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杨振宁和莫言一同参加...@历史上那点事的动态

发布时间:2024-12-22 10:31

有一次,杨振宁和莫言一同参加节目,杨振宁提出了一个颇具尖锐的问题:“你我出身不同,我是大学教授的儿子,你是农民的儿子,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你的感受如何?”

尽管杨振宁和莫言都曾获得诺贝尔奖,但他们分别在物理和文学领域取得成就,这两个领域截然不同。因此,很多人对莫言的评价充满了质疑,无论是熟悉他作品还是不熟悉的人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莫言曾表示:“物理学是普遍认可的,但文学则因人而异,有人觉得好,有人可能觉得无足轻重。” 这个问题相当尖锐,回答起来确实不太容易。然而,莫言作为一名作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自然是非同寻常的。

莫言说道:“无论是教授的儿子还是农民的儿子,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诺贝尔奖得主,我们的成就为中国人争了光。”他还补充道:“科学无法被否认,因此我对那些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成就的人表示由衷的钦佩。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学物理。”

这番话既自谦了自己,也赞美了杨振宁,表达了出身对于获得诺贝尔奖并无实质影响的观点。许多人认为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并不稀奇,但实际上,他在获奖时还是中国籍。

杨振宁回国已有20年,然而仍有人对他未早归感到疑虑,认为他只是回国养老。此外,他因与翁帆的54岁年龄差异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

首先,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毋庸置疑,除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外,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发现,即杨-米尔斯方程。尽管这一成果未获奖,但它为后来7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于像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成就可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是一位非常有建树的科学家。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他的学术成就,而非私生活。他不仅自己慷慨捐赠,还支持许多年轻学者的发展,甚至为了人才培养,将自己在美国的豪宅卖掉。

杨振宁一直关注人才培养,不仅是培养优秀的科学家,还致力于提升国内物理学的基础教育。

在2000亿建设粒子大型对撞机项目上,杨振宁直言不讳地表示:“问题不是缺乏资金,而是需要在基础教育上投入更多,培养更多的人才。否则,即使建设好了,也没有人会使用,相当于给外国人送礼。”

杨振宁一直呼吁尽早启蒙孩子的科学思维。发达国家从三岁开始就重视这一点,而我们直到十三四岁才开始接触物理、化学,显然是不合理的。

近年来,国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改善教育体制,教育部加大了小学初中物理化学的比重。央视《第一时间》节目中曾提到培养孩子理科思维的重要性,并推荐了一本适合孩子的启蒙读物《这就是物理》。该书目前被清华附小列为“课外必读书目”。

《这就是物理》适合13岁以下的孩子阅读,以漫画形式呈现,没有公式,却包含了初中、高中85%的物理知识点。这套书能够通过视觉方式让孩子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兴趣,同时学到知识。

孩子们对物理并不反感,而是缺乏兴趣。一旦培养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与其让孩子沉迷于动画片、游戏,不如给他们一套有趣的物理启蒙读物。

网址:有一次,杨振宁和莫言一同参加...@历史上那点事的动态 https://mxgxt.com/news/view/414357

相关内容

有一次,杨振宁和莫言一同参加...@历史上那点事的动态
杨振宁与莫言:科学与文学的对话
有一次,莫言受邀参加了东方甄选...@朵爸爱读书的动态
莫言杨振宁对话:科学和文学都是“真情妙悟铸文章”
杨振宁与爱因斯坦,是师生、同事和偶像的关系!
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
奥本海默和杨振宁:一段跨越时空的科学友谊
王琪和杨振宁都有回国养老的自由
杜祥琬:杨振宁和九所的几则故事
杨振宁一家的混乱关系 翁帆父亲与杨振宁18 岁孙女喜结连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