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二十年,乡愁载十省,李文杰和他的黄梅戏民营剧团背着帐篷守护戏曲根脉

发布时间:2024-05-11 23:13

原标题:“农耕”二十年,乡愁载十省,李文杰和他的黄梅戏民营剧团背着帐篷守护戏曲根脉

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

通讯员 杨辉

这个剧团,来自草根,一年四季背着帐篷和铺盖在农村演出;这群演员,不甘平庸,第一个把黄梅戏唱到内蒙古草原,他们在全省黄梅戏艺术节中拿过一等奖,获得过“全省百佳社会文艺团队”等一系列荣誉。他们的团长李文杰,是全国文艺院团管理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中湖北唯一的民营剧团代表。

“农耕”20年,李文杰率领他的剧团行走10省(区),演出逾万场,在乡土中守护戏曲的根脉,赓续浓浓的乡愁。

台下,58岁的戏迷吴宜胜和着锣鼓点频频点头:“这个班子唱得不错,与正规剧团有得一拼。”台上,黄冈百越黄梅戏演出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文杰对演员反复叮嘱:“这里是我的家乡,也是黄梅戏的故乡。这里的人爱戏也懂戏,大家一定要把戏唱好。”

5月9日上午,黄梅县新开镇白沙洲村一年一度的祥和戏演出在百姓大舞台开唱

5月9日上午,为庆祝夏粮丰收、祈愿风调雨顺,黄梅县新开镇白沙洲村一年一度的祥和戏演出在百姓大舞台开唱。这个只有2100多人的村子,聚集了1000多名观众。

20年前,李文杰从新开出发,拉起班子走向四方;20年间,他和他的民营剧团走过了鄂、皖、赣、苏、浙、闽、湘、豫、粤、蒙等10省(区),以农村为主阵地,以每年演出不少于10个月、每天演出不少于2场的频次,面向农民演出逾万场,成为民营剧团中少有的舞台设备齐整、演员阵容稳定、演出业务饱满的专业化剧团。

20年三起三落,民营剧团将黄梅戏唱上草原

2004年,黄梅县黄梅戏剧团演员李文杰不满足于跑龙套的边缘角色,决定自立门户。他找剧团负责人“磨” 来4个衣箱、2只喇叭、2盏吊灯和几件戏服,回老家新开镇找了七八个人,拉起了一个草台班子。

为找到戏唱,李文杰借来摩托车,一路走一路问,骑行13个小时,从新开镇一直问到了江西省武宁县,最后在武宁租了个小剧场卖票唱戏。7天后一算账,每人每天只挣到6元钱,买包烟都不够。成立不到2个月的戏班就此解散。

首度创业失败,李文杰背起包袱,走上了“戏漂”之路。2007年底,婚后仅半年,他就和同是黄梅戏艺人的妻子陶秋月成立了黄冈百越黄梅戏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再次拉起了队伍。

民营剧团要生存,一定要舍得打造颜值

三年的“戏漂”淬炼,让李文杰从小白成为行家。他一直遵循着民营剧团生存的“三大法则”:一要舍得打造颜值。民间剧团出自草根,但一定要有正规剧团的“范”:戏服要新,演员要齐整,尤其是灯光、音响等硬件要上档次。在全省剧团中,李文杰是最早将LED屏搬上舞台的,20年来,他的LED屏已更新至第4代,剧团在灯光、音响、服装上的投入超过300万元。二是剧团和演员会的“活”要多。在李文杰的剧团中,随时能演的戏有120本,不仅有生活戏、爱情戏等文戏,还能经常上演《三打樊梨花》《穆桂英挂帅》等武戏。演员不仅要会唱戏,还要会歌舞,甚至还要会魔术、口技、杂技。在农村演出,戏曲加综艺专场已成标配。三是要能唱好 “水”戏。在农村演出,同样的一部戏,有时要唱三四个小时,有时只能唱三四十分钟;有时甲方还会临时出一个题目,要剧团现场“水”出一场戏。遇到这种情况,艺人们就要依靠多年的功底,通过对类似情节和唱词的改编来完成演出。2011年,他们在江西演出时,将一部原本只有2小时的戏唱了4个多小时,还赢得了满堂彩。原南昌市市长、著名书法家李豆罗得知内情后,欣然写下“艺无涯”相赠。

重新起团,百越公司声名鹊起,业务最繁忙的时候,同时派出9支演出队伍。2019年2月,应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文体广电局之邀,参加了当地圣火文化节的演出,成为湖北第一家将黄梅戏唱上草原的剧团。

3年疫情防控期间,剧团再次陷入困境。有位医疗器械厂的老总给了李文杰一批口罩,剧团靠卖口罩渡过难关。

2023年元月,李文杰的剧团第三次复出。这一年,剧团全年演出730多场,创造了建团以来的新高。今年才过去4个多月,剧团接到的演出订单已排到2025年春季。

背着帐篷和铺盖唱戏,草根剧团赢了口碑和奖杯

此次在白沙洲村演出,演员们最满意的就是住宿的安排。所有的演员都住进了群众的私房,可以睡现成的床,用干净的卫生间,每天都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宿舍是祠堂、库房、旧屋,甚至是一块空旷的水泥稻场。20年前剧团刚成立时,还有打工人和演员一样,出门时背着沉重的被袱;如今,打工人的行囊早已被双肩包或行李箱取代,只有民间艺人们还年复一年背着帐篷和铺盖行走四方。

