模拟驾驶概念,将原有的各个场馆都整合进升级版的“交通安全主题公园”中,因此整个训练营将成为一个拥有真实交通环境的微型社区。而“小司机们”也将驾驶升级版的迷你电动车,自己开车前往各个场馆进行学习,并在实际的“路况”中,更好地理解与运用自己所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

与新场馆、新环境相匹配的,还有全新的学习内容。今年,除了交通安全教育,训练营还将新加入日常生活安全教育的内容。小朋友们将与“安安”一起,在安全教育辅导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外伤止血包扎、伤员护送等常用的急救知识,以掌握应对突发事件、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方法,提高自身保护能力。从最初的交通安全教育层面,扩展至更为广泛的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在这一变化的背后,凸显的却是BMW持之以恒关怀儿童成长的拳拳之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精心制作后,由“安安家族”共同出演的“BMW儿童城市安全生活电视系列动画片”也将在今年与全国小朋友见面。该部动画片以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安安熊”为主角。而BMW也通过制作这部动画片,为孩子们搭建起了一个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新平台,让安全教育走出训练营,进入千家万户。

4月12日,2012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就将正式从北京起航,并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陆续到达济南、沈阳、昆明、深圳等10座城市,预计迎接过万名小营员,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与此同时,BMW也将在每一站活动中都开设“家庭日”,鼓励更多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训练营项目,学习安全知识,并在生活中实践安全绿色交通。

八年坚守 与中国孩子共成长

八年来,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已成为企业公民参与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成功范例,并使超过33万名中国儿童从中受益。

2005年

BMW在中国推出主题为“为了儿童,请减速”的专题安全教育项目,BMW儿童安全训练营正式进入中国。

2006年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读物《安娜&保罗和贝贝鼠》,通过经销商在全国分发,推广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

2007年

推进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共有15个城市的近2000名4~6岁儿童接受交通安全教育。

2008年

与中国儿童中心合作,BMW在全国10个城市的少年宫开展以“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为主题的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活动,全国共有3500名4~6岁的儿童从中受益。此外,BMW还与知名幼教专家合作开发了“儿童交通安全大礼包”,并通过10个城市的少年宫发放给全国500家幼儿园,使受益儿童的数量增加到10万人。

2009年

以“我做交通安全小先锋”为主题的2009 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开营,18个城市250个幼儿园的6000余名小朋友参与到训练营活动中。

举办BMW车贴设计绘画比赛,超过250个幼儿园的6000名儿童通过画笔表达了自己对交通安全的理解。

为迎接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5周年纪念,BMW特别创作了《儿童交通安全拍手歌》作为训练营活动的主题歌。同时,BMW还为主题歌拍摄了MV,并通过中国儿童中心,将光盘赠送给全国各地的幼儿园。

2010年

以“交通安全伴我健康成长”为主题的2010年BMW儿童安全训练营,10个城市、80个小学和幼儿园的3200名儿童参加了活动。

首次与教育部合作,在全国20站活动城市的小学校园搭建交通公园,并出版好读易懂的《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下发给全国12万名小学生,让交通安全走进校园,融入更多孩子的日常生活。

在2010年BMW儿童安全训练营里,BMW融入了其在德国成功推广的“宝马少年学院”元素,让4~9岁的小朋友不仅可以在交通安全公园里学习交通知识,还能够通过参加“环保小影院”、“安全小讲堂”、“汽车总动员” 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11年

以“交通安全我当家”为主题的2011年BMW儿童安全训练营在全国20个城市展开。其中一些城市的活动时间从以往的3天延长至5天,有万余名儿童参加活动。

连续第二年与教育部合作,并将继续出版《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下发给全国小学生。

在北京、广州等7个城市举办“家庭日” 活动,鼓励更多父母和孩子以家庭为单位入营学习。

在北京、沈阳、深圳和上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开设交通安全示范课程,系统规范地向孩子们传授安全知识;同时,还设立“爱心义卖角” ,让父母和孩子一起送出爱心。

2012年

以“争当交通安全小冠军”为主题的2012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将陆续在全国10座城市展开,预计迎接过万名小营员,并将在每一站活动中都开设“家庭日”。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精心制作后,由“安安家族”共同出演的“BMW儿童城市安全生活电视系列动画片”也将在今年与全国小朋友见面。

在原有的“安安影院”和“交通安全主题公园”之外,又新增了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新场馆,如“安安奥运体育馆”、 “安全座椅体验馆”等。

第3篇

【关键词】 儿童意外伤害;防范措施

在我国,意外伤害居儿童死亡原因的首位,也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因素。儿童意外伤害不但对受伤儿童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和经济负担,也对我国开展计划生育和提高人口素质带来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我院儿科门、急诊收治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保护儿童生命安全。

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儿科门、急诊共收治82例意外伤害儿童,其中男57例、女25例,年龄≤1岁12例,1~4岁39例,4~7岁10例,7~14岁21例。伤害类型:药物中毒13例,鼠药中毒6例,农药中毒8例,CO中毒18例,食物中毒6例,溺水1例,电击2例,车祸2例,异物吸入3例,吞食异物6例,高处跌落7例,烫伤8例,窒息2例。临床转归:经过积极综合治疗救治及护理,救治成功79例,死亡3例。

