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奇葩说7》热门辩题背后的“现实生活”

发布时间:2024-12-21 18:44

  从烈度很高的犀利辩题到温暖动人的情感辩题,从形而上的哲学思辨到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奇葩说7》辩题变得更加生活化和接地气。记者盘点发现,辩题代入感很强,大多都是来自热门话题。这些讨论度颇高的话题再次进入辩论域场,在探讨和再度发酵过程中,令年轻人深思其背后的社会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独立女性

  讨论女性的“彩礼自由”,以及“全职爸爸”背后的女性

  女性是2020年的关键词之一,与独立女性相关的话题,总能引起社会舆论的波澜。《奇葩说7》里的辩题与现实中的生活实现对接,提出辩题“我是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其议题内核的时代性和社会意义,很快引发热议,有网友说,“那么独立男性能不能自己生孩子,孩子能不能跟女方姓,可不可以搬去女方家住?这个话题就不该存在。”

  其实,“我是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就来自一则新闻——近日,江浙一带兴起两头婚,引发网友热议。拍客实地探访浙江两头婚盛行地杭州何母桥村,一名亲历者称老婆没有给嫁妆自己,也没给彩礼,两人结婚4年育有一子一女,一个跟男方姓,一个跟女方姓。村民对两头婚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节目里的观点给当下社会人带来启发。反方的三位女士,康菁菁、张踩铃、大王说出了“独立女性”的内心戏。康菁菁担心收了彩礼,以后的家务活都归自己,没办法反抗;张踩铃担心收了彩礼,以后就得听婆婆的话,憋屈;大王担心收了彩礼,显得自己爱得不够纯粹。

  所谓的独立女性,应该是有选择自由的权利。凭什么男人独立就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女人却要拼命地去证明自己独立,甚至要用不收彩礼这件事来证明。这么做恰恰证明了自己不独立,因为你没有选择的权利。与其纠结独立的限制是啥,不如把决定权还给女性。这才是平等的开始。

  刘擎教授说,“彩礼”这个词是过时了,但对女性的保障不应该过时。独立女性收的不是彩礼,而是在母职保障制度不够健全、职场歧视比比皆是的情况下,女性需要的那笔婚姻风险金。独立和收彩礼并不冲突,因为彩礼是男方对女方的一份重视,一份认可。独立不是被压榨的理由。

  连男性话题的背后,讨论背后折射的还是女性独立的辛酸。老婆年薪好几百万,要不要当全职爸爸?也来自一则新闻,“他是一个全职爸爸,原本他有自己的工作,可孩子出生后,谁来照顾孩子就成了现实的问题,妻子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衡量再三,小强在宝宝3个月的时候辞……”

  反方的三位选手都是未婚的年轻人慷慨激昂地站在男性个人角度,讲出了女性成为家庭的经济主力后,男人回归家庭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范式下,全职妈妈就好像低人一等,活成了家庭的最底层。其实,不论是全职爸爸还是全职妈妈,全职的风险是一样的。

  而正方人称“宇宙爱神”陈铭的话,说到了许多妈妈的心里,“如果说在妈妈生育和哺育这些事情上爸爸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能不能在养育和教育的问题上稍微多承担一点。” 男方愿意经历长年带娃无休的崩溃时刻,愿意通过这种方式体谅妻子的付出和艰辛,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诚意。

  关键词:打工人

  成年人的扎心职场背后,有着怎样滚烫的人生?

