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对黛玉,是真情还是假意?如何解读“钗黛合一”

发布时间:2024-09-25 18:18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在众女子判词皆是一人一首的《红楼梦》中,作为小说绝对C位的两位大女主,薛宝钗和林黛玉却神奇地共用着一首判词。《红楼梦》脂批中写道“钗黛名虽两人,人却一身。”《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也在太虚幻境中看到人的身上,有着两个灵魂,一个沉沦现世,一个追寻极乐。

一个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一个是“世外仙姝寂寞林”;一个是“金玉良缘”,一个是“木石前盟”。宝钗与黛玉仅仅是因为宝玉才显得互为对照吗?她们之间,又寄托着曹雪芹怎样的精神与思考?澎湃问吧邀请文化学者、作家张一南,聊聊《红楼梦》中黛钗之辩。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可叹停机德

@澎湃网友FnYzQn:理想状况下,能让薛宝钗认真爱着的,会是怎样的男性?

张一南:首先,没有顺位在她之前的目标对象,这是前提。其次,需要门当户对,个人基本素质也不错,这属于硬条件。 在此基础上,更适合宝钗的对象,应该有一定领导力。不是说他的判断就多么正确,而是遇事有一种主见,看上去熟悉社会规则、能拿主意。当然,只要是看上去就好。因为薛宝钗更多的是实行跟从策略。

@趣味即神明:有人说,宝钗是天然生性空无的人。像她的房子就无过多装饰,喜好。最初,她不会像妙玉一样出家,后来,也不会像宝玉一样移情于空无,她会平和的生活下去,这是不是儒家生活的最高典范?

张一南:人没有性格只有处境。宝钗不是天生没有情,只是此时没有遇到她很爱的人。宝钗不是不喜欢装饰房子,只是随时准备离开。儒者的性格不是平和,而是深情,是像黛玉那样。

@背书背不下去怎么办:如果钗来到现代,未遇所爱而挂念多的宝钗,会有怎样的一生呢?以及,来到现代社会,人们是不是更喜欢,或者说大多数人能够做到的性情顶峰,就是偶尔的“冷情”呢?

张一南:没有古人与今人,只有灵魂大的人和灵魂小的人。灵魂大的人如果一世未遇所爱,大不了一直淡泊宁静。灵魂大的人不大可能一世不遇所爱,只是在暂时没有遇到所爱的时候会保持克制,不会为小欲望滥用福报。灵魂小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懒惰、怯懦与糊涂无限美化。

堪怜咏絮才

@Camellia:林黛玉可不可以不死?

张一南:人都是要死的(我知道你问的不是这个,哈哈)。 从小说的构思来讲,林黛玉夭亡是在最初的构思里的,是最核心的构思。

黛玉的死,主要是审美上的考虑。如果黛玉活到老,我们在审美上觉得不好。更不愿意看她经受贾府被抄的劫难。在现实中,像这样的人物不一定会短寿,她也有可能跟宝玉结婚生子,长命百岁,一直活成贾母。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她会发生一些变化,不会再完全是林黛玉的样子。

我们今天也会说,“当年我身上那个林黛玉死了”,就是这个意思。

林黛玉的死,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人格的成长。在情节设定的角度,黛玉是没有什么必死之局的。

@Monicaaa:用现代人的眼光再解读红楼人物性格是否有意义?比如说网上流行说林黛玉说话是“茶言茶语”。还有发疯文学改编林黛玉的话,“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这是否恰好说明林黛玉放到今天看,也是一个相当成功、极具人格魅力的“人设”?

张一南:林黛玉当然是光彩照人的形象。 但是光彩照人的形象会有一个“甜蜜的烦恼”,就是虽然吸引到了很多人的注意,但是注意到这个形象的人未必能真的理解这个形象。

古代有很多女孩子,看《红楼梦》哭得死去活来,还有因此送命的,她们对林黛玉的感情不能说不真挚,但她们对林黛玉的理解也不能说正确。你认为你跟林黛玉发生了共鸣,并不代表林黛玉就是这样的。这种隔阂,其实不是古今的隔阂,而是生活环境的隔阂,或者干脆是本性的隔阂。古人也有的是不理解林黛玉的,今人对林黛玉的理解也不是都一样。

“茶”本来来自一个三个字的流行语,形容一种女孩子,那种女孩子一定是功利的,是有所图的。但是后来,我们也会用“茶”来谑称我们喜欢的人,比如沈巍。我们带着爱说一个人“茶言茶语”的时候,主要是指这个人勇于追求爱情,但是又聪明、克制。这个词说沈巍合适,说林黛玉不合适,林黛玉不是这样的形象。

今人改编林黛玉的话,不排除是因为真正理解了林黛玉,或者至少试图理解林黛玉,没有把她当成不可理解的矫情小姐,这一点是可喜的。但也应该看到,有些改编,是为了回避理解林黛玉,甚至消解林黛玉的形象,以缓解这个形象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对于这样的“创新”,并不应该鼓励。

钗黛之辩

@Superjunius:宝钗用细致的关照赢得黛玉的信任,可到头来却和黛玉的爱人在一起。我觉得宝钗的企图心太强,那些关心似乎都是她的手段。您怎么看黛玉和宝钗之间的关系?

