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第一季,剩下这几季《爸爸去哪儿》我都没追。
但因为今年这一季陈小春父子太抢眼了,看了大量视频片段之后,觉得好像看完了似的。
有个话题是“小春变形计结束了”。
是,太多人戏称,这次陈小春带着儿子Jasper根本不是来参加《爸爸去哪儿》,而他被儿子送来参加了《变形记》。
节目开始,陈小春脾气火爆,动辄就发脾气,大喊大叫,对待孩子不够细心、认真;
到后来变得越来越温和,越来越有耐心,甚至好多时候说话特别温柔,前后变化明显,令人感慨:没有改造不好的爸爸,只有不下狠心的妈妈。
如果妈妈们能够痛下决心,让孩子跟爸爸出去生活一段时间,大概那些家里油瓶子倒了都不扶起来的爸爸们,也能学会自立自强而且会照顾孩子呢。
小小春软软糯糯的一句“你能不能不要总是生气”,不仅仅是问愣了陈小春,也萌化了电视观众的心。
我相信,不光山鸡哥会扪心自问,当爹的人都该自省吧:为什么我总是对孩子发脾气?为什么我总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呢?
年轻人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大多是看热闹,孩子们那么软那么萌,甜甜的暖暖的,顺便看一下大明星们被孩子整得灰头土脸自顾不暇挺有趣;
但是身为父母的人们更多是在看“门道”,看明星怎么跟孩子相处,看谁家的孩子教养好有礼貌,更不用提很多妈妈会拿节目说事儿:你看看人家怎么对待孩子,你看看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个节目只改造了一个陈小春显然是不够的。
毕竟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爸爸需要“变形计”。
他们有的直接缺席了孩子的童年,有的在孩子的世界里很模糊,有的对孩子完全没耐心,打游戏玩手机好玩多了,他们是真实的而令人头疼的爸爸。
曾经有个段子说,当了妈妈才知道,“为什么父爱如山,就是一直杵在哪里一动不动,啥也不干”。
传统家庭里,父亲的角色一直都是对外的,忙工作,忙赚钱,撑起这个家;
但是亲子关系,在跟孩子的沟通、交流和教育中,很多父亲是主动或者被动缺失的,中国的父亲的形象从来都是不苟言笑,严肃疏远的。
年轻父亲们好很多,注重亲子关系,也会留出更多时间跟孩子相处。但是讲真,还远远不够,差太远了。
所以,当时《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那么多人趋之若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要看看爸爸被孩子整得有多惨”!
在家里,妈妈包办一切,孩子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从学习辅导,到穿衣搭配,这跟爸爸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离开了妻子/妈妈,看你怎么办?!
以至于到现在对森碟大哭不止而田亮束手无策的镜头记忆犹新,他完全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如何去沟通,当发现搞不定的时候,崩溃了事。
在田亮给女儿把打底裤外穿之后,很多妈妈们会提前给孩子把衣服搭配好、拍好照片——说到底,还是不相信丈夫具备高质量照顾孩子的能力啊。
我们普通家庭又何尝不是如此?
周末我出差在北京,收到婆婆大人发来的信息,说豆豆哥去他们家,发现穿得太少了,秋衣都没穿,只穿了毛衣和单裤。
我大为吃惊,怎么可能?平时秋衣秋裤都穿着的呀。
想来一定是他自己穿上,爸爸没有检查,于是就有了上面那一幕。
当然,这件事要看两面性——若是当父母的面面俱到全部包办,孩子自理能力就会很差;
但很明显的一点是,母亲比父亲从来都是要细心上无数倍,而如山的父亲们,总觉得,没关系没关系。
这些父亲们从小被父母宠爱着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却还打算给孩子点艰苦教育——自己懒罢了,还找借口。
真正重要的是教育,未必非要多艰苦。
我有个朋友有俩孩子,照顾两个孩子忙到崩溃。
更令她苦不堪言的是,丈夫跟孩子关系不好,动辄就动手。
“他根本不跟孩子好好说话,他作忙我能理解,但孩子跟他说几句话他就烦得不行;有时候跟孩子说点事儿,一说就急,急了就打。”朋友对此非常苦恼。
经商的丈夫,在外面风度翩翩,很有涵养,但是在孩子面前就是暴君。
他当然很爱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爱,爱得有点心急火燎,爱得很暴躁。
有时候孩子作业写不好,她忙着带二娃,让老公给辅导一下,结果没一会儿就能听到哭声传来,不是训哭就是打哭。
还有一次,走在路上,因为嫌弃孩子走得慢,他一巴掌打过去,孩子差点一个跟头栽倒,为此夫妻俩大吵一架。
“他总是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我儿子一听他回来了就恨不得躲起来。在学校里也挺孤僻的,还有暴力倾向,动不动就跟同学打架,被老师无数次喊家长,我觉得这跟他爸爸关系很大。”愁归愁,却苦于找不到办法。
相对于有问题的孩子,我觉得问题更大的是父亲。
不知道他们看不看《爸爸去哪儿》。
当他们看到那些手忙脚乱灰头土脸的爸爸时,是否会想到自己:是否具有带孩子的能力?是否真的承担起了当父亲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让他们单独带孩子生活一段时间,他们还能指着别人笑话吗?
很多父亲,坐享老人和妻子的劳动红利,自己并没有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
如果这种变形计能够多多上演,大概能够帮助到很多家庭吧。
Jasper能改变暴脾气的陈小春,也许,你的天使也能改变懒惰的爸爸。
嗨
你好!
转载请回复“授权”。
请多多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