2 因素分析

2.1 性别因素 本组资料显示,儿童意外伤害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57,25例),这与男女儿童行为差异相关,因男童较女童好动、好斗、爱玩危险品,所以男童受伤害的几率比女童多。

2.2 年龄因素 ①0~1岁系婴儿期,小儿基本无辨别危险的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及自卫能力极差。是窒息、跌落、烫伤的好发年龄阶段;②1~4岁小儿为意外伤害的高峰阶段,此期儿童已具备独立行动的能力,活动范围扩大,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新鲜感,生活经验不足,辨别能力差,是各种中毒、烫伤、吞食异物、跌落等意外伤害高发的年龄阶段;③7~14岁小儿为意外伤害的第二高峰阶段,此年龄组是学龄期,此期儿童与外界接触机会更是日渐增多,处于很活跃的阶段,喜欢争胜好强,攀爬冒险,对各种防护知识欠缺或了解不全面,是车祸、高处跌落、溺水、烧伤、电击等意外伤害好发的年龄阶段。

2.3 看护不当 从意外伤害的死亡情况看,2例死亡病例为食物中毒,1例为意外窒息。这与家长缺乏医学常识,看护不当,院前急救知识缺乏、常用急救知识不普及患儿中毒后就诊太晚而失去抢救机会等均有关。

3 防范措施

3.1 积极开展多方位的、经常性的健康教育

3.1.1 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 儿童需要保护,但对有理解能力者还需要教育及训练[1]。老师和家长对儿童应加以精神文明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独立应付环境、适应环境的能

作者单位:710032 陕西省西安电力中心医院儿科

力,启发和诱导他们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以及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例如:①从小培养儿童识别危险的能力,教育儿童不要从高处往下看,不要与小朋友追逐打闹,不要随便捡地上的食物食用。加强儿童的看管,提高儿童入托率是十分必要的;②要教育学龄儿童在参加娱乐活动时选择安全性能好的场所去锻炼;③对儿童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防火、防电知识的宣传教育。

3.1.2 对成人的教育 教育家长要照顾好孩子,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应该有预见性,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凡是孩子活动的周围环境都应该有安全措施。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子女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不要独自让子女进行有危险性的活动[2]。

3.2 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采取防范性措施 对农药、灭鼠药、药品等均应妥善保管,毒饵投放地区应严加防范;对喷洒过农药的蔬菜、瓜果须经规定时间后方可采食,被农药污染的用具必须彻底清洁后再用;家长给儿童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勿将成人的药品随便给儿童服用,喂药前应认真核对药瓶标签、用量及服法;家庭一切药品及非食用的化工品均应妥善存放,不要让儿童随便触及。加强对电、气、水源的管理,不定期检查防止漏气等。

3.3 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及普及,健全急救运转系统 建立院前社会急救体系,以社区为中心,开办家庭急救知识讲座及操作培训班,教给群众简单易学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心外按摩等。提高意外伤害现场首次救治能力是降低触电、溺水、意外窒息死亡的积极措施。

3.4 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业务技能 儿童意外伤害很多在急诊科接诊,所以急诊科医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业务技能,才能分秒必争地挽救生命,降低死亡人数及伤残程度。

4 讨论

儿童意外伤害绝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宣传教育,让家长、幼师、教师了解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并教给幼儿、中小学生生活安全和交通安全知识,从单纯的医学问题转为各阶层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从而尽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和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幼儿;消防安全;教育

幼儿是需要特别保护的弱势群体,加强幼儿消防安全教育是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幼儿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启迪幼儿的消防安全意识,要让幼儿从小形成保护自己生命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1 幼儿消防安全教育的现状

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曾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每年有将近600名8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火灾。幼儿玩火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呈上升趋势,达到平均每年3000多起。目前,这种态势依然不容乐观,幼儿消防安全教育业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1 幼儿监护人的消防安全素质不高

幼儿监护人如家长、教师等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缺乏对幼儿从小培养消防安全意识;消防知识欠缺使幼儿监护人难以展开消防安全教育。如一些幼儿园教师无法胜任消防安全教育辅导员的角色,纷纷聘请消防部门人员担任院内安全员,但消防工作人员对幼儿的学习习惯、认知能力、性格特点不够了解,进行消防安全知识传播力不从心。

1.2 幼儿消防安全教育的缺乏完整性

幼儿教材中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单一,更没有统一的消防安全读本,读本出现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之态;幼儿消防宣传活动开展无规律、不定时,幼儿园在重点节日、重要时期开展消防宣传不持续,而消防及教育部门又无法兼顾到每个幼儿园,出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没有连续性、完整性。

1.3 幼儿消防安全教育的方式单一

专门对幼儿的体验式教育不足,很多幼儿走进消防队参观,对于消防队员抛水带、灭火演示等都停留在观看层面。目前,国内专为幼儿设计的消防体验类场馆、玩具缺口较大,消防体验类场馆、玩具不仅能提高小朋友们的参与性,满足孩子的新鲜感、好奇心,而且能在体验过程中熟悉某样消防物件,利于将来消防设备的实际操作。

