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未死,情感反扑:做技术时代的“战略性文盲”?
原标题:野兽未死,情感反扑:做技术时代的“战略性文盲”?
假如现在有这样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电脑程式净化感性基因,帮人消除哀伤、焦虑、恐惧等复杂的困扰情绪、摆脱情感羁绊,你会选择接受吗?在电影《野兽》中,女主角Gabrielle正面临着这样的抉择。
影片设定在不久的将来,AI技术高度发达代替了人类大多数岗位。情感——这一不合时宜的人性弱点逐渐成为未来人类的负担,亟待祛除。
女主在接受“净化”的过程中,不断回到令其痛苦的情感纠缠里,从1910 年的巴黎到 2014年的洛杉矶,再到 2044年的贫瘠未来,每一次与男主路易斯的相遇都以悲剧收场。一场技术理性的清洗之旅,反过来也是一场情感的确证之旅。野兽未死,情感反扑。
这部来自法国导演贝特朗·波尼洛的影片,改编自亨利·詹姆斯的同名小说《丛林野兽》。剧作反复提及一个将至未至的灾难预感,就像是身处丛林不知何时便会遭遇猛兽袭击。但矛盾之处在于,正是主人公对“野兽”的惶惶逃避,迎来了最终可怖的结局。所以,野兽究竟是什么?是影片留给观众的待解之谜。
[图源:豆瓣 ]
01/不被存在的汹涌情感
为什么需要整饰心灵?
“你的情绪不稳定,无法从事大多体面的工作”。女主角作为还没有被“净化”的人类被打上劣等的标签,只有抹去自我才能融入AI时代的框架。影片中,技术对人主体性的侵入贯穿始终。
第一时空里Gabrielle模仿着丈夫工厂生产的流水线娃娃,神情中性而冷漠,因为这样更便于大规模销售。到了第二时空,互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凝视和监控更是画地为牢,隔绝着男女主本能的情欲与冲动。2044的未来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声音,也无需与其他人互动。人们要得到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却是一片空虚。
电影《野兽》剧照
环顾四周,我们不难发现:情绪稳定是对一个职场成年人的绝佳评价;畅销书的货架上摆着《自我管理》,教人怎么做情绪的主人;“F人变T人”的经验贴下不断更新着提问和回复……
当情感成为现代丛林中的洪水猛兽,现代人是否还需要情感,以及应该拥有怎样的情感竟变成了一个需要讨论和给出答案的问题。
那么在此之前,“野兽”是如何滋养起来的呢?或许如齐美尔所言“理智占主导地位,总是意味着降低情感上的极端”。技术不仅引发生产力的变革,同时也带来社会形态和人们内心秩序的巨大变化。当快捷高效成为普遍追求的准则,情感应该安置在何处呢?它是如此变动不居、难以捉摸,以至于在庞大的机械齿轮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
由此衍生出了一些常见应对方式:一种是规避或拒斥,比如拒绝承认或展露诸如恐惧、悲伤、焦虑等消极感受,认为这代表着能力低下和自我管控的失败。另外一种是规训或整饰,即认为人的情感同其他事物一样,是可以人为加以管理、控制和裁剪的。例如乘务员的工作手册对表情、态度和语气进行了细致明确的规定,要求无论开心与否都要时刻保持微笑。
[图源:facebook]
要么压抑,要么疯狂,秩序与激情总是在天平的两端摇晃。如同影片结尾Gabrielle“净化”失败,当她鼓起勇气打破规则向男主表露心意,却发现男主早已剔除情感成为体系中的一员。这一刻,终日的恐惧变成现实,野兽幻化成形击碎了她连续三世爱的遐想,只留下痛苦而歇斯底里的尖叫。
02/闭上眼睛 或诗意地抵抗
也许,真正的问题在于野兽会被刺杀吗?影片的港译名“超时空爱杀”给出了更悲观的答案。
从过去作为一种摄魂术的照相机,到现在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事实上,人们从未停止过思考技术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警惕技术对人的异化。大量的影视、文学作品也在呈现技术和人之间的双向互构:拥有自主情感、变得更像人类的机器人和情感倦怠、越来越机器化的人类。
图为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 反映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
