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心理学为幸福而服务

发布时间:2024-12-22 15:03

陈祉妍希望,在医学服务中融入心理学温度。受访者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陈祎琪

“提到心理学,很多人以为是做心理咨询,但心理学常见分支有50多种。”近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陈祉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不同分支有不同特点,不同心理学家也有不同风格,“并不是所有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都会做心理咨询”。

但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心理学科研人员,都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觉察和调控能力,都要能透过表象看本质。“人越陷入到细节和现象中,越容易有情绪波动,但从逻辑和框架上理解,反而能让情绪抽离出来。”陈祉妍说,在这些专业素质背后,支撑他们持久从事心理学工作的强大信念就是“一切为了人们的幸福而服务”。

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地区和年龄差异

“虽然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但心理疾病谱系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只是轻度抑郁情绪波动增加,公众对情绪问题的认知度大幅提升。”陈祉妍表示,在关于“是否听说过抑郁症”的上万人大型调查中,超过99%的人表示听说过,“而在20年前还很难实现”。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地区。此外,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会逐渐增多,直至35岁时达到峰值,而后不断下降。“但近几年在疫情、‘内卷’文化的多重压力下,该拐点延至40岁。”陈祉妍说,城市老人在75岁后心理健康水平开始下降,而农村老人会提前至60岁左右,“这与认知功能和身体机能的退化速度有密切关联”。

其中,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尤其值得关注。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6%,重度抑郁达7.4%。而农村地区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风险的概率约是城市青少年的1.5~2倍。

“在青少年阶段,随着年龄增长,抑郁、焦虑、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心理健康状况下滑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陈祉妍表示,目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并不清晰,但一种观点认为,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快,导致社会对其的期待过高,而青少年大脑认知能力的发育速度无法与之匹配。

为改善这一现状,教育部近年来出台了大量心理健康类文件,其中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更是明确提出“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

对此,陈祉妍坦言,目前一些地区和学校还未落实,另外有部分心理咨询老师存在自身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心理咨询是学生找老师,学生是自愿的,老师是等待的。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需要主动观察、主动介入、主动宣讲,才能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及早遏制悲剧发生。”

心理疾病不同于负面情绪

如何区分负面情绪和心理疾病?陈祉妍回答,生活充满了喜怒哀乐,负面情绪人人都有,而心理疾病虽然与负面情绪有关,但程度却更为严重,会极度干扰日常生活,如无法正常吃饭、休息、与人交往或身体机能降低等,并且持续时间更长,如抑郁症病程诊断标准一般为两周。

“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主要有两个——心理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陈祉妍具体指出,心理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心理健康行动的第一个结果性指标,是指有益于人们保护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意识。“心理健康素养较高的人,在职场中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压力,在亲子关系中能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避免出现‘鸡飞狗跳’式的作业辅导现场,也能减少孩子离家出走的叛逆行为。”

目前,在国家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的委托下,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已拟定了心理健康素养的科普大纲,并将进一步细化,以供全国心理健康宣传单位参考。

陈祉妍介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睡眠、运动和饮食,其中睡眠最为重要。“通过睡眠问题可预测抑郁问题,可在同等抑郁水平下预测自杀风险,长期缺觉、睡眠紊乱等都会增加心理疾病风险”;其次,运动作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和预防焦虑抑郁,但“促进心理健康所需的运动量小于身体健康所需”;第三,均衡饮食、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年轻女性由饮食控制不当引起的肥胖易引发抑郁风险”。

“另外需提示的是,药物治疗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陈祉妍表示,心理治疗本质上只是一种助力,只有推动患者有意识改变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治愈心理问题。

“虽然对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的污名化始终存在,但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其实是一种勇敢的担当和开放的心态。”陈祉妍认为,只要公众对自身心理状况感到担忧,就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问诊精神科医生。“如果确实生病了,早问诊就可以早治疗,如果不是,也能求个心安,免得自己吓自己。”

在医学服务中融入心理学温度

“虽然未见得是抑郁,但我学生时期常常情绪低落,感到空虚寂寞。上高中时,我读了弗洛伊德简写版的《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它在无形中引导了我的专业选择。”陈祉妍说。

1997年,陈祉妍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毕业,又就读了北京大学心理系临床心理学。2003年博士毕业后,她进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实验室,并将临床心理学中心理测验的研发与使用技能应用到了工作中。

2022年8月,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成立了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陈祉妍当选为主任委员。在她的带领下,该专委会举办了心理健康科普直播活动,吸引众多网友参与,科普成效显著。她表示,专委会未来将陆续筹备学术年会,开展心理测评技能等培训工作,并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合作出版心理健康测评类集刊,为广大心理学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陈祉妍还向记者分享了一种现象:在医学上,一些复杂难治性疾病的病因往往包含心理因素,由于长期陷入情绪问题中,人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抑制,导致疾病风险增加。在治疗中,医院晦涩难懂的病情、用药和手术解说易增加患者的焦虑感,影响治疗效果。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专委会众多,而且以临床医学类专委会为主,所以她希望能和这些专委会合作,在医学治疗中辅以心理学手段,在医学服务中融入心理学的温度。

《中国科学报》 (2023-02-08 第3版 领域)

网址:科学网—心理学为幸福而服务 https://mxgxt.com/news/view/418510

相关内容

消费者心理学科学,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安徽明星科技中专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当红女影星“皈依”“幸福科学教”,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爱心支教活动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满天星”爱心公益团 来到了明星小学,进行爱心助学活动。
心理学:用理性对待爱情,才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学习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上分析如何打造“内容网红”
科学网—恋爱的三个心理学理论
明星庆生背后的心理学:友情与幸福的秘密
仁爱仁心仁术济世 厚德励志博学弘医—2012年度附属医院十佳服务明星对您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