1.4 教育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的认知有限,心理承受能力较低,针对幼儿的消防安全教育要讲究科学性,符合教育规律,应减少警示性教育的比例。而现实中,大多数的消防安全教育时常呈现“惨烈”的警示画面,给幼儿心理上容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1.5 教育理念落后,缺乏结合幼儿特性

在中国,开展幼儿消防安全教育起步晚,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大多以通过授课、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传统方式开展幼儿消防安全教育,缺乏针对幼儿特性的教育方式。

2 幼儿消防安全教育的发展理念

2.1 普及幼儿对消防安全的认知

对消防知识进行精化、简化,删除繁琐和复杂的部分,依据幼儿的认知能力程度,遴选最核心的消防安全知识,使用易于幼儿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如参照《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做法,挑选幼儿消防安全常识,使幼儿轻松接受,以至于达到人人会背、人人会用的程度。

2.2 强化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在身体健康方面,注意选择安全的活动场所、活动器材等,如在火灾疏散演示时,严格选择所使用的烟气,确定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多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通过设计一些消防小游戏来增强体质,培养幼儿的团体协作意识。在心理健康方面,应要求知识传递者认识到幼儿与成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性,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严格过滤不良信息,比如一些血腥的灾害事故画面。

2.3 提高消防安全知识的趣味作用

提高消防安全知识的趣味作用,趣味性认知教育,符合幼儿性格特点,提升幼儿消防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会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寓教于乐的消防游戏和消防玩具。

2.4 遵循幼儿成长规律,体现阶段性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同,进行安全教育因年龄而异,制定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明确阶段重点,循序渐进进行教育引导。如小班幼儿其动手认知能力较差,可认识火灾的危害,看见着火赶紧离开,并告知幼儿监护人,拨打火警电话等简单常识。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可以教他们认识消防器材,尝试进行火场逃生等内容学习。

2.5 利用好重点节日,推进幼儿消防安全教育

在消防安全教育的重点节日,可固定开展消防教育活动,体现严肃性和延续性。教育、消防部门应结合寒、暑假等幼儿安全问题高发阶段,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以多种活动形式强化时效。

2.6 培养幼儿消防安全常态化

培养良好习惯是幼儿消防安全教育中的关键,而每个习惯的建立是需要通过日常性、经常性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使消防安全意识常态化。

3 幼儿消防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3.1 幼儿监护人的潜移默化,教育引导幼儿

幼儿监护人应当对幼儿加强监护管理,教给幼儿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及时对幼儿进行火灾危害性教育,使幼儿做到不玩火,不随意触碰电器;对幼儿模仿大人吸烟的行为要制止;要制止幼儿在室内、可燃建筑、柴草堆等易于引起火灾的场所燃放烟花爆竹,并教育幼儿在燃放烟花爆竹后要检查残骸、纸屑飞落地点,发现残火立即熄灭,更不准幼儿摆弄鞭炮中的火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多种方式,教给孩子在紧急状况下的应变措施,让幼儿知道在发生火灾时如何应对。

3.2 结合教育教学,开展全方位的消防安全教育体系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消防主题教育活动,以年龄段为单位开展消防主题教育活动,观看消防常识画册、挂图、防火录像,观摩消防官兵灭火演练,邀请消防专业人员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参观消防站去了解消防车、消防器材,开展灾害事故紧急疏散演练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将幼儿消防安全知识有机地融汇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精心地教学设计,更好地引导、启发幼儿理解和掌握。如在语言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等让幼儿了解一些消防安全知识,从而提高幼儿的消防安全意识。创设环境让幼儿感受消防安全教育的常识,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消防安全教育。在幼儿园的公共活动空间,绘制日常消防安全的有趣的、生动形象的卡通连环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在安全宣传栏或墙饰上,让幼儿从图画中了解在火灾发生时该如何处理。

3.3 社会及消防部门要因势利导开展幼儿消防安全教育

社会、政府级消防部门应创造条件,结合适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向幼儿宣传消防知识,专门开展一些针对儿童的消防教育活动。

4 结束语

总之,幼儿知识经验缺乏,能力有限,在体力和神智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各种复杂情况,极易成为火灾事故的肇事者或受害者。因此,必须加强对幼儿消防安全的监管和教育,让孩子们远离火灾,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科技馆;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世界上最珍爱的莫过于生命,而生命对于每个人却只有一次。因为青少年在校内外受到的意外伤害频繁发生,最近,生命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关注的话题。例如每年暑期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就进入易发多发期。溺水只是意外伤害中的一类,有关部门将意外伤害分:水的伤害、火的伤害、道路交通伤害、电的伤害等10类。面对这些意外伤害带来的痛苦,我们除了要反省社会职能在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还要探讨学校、社会对青少年的公共安全教育方式是否也有问题。从我国的安全教育现状来看,学校有限的安全教育资源不足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环境,而且都是从理论上教育,大部分都缺乏实践的教育方式。

科技馆作为公益性的科普教育机构,是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以外的第二课堂,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颁发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明确规定:“科技馆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实施科普展览及相关的社会化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满足公众了解和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任的全面发展。”科技馆的展厅中展示的关于公共安全教育丰富的内容,以及课堂外的灵活教育资源,使得科技馆成为青少年课外实践的理想的教育场所,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会在安全教育上出现的教育缺憾。

