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时,赫鲁晓夫提出的三和理论有何特别,扬言20年超越美国

发布时间:2024-12-22 13:54

众所周知,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奉行僵化与对抗的外交政策,致使苏联在国际上一度处境困难,尤其与美国的关系极为紧张。赫鲁晓夫上台后面对斯大林遗留下来的苏美关系,在对美政策上做出了巨大调整,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及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

积极寻求缓和苏美关系的途径,取得了两大阵营,逐渐转向对话与合作的有利局面,实现了对美外交的重大突破。那么赫鲁晓夫的对美政策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期小编跟您聊一聊,赫鲁晓夫对美外交中的和平竞赛策略。

首先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斯大林时期的对美政策,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斯大林固执地认为,共产主义世界与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因此战后初期,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强烈对抗,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仅仅维持与西方非常有限的合作,对美国怀有很深的戒意,并保持高度的警惕。

一旦美国触犯到苏联的国家利益,斯大林就予以强硬的回击,这也是战后世界冷战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种硬碰硬的对抗政策,导致苏美冷战态势加剧,两大阵营对峙升级,两国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实际上赫鲁晓夫对美外交策略的重大调整,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相反斯大林外交政策曾对赫鲁晓夫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赫鲁晓夫在处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重大外交事务时,沿用的仍然是斯大林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手段和策略。

但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随着东西方两大国家利益集团需求的变化,赫鲁晓夫逐渐认识到,需要努力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只有在消除世界战争危险的前提下,才能谋求主宰世界的可能。

为此赫鲁晓夫把缓和与美国的关系,放在了他上台以后对外政策的突出位置。另外赫鲁晓夫不同于斯大林,他与斯大林有着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国家利益观。他亲眼见证了俄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迅速变成二战后,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的过程。

他亲身体会了苏联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工人生产条件迅速改善的过程。因此他极其乐观地坚信社会主义的前景十分光明,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它战胜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坚信帝国主义正在不可避免的瓦解过程中。

只要能避免世界战争,就随着社会主义的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完全可以在和平竞赛中埋葬资本主义、根据这一论断,赫鲁晓夫开始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外交路线,决心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和平竞赛中超越美国,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使苏联能够在二十年内进入共产主义阶段。

1956年苏联共产第20次代表大会召开,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报告中提到,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持久的友好关系,对巩固世界和平将有重要意义。在此次会议上赫鲁晓夫正式提出了三和理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及和平过渡。

系统地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的总方针,将不同社会制度下各国的和平共处,视为苏联对外政策的总原则和总路线。从此赫鲁晓夫开始积极谋求与美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1958年3月22日,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会见美国商务日报人员时说,如果美国政府表示真诚希望同苏联缔结通商条约或协定,那我就可以向你们保证,苏联方面将积极响应。

两个月后赫鲁晓夫直接致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从寻找改善和发展苏美关系途径的角度,正式向美国首脑提出发展经贸关系的需求。并建议美苏应该举行最高级别的首脑会议,表达了愿意访问美国的渴望。

1959年经过多方要求和协商,赫鲁晓夫终于成功访美完成了惊动世界13天的破冰之旅,并邀请艾森豪威尔回访苏联。1962年白宫与克林姆林宫的热线接通,至此赫鲁晓夫通过在改善苏美关系上的诚意,成功扭转了苏美全面对抗的冷战格局,使苏美关系得到了暂时的缓和。

双方都认为,一切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都应该用和平手段通过谈判来解决,而不是通过武力的途径来解决。赫鲁晓夫对美政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双方均认可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前提下,和平共处是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唯一明智的选择。

赫鲁晓夫曾用一个通俗的例子对和平共处的内涵做了解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一个人口稠密的村镇里,你的邻居可能是你喜欢的,也可能是你不喜欢的,你不一定跟他交朋友到他那里去做客,可是你跟他却相依为邻。

假如你和他都不不乐意离开所居住的地点,而迁到别的城市去,那也只有同邻居搞好关系,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方面更是如此。如果总是认为,你要把你所不喜欢的邻居搞得极其不痛快,你支使他不得不搬到火星或者金星上去,那就纯粹是不明智的举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赫鲁晓夫的带领下,苏联开始积极同美国进行和平共处原则下的经济竞赛。赫鲁晓夫认为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比美国快得多,苏联很快就可以赶上并超过美国。他说尽管目前苏联的工业产量仅及美国的一半,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美国。

