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绍康:黄梅调
《申报》1934 年 11 月 18 日 22121 号第 18 页至19页:《黄梅调》(“业余娱乐”栏目 / 作者署名“绍康”)
黄梅是鄂东与皖西接壤的一个大县,“黄梅调”就是在这个县里发源的。通常都把这种戏视为一种“小戏”, 以别于另一种流行于乡镇间的“大戏”——京剧。
顾名思义,“黄梅调”既是被视为一种“小戏”,一种“调”,则其内容和演出形式上的浅显简陋处,我们是不难推知一二的。现在我就想从这种戏的内容和演出形 式上略说一说。
本来民间大众所要看的是一个情趣浓郁的“情节”。 他们所爱的是一个悲欢离合曲折有致有头有尾的故事。 现在“黄梅调”之所以能获得鄂皖间广大民众的一种风靡的欣赏,就是因为这种戏的构造能适合这个条件。虽不必像上海的海派京戏如“彭公案”“狸猫换太子”“封神榜”之流一连就是一二十本以上的“连台好戏”,但“黄梅调”中的确有取这种类似的形式的。“黄梅调”的 演出方式通常可分为三部分 :正戏,打彩和插戏。视戏 词之长短,正戏有仅演一出或二三出不等的,也有因戏 词太长仅能演半出,把全本戏分成两次演的。戏词很长 的戏如“荞麦记”“乌金记”“牌环记”“凤凰记”“卖花 记”“三宝记”“讼词记”“乌盆记”“恩歌记”“狗奶记”“珍 珠塔”“百花亭”“山伯访友”“张朝宗告奸臣”(《张朝宗告经承》),“打红梅”“双合镜”“渔网会母”……等,多半都能维持一台 戏的正戏,其中如“张朝宗告奸臣”“渔网会母”等都 是有前后本,可以分作两次演的。这些戏大都可连演至三四小时以上。情节上这些戏大都离奇复杂,哀感顽艳, 极适合落后的民众心理。
每一出戏里大都有些个别的小场面,在表演时可以 视时间之长短任意伸缩省略。例如“山伯访友”一出里 有这些小节目:“访友”“送友”“采药”,“归天”“吊孝”“哭 灵”等,如无时间演全本时,有些场面就可以略去。这 些场面如能像海派京戏的那么铺张描写,编成连台好戏 也是可能的。
“插戏”是“小戏”中的“小戏”,内容离不掉男女之私。这也正是“黄梅调”被卫道的先生们绅士们所最 诟病的地方。这里面倒多着“连台好戏”。“插戏”中最 有名的是描写“余老四”和“蔡鸣凤”两个人事迹的 戏。关于余老四的有下列几本:“余老四拜年”“余老 四反情”“余老四打瓦”“余老四过盖岭”3,“余老四充军”“张二女十二想”等。关于蔡鸣凤的有下列几本:“小辞店”“牌刀记”“卖饭女修书”等。这些戏都可以单独 演出,一如彭公案之类每本可以单独演出。
写到这里,我不能不把这些戏的内容约略的提一提。 中国社会现在仍是一个半封建社会,民间的种种风习仍脱不掉封建残余的色彩。作为表现民间文化思想程度的民众娱乐,其内容的腐旧,浅薄是不问可知的。提倡迷 信,诲淫,可说是多数流行的民间小戏的通病。“黄梅调”就保有着这各种有害的特质。它把公子小姐的私情,才子佳人的好合,归结到个人幸福的小范围里去,以见 神见鬼山穷水尽出神仙的迷信的方法来打动观众的好奇心——这些,对于社会的进步都是有害的。“插戏”中的 极露骨的色情描写及演出,我们是虽不和卫道的先生们 一样无批判的一致抨击,但我们若一一加以推敲,则发 觉可取的地方实属太少。“打彩”更是荒唐。我只须提一 件事你就可以明白。打彩为的向观众要钱,观众就可以 用种种方法向台上男扮女装的演员刁难,例如将钱衔在嘴里,要演员用嘴来接等等。
但,无论是“正戏”“打彩”抑或“插戏”,却都保 有着广大的观众。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地方。民间演剧 大都题材浅近,用土音土语演出,举办起来又多半轻而 易举。“黄梅调”也自有着这些优点。
“黄梅调”的取材就有不少的“本地风光”。自然,“黄梅调”中有许多是脱胎于过去的小说传奇,昆剧京戏的,如“珍珠塔”“乌 盆记”“梁山伯与祝英台”……,都不是黄梅调所独有的。 昆剧中,绍兴文戏中,四明文戏中就有这些节目。但“黄 梅调”也的确有它独创的地方。“黄梅调”中有许多戏确 是有名的事实的搬演。这些事实多半都发生在黄梅及鄂 东皖西一带,也有少数是发生在皖鄂两省别部及河南或 江西的。如正戏中之“讼词记”“乌金记”及插戏中关于 余老四蔡鸣凤的事情,据说真确有其事,确有其人,确 有其地。如“讼词记”中的故事发生在太湖,后来打官 司打到安庆、南京、北京。“乌金记”中两个强盗据说是 在江西瑞昌县中捉到的。“余老四过盖岭”,所谓盖岭是宿松和黄梅交界的一座山,是余老四从太湖回家要经过的一条路。据说余老四在太湖和张二妹“相好”,至今太湖人还认为不大名誉,太湖的某些地方还禁演这种关于 余老四的戏的。由此可见“黄梅调”地方色彩的浓厚。
“黄梅调”戏词颇多采用村野俚语,简字、俗字、错字, 充塞字里行间。早年流行的是一种手抄本的唱本,现在因流行颇广,皖鄂(以黄梅为中心,东至大通,西至汉口, 南至武穴,北至黄麻以上。浙江於潜一带有洪杨时代安徽的移民,他们也曾把“黄梅调”带过去。)各大小城市有木刻本出现了。“黄梅调”的“不胫而走”与这些唱本的流传,以及它的演出方式是颇有关系的。
“黄梅调”现在已逐渐都市化了。皖鄂有些大城市中 的戏院,演京戏时“门可罗雀”,改演“黄梅调”却不免要“风靡一时”了。曾有过京戏班子改唱“黄梅调”而达到营业胜利的目的。京戏班中有坤角,坤角唱起色情的“黄梅调”来,不必说,是更能轰动远近的。
“黄梅调”无疑地是有着它许多的缺点,但它能够采 取通俗的题材为通俗的演出,因而获得极广大的观众, 这点,却是我们留心戏剧问题的人所不可不注意的一件事。
《申报》第22121号《黄梅调》文。原文有标点符号,今除改繁体字为简体字, 竖式为横式外,一仍其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1934年绍康:黄梅调 https://mxgxt.com/news/view/445890
相关内容
李翰祥黄梅调电影研究陈玉梅
从郑绍康到曾醒明
现代职业女性心理健康与调适
邓丽君徐小凤罕见同台,合唱《黄梅调戏凤》,非常经典,值得一看
明星健康调查:发病率比知名度高得快
女星需要男闺蜜死党 冯绍峰何炅蔡康永陈坤上榜
养护三角梅,6粒“小黄豆”埋花盆里,半年后“1米高”,成花树
梅芙·布伦南
歌手邓丽君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