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这才是俄新防长上台的根本原因……

发布时间:2024-05-16 09:46

  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名经济学家出身、此前担任第一副总理的安德烈·别洛乌索夫接替绍伊古出任国防部长,完全出乎外界意料。对于普京的这一决定,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从绍伊古失势边缘化,到俄罗斯要战争总动员等等,当真是众说纷纭。

  但如果结合俄罗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争取俄乌冲突的胜利,别洛乌索夫获得的这个任命恐怕并没有那么复杂的背景。


  众所周知,俄乌冲突经过两年多的残酷战斗,已经结束了消耗俄罗斯、乌克兰和美西方现役和库存武器的“存量时代”,转入了比拼国防工业生产能力的“增量时代”。简单地说,谁能保证军事装备的及时供应,谁就能取得俄乌战场上的优势。在这方面,相比于乌克兰国防工业基本不复存在、欧洲武器弹药生产拉胯、美国援助时断时续,俄罗斯在军工生产方面正在大踏步前进。

  根据相关统计,在2012年到2022年俄罗斯军力整备计划中,俄军装备了约130架苏-34前线轰炸机、120架苏-30SM战斗机和98架苏-35S战斗机等,各机型年交付数量最高也不超过30架;作为俄陆军主战装备的T-90M主战坦克、BMP-3M步兵战车等地面作战兵器,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平均每年也仅能维持数十辆到百余辆的装备数量,相对俄军庞大的规模而言基本只有象征意义。至于说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装备,俄军的重视程度相当低。

  但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开始极力增加国防领域投资,加快武器生产速度。以下诺夫哥罗德州某军工企业的状况为例,该企业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改造和新建了4.5万平方米的厂房,新雇了1100名工人,全厂三班倒工作,炮兵弹药和航空弹药的产量扩大了4倍,成了俄军工企业全面复苏的缩影。


  同样的状况还出现在位于下塔吉尔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和位于鄂木斯克的铁路运输机车厂,这两大军工企业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生产厂家,2022年10月俄罗斯启动军工体系向战时转轨后,两家企业“火力全开”: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每年仅能批产30-40辆T-90M主战坦克,翻修100-150辆T-72B3主战坦克。根据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的报告显示,2022年乌拉尔机车车辆厂的产能提高了“3倍多”。2023年3月,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视察该厂,指示进一步提高坦克产能。得到了联邦资源倾斜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在2023年产能持续扩张,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该厂批产、翻新了超过1500辆主战坦克,其中1/4到1/3是T-90M。

  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公司总裁谢尔盖·切梅佐夫表示,2023年俄罗斯坦克产量比2022年提高了6倍,装甲车产量提高了3.5倍,弹药产量提高了60倍,“柳叶刀”“立方体”自杀式无人机产量也翻了数倍。

  但问题在于,俄乌冲突正有长期化的趋势,通过持续加大国家投资来推动武器装备生产,给俄罗斯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压力。当前俄国防预算占GDP的6.7%,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有必要确保军费开支更好地与俄罗斯整体经济相融合,别洛乌索夫是俄防长的合适人选。


  另一方面,俄军还必须想办法更有效地利用现有国防资金——种种迹象表明,俄军当前的国防生产能力存在短板。例如俄军地面作战装备增加的产能是采用“新造”加“翻新”的模式,相当一部分是翻新的苏联时期库存的坦克、步兵战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可用车体的数量在逐渐减少,根据北约方面评估,到2026年左右,俄罗斯可能会耗尽所有可用的储备坦克,对届时的装备产能将是考验。想要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俄国防工业就必须想办法从现在就开始动手调整。

  俄罗斯卫星网称,如今影响俄乌冲突的最大问题是后勤保障,其中关键是经济保障问题。俄罗斯要想取得胜利,必须进行综合考虑,而经济因素尤为重要,国防部长工作的重心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相应的转移。分析认为,有经济学背景的别洛乌索夫出任俄防长,有利于保障后方工作和减少战事对经济的影响。俄军事分析专家科罗特琴科认为,这一任命将使“国防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国防订单和向特别军事行动区提供的现代化型号武器和军事装备供应问题得以优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可能这才是俄新防长上台的根本原因…… https://mxgxt.com/news/view/4434

相关内容

俄防长:乌军已损失近50万人
北约新伙伴芬兰与俄罗斯对峙
2.44万亿美元!2023年全球国防预算创新高,五大区域军费开支空前增长
以色列可能采用哪些报复手段?
泽连斯基已从俄罗斯通缉名单中消失
所有的成长,都是因为站对了地方
人生又不长,在自己的节奏里,才能过好这一生
“蓝朋友”送给同学们一本本特别的“消防读本”!
里根的段子真能毁一国吗?
直播电商可能救不了出版业,但能挽救一本书的命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