下面本文就针对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意义和在科技馆科普教育机构如何开展安全教育提出探讨。

1 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重要威胁,据了解,我国每年都有1.1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给人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惊叹,更多的则是无限的哀伤,从中反映出我国对于成年人的安全教育还是存在很大的缺失。

1、青少年自身因素

由于青少年的安全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意外伤害是青少年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重要威胁。

一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具有好奇心强、天生贪玩、心理脆弱等特点,在校内和校外常有危险行为发生,极易引发意外事故的发生。二是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普及较少。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象,例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相对较少,对110、120这些常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

2、学校教育方面:安全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没有全面、系统的教育;学校对学生安全常识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和督导;少数的安全教育课程也是在课堂上讲说的灌输,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安全实践活动内容。

3、各职能部门

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待校园的安全教育只浮于表面。社会舆论及各大宣传媒体对校园的关爱缺乏热情。大多数的宣传只是流于行式,没达到预期的宣传教育效果。在事发后报道集中,而在预防上很少有相关宣传。

2 目前科技馆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及优势

(一)我国科技馆安全教育现状

科学馆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强调开放形式、主动形式、启发形式,让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在轻松的环境中收获知识。

1、重庆科技馆举办“皮皮鲁送你100条命” 安全教育讲座。讲座以儿童安全为主题,从生活中与儿童相关的多个角度出发,为孩子讲解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火灾如何逃生等安全知识。 皮皮鲁安全大讲堂已经让数百万孩子得到了有效的安全知识教育。活动通过最有效的童话主题安全讲座方式,最大化减少儿童成长中可能受到的伤害,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2、贵州科技馆的《当灾难降临时――认知、应对和行动》是防灾减灾的公益性科学普及讲座。利用贵州自然地理情况,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提高广大公众防灾的安全意识,提高城市和乡村群体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我馆于2013年针对安全教育,在主展厅重新布置改造了三楼的展厅设计,三楼重点是安全生命教育展区,呵护生命健康、保护生命安全展区、人防科普展区。设置了交通指挥员,红绿灯,斑马线,还有交通安全知识标识等,大家可以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并与学校开展安全主题讲课,邀请学生到展厅来参加活动现场。

(二)科技馆开展安全教育的优势

安全教育是学校及全社会需要长期进行的必修课,但学校、单位缺乏开展安全教育的固定设施和相关人员,因此,安全教育长期处于理论大于实际的状态。现如今我国科技馆以成为城市的配套基础实施,拥有较完善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如果将安全教育融入到科技馆展示内容中,能起到很好地宣传教育效果。

在2015年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这样到科技馆参观的受众群体会更多,所以安全教育宣传可以更为广泛的通过科技馆传播出去。

1、科技馆的展览和展品都比较主题鲜明,易激发观众的兴趣,再通过动手参与可以达到更层次的理解。例如江西科技馆生命安全展厅中的交通安全展区,通过交通安全棋、自行车比赛、汽车模拟驾驶等展品,让大家了解在生活中的交通安全法规,提高交通安全的意识。科技馆内的人防展区,还有通过全息剧场、幻影成像技术,让观众可以有在亲临灾害现场,进行正确的急救和自救的动作,培养观众安全应急技能的目的。

2、在科技馆的展览教育中,把安全教育的多个方面集中在一起展示,在江西科技馆的生命安全展厅就通过设置“你是谁”、“呵护生命健康”、“保护生命安全”展区,系统的把卫生健康、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等内容集中展示,避免学校和社会上的展览馆展览内容单一,形式枯燥,可以让观众比较全面的了解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3、在观众参观科技馆的展品同时,有专业的科技辅导员引导和讲解,并且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向观众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 以科技馆为桥梁筑起安全教育的大平台

科技场馆作为科学教育场所,在通过自身的优势传播安全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密切联合社会、学校多方安全机构交流合作资源合作,安全教育从深度和广度出发,让大家都来关心安全教育事业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馆校合作,共筑安全教育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科技场馆和学校在科学教育上的有机结合,共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活动中,也可以借鉴馆校合作的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搭平台”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立体、互动的 “馆校结合安全”教育体系,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将科技馆的现有资源变成学校安全教学的实践场地。

与专业机构密切合作。江西省红十字救援队于2016年5月12日“防灾减灾日”之际,在省科技馆举行“江西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揭牌仪式。此次“江西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落户省科技馆,开创了全国科技馆系统将应急救护科普项目引进科技馆的先河。在今后的安全教育中,也可以对应校内科学课程的内容,与相关资源单位的专家和学校教师沟通,进行气象、地震和消防的多方合作。根据相应纪念日,如“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119 消防日”等,每个科普活动都确定了一个鲜明的科学主题。活动中穿再通过展板展示、专家讲座、互动游戏、动手实验等环节,让学生能通过看、听、做、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建构相关安全知识体系。

2、加大科技馆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力度。

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四大媒体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如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进社区等;设计孩子们喜欢看而且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科普剧,让安全科普知识生动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以“安全”为主题宣传活动,使广大公众尤其是孩子们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所在,是国家的未来。安全教育重于泰山,科技馆本应担当起这一教育使命,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也是科技馆发挥科普教育平台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长期坚持不懈地的对广大公众进行宣传教育,让安全科普教育广泛普及。

