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聚深博,探讨“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

发布时间:2024-05-13 13:11

原标题:专家学者共聚深博,探讨“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聂灿

5月11日,“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学术座谈会在深圳博物馆举办。本次座谈会是深博“文明丽迹——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特展的重要延伸活动。来自云冈研究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展览的策划与实施、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云冈石窟艺术、北魏平城时期文化交流融合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佛教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国化进程的重要佐证。”深圳博物馆馆长黄琛介绍了深圳博物馆策划举办佛教艺术系列专题展览的成果。深博首席文物鉴定师、研究员郭学雷主持了第一场主题报告。展览策展人刘绎一博士进行了展览概况汇报。

围绕展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姚崇新聚焦杭州飞来峰高僧取经造像组雕,阐述了对聂摩腾、竺法兰传法图像与唐僧取经图像造像动机的一些思考;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探讨了云冈第12窟3D复制的时代意义,分享了项目成立发展历程,指出可移动原真复制窟是石窟寺数字化探索从田野到展览的中国文物数字化成果活化利用解决方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常青分享了对云冈一期造像样式来源问题的探索,指出昙曜五窟造像和大同新发现的北魏邢合姜墓石椁板佛画、炳灵寺169窟西秦塑像及壁画存在相似性,以及其反映的学术价值。

云冈石窟是中外文化碰撞融合的伟大艺术宝库,蕴含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简述了随着北魏统一北方,以及昙曜五窟所代表的云冈模式的确立,云冈石窟对于北方石窟寺的开凿产生的深刻影响;云冈研究院历史与民族融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雁卿分析了云冈第12窟是汇聚4个洞窟的构思而开凿,其在部分细节装饰上表现了关联性,指出造像组合、排布的变化以及第12窟中西亚风格浓郁的建筑装饰,应是开窟思想和意义的不同;云冈研究院云冈石窟博物馆馆长赵昆雨分析表示第12窟前室南壁第4幅佛经故事图应为梵天劝请的题材,简述了犍陀罗地区常见的商主奉食、四天王奉钵佛传故事题材,其构图模式在第12窟发生的变化;深圳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黄阳兴就云冈出土的莲瓣纹石盒、双面造像等相关文物展开探讨,分析了其与犍陀罗艺术之间可能存在的渊源关系。

北魏经营平城近百年,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荟萃。民族文化、华夏传统和域外文明成果相互碰撞融合,为中华文化发展注入了新血液、开辟了新道路。暨南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小贵通过文献梳理,结合考古发现的金银器、玻璃器及云冈石窟的图像艺术等资料,阐述了其蕴含的伊朗文化、印度文化因素,描绘了北魏平城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树云聚焦考古视野下的北魏平城,指出在北魏平城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北魏时期重要遗址和墓葬,体现了该时期不同阶段的文化面貌;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原所长任志录分析了北魏平城时期釉陶的发展及其成就,指出釉陶在该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后的釉陶尤其是唐三彩均受到了其影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全洪以岭南地区考古发现的十二瓣银碗、六方连续纹银杯、走兽纹金手镯等器物为例,从考古文物的角度分析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的多样性对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贡献。

责任编辑:

网址:专家学者共聚深博,探讨“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 https://mxgxt.com/news/view/4058

相关内容

百余专家学者南京聚首,共同探讨心理学新发展
专家学者“对话宋金” 探讨宋金时期人文艺术之魅力
中国艺术家蒋琼耳艺术项目《时间的容器》亮相法国吉美博物馆
“宗脉——石朴艺术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
以“凝聚”为主题,第六届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即将启幕
第六届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凝聚”5月
画廊周北京迎来第八年,“漂留”为主题聚集30余家艺术机构参与
艺术北京的一百零八小时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五月回归
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聚焦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
《飞天》研讨会在京举办,专家盛赞:对文化传承的诗意表述尤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