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上海与宁波的不解之缘 何止于“阿拉”
众所周知,上海是由移民组成的城市,五方杂处。但靠着“近水楼台”之地理便利条件,江、浙两地的外来移民竟占据外地籍市民的一大半,他们反客为主,在人口总数上甚至超过土生土长的本地上海人。而在沪上外地籍贯的家庭中,宁波人占了很大的比例。换句话来说,宁波人对上海的进步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上海与宁波的不解之缘。
上海的“阿拉”情缘
说起上海和宁波的“渊源”,别的不说,上海话中的称呼“我”或者“我们”的“阿拉”二字,就是从宁波来的。上海本地人不叫“阿拉”,叫“吾”和“吾伲”,但在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后,“阿拉”却成了上海话的代表,以至于许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话便是“阿拉”。
有学者专家统计过,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上海人口激增,正是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的第一次高峰,当时在上海的宁波人,约占总人口的1/6;到1948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5。现在很多上海人,只有在填写涉及籍贯的各种表格时,才有可能想到自己的祖、父辈原来也是“巴子” ——曾有网友在微博上开玩笑比喻说:“宁波人看上海,就像不列颠人看美国”。
当然,现在我们讲的“上海宁波人”,已是广义的“大宁波”,包括宁波府城所属的鄞县、镇海、奉化、象山(南田)、定海和以后划入的余姚、宁海,有时也把绍兴一带归于其中。
(图:82年前“荣昌祥”的广告可以证实,中山装由宁波红帮制作推广)
叱咤上海的宁波帮
近代上海的第一家银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五金店、第一南货店、第一家绸布店、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染织厂、第一家化学制品厂、第一家印刷厂、第一家国药店、第一家灯泡厂、第一家钟表店......都是宁波人创办的。
别的不说,南京路那几家著名的老字号,培罗蒙西服店、亨生西服店、邵万生南货店、三阳南货店、乐源昌铜锡五金店、亨得利和亨达利钟表店、中华皮鞋店、老正兴菜馆、蔡同德国药号、泰康食品商店、协大祥绸布店等等,又有哪个不是宁波人创下的呢。
(图:“庆祝虞洽卿路命名典礼”的字样,还悬挂在马路的上空)
说到虞洽卿,当年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阿德哥”——老娘舅里的“阿德哥”,基本上是两个档次的,不过,自从虞洽卿之后,上海人就习惯把调解关系的人称为“阿德哥”。
实际上,当年宁波人叫虞洽卿“和德哥”,因为他名“和德”,后来叫顺了口,就变成了“阿德哥”。上世纪20年代起,虞洽卿长期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他能以华董身份,跻位于租界权力中心,这在当时的华人眼中,确属难得的殊荣。
(图:前排右二为虞洽卿,时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华董)
老上海都知道,过去“中百公司”北面,和原大上海电影毗邻的一幢五层楼的楼房,是大名鼎鼎的“宁波同乡会”大楼。“宁波同乡会”为维护、保护同乡的利益、提升宁波人在上海的地位、影响起了更大的作用。
摆渡而来的“精明”
上海人和宁波人还有一个渊源,就是“精明”。全国人民都说上海人精明,说句公道话,这叫枪打出头鸟。比起宁波人来,上海人的精明小菜一碟。
上海人的“精明”是从宁波人这里摆渡过来的,或者说,是宁波人带过来的。别的不说,你只要想想,解放前上海滩上9家钱庄,宁波人占了5家半,精明伐?宁波人的精明还透着务实,宁波人常说的一句话最能体现这点:“下饭没什么,饭要吃饱。”(注:宁波人把菜称为“下饭”)
(图:中间一幢大楼即“宁波同乡会”,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
“宁波阿娘”做规矩
说了这么多的渊源,笔者依然觉得,名人也好,经商也罢,都比不过宁波人对上海一个“最大贡献”,这就是:“宁波阿娘”——是“阿娘”或者“外婆”带大的举个手?要我说宁波老太有啥特点,第一个就是“规矩大”,所谓“看人,往上看三代”,宁波老太从小带出的小孩,很多也是规规矩矩的。
微信中曾流传过一篇文章,《上海人家中的规矩》,其中很多规矩,与其说是上海人,不如说是上海宁波人的。宁波人重情义、规矩也大,家里不论贫富,都拾掇得整洁体面,且拼了一口气也要生活在好的地段。
资料图
记得小时候,逢大家族吃饭,轮到快开席时,祖辈会立马正襟危坐等待小辈们去恭请。小辈须等长辈坐定才可上桌,席间要仔细聆听长辈关于人生经验的训诫;小辈要比长辈先吃完离桌,离桌前要对长辈使用敬语:“阿爷阿娘,我吃好了,你们慢慢交吃”——作为宁波阿娘带大的孩子,笔者从小被潜移默化,至今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吃饭时嘴里不许发出啧啧声,不拿筷子的那只手要扶着碗,否则,就是“旧社会的白相宁”。
当宁波路、余姚路、慈溪路现身上海滩
不仅如此,就连上海的马路名称,也能体现出这座城市和宁波的渊源。
漫步在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上海街头,会在不经意间步入以宁波地名、人名命名的马路。了解这些马路的风云变幻,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近现代史的脉搏。