  20岁有个一夜成名的机会,该不该要?这个辩论也引发许多人热议,但你知道吗?这个辩题就来自凭借一个笑容火遍全网的丁真。年轻人可以尝试更多,也面临抉择的困惑,但成年人的世界,似乎更为沉重。“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登上热搜,简简单单一个问题,扎中了无数人的心。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可言。多少成年人的崩溃,都是不露声色的。

  这个议题来自一则令人心酸的新闻“心疼!民工深夜蹲街头掩面嚎哭:父亲患癌不敢在家哭,出来发泄一下。”该消息说,6月8日,郑州街头有一位民工蹲坐在地嚎啕大哭。他说父亲患癌,化疗4次没好转,心里十分难受。但是他不敢在家里表现出来,只能深夜一个人偷偷出门发泄,处理下自己的心情。哭过之后,他擦干眼泪回家。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里有一段台词:“有时关不上冰箱的门,脚趾撞到了桌腿,临出门找不到想要的东西,突然忍不住掉泪,你觉得小题大作,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什么。”从心理学角度,确实提倡大家在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寻找一定的疏导渠道,但节目中的讨论也告诉我们,生活从不偏爱任何人,那些藏起来的崩溃,终会成为你人生的底气和勋章。愿你有一天,穿过无数黑暗和孤独的时刻,遇见最好的自己。愿你有一天,站在时光中回望来路,也能说一句:“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此外,还有众多职场议题背后对应的全是扎心的现实中的消息:“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假期被领导安排工作你会拒绝吗?“领导敬我酒,要不要硬着头皮喝?”——中银协回应银行员工拒喝敬酒被打;“热爱的工作令我秃头,要不要辞职?”——“秃”显90后:比上一代人脱发年龄整整提前了20年”

  关键词:教育关系

  重新审视充满焦虑感的新闻,我们该坚守什么?

  “家长群大家都在追捧老师,我要不要跟风?”就来自真实生活中困扰,新闻说,成都朱女士的孩子在上小学,她说受不了家长们在群里对老师的各种吹捧。“老师发一个通知,家长们会排着队跟老师道谢,说辛苦。还有个别喜欢吹捧老师的家长,甚至还会在群里写诗赞美老师。”记者随机调查20名家长,约75%家长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专家表示:教育部门、学校行政部门或老师本人,都可以对家长群进行规范。

  老师感受到了冒犯,想听一句赞美,错了吗?可现实是,家长群,已经开始变味了。当代家长的焦虑,全都写在家长群里。其实,对老师来说,家长的“吹捧”并无说服力,甚至会演变为无效的沟通。他要看到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成长。所以,老师需要赞美吗?需要,但绝不是“吹捧”,更不必“跟风”。

  这场讨论,让我们再一次重新审视教育关系。老师需要的是家长们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的工作,需要的是每一位家长的真诚配合,用心管教好不在学校时的孩子。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这才是王道。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这样的榜样,我们夸赞一个人,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笼统的假大空夸赞、吹捧,没必要去跟风。发自内心的赞美,老师感受得到。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坚守的体面和平等。

  “深夜12点,小学班级群内,一名学生的爸爸开怼女老师:你给孩子布置那么多作业,凭什么你能睡觉,我孩子不能睡觉!结果被老师踢出群聊。”这则产生广泛影响力的新闻也催生了辩题“孩子的作业太多,总是写到半夜,我该不该跟老师说?”

  陈铭选择要和老师说,他的三个论点充满现实感:孩子为什么写作业慢,要找老师弄清原因。晚上写作业占用睡觉时间,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熬夜学习容易犯困,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孩子一学习就犯困。

  此外,教育话题不一而足,再比如,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其讨论背后也有新闻案例,“11岁男孩觉得父母偏爱弟弟,台风天离家出走”。

  关键词:情感关系

  从现实版樊胜美,到疯狂应援男明星的妈妈

  其实追星背后,需要被关注和抚慰的也有都市人的情感。妈妈疯狂应援男明星,完全不着家,我该不该阻拦她?这则辩题的背后的新闻“六旬女子与“靳东”两情相悦抛夫弃子离家出走”,许多人估计还记忆犹新——61岁的黄女士说,大明星靳东向她表白了,她要嫁给靳东!自从年初疫情期间,黄月把老年机换成智能手机后,开始沉迷抖音,并声称要嫁给演员靳东,原因是“靳东”已在全网向她告白。黄月称没有真正享受过爱情,如今她要勇敢追爱。经了解,黄女士所关注的“靳东”账号为假冒账号。