参考文献

[1] 付杏 浅谈科技馆教育中的安全教育功能//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科技馆馆长论坛论文集 2012:157-160

[2] 儿童意外伤害研究报告2014-05-30.来源:致诚公益,青少年中心。

第6篇

摘要:通过进行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人群进行关于儿童安全教育、使用绘本的感受和对立体绘本的各方面事项的抽样调查和对立体书、绘本、游戏、拼图与模型搭建的研究,来探寻如何发挥我国儿童安全教育的立体绘本设计研究的作用,使儿童更易接受公共交通安全知识。

关键词:儿童;绘本;立体书;安全教育

研究内容:在研究内容方面,总的来说,我们主要调查与研究“如何发挥我国儿童安全教育的立体绘本设计研究的作用,使儿童更易接受公共交通安全知识。”

首先从现今的儿童安全的现状来看,在当今社会关于人类健康与安全的诸多问题中,儿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伤害对儿童安全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经调查表明,幼年到青壮年是一个生命力旺盛、健康问题较少、死亡率较低的时期,但儿童却是受伤害的高危人群。由于当今旅游、交易、商贸等活动的活跃程度较高,商业活动繁杂,公共场所周边交通拥挤现象比较严重。地铁、公交交通安全问题也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其中现行儿童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虽然儿童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屡次发生,备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仍然没有很多高效易推行的举措。

国内外经验证明,安全教育需要从儿童抓起,儿童是弱势群体,他们有权利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使儿童接受合理的安全教育并且增强儿童的应急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其中不仅在于社会交通、治理措施等方面存在问题,还涉及到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处在迅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其喜动、好奇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中的活动特点是活动量大、范围广、种类丰富,但因其年龄小,生活经历少,心理以及生理上不成熟,导致他们难以形成自我保护,不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易发生伤害事故,而且在一些外来的突发事件面前也不具备相应的反抗能力。

儿童安全教育形式存在问题,学校的安全教育教材相对单一,缺少吸引力,儿童缺少学习兴趣;又或者尺度较大,儿童理解偏差;且传授方法仅限于对安全知识的传授,口头表达的安全知识,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并且往往学校和老师也没有适合的方向入手,同时学校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安全教育意识也很淡薄,并且在人员方面,缺乏安全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教材、安全实践演习。

据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有一百多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在中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原因的26.1%,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数据统计,其中1-4岁的儿童最多,在各种儿童意外伤害当中,根危害发生频率以及程度,依次是跌落、家庭中毒窒息、溺水、活动中受、交通事故、烧伤、烫伤。

其3-6岁儿童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相对较差,还不能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他们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欢观察具体的、突出的、鲜明的无需太多思考的东西。安全知识相对缺乏,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同时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对于家长或者老师的教导,牢记与遵守的能力较低,有不可控性。有调查表明,当儿童一人在家时,进行敲门实验,通过查煤气、家长朋友、推销等理由时,几乎都敲开了门。其侧面也反映了家长对于这些低年龄儿童安全的忽视性。虽然多数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但不到1/5的家长表示接受过有关儿童安全教育的培训与宣讲活动。家长的重视程度与儿童安全教育实施性仍然不足。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儿童行为取向的重要途径,孩子最初的行为方式受家长的行为影响,因此,要强调与重视家长在教育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以身作则,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安全生活氛围。

排除社会不法分子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来看,大多数儿童的意外伤害是可以控制、防止的。如果家长掌握有关知识和仔细看护,完全可以避免事故。发生意外伤害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预防方法常常十分简单。有关专家介绍,美国由于从1987年开始“全美儿童安全”的宣传活动,在2003年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就已经降低了39%。加强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在全社会建立一个自然保护体系,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安全,是防止意外伤害的最有效方式。

近年来,安全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育人功效日益凸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但是,安全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很多地区,只是学校进行偶尔的火灾、震灾逃生演习;由于社会整体趋势的发展,现在从襁褓开始就已经在被灌输着学习再学习的思想,不仅老师、家长忽视了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儿童本身也将安全教育放在一个不是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儿童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安全类课程开课率不足、实践活动参与面小、师资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由于用于安全教育的时间零散、教育形式表面化,我国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儿童安全教育是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启蒙教育之一,诸如儿童成长环境的选择,基本卫生常识,儿童的举止行为,交友取向等都是安全的基本教育途径。在行为规范方面必须给予忠告和提醒。在我国的民族传统中,十分重视和倡导家庭对儿童的安全教育。从儿童有认知能力时即开始。《三字经》、《弟子规》、《小儿语》等都是可以作为儿童安全教育参考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这些古代启蒙读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教育资源,对儿童进行文化启蒙、养成教育和强化安全意识,是古往今来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手段,值得我们去借鉴。其中《弟子规》对儿童行为举止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并且教育儿童基本的注意事项与行为准则。其与儿童的心理、生理的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一致的。并且提醒儿童与其家长,在儿童能力未到达的情况下,不要擅自做主,随性而为。其中包括:

(1)卫生习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2)衣着: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3)安全: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