在苏维埃政权成立以来,工业增长的每年平均速度,要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增长速度两倍至四倍。现在我们国家在增长的速度方面和产品的绝对增产量方面,都超过了美国,我们正在以比美国快三倍的速度前进,因此赶上美国容易的多了。

赫鲁晓夫预言,二十年后苏联就可以把美国抛在后面,在他的宏伟蓝图里第一个十年,苏联在人口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里,苏联人民物质和文化财富将更加丰裕,社会物质技术基础将达到共产主义目标。

应该说赫鲁晓夫做出对美政策的重大调整,不仅符合苏联本国的利益,更符合当时的国际条件,从长远看,这些理论,是与资本主义世界进行国际阶级斗争最适宜的形式。基于对战后世界形势更为实际和现实的认识。赫鲁晓夫创造性地做出了走向两大争议中间地带的战略调整。

标志着赫鲁晓夫已经开始摆脱,长期以来苏联一直存在的被资本主义所包围的心态,开始摆脱斯大林时期僵化的外交理论。赫鲁晓夫对美外交策略的调整,为国际社会及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因此尽管赫鲁晓夫本人,历来是苏联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领导人,但他提出的处理国与国的关系的和平共处原则,是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任何人也不能抹杀的。在赫鲁晓夫的主导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严重对抗的国际冷战僵局开始缓和。

美国高层逐渐认可,利用最高级会晤探讨重大国际争端,寻求历史遗留问题的和平解决方案。比如1955年5月15日,苏美英法四国与奥地利政府签订了奥地利国家条约。

1955年5月26日赫鲁晓夫出访南斯拉夫,双方发表和平宣言,贝尔格莱德宣言。同年,苏联同民主德国缔结两国关系条约,以及苏联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等等。这一系列的显著成就,对缓和冷战时期,国际紧张局势和发展国际合作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由于当时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美国和苏联,所以赫鲁晓夫的战争可以避免论具有开创意义。赫鲁晓夫是当时较早认识到核灾难危险的政治家,苏联也是最早做出积极调整军事战略的国家。

比如主动单方面裁军,撤出本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等,这种为和平而努力的姿态,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也得到了美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当然赫鲁晓夫的对美政策不可避免的具有其历史局限性。赫鲁晓夫把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描绘成腐朽的,充满危机的社会,没有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自身的调节能力。

赫鲁晓夫把战争可以避免的论断建立在核威慑的基础上,认为苏美核弹头的对峙是两国和平竞赛的驱动力,导致苏美经济竞赛演变成了火药味很浓的军备竞赛。其结果并未给经济发展带来多少积极影响,赫鲁晓夫对和平共处的理解也是片面的,他认为和平共处只适用于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而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这暴露了赫鲁晓夫思想中的大国大党主义霸权主义的因素。

网址:美苏冷战时,赫鲁晓夫提出的三和理论有何特别,扬言20年超越美国 https://mxgxt.com/news/view/417337

相关内容

赫鲁晓夫访美时提出“特殊”要求:与梦露共进晚餐,美国作何安排
美苏冷战最严重时期,赫鲁晓夫访美,点名与玛丽莲·梦露共进午餐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时嘲讽美国,梦露一句话缓和气氛惹人赞
赫鲁晓夫访美时邀请玛丽莲梦露,美国精心安排,梦露盛装出席
赫鲁晓夫访美时点名见玛丽莲梦露,美国特地安排,事后表示很满意
赫鲁晓夫在访美时要见梦露,美国政府马上安排,事后非常满意
1957年赫鲁晓夫表达访美意愿,还提出要见一见玛丽莲梦露
赫鲁晓夫访美时点名见玛丽莲梦露,美国精心安排,最后他非常满意
赫鲁晓夫访美,点名要与玛丽莲梦露吃饭,美国一番安排令其很满意
赫鲁晓夫访美时点名要见玛丽莲梦露,美国精心安排,事后称很满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