演员们在午饭时与粉丝互动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这是民间艺人们在艰苦环境中长期坚守的内心力量。

安徽宣城演员朱茹燕,祖孙三代都是黄梅戏民间艺人。没经过任何科班训练的她,靠着长辈的口传身授,10年来她一直是剧团的台柱子,在个人的抖音号上也有了13万粉丝。对于她来说,唱戏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黄梅戏世家的传承和荣耀。2022年底,在口罩生意最火爆的时候,李文杰选择了退出。他对挽留他的企业老总说:“春节快到了,新的演出季也要开始了。我是一个唱戏的,我的世界始终在戏台上。”

因为热爱,所以奋斗。农村市场,竞争同样激烈。唱得好,年年有人请;唱不好,一次就断了路。有的地方还常常唱“对台戏”,两个班子同时唱,赢的继续唱,输的连夜走人。“我们的戏台前总是越唱人越多,别的戏台前总是越唱人越少。”李文杰说,“现场PK,我们从没输过。”

不仅赢得口碑,20年间,李文杰的剧团还屡屡迎来高光时刻。2015年,李文杰被评为黄梅县文化产业十大领军人物;剧团获湖北百佳社会文艺团队称号;2016年9月,在湖北省第九届黄梅戏艺术节期间,李文杰率剧团夺得表演一等奖;2018年,百越公司被评为黄冈市十佳基层戏曲组织;2021年,李文杰入选黄冈市文旅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名单。

无论在哪个省(区)演出,现场总有许多笑声

对于民营剧团的发展,党和政府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从2016年起,通过竞标,百越公司连续多年获得湖北省及黄冈市送戏下乡演出订单;2017年,百越公司获得中央财政文化产业专项奖扶资金30万元;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在以工代训政策扶持下,百越公司实现了演员队伍的基本稳定。从2017年起,李文杰连续两届成为黄州区政协委员,并被评为政协“创业之星”。

“过去在农村唱戏,往往要动手搭台,有时只能躲在屋檐下唱;现在村村都有百姓大舞台,有的村还建起了村民礼堂。”李文杰说,农村唱戏的条件好了,大家唱戏的劲头更足了。

23秒视频全网刷屏,草根扎根乡土赓续乡愁

一群围着红绿头巾的大妈,聚精会神地观看黄梅戏演出,一脸幸福的笑容。2023年3月,李文杰带团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演出时拍摄的一段资料,被剪辑成23秒的视频,被新华社、人民网等全国40多家媒体转发,2天内点击过千万次,点赞20多万次,评论6万多条。网友惊叹“一片可爱的小围巾、一幅朴实的中国乡村画。”

演员在帐篷内午休

戏曲是乡愁,唱戏本身也是乡愁。20年行走乡村,李文杰有这样的感悟:中国戏曲的根在农村,它是5000年农耕历史的文化符号,它是心灵深处最深沉的一抹乡愁。比如黄梅戏,它最早的源头是黄梅县的采茶调;传唱至今的36大本、72小本经典剧目,每一本都是吴头楚尾先民的生活记忆。而且农村的每一次戏曲演出,都与龙灯、社火、赶集、丰收、祭祖、祝寿等传统民俗活动息息相关。正是在一阵又一阵的锣鼓声里,民俗得以传续,乡愁得以更新。黄州东湖街道余家湾社区90岁的龙灯会会首余仕六曾对李文杰说,有龙有灯有戏,我们农村的历史才是完整的,我们的农村才像农村。

参加全国文艺院团管理领军人才培训,与众多大咖结伴论道,李文杰原本惴惴不安。但他很快发现,对于来自民营剧团的代表,大家对他颇多厚爱。好的唱词唱腔,对他包教包会;好的舞美场景,供他免费使用。在座谈交流中,大家都要求李文杰多讲一讲在农村演出的故事。同学们说,农村是中国戏曲的源头,那里有戏曲的忠实观众,那里有戏曲的血脉传承。大家鼓励李文杰在农村唱下去,守护戏曲的根,守护乡愁的魂。中国民族乐团还将一套价值3万元的音响送给了百越公司。

根植大地,在故园,黄梅再焕新彩;在异域,黄梅香飘万里。

李文杰说,传承戏曲,赓续乡愁,这是我们艺人的责任。

(图片由余涛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

网址:“农耕”二十年,乡愁载十省,李文杰和他的黄梅戏民营剧团背着帐篷守护戏曲根脉 https://mxgxt.com/news/view/3853

相关内容

一位豫剧团长的热爱和坚守
八成参演剧目为原创新编,沪剧《黄宝妹》揭幕第十二届上海优秀民营院团展演
阔别十年,再夺“白玉兰” | 第32届白玉兰戏剧奖颁奖,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名家季春艳荣获主角奖
平凡的坚持就是光芒,长篇纪实文学《乡村医生》致敬健康“守门人”
戏曲进校园,师生在北二外“相遇梅兰芳”
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大赛拟于今夏举办,参评作品报送已开启
江苏省演艺集团两位名家获本届白玉兰戏剧奖主角提名奖
以戏剧致生活!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如磐”开启报名通道
乌鲁木齐米东区举办中小学生戏曲大赛
戏曲“破圈”后,长尾效应能否持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