张一南:黛玉活着的时候,宝钗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思。她这个阶层的女孩子是要自尊的,不要自尊的女孩子是另一个群体。

薛宝钗对黛玉的接近,是出于羡慕。

但是,读者不一定都熟悉书中描述的阶层,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入。现实中是有一种处于劣势的女性,会在伤害别人之前,用虚假的关心做掩护。这种掩护其实在聪明人面前没用,但她们会自以为有用,或者对某些人有用。是真心的羡慕还是伤害前的掩护,是很容易分辨的,因为伤害前的掩护会显得非常笨拙,会马上就暴露出前后矛盾。缺乏社会经验的少女,可能不太明白其中的原理,不明白善意从何来,恶意从何来,但聪明一点的孩子,会很容易感受到,对方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宝钗对黛玉是善意的。

@网友小洁儿~:您觉得钗黛二位的区别和相似是什么呢?

张一南:她们都是顶级的闺秀才女,是文明的精华,以一种高贵的心性行事。不同的是:

黛玉是第一好,宝钗是第二好;

黛玉竭尽一切去爱一个人,宝钗要爱很多的人;

黛玉爱的是那个人,宝钗爱的是那样的人;

黛玉朝向高远的世界,宝钗要应对现实的世界;

黛玉是超性别的美,宝钗是女性的美。

@lisjehxbek:黛玉的“坚”和宝钗的“贵”分别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他们的“坚”和“贵”也是处境所带来的而不是固有性格吗?

张一南:“坚”代表一种文人风骨,包括对理想的执著、敢说敢做。“贵”代表一种贵族气质,包括矜重自爱、对庶人有疏离感等。一个中国文人必然是一个中国贵族中的贵族,所以身上必然包含“坚”与“贵”,只有不表现“坚”的人,才会表现“贵”。黛玉“坚”而宝钗“贵”,不仅是处境带来的,而且是不止一个处境决定的。

①黛玉的家世稍胜,她的父母和舅舅都是表现“坚”的。宝钗的家世稍拙,所以显出“贵”来。

②从在贾府的地位来看,黛玉是直接受贾母保护的,也是宝玉的首选婚姻对象,所以更加敢爱敢恨、敢说敢做;宝钗来自王夫人的娘家,只是借住,所以更为矜重自守。

@澎湃网友2qEzQv:曹雪芹在写判词时刻意将钗黛二人合在一首中,且幻境仙曲《终身误》中唱道“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钗黛合一论因此被不少人赞同。请问您如何看待钗黛其实是一个人的说法,或者说,钗黛二人有哪些共性?

另外,我认为宝钗是极理性克制的,甚至有时到了让人觉得冷酷的地步,然而身为闺阁女子,能为家族利益劳心费力,办事周到不落人口舌已实属不易,她似乎是代表世俗的一面。黛玉是极真性情的,只是似乎鲜少关心他人,然而此等敏感之心于其境况也在意料之中,她似乎是代表内心的一面。

她们的价值取向看上去并不相同。如果钗黛合一论成立,那么作者曹雪芹是否就是既有面向社会的一面,也有面向自己的一面,是在自由意志与社会文化间徘徊的矛盾的个体?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每个人都是矛盾的多面体,我们都心怀理想却也不愿完全不在意世俗的评判?

张一南:不仅钗黛是一个人,《红楼梦》中所有的人物都是一个人,都是曹雪芹自己,每一个人物都是他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宝玉就是这个人托生为富贵公子的样子,黛玉就是遇到了所爱的样子,宝钗就是还没有遇到所爱的样子。如果这个人落到了更差的境地,就是《红楼梦》里的其他人。

钗黛特别重要,是因为她们在曹雪芹的人格中占的分量大,代表了他人格的一些主要方面。钗黛都是高贵的、美好的人格。黛玉是遇到了所爱而挂念少的情境,宝钗是没有遇到所爱而挂念多的情境。如果钗黛易地而处,就各自是对方,并不存在突兀的“性格”。每个人都会有为别人想得多的一面,也都会有有个性的一面。如果缺失了其中一方,那可能是有很严重的心理疾病。

责任编辑:

网址:宝钗对黛玉,是真情还是假意?如何解读“钗黛合一” https://mxgxt.com/news/view/39283

相关内容

滴翠亭偷听秘密后,薛宝钗为何要嫁祸于林黛玉?原来大有深意
宝黛钗三人共处:一个是垃圾桶,一个是醋坛子,一个是电灯泡
黛玉说错了酒令,为什么相劝的是薛宝钗?
《红楼梦》:史湘云真心拿薛宝钗当知心姐姐,宝钗为何故意疏远她
林黛玉讽刺薛宝钗的一句话,打了几百年来所有红学专家的脸
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却暴露薛家来贾府的时间,不是紧跟在黛玉之后
红楼梦:薛宝钗妄想与林黛玉PK人缘,三招下来被打得满地找牙
红楼梦:宝玉醉酒后,薛宝钗晚上为何还来怡红院串门?
红楼梦:年少只道宝钗太假太圆滑,中年才知宝钗多好多优秀
袭人一心撮合宝钗与宝玉,最后如愿以偿,却没保住姨娘的位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