而在游戏中,儿童开始获得其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动机、技能和态度。在游戏中,儿童好像是一个比他自己高出一头的人,在此过程中激发儿童潜在的领域性、竞争性。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在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儿的潜在发展水平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体现的。教学的组织应基于活动而不是静止的因素。既观察儿童在自发游戏中的行为,也观察儿童在有组织的活动中的行为才是明智的。“并且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生活重心,游戏最常见的工具就是玩具;学习则是孩子成长的必要过程,学习最典型的形式是书;玩具书就是兼具了书的内容和形式,也拥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玩具书把跳出平面的书的限制范围,创造了三度立体的空间,在设计上用眼去发现去探索的机关和结构。

拼图与模型搭建也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局限的2D范围里拼出一个物品,一个合于逻辑的东西。使其懂得顺序/秩序/逻辑的意义。儿童需要观察范例上的正确拼法,才能拼出正确答案。培养观察力,培养耐心、专注力,通常拼图都是由日常生活中拼起,所以儿童要熟悉身边的事物,才能按照逻辑拼出正确的图形,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耐心及专注力,让他可以坐得住的做一件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上,玩拼图能W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小朋友会经由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让他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感官的触动对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教育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官,锻炼孩子辨别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对于儿童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与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需要(即认知的的需要),以及社会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需要激发了儿童的游戏行为,各种需要的满足儿童的游戏兴趣得以维持,并且将其行为进行规范。

绘本是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也是儿童安全教育的载体之一。绘本中包含了各种绘画的方法,并且绘本中的细节突出,独特有趣的叙事关系,而且绘本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增强孩子的专注力、有效提升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孩子的听力水平、熏陶孩子的领悟力、促进良好品行的习成提升。而且在情感上受到熏陶,使他们对艺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预留给孩子更多想象的空间。基于儿童安全教育的立体绘本研究至少需要从上述方向进行完善,而不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形式感等方面而生产制作。

第7篇

关键词:强化 法制安全意识 创建 平安和谐校园

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学校安全事故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责任认定也没有明确的依据。因此学校应该以人为本,强化法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合力;结合儿童的学习生活深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强化法制安全意识,做到养中有素、建立组织、健全制度、明确责任,防患于未然。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些事故是由于老师的责任心不强或是老师事先没有考虑周全造成的,但更多的是防不胜防的意外事故。目前虽然很多学校对事故发生后要求学校承担不尽合理的法律责任感到困惑、不公,但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则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以“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其结果不仅不利于双方法律责任的划分,而且往往损害了学校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事人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法律意识,更不会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有关纠纷。作为学校,应该以法律为准绳,熟悉必要的法律知识,譬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管理条例》、《学校工作规程》、《民法通则》等,建立安全领导组织,制定合理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以及平时教师、家长和学生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扼住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学校家长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为儿童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大环境文明程度的高低,社会道德规范、法纪意识的强弱,也是孩子安全自护意识形成的因素。这就要求学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或监护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生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法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三,把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结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把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当做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耳濡目染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1.开展特定情景摸拟活动。如组织观看电视录像“阳台上的故事”、“冬天的故事 ”、“陌生人的故事”、“超市里走失了”等等,让孩子们去体验、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识,懂得求救方法;进行防震救灾逃生救助演练,观摩“消防中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防、救火灾的安全知识,将消防知识从娃娃抓起落到实处。

2.让儿童自己参与安全管理,使他们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中受益非浅,既维护了秩序、保证了安全,又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品质。在可班级建立安全宣传监督小组,为他们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可制定班级安全规则和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在实践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生存安全能力。比如师生共建安全规则:“教室的安全规则”、“课外活动安全规则”均可以是学生自己制定并配有他们设计的标识。这样,学生在享有充分尊重与自由时也面临困难与挑战,他们坚强、勇敢、不怕困难同时注意安全的意志品质也因此而逐渐形成。

第四,外出活动必须有安全预案,各负责人一定要尽自己的义务。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2条也明确规定,学校组织儿童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按民法原理而言,这也是由于当事人的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义务。组织外出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组织者要配备足够的教师,出发、集合、分散活动都要事先有计划、有预案,确定好详细的活动方案,确定具体的责任人,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进行及时处理。

第8篇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对“素质教育”一词作出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安全教育则是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只有做好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保障受教育者安全健康地成长,才谈得上实现素质教育期冀的目标。

2 我国校园内外安全形势严峻

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在消失。①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截止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2144.657万人。而大学生在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自我保护能力弱,安全易受侵害;有强烈的安全需要,受害后伤害明显;安全知识缺乏,安全素质偏低;处于成长期,社会免疫力弱等。②因此,在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较为突出的校园安全问题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例如:2002年6月北京某网吧火灾案中,共造成25名学生死亡,其中一所高校死亡9名;2003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死5名同班同学案,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反思。

3 安全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59%;社会安全事故(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占31%;自然灾害占10%。可见,90%的学生伤害事件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该报告指出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10%是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占全年学生死亡总数的10.84%;90%属其他各类安全责任事故,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占全年学生死亡总数的89.16%,其中,45%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8%的事故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27%的事故由于社会交通、治安等原因发生。而学校管问题、社会交通、治安等因素也反映出全社会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

