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金壁:也说“反正为乏”

发布时间:2024-05-16 11:39

《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杜预注:寒暑易节),地反物为妖 (杜预注:群物失性),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故文,反正为乏(杜预注:文,字)。”

《春秋左传注》

唐孔颖达疏:“服虔云:‘言人反正者,皆乏绝之道也。’人反德则妖灾生,妖灾生则国灭亡,是乏绝之道也。”

《左传》这段文字,讲“天反时”“地反物”“民反德”这类反常现象是 妖孽、祸乱。又说文字中也有这种彼此相反的情况,“反正为乏”即是。

《左传》此句意,仅此而已,并无肯定褒扬“正”、否定贬低“乏”之意。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正部》引之,以说“乏”字之字形、字义:“《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王筠《说文句读》谓:“此说义说形之文皆捝,但存引经也。”他以为《说文》此条有脱文,笔者则以为,许慎引《春秋传》文“故文,反正为乏”,正是“说义说形”,与其于《戈部》释“武”:“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 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语曰“夫文,止戈为武”)为同类,皆引《春秋传》文以说字形、字义,非有脱文也。

而服虔、孔颖达不解《左传》作者及许慎之意,以为其皆肯定褒扬“正”、 否定贬低“乏”,非为讲述“乏”字形及其本义。于是服虔说如此,孔颖达亦复 释之如彼。

《春秋左传注疏》

然而谓“人反正者,皆乏绝之道”,无关乎“正”“乏”两字字形及其本义,背离了《左传》作者及许慎所释“正”“乏”两字形、义间关系之文字学说,牵强附会到政治上去了。而其所滥说之引申义“人反正者,皆乏绝之道”,亦不合情理:“为富不仁”“不义而富且贵”者,古今中外,所在多有,“反正”岂必为“乏绝之道”哉?

有真知灼见者是清学者朱骏声,其《说文通训定声》释“乏”:“按,容也。从反正,指事。受矢者为正,避矢者为乏。《左宣十五传》:‘故文,反正为乏。’《仪礼·大射仪》:‘凡乏用革。’《乡射礼》:‘乏,参侯道。’注:‘容谓乏。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服不氏》:‘以旌居乏而待获。’杜(按,指杜子春)注:‘持获者所蔽。’《车仆》:‘共三乏。’司农注:‘读为匮乏之乏。’”其说皆准确无误。

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乏”说:“不正则为匮乏,二字相乡背也。《礼》,受矢者曰正,拒矢者曰乏,以其御矢谓之乏,以获者所容身谓之容。”其“不正则为匮乏”之“匮”当为衍文:因“二字相乡背”,指“正”“乏”两字。无“匮”字,则段玉裁阐发“正”“乏”两字字形、本义,与《左传》作者及许慎之意合,亦与朱骏声同。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今详说如次:

何为“正”?“正”是古代射礼所设箭靶“侯”(古字作矦)的中心,又称 “鹄”“正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正”:“按,此字本训当为‘侯中 也’……受矢者曰正,拒矢者曰乏,故文,反正为乏。《小尔雅 ·广器》:‘鹄中 者谓之正,正方二尺。’《周礼·司裘》司农注:‘方十尺曰侯,四尺曰鹄,二尺 曰正,四寸曰质。’《毛诗·猗嗟》传同。”按,《齐风·猗嗟》:“终日射侯,不出 正兮。”毛传:“二尺曰正。”郑玄笺:“正,所以射于侯中者。”《说文·矢部》:“矦,春飨所射矦也。从人;从厂,象张布;矢在其下。”

甲骨文“正”字之上方为一圆圈或方框,代表箭靶“侯”的中心;下面是“止”,即射箭者之前足:(《甲骨文合集》36534)、(同前6828)。后演化为《说文》古文、与《说文》篆文,圆或方形的箭靶中心变为“二”或“一”,失去了象形性。

《甲骨文合集》

《说文》“正”之古文 (■), 许慎释为“从一足”,清王筠《说文句读》于“乏”下说:“段氏曰:‘受矢者曰正,拒矢者曰乏。’案,依此说,则‘正’是象形字,而■之口亦象射的,非‘从一足’矣。”

愚以为“■”是 、 (正)上面的圆或方形的靶心变为“一”,下面的“止”换成“足”,止、足一事。射箭者前足(止)必对着鹄,射正了则为“正”,射不正则为“偏斜,不正”:于是“正”就从“箭靶中心”的意义,引申出“正中,平正,不偏斜”的意义来。

如此看来,《汉语大字典》释“正”为“正中,平正,不偏斜”,《汉语大词 典》释为“当中,不偏”,皆非“正”之本义,而是其引申义。

两辞书所列“正” 第二音zhēnɡ, 有“射的,箭靶的中心”义项,此方为“正”之本义。至于为何此 二辞书皆标成了zhēnɡ音?盖因遵照《齐风 ·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正音征”。

《经典释文》

陆德明又为何标zhēnɡ音?也许是他认为,此“正”,并非“正中”义的源头,而是别一义,故标zhēnɡ音以别之,后之辞书则遵循不改。

而如此,则“正”之本义为何是“正中,平正,不偏斜”或“当中,不偏”?此所谓“正之本义”,与“正”原始字形有何联系?“射的,箭靶的中 心”这个意义又从何而来?它与“正”之“正中,平正,不偏斜”或“当中,不偏”义有何关联?皆难以解释。这说明两大辞书对“正”之释义有误。

