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聊天室

发布时间:2024-12-22 19:52
019期主持人 | 潘文捷

年关将至,我们又会增加一岁。我很多时候不愿意别人问我多大了——如果问到,我可能会说“19岁好几年了”,或者,“询问女士的年龄,你礼貌吗?”仔细想来,这背后的年龄焦虑也并非由我一人承担。不论是整体的社会氛围还是商业品牌,都在着力追捧着年轻人。“祝你越活越年轻”是逢年过节常见的客套话;对老年人来说,“真看不出来你有七十岁”说得上是一个标准恭维,而卖给他们的保健品也常常标榜自己“年轻态、健康品”。

为什么我们不能坦率地变老?在《我们为何膜拜青春》一书中,作者罗伯特·波格·哈里森自科学借来“幼态持续”(neoteny) 的观念——指将幼年生理特征保持至成年,并把这个观念应用到文化领域,论证“青春”是文化的创新动力,它好像永远和有个性、自我、追求自由与独立这样的品质挂钩。如果说成熟意味着智慧,那么青春就意味着天才,如今,以科技为核心表现方式的现代世界刻意地强调着天才的作用。

此外,在效率至上的加速社会,人们面对着现代性对生命的全新诠释,认为尽快取得更多社会性资源并将其据为私有,方能实现对生命最好的利用。故而在某个年龄段要找到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要找到结婚对象并组建家庭,一路积累财产、养育子女,巩固并提升社会地位,奔向更美满富足的未来……

30岁是个坎,35岁上巅峰?

董子琪:电视剧里人物的年龄是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呢,我从十几岁就不太喜欢看人物年龄“风华正茂”的剧集,却对一些剧集主人公的年龄记忆很深。世纪初阿部宽和藤原纪香的《再见旧情人》里,美女废柴的年龄是29岁,那正是她在职场面对转型,不能老当花瓶也得有点专业积累,生活里也得在新旧情人间抉择的时刻;近年台剧《俗女养成记》里的女主设定39岁,她混得比藤原纪香那个角色好多了,但也要在离开城市和回到家乡里做个最终抉择;看了无数次的日剧《倒数第二次恋爱》和其续集的女主人公吉野千明四十多岁,事业已经相当成功了——这好像是我在电视剧里看到年纪最大的单身女性了,也是我最喜欢的女主,也有不少观众评论说中老年人谈恋爱到底谁会看,但现在让她忧心的是孤独终老。

第一次看《倒数》时研究生还没毕业,和女主相差几乎二十岁,而这巨大的差距也缓解了我对未来的焦虑,如果能像她这样funky地活着也不错嘛。可是国内却没有找到相应的作品,孙俪今年在《理想之城》里演的苏筱年龄是29岁,令人惊讶的是,她的职场履历都已经经过了3年,还被介绍为29岁;《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何等威风大杀四方的职场人,也还是29岁……看来30岁这个坎真的很难跨过去,是收视率的保证。但是美国也有小妞电影《女孩梦三十》啊,讲得是女孩多么梦想一觉醒来就到了30岁,在国内应该调整到不多不少29岁。怪不得BJ单身日记这么好看。


《都挺好》剧照 图片来源:豆瓣

我又想起诗人外外死于50岁,他生前写道,自己绝不会陷入中年人的泥潭,他选择了死在50岁。说起来有些东西变老后确实有点哀伤,像是摇滚乐和诗歌,所以摇滚乐才有死于27岁的说法嘛。中年人的泥潭指的当然不止是年纪,而是随之而来山呼海啸的生计压力和不知不觉的陷落,就像上面列举的女主人公猛然觉醒要思考房子买在哪里、到底要不要放弃结婚的念头一样,一步一步陷进去之后,中年人会不会变成《奥德赛》里忘记自己前史的食莲者?就像朴树唱的,以过上“不曾犯错的无聊人生”为荣,陷落于温暖腐烂的异乡,我想这是一些人无法忍受的。

潘文捷:年龄焦虑中有一层来源于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全球中产阶级报告》作者周晓虹看到,对地位、权力的追求是中产阶级区别于其他阶层的主要特征之一,中产阶级的根本特征或许就是围绕着地位而展开的。

“在经济方面,中产与无产阶级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作为工薪人员,他们与生产的关系相同;而就社会地位而言,他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群体。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中产阶级的这种地位总是尴尬的、暧昧的,让人不置可否。在社会等级结构中,中产阶级是最为敏感的群体;在社会变迁中,它又往往是最为脆弱的群体,这一切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不确定性和对社会地位的焦虑之源。”

