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酷云互动
10月31日,新华社发表文章称,中韩双方就中韩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双方都同意“推动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对于手握各类韩国明星资源、IP的中国资本以及韩国文娱产业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令其振奋的消息。
“韩流”回归?
自去年5月韩美正式宣布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而损害中国的安全利益后,中韩关系亮起红灯,关于中方针对韩方采取“限韩令”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尽管未见正式公文下发,但众多涉及中韩合作的行业如贸易、旅游、文化等都发生实质变化。
曾在中国市场炙手可热的韩式综艺模式遭受冷遇。不仅韩版模式被严格限制,而且中韩联合制作也被避讳,大量韩国团队撤出中国,甚至此前引进的韩国模式综艺纷纷改名。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现在变成了《歌手》,东方卫视的《花样姐姐》变成了《旅途的花样》,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变成了《奔跑吧》。
根据此前《中央日报》的报道,从去年12月开始,浙江卫视播出的综艺《我们十七岁》前四集都有韩国KBS电视台导演参与制作,而从第5集开始更改为中国独立制作;引进自韩国MBC《无限挑战》模式的节目《我们的挑战》,第一季时由灿星和韩国MBC团队共同制作,第二季制作时,但受到“限韩令”影响,韩国团队也整体撤出。
电视剧方面,包括《蓝色大海的传说》在内的多部韩剧在视频网站播出到一半就被匆匆下架。而邀请韩国明星参演的国产电视剧也被迫撤换演员等。网上流传的一份受影响的电视剧名单:
电影领域,河正宇与章子怡联袂主演中国电影《苍崖》的拍摄计划告吹,在韩国观影人数突破1000万的人气电影《釜山行》版权虽已销往中国,但该片至今未能在中国上映。在今年四月举办的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一部韩国电影都没有受邀参展,也没有韩星受到邀请。
中韩关系确实给韩国娱乐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根据《文娱商业观察》统计,韩国四大娱乐公司今年上半年在中国的业务收入直线下降。YG 公司收入从 11.67 亿韩元(约合 690 万人民币)下滑到 567.58 万韩元(约合 3.3 万元人民币)。
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上,韩国京乡新闻记者向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提问“因萨德矛盾中韩文化产业合作出现障碍,十九大之后能否期待双方积极交流?”,张宏森透露,在他所接触的业务范畴之内,中韩两国的很多交流合作项目正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民心相同,情感交融,文化交流和合作也一定会朝着积极方向发展”。“限韩令”或将解除,这将会给中韩文娱市场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日流”怎么办?
不过,在业内一些媒体看来,这对于刚刚进入蜜月期的中日影视业来说,却算不上一个好消息。就在中韩关系转冷的这段时期里,中日的影视业已从数年前的“冷战”中走出,迎来了一段甜蜜时期。除了中方购入大量日本电影外,双方的各项合作也陆续展开:中方在这两年不断收购各类日本IP,并翻拍中国版电视剧或电影;合拍片数量也开始增加。
2017年,中日合作也从单一的引进向更多元的方向转移,中方翻拍日本IP的热情也日益高涨,仅2017年上半年,就有《求婚大作战》、《深夜食堂》、《嫌疑人X的献身》等多部日本IP的中国版影视作品和观众见面。
日本影视在中国市场的再度崛起,除了市场的发展与需求外,中韩关系陷入僵局、文化交流陷入停滞也是很大一个助推因素。如果韩流再度来袭,中日影视蜜月期还能继续下去吗?
有分析人士表示,相较于时常涉及社会问题、本土文化的日本影视作品,强情节以及更注重恋爱因素的韩剧在改编与落地上难度要小得多,加上经历了多年的中韩合作热,无论是受众的兴趣度还是合作模式的成熟度,韩方都处在上风,“限韩令”一旦废止,尚未形成的中日合作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综合自:有点儿内容、虎嗅、界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