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科比商业帝国:从600万到2亿美元 不靠篮球他也是传奇
播放流水
Flowid
1ffd969d617ec97713daf96ce4a77e24
播放内核
Kernel
m3u8/hls.js (1.33.5-p2p-1.6.1)
mystery
mystery
r:3/1 t:0.00 pg:1 s:lt->ed->ie->lt
视频:退役后的科比太疯狂 拿奥斯卡组排球队还能出书,时长约1分8秒
“如果在未来20年时间里,篮球仍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那我就是失败者,我要在接下来的20年中,比前20年做得更好。”——科比
科比并不满足于篮球上的成就
前20年的科比是伟大的NBA球星,接下来20年的科比,从球场转战商场。2016年的60分退役战结束后,科比的人生翻开新的一页,他成为了投资者,成为了制片人,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实现华丽转身,这是怎么做到的?【NBA专题】
科比球员生涯工资以及赞助金总收入达到6.8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团队型项目运动员职业生涯经济收益纪录。即便退役后,科比仍可以从Nike、Hublot和Panini获得年入2500万美元的赞助收益。简言之,科比不差钱,但如果他就安于做个富家翁,他就不是那个永远追求卓越的“黑曼巴”了。
“我想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要亲自披挂上阵,”科比说,“我对于接代言合同已经没有多大的兴趣。”
科比推广BodyArmor运动饮料
投资人,这是科比在商业领域的第一个身份。早在2013年,科比就创办了Kobe Inc,总部位于加州纽波特海滩。在Kobe Inc成立一年后,科比投资BodyArmor,注入资金600万美元购入10%的股份,成为该家公司第三号股东。起初,BodyArmor的年销售额只有300万美元,在功能饮料领域只是小众品牌。科比注入资金后的第一年,BodyArmor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000万美元,2017年BodyArmor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35亿美元。在NBA,哈登、克莱-汤普森和波尔津吉斯都是BodyArmor的代言人。
在投资BodyArmor的初级阶段,科比主要是通过自身影响力扩展品牌知名度,毕竟那时候科比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训练和比赛上。随着球员生涯落幕,科比可以全方面地投入到BodyArmor的运营中,包括营销策划等细节工作都参与其中。BodyArmor广告片《痴迷自然》就是科比带领团队完成的,科比担任了这部片子的编剧、导演和旁白。
2018年,可口可乐公司入股BodyArmor,科比持有的10%股份,如今的市值已经飙升到两亿美元,而这只是开始,科比对于BodyArmor发展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力争到2025年时将BodyArmor做成功能饮料的领军企业。
美国运动功能饮料的市场规模达到80亿美元,该领域的头号品牌是佳得乐,佳得乐约占美国运动功能饮料市场75%的份额。BodyArmor的市场占有率排在佳得乐与水动乐之后,位列全美第三位,份额是2%,向佳得乐发起挑战,显然是以小博大,但这对于科比来说不是困难,而是鞭策他更加努力的动力。
“这就像我小的时候,总有人告诉我能打NBA的只是凤毛麟角,在NBA取得成功的比重就更加低了,”科比说,“我的看法是,既然终究有人能够做到,那为什么不是我呢?”
迈克-雷普尔是BodyArmor创始人,对于科比的态度与决心,在商战中搏击多年的雷普尔都感到惊讶。“我一开始就告诉他了,能够做到那种等级的品牌,是百里挑一的,也就是说我们只有1%的机会,”雷普尔说,“但听我这样讲,他反而更加兴奋了。与他伟大的篮球生涯相比,我相信他在商业领域能够做得更好,会成为优秀的企业家,这太可怕了!”