《21世纪经济报道》也有文章指出,中国会出现“35岁现象”,也即公司在裁员时清退35岁以上的中年人,是因为劳动力长期比较充裕,年轻人更能加班熬夜、成本又低,且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太依赖经验和技术,很多工作成了“青春饭”。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优胜劣汰带来的就业调整阶段,人们的危机感更强了。

林子人:我认为我们社会中的年龄焦虑与“人生容错率太低”有关。从很早开始,社会规则就不断规训你“一步都不能踏错”:初中毕业“普职分流”决定了你是去职业学校学习未来成为一个职业工人,还是沿着高中、大学的教育路径成为白领(而后者的收入、名望和社会地位又大概率远远高于前者);年近30会面临催婚催生;35岁又是“理想员工”的分水岭,迈不过去的话就要被无情淘汰……在当下社会里,最符合社会标准与期待的人,应当是在35岁之前找到社会中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家庭幸福的人。可明明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80了,如果35岁就是“人生巅峰”,那之后的漫长时光又算是什么呢?对这一点我一直十分疑惑。

大学的时候曾去丹麦交流过半年,结识了一些丹麦的同龄人。得知在丹麦,大学生也是一种“职业”,政府每个月会发津贴。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也没关系,政府会发放补助金。因为丹麦施行社会民主主义制度,由高税收支撑起的高福利给每个人都提供了一张安全网,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也不会太过悬殊。因此,我认识的那些丹麦年轻人大多不会焦虑,他们无需担忧是否必须尽快找一份高薪工作,而是充分享受年轻时自由探索自身潜力的时光。着实令人羡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变老→容貌焦虑→婚恋焦虑→生育焦虑

林子人:女性的年龄焦虑来源于如何调和母职与其他社会身份之间的冲突。到了30岁,我就感觉身体内好像就有了一颗定时炸弹,滴答滴答地提醒着自己“35岁前是生育最佳年龄”。但二三十岁的年纪又是年轻人事业发展最关键的时间段,再加上如今很多年轻人本身受教育年限就在拉长,可能毕业就已经25、26岁了,要在35岁之前完成成家立业生子这些人生重大篇章的书写,该是多么时间紧迫呦。

陈佳靖:生育焦虑好歹还有个生理上的时间界限,容貌焦虑却可能持续大半人生。大家肯定都看过新闻上报道女生整容失败的事,往往女生手术前后的对比照一放出来就很让人感叹:明明之前挺好看啊,为什么要冒风险整容?而且还这么年轻!或许就像子琪说的,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女主角好像都停留在某个年龄以下,再加上女演员们大多颜值高于常人,就会让人自然地把“年轻”和“貌美”绑定在一起,仿佛在说只有年轻貌美的女生才能成为人生赢家,这样苛刻的标准当然会让很多女性感到焦虑。30岁之所以会成为女性的一道坎,是因为很多焦虑在这个年纪是嵌套在一起的:变老→容貌焦虑→婚恋焦虑→生育焦虑……再焦虑下去,恐怕就要连带整个人生都焦虑了。

我想起在网上买化妆品的时候,常见到有人在讨论区认真发问:“我已经20岁了,是不是该用抗衰老产品了”或者“我已经25岁了,用抗衰老产品还有用吗”。在我看来,她们讨论的其实不是产品的效果,而是多少岁就算“老”。在美妆护肤界,这个“老”的标准要比电视剧里的30岁大大提前,据我观察可能是18岁——只要成年即是老。反观男性,他们的年龄焦虑普遍是“中年危机”,而不是在青春期刚结束就开始恐惧衰老。“老男人”在中文语境里也从来不是一种贬义的说法,反而透露出男人年长后还很有魅力的意思。这是不是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对女性不够宽容呢?

