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 75 岁受皇帝封赏时只要 6 个美人,这一行为确实展现出了他的高明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除皇帝的猜忌:功高震主之嫌:郭子仪对唐王朝有 “再造江山之恩”,安史之乱中他率军收复失地,克复两京,又多次抵御外敌,功勋卓著。这样的功绩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皇帝会担心他权力过大、威望过高,有谋反的可能。所以当皇帝要封赏他时,这其实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如果郭子仪要求过高的权力或过多的财富土地等实质性的封赏,会加重皇帝的疑心。要美人表态度:而郭子仪索要 6 个美人,这种看似不务正业、贪图享乐的要求,向皇帝传达了一个信号,即他没有更大的政治野心,只想在晚年享受生活。这让皇帝觉得他对权力没有过多的欲望,从而消除了皇帝对他的猜忌,得以保全自己和家族。避免同僚的嫉妒和陷害:树大招风:郭子仪的功劳和地位必然会引起朝廷中其他官员的嫉妒和不满。如果他接受了过于显赫的封赏,会进一步激化与同僚之间的矛盾,可能会遭到更多的陷害和攻击。转移注意力:而要美人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在同僚眼中的威胁性,同僚们原本关注的是他可能获得的权力和地位上的提升,当他提出要美人的要求后,大家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他的个人生活作风上,不再将他视为政治上的竞争对手,从而减少了他在朝廷中的政治压力。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对官员的私人生活方面相对宽容。官员纳妾、养姬妾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郭子仪提出要美人的要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相反,这可能被视为一种正常的个人喜好和追求,更容易被皇帝和其他人所接受。维护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另一种角度的智慧):自污名声以保全身:虽然表面上看,郭子仪要美人的行为可能会损害他的名声,让人们觉得他晚节不保。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以小失换大得的策略。在封建王朝的政治环境中,过于完美、正直的形象反而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通过自污名声,郭子仪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有缺点、容易满足的人,使皇帝和其他人对他放松警惕,从而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家族的安全。以退为进的智慧:郭子仪一生历经七朝,深知官场的险恶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他明白在功成名就之后,要懂得收敛锋芒,不能过于张扬。要美人这种看似荒唐的行为,实际上是他以退为进的一种策略,通过主动降低自己的形象和地位,换取更长久的安稳和荣耀。总之,郭子仪的这一行为是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明智选择,既让自己得以安享晚年,又为家族赢得了长久的荣耀和安全。这也体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处世之道,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