图为1982年上映的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的剧照,影片中主控程序拥有自主意识后不听人类控制并企图控制世界。
“闭上眼睛……快闭上眼睛”,屏幕后传来机械臂的命令。如果说闭上双眼象征着遗忘与被操纵,那么女主Gabrielle一次次从手术池中惊醒则宣告着重置与反叛。
也许你也曾不经意地刷着手机,无心浏览着各种APP的信息,却在某一时刻从这种“数字昏睡”中惊醒。隐隐约约察觉到感受的缺失或阻碍,并暗下决心找回诗意的生活。
实践的策略随处可见,有些人选择数字断联和技术规避,成为“战略性文盲” (strategic illiteracy)。有的则回归旧的媒介形式,做数字极简主义者,比如使用邮件而非即时通讯软件。除了被动远离,融入、创造和改写是更加积极的手段。例如故意点击自己不喜欢的内容混淆算法,或是在日历上添加一次计划外的惊喜行程。
截至目前,豆瓣的“反技术依赖小组”拥有37747名成员。他们反思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尝试降低对导航、外卖、社交平台、信息检索等各种技术的依赖。在数字时代中,形成一股独特的“技术抵抗潮”。不过,小组宣言中也明确提到“重点是反依赖,而不是反技术”。
人们总是说,在 2044 年“没有那么多问题了”。好吧,但这真令人伤心!如果无法整饰的情感是随时来袭的野兽,那么净化一切后的空无才是恐惧的真正来源。不过,我们或许可以从二元对立中轻跃而过。不必吞下蓝色药丸自觉理性,做着男主同款的秩序体操。也不必像女主一样接受评判和为爱惶恐。
偶尔呼吸一下丛林之外的空气,自在地体验、表达和流动情感,这没什么大不了。就像导演在对谈中所说的:“通常,科幻小说有两个方向——一种是超级科技,另一种是后启示录,而我想找到第三个方向”。
参考资料:
1. 电影触觉CineTouch|“被戛纳拒绝、本届威尼斯最大胆的竞赛片”
2. 戚德慧. (2011). 逃离精神虚无——浅谈亨利·詹姆斯《丛林猛兽》[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 64-66.
3. 齐美尔.(2010).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 刘小枫、顾仁明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Peters, John Durham. (2017).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M]. 邓建国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5. Vanderburg, W.H. (2015). 生活在技术迷宫中[M]. 辽宁人民出版社.
6. Plaut, E. (2023). Strategic illiteracies: The long game of technology refusal and disconnection[J]. Communication Theory, 33(1), 21-31.
7. 苏伦|“倦于过载、怠于连接:技术抵抗潮意味着什么?”
8. Hu, T. (2022). Digital lethargy: Dispatches from an age of disconnection (1st ed.). MIT Press.
责任编辑:
网址:野兽未死,情感反扑:做技术时代的“战略性文盲”? https://mxgxt.com/news/view/4073
相关内容
在阅读与劳作的交替中 感受时代的希望、困境与激情《一千种绿,一万种蓝》:蔓延于战争的爱情哀歌
中国艺术家蒋琼耳艺术项目《时间的容器》亮相法国吉美博物馆
黄建新作品专题研讨会举办:无论学术还是做人,他都是同时代人的典范
南京博物院里展现皇家信仰的清代佛教艺术展和镇护天下金兽
李琪:当代时尚界的耀眼新星,引领创新与文化融合
《不可告人》今晚燃情开播 欧豪李一桐惊险演绎生死潜伏
李修文新作《猛虎下山》凝练“身经”书写时代
一门从田野到田野的学问
盲文阅读:用指尖触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