资料图
宁波路
资料图
从人流如织的南京路往北步行数分钟,就到了宁波路。宁波路始筑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以后逐渐延伸修造,使用过的名称有“中旺街”、、“教会大道”、“爱尔白纳路”、“宽克路”等。清同治四年(1865)“英租界”工部局统一租界内路名,将东西向马路用中国主要城市命名,把“宽克路”正式定名为“宁波路”。宁波路上的兴仁里为上海建造年代最早、最具典型特色的石库门里弄,曾聚集了众多钱庄,被称为上海“最有钱”的里弄。上海钱业公会最初成立于此弄,后迁钱业大楼。昔日宁波路上钱庄、银行林立,其中不少是宁波投资开设的,比较有名的有:镇海方氏家族开设在兴仁里的“安康”、“安裕”、“赓裕”三家钱庄,慈溪人秦润卿经营“福源”钱庄,四明银行、永亨银行、大来银行、至中银行等。
资料图:新光大戏院
老上海都记得,老底子宁波路上有一家著名的戏院,这就是位于586号的,新光大戏院。
初为首轮影院专映欧美新片,民国22年,转为明星影片公司首映影院。胡蝶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当年就在此上映,拉开了中国有声片时代;1936年3月,卓别林抵沪时,梅兰芳、胡蝶,还曾陪同其在此观看了马连良的演出。
法租界宁波路
资料图
“法租界”也有过一条“宁波路”,即现淮海东路。该路辟筑于清光绪年间,因路旁有宁波人创办的四明公所,故命名为宁波路。宁波路是法租界越界筑路的产物,当年法租界当局以开筑宁波路等缘由为借口,强行要求四明公所让地,先后引发了震动沪上的两次“四明公所事件”。这两次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自发反抗殖民暴行的规模较大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顽强的斗争精神,也体现出旅沪宁波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该路1943年起先后改名为东泰山路、林森东路和现名。当年为与英租界的宁波路有别,人们称这条路为“法租界宁波路”。
宁海西路
毗邻人民广场的宁海西路,曾名华格臬路、宁兴街、宁海路,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颇具传奇色彩的女子董竹君在该路创办的锦江川菜馆,为今锦江饭店前身。
宁海东路
宁海东路,初筑于清同治二年(1863),曾名宁兴街。建成以来一直设有露天菜场,为上海主要农副产品集散地,俗称“菜市街”。现已建有大型室内菜场。
余姚路
位于静安区的余姚路,筑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名星加坡路,1943年改为现名。中国近代日用化工产业的开拓者、宁波镇海籍实业家方液仙在星加坡路设有调味品工场,生产“观音粉”和“味生”两个牌子的调味粉,他的的寓所也在该路上。抗日战争爆发后,方液仙不为日伪拉拢利诱,拒不事敌。1940年一天上午,方液仙于寓所乘自备汽车外出,遭埋伏在附近的汪伪特工机构“76号”特务绑架,受到严荆拷打,三天后因伤势过重殒命。
慈溪路
慈溪路也在静安区内,原名池浜路,1943年更名为现名。早期的中华医学会就在这条街上。
象山路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还可以在闸北区找到象山路。因与卢湾区孙中山故居所在的香山路音相近,该路1979年底被更为现名临山路。而更早的时候,象山路也叫“香山路”。卢湾区内在1943——1945年期间也有一条名叫“象山”的路,就是现在的瑞金一路。
溪口路
溪口路,位于繁华的金陵东路和延安东路之间,长仅140多米,旧称朱葆三路。旧上海租界只有两条马路是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而那两个人又都是宁波人,朱葆三路为其中之一。朱葆三(1848——1926),客籍定海(旧属宁波府),辛亥革命前后上海商界世擘,历任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上海商会会长、全国商业联合会会长等职。朱葆三去世后,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破例命名一条朱葆三路以作纪念。
虞洽卿路
旧上海租界另一条以宁波人名字为名的马路为虞洽卿路,即今西藏中路。
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之后,大大缩短了沪甬间的距离。在上海南站还设置了宁波专用候车室,其原因自然是不言而喻。
这就是上海与宁波剪不断的关系。上海人一向都是眼睛“长得高”,却对宁波人十分亲昵与认同,在公开场合开玩笑时,都称“小宁波”、“老宁波”,这实际上蕴涵了一种亲昵。
(凤凰宁波据媒体公开报道综合整理:东方网 SMG纪实频道-往事 宁波地名网 看看新闻网)
网址:【行走】上海与宁波的不解之缘 何止于“阿拉” https://mxgxt.com/news/view/394358
相关内容
小宁波人只说普通话不说宁波话一位市委书记与海军的不解之缘
苏宁卖身阿里被辟谣!阿里不会接盘苏宁的两个原因
引入创新火种,33家创业公司入选第二届宁波海曙“科创中国”赛道明星
阿拉伯海外文学的代表人物:纪伯伦
甬剧与爵士乐对话 宁波鄞州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拉开帷幕
黄庭坚与水仙花有着不解之缘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与苏州的不解之缘
《我在岛屿读书》走进北大,阿来:如果停止行走,我就枯竭了
“硕寿无疆”吴昌硕、潘天寿作品展宁波宁海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