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谈柴静纪录片:治霾还需“有关部门”

发布时间:2024-12-23 17:29

  2月28日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搅动了舆论场,身在美国的崔永元也为这位昔日同事和好友点了个赞,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直言柴静的《穹顶之下》比自己的转基因纪录片拍得好。

  在柴静的《穹顶之下》之前,2014年3月1日,崔永元发布了自己关于转基因的调查纪录片《转基因报告》,记录了美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提出质疑。

  从某种角度,崔永元和柴静的人生轨迹在这一步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人都曾是中央电视台的明星主持,却都离开了令自己成名的主播台,走上独立调查、自费制作纪录片的道路。

  澎湃新闻:你看过片子了吗?

  崔永元:看了,其实柴静很早就告诉我她要拍这样一部片子,因为我之前做了“转基因”,也是放在网上播出,她也来和我聊过。

  我今天看完了,没想到她拍得这么细,功夫做得这么深,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其实挺佩服她的,你别看她瘦瘦小小的,其实是一个内心特别刚强、很有定力的女人,要不然凭她的本事随波逐流、去招摇早就不是现在这样了。她确实是读书人,有理想、也耐得住性子,非常难得。

  澎湃新闻:你们身上有很多相似性,都是主持人、同样央视辞职、同样自费拍了一部和中国民生息息相关的调查类纪录片,你看了应该感受和别人不一样吧?

  崔永元:虽然我拍的在前,但她拍的比我好。我的那部因为时间紧,拍的比较糙。其实我看完以后心情特别复杂。凭我对这些事情的了解,当然,我还不能确定她找到的这些依据是否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还要多看。但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或者普通的公民、愿意花这么大力气把这件事情尽量调查清楚,我就想问,我们那些相关的部门在忙什么?

  柴静问到的问题,包括得出的结论,都是在相关部门的研究里、或者负责人回答的,换个角度来讲就是他们都知道。这里面所有的来龙去脉他们都清楚。他们可以严格管理,制定规则,向更高的部门去呼吁,向公众去传播,用自己的手段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所有人面对镜头都表现得一脸的无奈,这个“我们管不了”、那个“制定得有缺陷”、那个“是拉动GDP的根本因素”,我觉得所有得无奈合起来表现出的态度,就是放纵。

  澎湃新闻:像片中一个山西的从没有吸烟史的女病人被开刀检查肺部,医生只是推测出因为环境污染导致肺癌,调查类纪录片是否应该抛出一个论点,就该找到确定的科学论证,而不是推测出论证?

  崔永元:这种根本没有可能,像医学上的探索,连医学科学本身都无法给出结论,他们也只是推测,用数据和临床说明可能性,或者说关联性很大,仅此而已。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医学发展的程度,像肺病100%治愈的,几乎没有,可能只有一种,其他的都是缓解症状,用大家已经约定俗成的手段来治疗。

  澎湃新闻:这部《穹顶之下》科普意义是否远大于调查意义?我之前采访过上海老科影导演项先尧,他对我说过他的一个构想,就是把像“雾霾”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用形象的方式、多种的手段给观众讲明白,柴静片中的这部分表达还是很有效果的。

  崔永元:从调查类纪录片来讲,我觉得她的片子没有问题。关于雾霾,她在我们以前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传达了更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是以前似是而非的,她给了一些可参照的观点。你提到项老师的设想,其实并不是一个人的想法,在国外会有公共频道来做,像英国BBC、日本的NHK,他们大量的时间都是用来做这样的事情,国内因为没有公共频道,所以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就是做纪录片,也要想着收视率,也要卖个好价钱,观众是不是爱看。他没有那个为公共服务的意识,或者说他没有责任和任务,而国外是有这个任务,每年必须50%或者70%来做这样的事情,至于你做这件事怎么能吸引观众,怎么让大众接受,那就是你身为这行的人,有没有这个本事而已。

  澎湃新闻:其实公众话题也是有纪录片人在做,只是一个普通纪录片导演做了“转基因”和“雾霾”没有点击率,但柴静和崔永元做的就有点击率。

  崔永元:但我们俩这样自掏腰包的人也少。我觉得还是因为她所呈现的是中国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就像我拍的转基因也是,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相关,你换个题材也不一定会关注。

