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浅谈编剧与导演、导演与演员的关系
BY:王开平
编剧是戏剧创作的头
导演和演员是身
谁也离不开谁
一部戏首先要有好的剧本
其次是导演和演员的二度创作
剧本是一剧之本
一部好的剧目能流传于世
主要是好剧本内容好
结构好
矛盾冲突合情合理
有时也会在意料之外
编剧会突发奇想不按常规揭秘
以包公戏为例
大家所熟悉的《包青天》就如此
先讲故事秦香莲投店
给大家一个好期盼
后边变情、投宫、拦道、
杀庙、捆美、结案
在一步步一级级升华
铡美解民愤 合情合理
这是常规
另一出包公戏《狸猫换太子》就非常理
矛盾升到了最高点
还不能破案
大家有了想法
那是皇家案破不了
最后剧作者用权治权的方法破案
也就是遇皇后
用皇后的身份证明刘妃
用手段抢后位的故事
这就是非常规
导演是二度创作的领军人物
对布景、服装、舞美灯光
音响等等的处理
首先要尊重戏曲的美学原则
决不能像话剧那样
用太写实的布景和舞台美术手段
必须都要符合剧种的要求
对剧种不适合的手段
千万不要采用
中国戏曲的美学原则
是虚拟、象征、写意
是以歌舞演故事
是唱、念、做、打的程式性
和综合表演
这些戏曲共有的特色
也是地方戏必须遵循的原则
不可轻易违反
导演还有完善内容和掌控舞台实效
加观众情绪高和低的权力和需要
有时导演会和编剧因意见不统一
而激烈争论
目地都是为了一台好戏
更加完善、完美
但是 有时也不完全都是如此
导演工作是在创作
使剧本更完美直观地面对观众
这样就剔除一些糟粕
使一部好戏在艺术舞台上大放光彩
留下好桥段结构
因为导演熟悉舞台
知道怎样去寻找舞台支点
知道怎样迎合观众
就做出一些删减手法
这样就会和编剧意见不统一
他们认为
每一句每一字都是
用情用心写出来的
删去哪方面都可惜
坚持己见
殊不知词语再优美
不符合舞台实用
不符合舞台逻辑
不符合舞台行动
不符合观众需求
剧情淡如水平如镜
再美也没用
没有故事冲突和矛盾
没有剧中支点也就是(踏梯效应)
那就成了文学小说了
这样的事剧本很不好办
在加上剧作家的固守己见就更不好办了
我就遇见过这样编剧
从剧本到剧目立在舞台上
前后共修改六稿
而且是在一个月内边排边改
每次都是先争论再改动
有时会争执快到反脸的地步
但是作为导演
我必须坚持我想要的结果(舞台效应)
最后呈现到舞台效果很好
省内专家
市各级领导和观众给予了一致好评
编剧无语了
这方面导演必须坚持
因为此刻导演
是一部好戏能否成功的关健
当然我所讲的只是个例
大多数编剧还是能理解和支持的
因为导演和演员是二度创作者
编剧了解舞台、了解观众
少加改动就完美呈现给了观众
并喜获大奖
有时编剧和导演争论并非坏事
都是为了一部好戏的出世
最终结果锦上添花
导演和演员是相互扶持、帮衬的关系
导演是引导演员寻找人物核心
演员是完成导演所需的关健
演员的任务是创造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表演艺术要求演员
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恩格斯曾说过
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
要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就是
要求演员塑造出有血有肉的
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就是要创造性格
性格是人物基本特质
剧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家根据生活
集中概括
塑造的典型性格
是这一个
但演员如何才能创造出这一个
我以为首先演员要
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有认识和分析
在剧本分析阶段要
注意人物分析的内容
就是演员认识和分析人物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
演员要对人物艺术构思
即设想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还应该注几个理念
如彼得布鲁克的空的空间
格鲁托夫斯基的质朴戏剧
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
梅耶荷德的有机造型术
美国伊利·卡赞的诗意现实主义戏剧
乔治艾博特的百老汇戏剧的阿巴特格调
焦菊隐的心象说
黄佐临的写意戏剧
徐晓钟的表现美学等
还有行动三个要素
做什么(任务)?
为什么做(目的和动机)?
怎样做(具体的语言或形体动作)?
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演员需要掌握的要素
演员的创造要在导演的统一构思中进行
演员与导演的关系是平等合作
共同创造
但是演员必须服从导演构思的要求
演员对人物的感受
认知 理解
体会以及人物成长的历史
包括人物小传
演员要对人物的体形象的构思
也即角色的种子
人物性格可分为内在性格和外在性格
内在性格决定着外在性格
外在性格服装、头饰、
小道具、形体动作、语言
内在性格思维、反映、
眼神、气质、精神状态
切记人物形象构思
是演员创造人物的基础
演员对自己扮演的人物有不构思
他创造也就有了方向
对人物的构思和导演一样
导演是构思所有人物
演员只构思自己所扮演的人物
所以他用的精力比较集中
好的导演喜欢有创造
也就是有构思的演员
也会吸取演员的创造的
焦菊隐导演推行的中国表演体系中
非常重要的就是他提出的心象说
他说 在表演艺术上
他要求演员创造人物先有心象
就是先要对自己扮演的人物要有设想
构思 让人物先在自己心中有形象
从内到外 内外结合 完成角色创造
是结合斯氏体系以及哥格兰表现泒表演
是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
换言之 先要角色生活于你
然后你才能生活于角色的观点
是心象说的核心
最后
我用齐百石先生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做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则媚俗 不似则欺世
戏曲界也有一个说法
不像不是戏 太像不是艺
总的来说 艺术要讲究分寸
多一分不行 少一分也不行
表演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表演是艺术 表演是审美
我們追求的是神形兼备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