基金公司,这是科比商业模式的主要板块。早在NBA生涯初期,科比就有开办基金公司的想法,但专注于篮球的他并没有采取行动。直到2013年,科比跟腱重伤,他在养伤期间与杰夫-斯蒂贝尔合作创立了Bryant Stibel基金公司,基金规模为1亿美元,均来自两人的自有资金。
科比在纽约证交所敲钟
在基金公司成立初期,科比并没有向外界透露公司的情况,因为他还在打球,不希望明星光环影响到公司的运作,所以保持低调。等到2016年科比正式退役,他开始通过基金公司在商界大展拳脚。目前,科比的基金公司已经投资了15家企业,投资方向以科技、媒体和数据方面为主。
在投资这个注重经验的领域,科比还是一个新人,但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理念,那就是寻找有社会价值的投资项目,比如球员论坛,为球员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表达心声的地方,避免通过第二甚至第三方转述造成原话被曲解与误读。
科比非常重视中国市场,这与他多次拜访中国,在中国拥有超高人气直接相关。同时,正是因为与中国的密切关系,科比看到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态势。科比已经在中国企业注资,包括青少年教育品牌等,而这只是科比在中国市场迈出的一小步。
“科比与中国的联系太紧密了,他去过中国很多次,他知道中国市场蕴藏着多么大的发展潜力,”科比的合伙人斯蒂贝尔说。
随着对于商业运作更加熟悉也更加专业,科比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展。作为娱乐之都洛杉矶的超级明星,科比的商业领域已经扩展到娱乐项目,制片人成为他的另一个身份。
在2017年3月,科比自导自演的动画短片《Musecage》发布。2017年4月,科比参与制作并配音的动画电影《亲爱的篮球》首映,这部影片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科比在2015年发表的那封退役信,那篇文章的名字就叫做《亲爱的篮球》。动画短片以科比的文稿为基础,以优美的动画呈现科比从一个热爱篮球的孩子成长为篮球巨星的经历,是科比与篮球的动人故事。这部影片取得巨大成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科比获奥斯卡小金人
实际上,当科比的退役信发布时,没有人想到科比会将这封信拍成电影。尽管那封信文采飞扬富有诗意,拥有绝佳的画面感,但大家普遍认为这只是科比向篮球说再见的方式而已,与其他事情无关。显然,我们低估了科比。
“在写下《亲爱的篮球》时,我就很确定自己要做什么,”科比接受腾讯-ESPN采访时坦言,“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要把这篇《亲爱的篮球》拍成一个电影短片,也完全清楚要如何把它做出来,该和谁合作。”
科比将篮球场上认真执着的态度投入到这部动画短片的制作中,他亲自上阵为影片配音,并打造了超级制作团队。曾为《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和《辛德勒名单》等经典影片配乐的著名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为本片配乐,绘制并创作出《美女与野兽》、《美人鱼》和《长发公主》等经典动画片的迪士尼传奇动画师格伦-基恩亲自为这部短片绘画,强强联手精雕细刻力求完美。
球员时代的科比,钻研技术时一个动作可以做上成千上万遍,他在影片的制作中同样如此。科比对于影片的细节近乎苛刻,比如在影片开始时,画面中的小科比投篮,左手的位置比较靠后,因为小孩子力气比较小,需要双手前推。随着影片推进到成年科比,观众仔细观察科比的投篮动作,左手的位置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样的细节,如果不认真看是难以发现的,但科比就是从这些点滴之处完善影片。
科比为本片配音,工作态度近乎是“自虐”,一遍又一遍做力争尽善尽美。“只要是我热爱的事情,我就会百分百投入,曼巴精神还在我的体内,”科比说。
“24号的意义就是24个小时,我希望全力以赴。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24号,如果做不到拼尽全力,我就不是科比。”
这是科比改穿24号球衣时给出的解读,球员生涯的科比始终践行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当科比退役,进入商界,他仍是那个会在凌晨醒来,努力变强的“黑曼巴”,年过40的他甚至比以前更刻苦。
“我凌晨三点发去短信,结果一分钟之后就收到了科比的回复,”雷普尔说,“我意识到,他和我一样痴狂,我们都是那种因为工作而忘记睡觉的人。”
科比高中毕业就进入NBA,之后的20年中一直忙于训练和比赛,虽然也有商业方面的开拓,但还是以做代言人为主,自己去参与经营的项目并不多。作为商界人士的科比,就像NBA新秀赛季的科比一样,需要积累需要学习,而正如当年科比近乎疯狂地吸收篮球知识一样,如今的他对于获取商业方面的“营养”十分狂热。
科比在商业上依然奋斗不止
“我曾对科比说过,如果你做足了功课,我就和你谈谈关于投资的事情,”推特股东、超级天使投资人克里斯-萨卡说,“结果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我的手机就没有消停过,即便在深夜的时候,科比也会打来电话与我探讨。我妻子还开玩笑问我和科比究竟是什么关系,怎么会天天通电话,一聊就是很长时间。”
谈到自己如今对于商业的热爱,科比坦言:“没错,就是很痴迷。我就是这样的人,当我认定这是值得热爱的事业,我就会24小时持续投入其中,对于其他事情一概没兴趣了。”
科比41岁了,NBA生涯的成绩已经被他放在身后,他正行驶在通往另一个领域成功目的地的路上,科比在这条路上有着顺利的开局,但接下来同样不会缺少艰难险阻,而这些对科比是压力更是动力。
“当你做出一个决定,并且告诉自己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做到时,你千万不要惊讶最终取得的成功,”科比说,“要抓住一切机会,向所有人证明自己能够迎接挑战。我现在还会在凌晨起床,只是不再是打球,而是在新的领域探索,包括练习写作。我非常努力在做,当你怀着热情全力做某件事时,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硬币)
网址:解读科比商业帝国:从600万到2亿美元 不靠篮球他也是传奇 https://mxgxt.com/news/view/393917
相关内容
从超级球星到明星投资人,科比从薪资千万到商业巨子传奇之路科比:商业帝国未完成
科比凭什么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100万变6亿美元!NBA商业传奇成为雄鹿小老板
蔡崇信的篮球投资智慧:从23.5亿美元到市值暴涨的财富传奇!
打球比不过就比钱?詹姆斯构建商业帝国!他要挑战乔丹市场影响力
乔丹与篮球巨星的传奇对决:从篮球场到全球偶像的跨越与传承
56分纪录之夜,“不老”詹姆斯的商业帝国
估值400亿!转身卖掉NBA篮网队,蔡崇信的投资传奇与商业智慧
2年前,蔡崇信买下美国篮网花了23.5亿美元,如今升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