何为“乏”?如朱骏声、段 玉裁所说,“乏”是古代射礼中遮蔽报靶者身体以免被箭误伤的方形皮革制品,状似屏风。

《周礼·夏官 ·服不氏》“射则赞张侯,以旌居乏而待获”,说行射礼时,其小吏服不氏帮助张设箭靶后,手持旗帜,躲在“乏”后等待报靶(此用郑玄说,杜子春读“待”为“持”)。

《周礼正义》

又《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郑玄注:“容者,乏也,待获者所蔽也。”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杨倞注:“《尔雅》云:‘容谓之防。’郭璞注云:‘如今床头小曲屏,唱射者所以自防隐也。’”

此说十分清楚:获,古代射礼中唱获(报靶)时用以计数的器具。《仪礼·乡射礼》:“释获者遂进取贤获,执以升自西阶。”郑玄注:“贤获,胜党之算也。”贾公彦疏:“以算为获,以其唱获则释算,故名算为获。”

又称持获报靶者,《乡射礼》记司射于射前命曰:“无射获,无猎获!”郑玄注:“射获,谓矢中人也;猎,矢从旁。”即司射事先命令参射者“不要射报靶者,不要让箭从报靶者身边穿过!”这是警告射手们,在报靶者走出“乏”的保护范围时,不要射到他们。

《吕氏春秋》

因“正”(箭靶中心)是招箭之物(故又名“招”:《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一招”,高诱注“招,埻的也”,《战国策·楚策》“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 類,王念孙《读书杂志》谓是“颈”之误字—— 为招”是也);而“乏”是避箭之物,与“正”功用正相反——“反正为乏”,与“正”(箭靶)作用相反的就是“乏”(挡箭牌)。于是古人造“乏”字,就把(正)反写而成 (乏)。

由于在楷书中“乏”字下面的“反止”变成了“之”[之,古字亦从“止”形:(《甲骨文合集》7949)、(《殷周金文集成》 2841)],看不出相反了;而“正”“乏”篆文的“相反”则十分清晰,相映成趣。

用类似“反正为乏”这种造字法所造之字,在《说文解字》中多见,如:叵,不可也,从反可(可,肯也);司,臣司事于外者,从反后(后,继体君也)等等。正表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朱骏声所谓“指事”者。

清嘉庆藤花榭仿宋刻本《说文解字》

因为“乏”是防备射礼中非常情况用的护具,故误射于“乏”上的箭毕竟不多,所以引申出“缺少,匮乏”之义,再引申出“少力,疲劳”等其他意义来。

由此观之,《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两大辞书把“正”之本义释为 “正中,平正,不偏斜”或“当中,不偏”,把“乏”之本义释为“不正”或“缺少,不够”, 都是误将“正”“乏”的引申义当作了本义,是因为不理解许慎所引《左传》“反正为乏”,说的是“正”“乏”两物功用、字形皆相反。

当然,今人误解,也可能受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不正则为匮乏”中衍文的误导。

《汉语大字典》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汉语大字典》释“乏”为“不正”,引许慎语之后,即引段注云“此说字形,而义在其中矣。不正则为匮乏,二字相乡背也”,却舍去紧接其后的“《礼》,受矢者曰正,拒矢者曰乏,以其御矢谓之乏,以获者所容身谓之容”诸句:既不疑“匮”为衍文,又对其切中肯綮之释“乏”文字视而不见、摈而不取,兼无视朱骏声之说,斡弃周鼎而宝康瓠,实为造成误释之重要原因。

纠正两大辞书释“正”“乏”之误,方能正确解释“反正为乏”;两大辞书 所列缴绕难通的“正”“乏”的词义系统,方能变得顺理成章,诘鞫为病的语义障碍就会涣然冰释,一切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汉语大词典》

说明:

讨论此问题的今人文章,有主张“正,本义正直;乏,本义倾覆”(王作新《“反正为乏”解》,古汉语研究,2000.3),或读为“反足为乏”(郑慧生《左传训诂五则》,河南大学学报,2006.3),或曰”正、足古同字,足的反义词为乏”(贺骞琪《左传“文反正为乏”解》,读书文摘,2018.6),与郑慧生说同。此数说余皆不敢苟同。

富金壁:说麟、凤、龙“三灵”的神兽形象

富金壁:《淮南子札记》序

富金壁:《玉石录》序

富金壁:《凤兮斋传统文化论丛》序

责任编辑:

网址:富金壁:也说“反正为乏” https://mxgxt.com/news/view/4458

相关内容

观山西宋金壁画中的众生气象 山西博物院推出新展览
89件宋金壁画展出 金代墓葬“搬进”展厅
反正你又没说刀下留人……
对话美国犹太裔教授乔纳·拉斯金:我反对以色列的政策,也应把矛头指向美国政府
专家学者“对话宋金” 探讨宋金时期人文艺术之魅力
低成本富养自己的方式:读书
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这3件事上,有一个都要反思了
为什么大城市的人更谦卑,小城镇的人反而更傲慢?
“金庸热”消退了吗?作家六神磊磊谈经典化之后的武侠小说
预告剧情 ——陈麦冬霸气壁咚庄洁要说法,直接强吻被“咬”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