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霍去病不死,太子刘据不仅顺利即位,还有可能向汉武帝逼宫
刘据的结局与失去两位靠山有很大的关系。霍去病、卫青立下赫赫战功,号称汉武帝的“帝国双璧”。其实他们更是刘据的“双壁”,他们二人就像是两堵厚实的墙,成为了刘据的坚实后盾。原因很简单,他们之间的关系太密切了。
刘据剧照
刘据的母亲卫子夫与霍去病的母卫少儿是亲姐妹,而卫青又是她们的亲弟弟,这种丝丝入扣,环环相套的关系就是刘据的一张保护网。但前提是,卫霍二人能活过汉武帝,可结果都没有,所以也成了刘据坐不上皇位的重要因素。
血缘关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霍去病与卫青都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刘据。在《史记》中记载了一件事情。公元前117年三月,霍去病带头奏请为皇子刘闳、刘旦、刘胥分王。奏疏是由霍光(霍去病的弟弟)递上去的,他当时是御史兼尚书令。
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位师傅官。陛下恭让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原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三月乙亥,御史臣光守尚书令奏未央宫。制曰:“下御史。”——《史记三王世家》
汉武帝收到奏疏之后,说这件事交御史处理即可。稍候,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太常赵充、大行令李息、太子少傅兼宗正任安等人闻风而动,把霍去病的奏疏再次呈给汉武帝。汉武帝推辞,庄青翟等人再奏,如此三番,汉武帝终于在四月下诏,策封刘闳为齐王,刘旦为燕王,刘胥为广陵王。
汉武帝剧照
从上述事件中,我们需要梳理出几个问题:一、霍去病为什么要求给三位皇子请封?二、大臣们为什么成为霍去病的接力棒?三、汉武帝为什么要推辞?
一、霍去病为什么要为三皇子请封?
霍去病与三个皇子非亲非故,刘闳的母亲是王夫人,后二位皇子的母亲是李姬,所以霍去病的做法就显得诡异了。当然,被封为诸侯王就有了自己的封地,他们或该感谢霍去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也因此失去了与皇太子刘据竞争的机会。道理很简单,被封为诸侯王就得去封国就藩,如此就等于将他的从刘据的身边清除了出去,即便他们有争嗣的想法,也是有心无力,鞭长莫及。比如被封为齐王的刘闳,到死也没有回过京城长安。
霍去病是基于现实考虑的,因为此时的姨妈卫子夫虽然贵为皇后,但早已不是汉武帝生活中的亲密伴侣,说得现实点儿,她已经因年老色衰失宠。卫子夫于公元前139年入宫,到公元前117年的时候,已经陪了汉武帝22年。一位皇帝对一个女人的兴趣会保持多久呢?想必大家心知肚明。
而现实的问题是,汉武帝不断拥新宠,新宠不停地为他生儿子,这样一来谁能保证不会冒出来一个“戚夫人”与“刘如意”?因此,霍去病只能用自己的权势为刘据未雨绸缪,将那些对他有威胁的皇子打发得越远远好。可见,霍去病这招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霍去病剧照
二、大臣们为什么愿意充当霍去病的接力棒?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向权势靠拢,一是尊奉礼法。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结束后,霍去病已经成了大司马、剽骑将军,光环一度压过大将军卫青,之前一些依附卫青门下的人都纷纷转投了霍去病。所以,霍去病想烧水做饭,这些人自然会帮着架锅添柴。
另外,刘据是嫡长子,按“宗法制”,他就是皇位的不二人选,所以重臣们都不愿意看到节外生枝的情况出现,他们会不约而同地维护刘据的利益。
再说,既然霍去病既然能把这件事情摆出来做,必然是同皇后卫子夫及大将军卫青等人统一了看法,所以这件事情中,尽管卫青没有出面,但必然蕴含着他的力量。因此,在庞大的卫氏家族面前,在名正言顺的宗法制面前,大臣们反应都够机灵。
卫青剧照