年龄是自我修炼的勋章,与君共勉

潘文捷:我的年龄焦虑有一部分来源于和年轻人一起进行体育运动,会发现自己体力不支。或者是明明同一个部位受伤,年轻人却恢复得更快。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不能总是和其他人进行比较,和自己比较的话就会好很多,比如体力增强了、水平进步了、比过去的我更能打了。

叶青:微博上有网友戏称年龄焦虑为“东亚特供”,我觉得有几分道理。年龄焦虑更多时候来自于外界,是一种整体的社会气氛,当被卷入其中时,想抽身并不容易。那么如何摆脱这种焦虑氛围?我们有没有可能创造出另一种反焦虑氛围来与之对抗?豆瓣的“逆社会时钟”小组就在做这种尝试,鼓励组员“活在自己的时区里”,逆反“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的社会时钟。小组中有一个发帖分区就是“摆脱焦虑”,成员会在这里分享自己是如何从年龄的框架中跳脱的。有人分享“39岁辞掉体制内工作,出国念书”的经历,也有人询问“该如何对抗催婚”,俨然一个彼此携手奋进向年龄焦虑say no的大社区。


林子人:因为我的生日是在夏天,所以年末对我来说不是“年龄焦虑”最强烈的时候哈哈。不过除了小至家庭大至社会的催生让我有些有些烦恼以外,这几年我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年龄焦虑了——与年岁增长相伴而来的是更多的阅历、学识、工作成就,这些东西比单纯的“青春”重要得多。我不是那种早早就确定人生志向,或思想早熟的人,没什么明晰的人生规划,走一步看一步,慢慢地摸索出自己该走的路。我还在那条前进的道路上,当下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要好一点,并期待这未来的自己变得更好一点。年龄是自我修炼的勋章,与君共勉!

赵蕴娴:我应该是这里年龄最小的人,还没有感受到年龄焦虑。但我发现身边的同龄人,以及一些比我小的人会有“反向年龄焦虑”,即觉得自己“太年轻”了。在这种焦虑中,年轻不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和资本,反而是一种劣势,缺乏通向成功、成熟的必要积累。“好想快点到三十岁”、“好想快点到四十岁”、“好想闭上眼睛再睁开时人已经退休了”,我经常听到这些话,自己也这么说,要不就是期望自己早生十年左右。这种感叹里面充满了渴望坐享其成的逃避,不过我觉得也可以再继续观察一下,这种年龄观是否正在成为新的趋势,如果是的话,它是否反映了新一代的处境和随之而来的心理呢?

每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也会告诉自己,再继续这样发梦抱怨,三十岁四十岁的我大概率还不如现在!

姜妍:在我眼里你们都是年轻人,但是好比文捷在这里又谈到自己眼中年轻人给自己带来的年龄焦虑时,让我觉得还蛮有趣的。可能社会上还是有一种相对偏流行的年龄划分线,比如三十岁似乎是道坎儿。如果说我有一个生理年纪上的划分,也一定不是这样的,而是女子以七为倍数、男子以八为倍数的身体生理上的一些自然变化,这是《黄帝内经》上的表述,比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因为这是客观规律,只要年纪增长大致上逃不掉这个规律。但是所谓的年龄焦虑,有时候是主观上的感受,是接受社会暗示的结果。当然我们就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不受影响。

董子琪:那女子的分界线就是28(4*7)岁和35(5*7)岁啊!

姜妍:我把岁月的增长当成一种交换吧,很多事情的积累都需要年岁的增添,阅历、看问题的方式、阅读的积累等等,我们当然会和年轻美好的躯体渐渐告别,零件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也更需要日常里去维护好它,让它尽可能可供使用的时间长一些,出的状况少一些。

博尔赫斯曾经写过一篇小说,让年老的自己与年轻的自己相遇,没有任何波澜,如此难得的会面却平静无奇。年轻的自己没有追问未来,年老的自己也没有任何劝诫。我还挺能理解这样的设定的,就像假如现在让我和一二十年前的自己相遇的话,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说服当时的自己什么,也不认为当时的自己有耐心会去倾听,与其不欢而散,何不擦肩而过。

网址:编辑部聊天室 https://mxgxt.com/news/view/422938

相关内容

编辑部聊天室
“梦女”:是卑微的苦心酿蜜,也是夺回玩耍的反抗|编辑部聊天室
高考报志愿,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听张雪峰的?|编辑部聊天室
《宇宙探索编辑部》一年后,王一通和他的新诗
《编辑部的故事》里的大腕龙套
骂ta你内疚了吗?从“内疚粉”一窥明星与普通人的网络人生|编辑部聊天室
视频来源界外编辑部
《欢乐城市周刊》主编张浩做客搜狐聊天室实录
孙怡空降「明星级」时尚总编辑:不怕挑战,只怕无聊
蔡康永聊天室首秀,直播社交将引领未来趋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