  澎湃新闻:但这样自掏腰包的可持续性在哪里?花了一年辛苦制作的片子,然后是一个星期的集中讨论,可能半个月后就没人再提起了。

  崔永元:你说的这个问题就和片子中反应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比如环保部门去抽查了,或者评卫生城市了,大家都会激动万分,如果没有这些事情呢,宁肯平庸,宁肯不作为,因为政府部门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惯性和惰性,我们靠个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他们的。其实我和柴静私下也在说这事儿,我们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自己能做什么?其实我们主要考虑的是这个,当然知道没有什么用,对政策的改变更没有什么用,大家看看也就完了,但没有什么用也不应该不做,无利可图的事情总得有人做。

  我当时做大货车对北京污染情况调查时,连续做了15天,助手开车,我来拍摄,每天拍到凌晨。做完15天,我把材料汇集到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和柴静片中表达的如出一辙;比如市政晚上是可以查大货车是不是没盖好?是不是往下掉渣土?但是他没有拦车的权利,拦车只有交警才能拦,但是交警又不管这些,大货车有车牌又正常行驶,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按他们的说法,必须得有三个部门联合执法,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三个部门天天联合执法呢?当你听到这些结论时,特别沮丧,不是没人发现问题,就是解决不了。

  澎湃新闻:她女儿患病这事你知道吗?

  崔永元:我也是看片子才知道。但是女儿出生她是告诉我了的。

  澎湃新闻:有很多人对她把“女儿患病”放在片中提出了质疑,你怎么看?

  崔永元:柴静的片子上线第一天,像关于“女儿患病”的指责只是第一轮,我是觉得他们想得太复杂了。在看完片子找不出什么下手的地方的时候,这个比较容易,两天之后就会过去,就会有新的不停地爆出来。你看吧,之后的质疑声和辱骂声会越来越多。有意无意的,你的片子会触碰到利益集团的利益,你让这些人没有脸面,耽误人家赚钱升官,那你就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甚至一些科学家,一些学者也会自觉地加入这个行列里来,会有人找出片中的某个数据质疑这个不准确,那个不靠谱,会有一堆人冒出来。就像当时我的纪录片一出来,他们最后没得说了,就说你采访的不是主流科学家,甚至有人造谣说,你采访那人是你雇的。

  澎湃新闻:你有没有给柴静介绍什么经验?比如说片子上线后可能会遇到什么状况之类的。

  崔永元:我说了,我当时就建议她公益播放,不建议她把片子卖给谁,就这一条他们会恶心死你,我建议她就自费制作,公益播出。

  澎湃新闻:接下来,还会去做吗?

  崔永元:当然做,转基因我又拍了一年,我们这样的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可能别人也奈何不了我们,再攻击和谩骂,用什么招术都没用,只能激起我们的斗志。我们这种人是童心未泯,明知不可为、非要上火山。

  还有,我认为《穹顶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启蒙作用。柴静的纪录片,可能是她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步,但与对于国家雾霾治理可以忽略不计。你可以推断一下,假如柴静拍了一个深入浅出的纪录片,让所有人都明白了雾霾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导致雾霾被彻底治理,那你说我们要那些部门干嘛用啊?

  所以,还是那句话,调查记者不是影视明星,她不是在别人掌声鲜花下生活着,她的荣誉感来自于她对自己职业的尊重,这是最重要的。

  (原标题:崔永元谈柴静纪录片:如果雾霾从此治好,还要有关部门干啥?澎湃新闻报道)

网址:崔永元谈柴静纪录片:治霾还需“有关部门” https://mxgxt.com/news/view/445260

相关内容

南方周末记者:我见证的柴静与雾霾的恩怨
罗永浩和柴静,是好友还是夫妻?真相有意思!
北京雾霾天引明星吐槽 崔永元微博解读“雾都孤儿”
如何看待崔永元这个人,柴静:唯一醒着的媒体人
崔永元
崔永元老婆何晶个人资料照片
罗永浩跨界对话柴静 畅谈彪悍人生
崔永元:愿和袁隆平讨论转基因
崔永元:今天向税务部门交材料 范冰冰痛哭道歉
崔永元回应天价代言:心里有点凉,想把2亿拿回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