  就像康永哥说的,妈妈年纪大了,很大可能总是活在回忆里。她没有现在和未来,但是妈妈去追星,妈妈有现在了,我们应该恭喜她。但确实小鹿说的也有道理,“我们不是阻止妈妈追星,是阻止妈妈不着家。妈妈不着家,住在哪?男明星家?我不拦谁拦?保安下手没轻没重的。追星明明是一个互联网行业,妈妈能做到完全不着家,说明妈妈去做站姐了,一把年纪了站不住,妈妈身体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妈妈去应援男明星,说明我们作为孩子没有给妈妈足够的关心,我们对妈妈的爱缺席了。我们假以自由之名,忽略了自己做儿女的责任。”

  《奇葩说》中涉及年轻人两性情感方面的辩题也很丰富,涉及大家情感生活的方方面面:好不容易追到的真爱很怕狗,要不要把我的狗狗送走?婚礼当天,发现还是没有那么爱TA,要不要逃婚?我很爱我的伴侣,但TA是个“扶弟魔”,我该分手吗?背后的新闻曾经令不少网友气得不行,“现实版樊胜美”亲属向女儿生前的公司索赔35万为儿子买房。

  充满戏剧性的社会新闻化为辩题也很有意思:伴侣的副驾驶有一根明显不属于我的头发,我该不该问清楚?——后视镜被路人留吻痕,回家挨批;网恋奔现遇“照骗”,我要不要迎难而上?——花费32万的网恋女友200斤……

  《奇葩说》:现实VS脑洞

  从前,与《奇葩说》相伴相生的焦虑感来自,有趣的奇葩审美疲劳了怎么办?好在带着新鲜审美和观点的新奇葩不断涌现,在选题的开拓上也带来了新意。过去《奇葩说》凭借哲学、高大上的命题赢得了铁粉对其格调的认可,一度也陷入曲高和寡的瓶颈。调整方向的《奇葩说》在第七季仍保持了较高的热度和讨论度,这必须要归功于代入感更强的社会议题调动了节目潜藏的大多数受众,也更符合其作为大众娱乐产品的定位。节目为大众提供了讨论场,推动了社会认知的碰撞和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讲,具备生活意义的辩题,在当下比脑洞题来得更具备现实价值。

  但不得不说,现实话题如何与辩题更好地嫁接,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可能有些选题要从辩论出发“以小见大”并不容易,不仅对选手本身的生活阅历和辩论技巧提出更高的能力,也考验观众的耐心。面对这部分是非已有定论的社会选题,选手的创新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不断在节目花絮中看到选手倒苦水,辩论稿经历了怎样的难熬和难产。

  曾经那些脑洞大开的题目让观众听到了“远方的哭声”,记住了开尔文和“两朵乌云”。期待节目对观众的思维逻辑、知识储备带来开拓,激发想象空间,改变大家看待世界的眼光,这部分受众,在面对《奇葩说》在生活琐事上手把手教自己该怎么选,内心在想什么呢?会不会觉得《奇葩说》正在变得更像一个温和的中年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盘点《奇葩说7》热门辩题背后的“现实生活” https://mxgxt.com/news/view/399045

相关内容

王者荣耀成奇葩说热门话题 娱乐圈众多明星都在玩
《奇葩说》冉高鸣:歇后语来自碎嘴的朋友和民俗且生活的妈
奇葩说第七季
专访《奇葩说》辩手冉高鸣:我就是那个“隔壁碎嘴邻居”
《奇葩说》冉高鸣:歇后语来自朋友和妈妈
奇葩说电视节目分析.doc
盘点明星走红毯最奇葩的造型,他曾背了一匹马走红毯
奇葩说第七季结束了,冉高鸣说不想让别人发现他是一只笨鸟
《奇葩说》停播原因深度分析
奇葩说6冉高鸣是什么来历个人资料介绍 冉高鸣的表现怎么样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