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越是亲密的关系,越要保持距离
在看喜欢的明星照片,朋友过来说丑死了。
亲戚朋友总是问你:这么大了还不结婚?
同事自己的活儿总是麻烦你来做。
父母不敲门就进入你的房间。
这些场景,都会让人不爽。原因都指向一个:对方没有边界意识,侵犯了你的边界。
心理边界问题在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人际关系中很多问题甚至冲突,都跟边界意识有关。
那么,什么是心理边界?为什么它如此重要?为什么越是亲密的关系,越要保持距离?
乔治·戴德在《自我边界》一书中提出:“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90%的人际关系问题,都是个体心理边界不清导致的。
心理边界其实就是个体对于“我”、“你”、“他”这些概念的了解。这个自我概念,包含了自身的权利,自身的空间,自身的喜好,还有自身的思想和观念等,一系列由个体创造和建立的综合自我认知的构成。
通过这个边界,你知道哪些事情是被你允许的,哪些东西是你喜欢的,哪些行为对你来说是安全的,哪些情况是你觉得不合理的。
由此,这个边界就会被分为两部分:
边界内的事,能够由我掌控,属于自我的心理边界。
边界外的事,无法被我掌控,属于他人的心理边界。
一旦你把属于边界外的事情,当成是边界内的那样处理,这就越界了。很多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就是因此而发生。
例如你身材瘦小,你不满意,无论你对自己的身材怎么指指点点,这也是属于你边界内的事情。然而,假如现在是别人身材瘦小,你不满意,那么当你对对方的身材指指点点的时候,很明显,你就越界了。
因为别人的身材,并不是你的自我概念的构成一部分,你控制不了。把注意力过分地投放在对方这个点上面,你很可能就会伤害到别人的心灵,如同入侵他人房子一样。
如果你真的受不了别人的外表,你可以选择远离;远离不了,你可以选择控制自己的言行或心理感受,这些是属于你边界内的可控事情。
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接纳无法改变的事情,这就是心理边界的核心观点。
成熟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对“边界感”的清晰认知。那为什么很多人缺乏边界意识?
其实,很多都源于孩童时期亲子关系中边界意识的缺失。
心理学上,一个婴儿从出生开始,唯一的人际关系就是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婴儿在母体内与母亲共生,出生后的6个月内也与母亲关系亲密,母亲满足婴儿的所有需要。这个时期的婴儿,没有任何个人意识,不分边界,以为自己与母亲是一体的。
而从6个月后,婴儿会从这种共生关系分离出来,进入心理学上的“分离与个性化阶段”,成为一个有自我的个体。
到了3岁,一个孩童就会初步具备了个性化的自我,具有自己的独立个性。这个阶段,最明显的标志是:TA开始说“不”。 家长常说孩子3岁是个叛逆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谓叛逆,其实就是想做自己。
在适当引导下,孩子就会从共生关系走向独立个体,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有边界意识的孩子。
从此开始,这个孩子就开始建立边界意识了。反之,如果始终脱离不了共生关系,就无法成长为独立个体。
边界感某种程度上等于安全感,因此一旦你的边界清晰,你会发现一切关系都会健康起来,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两个人相爱并不意味着两个人能互相融合,彼此既有共同区域,又有明确边界,这样的伴侣关系才能长久。
在综艺《幸福三重奏》中,谢楠被问到婚姻中自己和吴京做过哪些妥协。她说其实两个人根本上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要给彼此留空间,有边界感是很重要的事情。
亲密关系与自我边界并不冲突。你有边界,你爱的人也有边界,他的想法和你同样重要。双方都应该分清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边界,将真正的爱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成长。
据离婚大数据统计,在中国离婚的六大原因中,“婆媳不和”排在第四位。
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女生和老公从恋爱到结婚三年,两个人刚开始也是琴瑟和鸣,小日子过得很有情调。但由于夫妻两人要上班,婆婆退休后说体谅他们工作忙,要过来帮忙打理家务。
生活在一起才发现问题很多,婆婆性格比较强势,小到平常穿衣服,大到工资花费,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日积月累矛盾越来越深,彼此心里都不舒服。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互相介入彼此的生活,实际上这就是没有边界感。
最好的婆媳关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做一个有分寸的婆婆和一个有分寸的儿媳。在各自舒适的区域里,给予对方最好的帮助和照顾。
中国父母最缺的就是边界感。
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曾在《奋斗》里出演华子的朱雨辰的亲妈,让隔着屏幕的观众都能感受到爱的窒息感。
“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的”
“我完全没有自我……,我在家里的位置就是我顶两个菲佣”
“他的每段感情我都是知道的……我都是会干扰的”
72岁的她,为了不让儿子做饭,背着80只大闸蟹,拎着一口锅,搬到了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怕儿子上火,每天凌晨4点起来熬梨汤,一熬就是十年。
她不仅密不透风地介入儿子的生活,还干涉他的工作和感情,劝儿子不要接挨打的戏,指导他的每一段恋爱。
很明显,朱雨辰的妈妈,在亲子关系中完全没有边界意识。
当孩子年幼时,父母用爱满足孩子的需求,及时回应他,给他安全感。当孩子成年后,父母就要适时离开,给孩子独立的机会,让他去体验属于他的无限可能。
尊重边界,会让孩子和家长从各种矛盾中解放出来,有助于孩子和父母各自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明确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不逾越他人的界限,让边界感更清晰。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完善的边界感,为自己和自己的言行负责。
当我们将控制情绪的权利拱手交给他人时,我们就会感觉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这种感觉会让我们不堪重负、焦虑,甚至抑郁。
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这几点:
明确自己有权利建立个人边界;
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与权力范围,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要学会拒绝。
当你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你会让自己变得更真挚、更宽厚;面对起伏的生活和无常的命运,你会更加勇敢;你会更好地主宰你的人生。
我们总是忍不住地想要控制别人。想要伴侣一定要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想要父母为自己送出的礼物而开心,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去学习。
但是无论在亲情、爱情还是友情中,你永远无法要求别人按照你要求的方式去爱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会大大提升幸福感,但如果一定要别人接受就成了界限侵犯。
同时,对他人提出要求,让他们做他们并不愿做的事,或者阻止他们想做的事,也跨越了他人的边界。
不管是职场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还是更亲密的恋爱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要有边界意识。你越是感觉亲密的关系,就要越防止自己轻易越界。
只有建立了边界意识,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才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更好的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其实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近年最受关注的如何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恐慌等情绪,都在范围内。我们学习心理学不仅是为了成为心理咨询师,更是为了可以做自己的心灵导师,自我调节。
然而心理咨询作为一项专业技能,不仅仅需要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心理学理论,更需要专业指导和练习。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想考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证书,欢迎你来找我~
网址:很多人不知道,越是亲密的关系,越要保持距离 https://mxgxt.com/news/view/402060
相关内容
越是虚伪的人,越喜欢说这几句话,要保持距离亲子关系怎么保持距离呢
越爱做这3件事的人,越要保持距离,这不是无情而是精明
99%的人都不知道的修复亲密关系6个方法❗
一位婆婆的忠告:最好的婆媳关系,就是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粉丝追星,最好的距离就是保持距离
越了解的人越知道往哪里戳最痛,以前有多亲密现在就有多决绝
职场交往准则:把握距离,同事不做朋友也不做敌人,美好需要距离
威廉和卡米拉关系越来越好,哈里很不是滋味,哈里:忘记母亲了吗
怎样维护好长期的恋爱关系?如何保持高质量的亲密关系?10个增进感情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