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孩子成为“隐形”留守儿童!

发布时间:2024-12-21 00:03

文:JK不二子

本文由:迪乐姆(Delight_mom)

说起留守儿童,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从媒体中获得的形象——盛满渴望的大眼睛,破旧的衣衫,粗糙的双手,红红的脸颊……一个山区孩子的形象跃然眼前。

就像近期《极限挑战》中,几位明星们来到山区看望当地的留守儿童,并纷纷当起了他们的临时监护人。

电视节目里展现出的这些纯真孩子们的生活环境,真是令人感慨万千。随着相处时间增加,孩子们开始向自己的“临时爸爸”吐露心声。

从那些渴望父母留下的字句中,从那些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被抛弃的疑惑里,我们不难发现,比起物质条件的艰苦,这些孩子更缺失的,其实是来自父母的陪伴。

每每看到他们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迷茫和悲伤,真是令人心酸。但在心疼这些孩子的同时,我又不禁思考,留守儿童难道仅仅只是贫穷的“特产”吗?

不。实际上,大城市里也有很多留守儿童。

比如,父母工作都很忙,就把孩子全托给长辈。平时孩子的生活学习由老人全权经手,年轻的父母们只是孩子的“双休日爸妈”。

又比如,一些明星家庭的孩子,生活非常富裕,请了保姆照顾孩子,一年到头孩子却基本上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我们常常忘了,孩子之所以被称为留守儿童,其根源并不是来自于父母“没有钱”,而是父母“没有陪伴”。

这群需要获得帮助的孩子,看似远在天边,实则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甚至,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1

我的一个咨询师朋友在援助中心做志愿者,接触到不少城市留守儿童的案例。

有天晚上10点多,她接到一位女士的咨询电话。那位女士在500强企业里工作,说是要咨询家庭教育,可说着说着就变成了对咨询师的哭诉,一发不可收拾。

原来,这位女士是在自己的事业上升期意外怀上女儿的。婚前虽然就已经和丈夫商量好了,自己想要过几年再养孩子,可是现在小生命已经来到身边,为了“时机不到”的理由就此扼杀她自己也无法接受,于是最后就生了下来。

可是这位优秀女士也有自己的职业抱负,孩子出生后她实在没有时间养育,就把女儿全权交给自己的母亲。

虽然平时也会见面,但是每次见面就是一起吃顿饭,问问钱够不够花,再没有其他的陪伴。

现在女儿要上小学了,她的事业也逐渐稳定下来,有了更多的精力后,才发现孩子不但和自己不亲近,感情淡漠,而且身上有诸多不良习惯和心理问题。于是这位女士就想让女儿回到自己身边,以便好好教育。

可话一说出来,她的母亲却非常舍不得,总是对她自己带孩子有很多担忧。

让她最心痛的是,女儿也强烈表示自己不愿意回到她的身边,甚至当着她面说:“小时候你不要我,现在我也不要你,我要我外婆!”——从孩子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她内心的那种被抛弃感。

那么这种感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孩子到三岁时才能形成客体稳定和情感稳定的概念。

客体稳定,这里的客体是指妈妈。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孩子知道妈妈不会在忽然间永久消失,妈妈是存在的——即使看不见妈妈,也不会焦虑。

情感稳定,是孩子知道虽然妈妈有时对他不好(比如没有满足他),但妈妈对他的好(爱与包容)是恒定存在的,他就不太会有分离焦虑,情绪就会稳定。

唯有当孩子具备了这样的概念,TA才能承受与妈妈的分离,否则孩子会将短暂的分离视为永远的被抛弃。

一般来说,如果在三岁之前,妈妈与孩子有两星期以上的分离,就会造成孩子不可逆转的被抛弃的创伤。日后如果没有修补好,这内伤会一直留在孩子心里,缺失的安全感会影响成年后的各种关系。

这位女士的女儿虽然享受到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并有外婆的照料,但是母爱是无可替代的。在最关键的时期,母亲没有和孩子的内在联结好,孩子的安全感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很难再找回来。

2

随着现代社会进步,人们的物质条件发展了,但同时也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加,很多父母确实不具备充足的现实条件来自己教养孩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放手,“佛系”地随波逐流,我们可以减少留守状态对孩子的伤害,降低未来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

这条道路就是∶想方设法与孩子联结!联结!联结!

每周一定要腾出时间和孩子一起互动,哪怕只有10分钟。这真的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我们“愿不愿意”的问题。把陪伴孩子,和孩子互动当做一个重要的项目,安排到我们的时间表里,坚决执行。

facebook创始人小扎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但他还是坚持每周给孩子洗三次澡,并且带她去体验游泳。他还会读绘本给她听,还会跟她互动对话、陪她躲猫猫。

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陪女儿过周岁生日,还会在万圣节的时候把全家装扮起来。

即使不能和孩子每天见面,我们也要每天都有联系,话不在多,在于告诉孩子,我们的心里有他。现在通讯手段这么先进,不仅有电话、短信,还可以面对面的视频交流,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

对孩子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毕业日这些具有纪念意义时刻,我们尽可能参与进去,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充满爱的陪伴。

和孩子建立了内在的联结,我们就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从心理上和孩子“在一起”。

3

最后,分享一个故事。

我有个做生意的朋友,为了事业每天都工作得很晚,周末也常常加班,基本没有陪伴孩子。

虽然感觉对孩子有所亏欠,自己也常常身心俱疲,但是一想到这是为了全家人的幸福未来,也就不觉得那么累了。

他坚信,自己的艰辛付出最终可以获得成功;而成功,可以让他把以前想做但没有做过的事情补上。

努力确实没有白费,他的事业获得了成功,卖掉公司后,我这位朋友获得了一大笔钱。

可是,当他觉得自己已经“万事俱备”,兴致勃勃地想弥补以前缺失的时光时,却突然发现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自己的陪伴,甚至抗拒他释放出的善意。

就像龙应台曾说的那样:其实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限”的。

在孩子的眼中,我那位朋友俨然已经成为了“过期产品”。现在,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玩伴,不愿意“带”他玩了……

为人父母,我们都渴望为孩子创造一个物质丰饶的环境,但是当我们为此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别忘了孩子的成长更需要我们的陪伴。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可以补救,但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时机往往转瞬即逝——今天他还闹着要你抱,明天他就开始用自己的双脚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今天他还想要你的晚安吻给予自己安睡的勇气,明天他就开始明白自己的床下并没有藏着鬼怪,而爸爸妈妈也并非战无不胜的超人……

趁着孩子还需要我们,多回家陪伴他,给予他充满爱意的时光吧!

来源:U12家庭教育(ID:mengmucom)12岁以下,关乎一生。原文标题:《我该拿什么拯救你,“隐形”留守儿童?》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王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别让你的孩子成为“隐形”留守儿童! https://mxgxt.com/news/view/377975

相关内容

留守儿童的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需留守不“溜”守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关注留守儿童新形态爱应该如何归来
【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
留守儿童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浅谈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聚焦留守儿童之痛,拯救因“距离”而搁浅的孩子
留守儿童,“留守的力量”来自哪
让留守儿童绽放真心笑容
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成因剖析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独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