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用此题目做闺怨诗,他却豪情万丈,写下了千古不灭之作
在新、旧《唐书》的《高适传》中,出现了一处明显的错误,那就是明明白白记载高适“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这个说法,《唐才子传》也加以引用,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因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高适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以才闻名,并作出了许多千古传唱的作品,比如这首《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在这首诗之前,高适还写了一个序,明确指出: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开元二十六年,有人从御史大夫张守珪的军营前线返回,写下了一首《燕歌行》给他看。高适感叹边疆征战之苦,因此也做了这首《燕歌行》唱和。此时,高适三十五岁。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前面八句为第一部分,都是描写的出征盛况。其中前四句,是交待背景,那就是东北战事起,天子特赐体面的荣耀,让将军出征,这样的排场,让将军的声望达到顶点,但也令人产生了骄傲之气,为后来的不利战局埋下了伏笔。后面四句是出征时旌旗遮天蔽日,盛况空前,大军浩浩荡荡,看起来无人可挡,这为下文的狼狈场景形成反衬。
第九至十六句是第二部分,这是直接描述沙场战斗的经历。其中前四句,又是说开战之初,敌人来势汹汹,将骄傲的唐军打得打败,伤亡惨重。后面四句中,唐军已经因为寡不敌众,面临无法挽回的失利局面。
第三部分是囊括了第十七句到第二十四句,诗人话锋一转,从战场的激励状况,写回到征人。这里使用的侧面描写,以战争的残酷性和主帅的轻敌,给家中的妇女带来了伤痛,让无数英雄儿女再也没有重逢之日。诗人以极为伤感的笔触,为全诗布置了悲情的语调。
最后四句是第四部分,前两句是写唐军战士们浴血奋战,自知生还的希望渺茫,便已经做好了为国尽忠的打算。后两句诗人则大发感慨,不仅是对士兵们寄予了同情,更是以怀念李将军为由,讽刺“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现实。
《燕歌行》是属于汉乐府的旧题,曹丕曾经以此做过两首诗,并且都是描述了女子思念远方做客的丈夫,由此也使得这个诗题成为了闺怨诗的代表。高适虽然在本诗中,提到了思妇,但主旨还是描述了沙场的战争,因此完全脱离了旧题的含义,开创了以《燕歌行》写军旅生活的新篇章。
高适作此诗时,年仅三十五岁,而考证高适的编年诗,最早一首应该是十九岁时所写的《送郑侍御谪闽中》。真不知道新旧《唐书》认定他是五十岁开始作诗,有什么根据。
责任编辑:
网址:别人都用此题目做闺怨诗,他却豪情万丈,写下了千古不灭之作 https://mxgxt.com/news/view/42817
相关内容
“明代第一诗人”一首气势磅礴的怀古诗,雄豪奔放可与李白诗媲美大诗人为找灵感游山玩水,放任妻子和寺僧私混,终写出首千古名作
李白被儒生嘲讽,他一怒之下写下一首诗,成了千年以来骂人的绝唱
唐朝女道士写了首肉麻情诗,道尽相思之苦,异地恋读完都会感动
千古第一奇诗:顺着念是丈夫思妻,倒着念是妻子思夫
苏轼见到友人的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唐诗最励志的十首诗有哪些?都写进了语文课本,送给坚持不懈的你
千古第一悼亡词,开篇便是千古名句,千百年来无人超越
此人19岁金榜题名,以一首诗名扬天下,诗仙李白自愧不如
刘禹锡点石成金之作,仅28字被明代两文豪誉为神品,白居易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