4 改进公共安全教育的措施

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安全教育落实不得当。有关部门曾针对7~10岁的学龄儿童做过专项调查:当遇到洪水、火灾或地震等灾难时,大人不在身边,你该怎么做,普遍的回答是“拼命跑”或者“喊救命”。这反映出的是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公共安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4.1 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的培养应从儿童开始,中小学是(下转第12页)(上接第10页)形成安全意识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强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2006年的《幼儿园、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着安全教育资源普遍缺乏、教育时间不足、预防演习少等问题。③因此中小学必须切实做好公共安全教育工作。

4.2 改进公共安全教育形式

我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使他们尽早养成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特别要在寒暑假前或开学后,在中小学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④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儿童的特点区别对待,如针对6~8岁的儿童,设计各种游戏、画图、连线等方法,在娱乐中完成公共安全教育。⑤

4.3 将体育课作为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

表1体育课公共安全教育示范表之一

中小学可以利用体育课做好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场景或故事(见表1、表2),将安全知识与技能串联起来,将公共安全教育与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成为主角,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4 做好教师与家长的公共安全教育工作

由于公共安全教育不到位,学生的老师与家长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技能也有待于加强。中小学有义务为教师与家长敲响安全的警钟,促使他们绷紧安全这根神经,促进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水平的提高。

如班主任教师应准备班级应急包,包括学生花名册、笔、哨子、手电筒或应急灯等物品,用于召集学生。家长应准备家庭应急包,包括方便食品与水、常用药品、手电筒等物品。此外,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手册、指南类的图书很多,教师与家长应选择权威性图书作为参考。

表2体育课公共安全教育示范表之二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调查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安全,包括国防安全、环境安全、社会福利保障和免受犯罪侵害等多个方面。[1]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是大学生为了防范和应对可能危及身心健康和学业生活的社会风险因素,通过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而具备的知识、技能、意识的组织结构和质量水平。大学生作为当代的有识青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公共安全素质水平对于保持教育系统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课题组分别在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青海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和辽宁省等8个地区选取16所高校,在每所高校抽取50名在校大学生。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756份,有效回收率94.5%,符合科学调查的基本要求。其中,男女分别为342人、412人,2人未注明性别;一、二、三、四年级分别为112人、232人、318人、92人,2人未注明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分布情况:富裕的52人、一般的614人、贫困的86人,4人未注明家庭经济状况。在生源地分布中,来自城市地区的大学生为478人,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为274人,4人未注明生源地。

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素质状况。本问卷共有60道题,主要包括公共安全意识、公共安全知识、公共安全技能三个方面内容,每道题按照“赞成”、“不清楚”、“反对”三个选项统计结果。受访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完成问卷,完成一份问卷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5分钟。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有较强的公共安全意识,并体现出“自保”与“利他”并举倾向

大学生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有一定的预判意识、防范意识。83%的大学生“能够及时发现生活中潜在的危险”;76%的大学生相信“与10年前相比,我国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更加频繁”。80%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75%的大学生“从不相信销售考试答案等野广告”;只有32%的大学生“面对陌生人的求助,会不加考虑地给予帮助”。

大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94%的大学生认为“生命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朋友和社会”。82%的大学生认为“人很脆弱,平时要处处注意安全”;79%的大学生认为“发生危险时,要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损伤”。

大学生在自保的基础上,对他人和社会安全问题体现出责任意识。当个人利益可能受到侵害时,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出现折扣。只有48%的大学生表示“紧急状态下敢于牺牲自己以保护公共利益”;只有38%的大学生“遇人落水时,会奋不顾身地下水救人”。同时,大学生也表现出较强的利他倾向。84%的大学生认为“发现安全隐患时,会及时地提醒周围人”;90%的大学生“非常关注地震等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70%的大学生认为“在突发事件中,会优先救治重伤者、老人、儿童”;88%的大学生“会及时与晚归的室友联系,以确定其安全”。

2.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共安全知识,但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

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安全常识,但受生活习惯和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常识缺乏科学依据。81%的大学生“去人员密集场所,常常留意安全通道的位置”;74%的大学生“在网吧上网结束后,会检查所登录过的网站已关闭”;93%的大学生“当储蓄输入密码时,常常用身体或其他物品遮挡”。但是,大学生的安全常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71%的大学生“习惯找个单独的卡册存放银行卡、身份证”,没有做到卡、证分离;36%的大学生认为“豆角、豆浆等食品不会引起中毒”,没有意识到如果烹饪不当,豆制品容易引起中毒。

大学生熟知一些与公共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掌握的不透彻。86%的大学生认为“在使用互联网时,不允许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92%的大学生认为“消防车赶赴火场的时候,其他车辆和人员必须避让”;81%的大学生认为“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同样给予处罚”;90%的大学生认为“课外活动,须经学校同意”。但是,还有31%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在学校可以参与宗教活动”;37%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人,确诊前不需要隔离治疗”。

大学生对防灾知识有一些了解,但存在着“盲点”。94%的大学生认为“遇险时,可以通过火光、浓烟、反光等信号求救”;79%的大学生认为“在雷雨天应该远离铁塔20米以外”;86%的大学生知道“大雾红色预警信号时,会进行交通管制”;83%的大学生认为“液化气、汽油、甲醇等化学品均可对人造成伤害”。但是,部分大学生的防灾知识还存在着不足。只有46%的大学生确认“防空的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只有44%的大学生知道“122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还有30%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天然气泄漏时,可在现场拨打电话救援”。

