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和马三立有矛盾?看看侯宝林评价马三立,只有他是在演相声
熟悉相声的朋友都知道,在相声界有两位响当当的相声大师,一位是侯宝林,一位是马三立。有人曾经说这两位大师之间是有矛盾的。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按辈分来说,马三立是侯宝林的师叔,但是两个人的交往并不紧密。这不是由于两人分居北京和天津,而是本来就有隔阂。
侯宝林在解放后成为了新派相声的领导者,他当时是相声改革小组的主任,负责相声的推陈出新,抛弃糟粕的工作。随着身担重任,他的地位和知名度越来越高,在相声圈属于大家都要尊重和恭维的角色。但是毕竟当时马三立的辈分比侯宝林高,而且马三立在天津相声界就是绝对的领袖,“无人不宗马”就是对马三立当时地位的最好描述。
这样的两强相遇,自然不可能完全没有磕碰。但是总体上来说,侯宝林还是非常尊重马三立这位师叔的。至于后来被很多人当成话题的马三立告别演出上,侯家没一个人参加这件事。已经是在侯宝林去世多年之后发生的,当时如果说侯家确实对马三立有些想法,不愿意去助阵捧场,也是侯耀文的想法。相信如果当时侯宝林还活着,至少送几个花篮是肯定要的。
侯宝林和马三立有矛盾?看看侯宝林评价马三立,只有他是在演相声。如果想真正了解两位大师之间的关系,只是看他们的交集还是不够的,面子上的事情只是表面上的。可以看看侯宝林当年对马三立的评价,这个应该是真情实感,没有太多客套的成分。
侯宝林评价马三立时说,我们这些相声演员都是在说相声,只有马三立是在演相声。看过了这个评价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所谓说相声,就是把一段相声复述出来,这应该是绝大多数相声演员都可以做到的,做不到这点也吃不了这碗饭。但是演相声可就不一样了。
演相声就有了表演的成分,表演的背后是对人物的刻画。任何的艺术形式归根结底的目的都是在塑造和刻画人物,相声也不例外。不要认为一段相声就是抖几个包袱,让观众笑上几次就是好的段子。其实这还差得远。听听马三立的相声就知道什么叫演,什么叫刻画人物。
举个例子,别的演员说《开粥场》这样的节目,都把重点放在贯口的展示上。而马三立则在完成好贯口的基础上,刻画出了一位异想天开,又假伪善的“马大善人”的形象。这个形象是有骨头有肉的,是马三立通过语言、表情、动作以及和现场观众的互动来完成的。这就是侯宝林说的演相声。
侯宝林不愧为相声大师,他能把马三立的表演风格如此准确解读,可谓非常有水准。同时他说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其他相声演员都是在说相声,不仅客观,而且还很自谦。从这点来说,侯宝林是非常佩服马三立的水平的,而且是心服口服的那种。
所以这样看来,侯宝林和马三立之间是没有根本矛盾的。英雄相惜之外也会存在着内心的比较。但如果只是业务层面的,则真不能叫矛盾。从侯宝林和马三立的交往来看,更从侯宝林对马三立这段评价来看,侯宝林是佩服马三立的,两个人之间是没有根本矛盾的。
马三立之所以能形成这样演相声的风格和功力,是和他本身的文化修养,以及日后长期扎根于人民大众分不开的。马老不是没有学问的人,在当时的相声圈,他是学历最高的,也是最爱学习的。他之所以后来在表演上主攻小市民角色的刻画,就因为在长期的观察中,他发现了这些人身上的优点和不足,他采取了善意的讽刺,希望在给观众带来欢笑的同时,能引起人们对自身问题的反思。能做到这点的,真的可以称得上大师。
欢迎关注江丞相声视界,相声的世界里不是没有悲伤和艰难,但是相声传递的永远都是快乐和轻松。这就是相声的格局和哲学,也是每个人获得幸福人生需要具备的格局和哲学。
今日话题:您认为侯宝林对马三立的评价是否准确?我们一起倾听,一起分享。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原创不容易,喜欢可以按右下角投币按钮,鼓励支持作者。
网址:侯宝林和马三立有矛盾?看看侯宝林评价马三立,只有他是在演相声 https://mxgxt.com/news/view/447776
相关内容
1993年侯宝林大师病逝,为何马三立评价侯宝林似乎暗含深意?同行如何评价侯宝林?杨少华称厚道,马三立却用了这两个字
马季:年轻时师承4位名师,和恩师侯宝林结怨,终成一代相声大师
杨少华住在侯家,为何他会对侯宝林说:拿我当安徽女人可不行?
杨议直言:父亲杨少华和侯宝林论师兄弟,侯耀华一句话揭穿老底
侯耀文为何不认同马季是大师?半个世纪的恩怨,两代人参与其中
马三立为什么是相声泰斗?赵津生回应:我用一件事就能说明
相声大师侯宝林的两个儿子,一个利在千秋,一个真不会说相声
侯耀华澄清误解:侯宝林与杨少华的复杂友情再引热议
1989年,侯宝林为何对杨少华说:你一说相声的住唱戏的家里像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