三、汉武帝为什么要推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首先汉武帝必须推辞,因为之前他已经实行了“推恩令”,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如今再大张旗鼓地为儿封王,岂不是授人以柄,为他的施政理念增加障碍?因此,最初汉武帝只同意将三个儿子封为列侯,只让他们享有食邑,不给封地。在当时的局势下,汉武帝的这个姿态即便是装,也很有必要。
其次,汉武帝肯定不希望卫氏家族一家独大,最终尾大不掉,左右皇权。因此,他需要扶持其他力量来以予制衡,皇子们就是最好的对冲工具。
再则,随着儿子数量的增加,汉武帝的选择余地也随之增加,对于继承人来说,自然要选择最为合适的一个,谁能保证刘据无可挑剔!汉武帝于公元前128年才有的刘据,当时他已经29岁,出于对儿子的期盼,所以在刘据出生后投入了很大的关注与期望,七岁时就立他为太子。
可是在接下来其他儿子陆续降生后,自然会分散汉武帝对刘据的关注度,何况他本就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帝,在他看来,只有谁适合不适合做皇帝,而不是非得守着“宗法制”不放。所以,尽管当时不能确实汉武帝在储君问题上的真实想法,但也不能排除他没有想法。
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梳理,我们会看到,刘据在通往皇帝宝座的路上存在着很多不确实性,因此霍去病与卫青一明一暗,早早地为他“排雷”。以当时二人的声望与资质去做这些事情并不困难,毕竟他们手中有军权,是汉武帝最倚重的人,尤其是霍去病,在接下来的对匈奴战争中,还要担当大任。可惜的是,在三皇子封王之后,霍去病就去世了,当时才不过24岁。
显然,霍去病的去世对于刘据来说,就等于少了一面后盾,幸好还有另一块后盾卫青。可是十一年之后,卫青也去世了,这还不算,当初给霍去病充当接力棒的那些大臣如庄青翟、张汤等人也都去世了。
在卫青去世的三年后(前103年),公孙贺成为了宰相,这对于刘据来说,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因为公孙贺是他的姨夫。但是,从公元前92年公孙贺被灭族,刘屈氂当上丞相之后,刘据便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公孙贺死后,江充马上策划实施了对刘据的诬陷,于是巫蛊之祸爆发。事实上,随后带兵剿灭刘据的正是刘屈氂。其实这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刘屈氂与贰师将军李广利结了亲,而李广利就是昌邑王刘髆的舅舅,所以刘屈氂灭刘据就是为刘髆谋太子的位子。
纵观历史,刘据之所最终迈出起兵对抗汉武帝的一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失去靠山之后因被围攻而产生焦虑情绪的失控。从汉武帝的内心来说,他不一定有替换刘据的决心,因为他这个“砸锅匠”丢下的烂摊子,也只有刘据这个“补锅匠”能收拾好,但他却释放了许多不利于刘据的信号。
比如将钩弋夫人居住的宫殿改为“尧母门”,因为她给汉武帝生了一个怀了14个月的儿子刘弗陵。“尧”意味着什么?这样就很难阻止别人的联想。
再比如,汉武帝故意冷落了太子刘据,父子关系越来越疏离。再就是他还纵容江充对刘据的“盘查”,致使一大帮人都站到了刘据的对立面。所以,现实的种种都对刘据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他的内心世界必然会走向崩溃。
总之,如果霍去病与卫青都健在,刘据显然不会面临这样的焦虑,即便最终走向兵戎相见的一步,相信霍去病、卫青也会拍案而起,到时很可能出现向汉武帝“逼宫”的一幕。
网址:卫青、霍去病不死,太子刘据不仅顺利即位,还有可能向汉武帝逼宫 https://mxgxt.com/news/view/384546
相关内容
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到底是什么样的亲戚关系?揭秘《汉武大帝》背后的家族传奇:霍光和霍去病的关系
霍去病和卫青的关系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古代武将最高荣耀“封狼居胥”,看霍去病是如何实现的!
刘彻与霍去病之间的关系怎么样:一段不寻常的君臣情谊
刘彻与霍去病:一段不寻常的君臣情谊
霍去病:西汉名将的传奇人生
霍去病:打开丝绸之路的英勇将领
霍光和霍去病是什么关系?历史上霍光的结局如何?
霍光和霍去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