3.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共安全技能,但急救技能比较欠缺

多数的大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减灾技能降低灾害损失。93%的大学生认为“油锅着火,应该切断火源、盖上锅盖”;89%的大学生认为“高温时,要尽量避免午后的户外活动”;91%的大学生认为“发现宿舍被盗后,应立即向保卫处报告,保护现场”;84%的大学生认为“发现人员燃气中毒时,应立即打开房间门窗”。

当发生灾难时,多数大学生具备正确的逃生技能。92%的大学生认为“火场逃生时,要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88%的学生认为“公交车失火,可用铁锤或鞋跟打碎车窗,疏散逃生”;84%的学生认为“电梯急剧下降时应身体贴紧电梯壁,保持膝盖弯曲”;86%的学生认为“受到海啸威胁,应该有组织地向高地转移”。

遇到身体伤害事件时,大学生的急救能力尚有不足。只有63%的大学生认为“食物中毒时,可用手指刺激咽部催吐”,这与相关调查结论一致。同时,大学生的一些急救措施存在着不当之处。64%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应该“将溺水者朝上置于腿上,按压其腹部将吸入物排出”;50%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当酒精中毒时,应将患者置于稳定性仰卧位”;47%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用热水袋热敷”。

三、对策

1.拓宽公共安全知识的传授途径

以往高校常常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的学习活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高校常常采用“逐层传递式”,即只针对班团干部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再由班团干部向普通同学传达讲解的教育形式。讲授式在过去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也将占据重要的地位。但讲授式注重介绍讲解性的内容,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因为公共安全知识涉及各行各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宽泛性、变化性,教师的讲授很难涵盖公共安全知识的全部内容;另外,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猎奇的心理特点和较强的独立意识。这些因素都促使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知识学习途径要拓宽。现在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正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演进,即从向学生被动传授安全知识模式向学生主动需求安全知识、技能和素养模式转变。

除了教师的讲授,同学间的“同辈学习”和“网络学习”也是重要的公共安全知识学习途径。“同辈学习”是指大学生向学长、同学学习公共安全知识。大学生虽然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差异,但他们的成长经历、社会活动和人生发展存在着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常常会遇到类似的公共安全问题。因此,大学生间公共安全知识的“共享”是大学生公共安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学习”是指大学生通过公共安全网站等平台,进行公共安全知识的学习。公共安全网站提供了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平台,使大学生可以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同辈学习”和“网络学习”虽然能够发挥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但却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例如,大学新生入学时,教师需要将公共安全知识条理化,通过新生接待员“口口相传”进行公共安全知识的教育。[5]各种最新的公共安全知识和信息,只有经过教师的分析、整理和加工,才能通过公共安全网站呈现,作为教学资源。只有教师必要的指导,才能保证“同辈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导向性与实效性。

2.构建公共安全技能的训练模式

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是指大学生经过训练而获得的面临危机事件时的完善化、自动化的应对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减灾技能、逃生技能和急救技能等。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训练可以促进大学生对公共安全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内化过程,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感受诸如火灾、地震等安全问题,增强广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的能力。[6]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训练不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也不能随机地、片面地展开,而是有目的、有步骤、系统的教育活动。

首先,需要科学安排公共安全技能训练科目。在减灾技能、逃生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要突出急救技能的训练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把比较复杂的技能划分为若干简单的、局部的部分,练习、掌握了之后,再过渡到统一、完整的行为。

其次,合理配置公共安全技能训练的师资队伍。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训练不能只依靠辅导员,也不能只依靠保卫部门管理人员、校医院医务人员等校内人员,还要依靠以跨领域的警校合作和校外“安全教育基地”等形式参与的社会力量。

3.突出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重点

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是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中对安全的认识,包括防范意识、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传授公共安全知识的目的是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公共安全技能训练的目的则是让大学生面对危险时知道该怎么去做,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目的则在于让大学生最大程度的避免伤害。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以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知识和公共安全技能为基础,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更高层次。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要突出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安全第一”。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各类社会矛盾和风险有所增加,社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出现。基于此的危机意识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培养的首要任务。二是“生命第一”。大学生虽是成年人,但学生身份决定了他们要保证自身健康、全面成长。他们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产生维护生命安全的自觉行为。他们也要有保护他人的他律意识,学会为他人的人身安全负责。三是“预防第一”。经常查找、发现不安全因素及各种事故隐患,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工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这是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法。

网址:儿童安全知识教育范文 https://mxgxt.com/news/view/451414

相关内容

通道: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中国儿童环保教育计划
幼儿园家长教育心得范文
怎样给留守儿童提供更适合的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专访】怎样给留守儿童提供更适合的教育
「紫塞明珠」教育培训|承德神墨教育向全国儿童奉献一份赤诚的爱心!
做育儿知识账号取名 育儿博主名字推荐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范文
谈谈如何加强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春风为伴 安全“童”行——记杭州市和苑幼儿园开学安全第一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