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西香港之行的若干思考
多年以后,当后世历史学家谱写21世纪前三十年的全球史时,“2024年梅西香港之行”很可能被视为一项值得关注的代表性事件,出现在正文下方的小字部分(或者脚注部分)。这件事情本身没那么重要,却具备重大的象征意义。看起来,这样一件小事不会影响“谁是当代球王”这一问题的答案,也不改变足球圈的权力分配格局;然而它背后潜藏的涵义,以及掀起的余波,远远超越了足球圈乃至文体圈。
在后疫情时代,香港特区迫切需要举办一系列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文体活动,证明自己仍然是国际化大都市、亚洲的动感之心。过去三到五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香港陷入萧条状态,楼价、港股走势和就业数字都证明了这一点。就像阿根廷急于在1978年主办世界杯、韩国急于在1988年举办奥运会一样,大型文体活动是提振内外部信心的最好方式。香港的地盘太小,举行不了那么大规模的活动,但是举行表演赛、演唱会这样的活动还是够格的。
然而,在全面放开一年多之后,残酷的事实是:没有多少全球顶尖的文体明星愿意赴香港演出,港府念念不忘、求之不得的Taylor Swift是其中的最好代表。而且,香港似乎被欧美文艺界“整体遗忘”了——在2017年上映的《攻壳机动队》真人版电影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斯嘉丽·约翰逊漫步于香港中环街头,而在近年出品的影视剧当中越来越难找到类似场景了。
因此,港府迫切需要梅西的站台。梅西可以吸引大量内地球迷、拉动香港经济,这只是第一层;梅西能够为香港的国际影响力注入一针强心剂,这是第二层;如果梅西访港圆满收场,或许能促使更多文体明星访港,这是第三层。无论梅西本人是否认识到了后面两层,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不站台”。当梅西在比赛结束后拒绝对球迷发表讲话、在颁奖仪式上绕过李家超时,他当然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上述做法对他本人在中国的声誉造成了损害,但是受损更严重的还是香港特区。
有人天真地认为,如果香港特区没有对梅西之行“大操大办”,没有将其上升到“全港节日”的高度,更没有派出特首等官员站台,梅西应该是乐意出席的。问题在于,如果不“大操大办”,这样一场表演赛对香港特区又有何意义呢?港府乐意花费大量显性和隐性成本扶持这场比赛,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使其成为香港国际化地位复苏的杠杆。对于这一点,即便梅西事先没有意识到,迈阿密国际及其老板贝克汉姆显然也应该意识到,否则根本就不会有这次香港之行。
所有顶尖的文体明星都是聪明人,尤其是那些长时间屹立潮头不倒的人,都早已学会了阅读空气、聆听智囊的建议,从而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像梅西这样的全球历史级巨星,在做任何重大决定之前,肯定希望取悦所有人(至少不惹怒任何人)。可是这一次,毫无疑问,他未能取悦中国大陆及香港的球迷。这肯定不是因为他没想到,而是因为对立已经演化到了“必须得罪一方”的地步——而梅西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如果说这次梅西有什么重大失误,那就是他应该对球迷谢场。假设他仅仅选择绕过特首,却仍然与普通球迷保持互动,似乎可以给外媒(以及部分本地球迷)留下一个“只是想回避政治、并不讨厌中国/香港”的印象。其实,他只要对着看台挥一下手、露一个笑脸,舆论形象就能大为改观;他的老板贝克汉姆不就是这么做的吗?但他没有这么做,从而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哪怕在英文社交媒体上,忽视花了大钱专程来支持自己的普通球迷,也被视为一件非常不正确的举动,这肯定不符合梅西本人的根本利益。
对于上述“失误”,有一种合理的解释:梅西本人(及其背后团队)不清楚应该如何把握尺度,从而精准地营造出“只是不喜欢港府、不是不喜欢普通球迷”的印象。换句话说,他们害怕“对普通球迷的友好”会被视为对港府的支持;为了回避任何支持港府的暗示,他们只能选择一刀切了。还是那句话:这应该是梅西团队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自认为)在当时最合理、最有利的选择。
既然我们都能猜到,那么李家超、霍启刚就更能猜到了。这就是霍启刚如此愤怒、至今还不依不饶的原因;这也是港府撤回1600万港元赞助的原因。可是伤害已经造成了,又岂是1600万港元买的回来的?别忘了,当时选择坐在替补席上的可不止梅西,还有苏亚雷斯;布斯克茨和阿尔巴也仅仅登场了30分钟。这些足球巨星集体沉默地表达了“不合作”的态度,就像一堵高墙,使得今后欧美文体明星访港的难度更高、可能性更加渺茫了。
乐观的人会指出,阿根廷国家队已经定于今年3月再次访华,梅西届时肯定会入选大名单,多少还是可以收回一些影响的。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即便今后成功地访问大陆,也不足以抵消此刻香港的伤痕。何况我们还不知道一个多月后具体会发生什么,尽管我相信,梅西团队一定会做出对当时而言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附带说一句,本次梅西香港之行引发的社交媒体讨论,充分显示了在“全民自媒体”的时代,公众人物越来越难以做到八面玲珑、滴水不漏、只显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了。如果在二十年前乃至十年前,这件事情多半只会有官方视角的图片和视频报道,主办方以及迈阿密国际可以想尽办法去降低负面影响,等到风头过去再宣布是“一场误会”,大家也就遗忘了。(具体能否让人遗忘,还得取决于港府是否乐意配合做戏。)
可是现在,数以万计的在场者用自己的手机留下了无数的现场影像,并且在第一时间散发到互联网。梅西坐在板凳席上毫无表情的脸,在颁奖仪式上绕过李家超的举动,以及离开球场时被球迷抛掷球衣的细节,已经成为互联网集体回忆的一部分,谁都抹杀不掉了。重大活动的发布权和话语权被下放到了普通人手中,这也是公众人物被“祛魅”的过程。像梅西这样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星,应该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他还是选择了那样的态度。其背后折射的含义,足以让我感到一丝不安。
仅仅是一丝不安吗?希望是。如果那种对待中国受众(不仅包括香港)的态度扩散开来,被证明不是孤立的、不是一时一地的,那就不仅仅是一丝不安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顺祝大家新春愉快,合家欢聚!
网址:关于梅西香港之行的若干思考 https://mxgxt.com/news/view/388277
相关内容
关于梅西香港之行引发的争议,说说个人的看法!香港的“梅西之殇”
梅西香港行的几处疑问
梅西香港内幕 据扯...
梅西缺战香港表演赛背后:赔偿责任与梅西的商业价值
梅西香港之行:李家超、霍启刚最新发声!尊重与诚信比球技更显珍贵
回顾梅西香港行风波:被质疑差别对待,有球迷撕毁梅西球衣
梅西怎么会和香港明星...
梅西在香港的那些事,到底该怪谁?
梅西香港行背后“隐身”的主办方,到底什么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