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除了悟道,他还做过什么事情
文/飞仙
正德二年(1507年)王阳明带着三位仆人赶赴贵州龙场。在路上,王阳明已经把孟子的话复习了无数遍:“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云贵高原多山区,海拔高,雾气多,春天气温大概10°左右,相对寒冷。王阳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千辛万苦,正德三年(1508年)春天终于来到了贵州龙场。一来走来,路上所见所闻,王阳明知道刘瑾安排给他的龙场驿站绝对不是个什么好地方,他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然而他不料龙场的环境比他设想的还要糟糕百倍。荒山野岭之中,一副破败不堪的景象,几间破草房,几匹破烂马,这就是传说中的龙场驿驿站,古时专供传递文书者或往来官吏于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场所。
可是这里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睡觉的地方了。一看到这样的地方,王阳明的心中油然生气一阵浓烈的乡愁,“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接下来遇到了好多问题,住宿、吃饭、粮食、安全等一大堆问题。这一切是如何解决和度过的,王阳明都记录在龙场期间的居夷诗里。
龙场就像是一个野生动物园,山鹿、野猪经常出没,“鹿豕且同游,兹类犹人属”,也许还有老虎,在路上走着,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蛇。
为了解决居住问题,王阳明跟三位仆人搭了一间矮小的茅草屋。“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这茅草屋还不及人的肩膀高,大概就一米五的高度。如果是来野营,在这样的房子住一个晚上,会觉得挺新鲜和有趣的,而如果天天住这样的房子,不知道会不会得抑郁病。为啥他们搭建这么矮的草屋呢,原因是“迎风亦萧疏,漏雨易补缉”,漏雨的时候不用架梯子爬屋顶都可以修补。诚然这是自我安慰的话语。这样的房子估计经不起狂风的吹袭,只不过是初来乍到的暂时栖居之地。
王阳明还写了五首《去妇叹》,是居夷诗中的第一首,也是最长的一首诗,说有一妇女,其丈夫喜新厌旧,娶了其他女人,把她抛弃,她独自一人离开,之后的日子非常凄苦。王阳明是否真遇到这样的一位弃妇已不可考,他借此来表达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是毫无疑问的。“委身奉箕帚,中道成弃捐。”这是比喻自己被正德皇帝放逐。“邻妪尽出别,强语含辛悲。姑老籍相慰,缺乏多所资。”邻里都出来道别,家公家婆都来慰问并且资助缺乏的物资,说明这女人人品还是很不错的,邻里关系不错,也深得家公家婆的关爱。这摆明是王阳明自认为人品不差,也的确是,他从出诏狱以来,辗转到龙场的旅途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资助。他又说“陋质容有缪,放逐理则宜”,他也有反思自己有错误,被放逐是活该的。“感此摧肝肺,泪下不可挥。”泪如雨下,何等凄苦。“群鸟各有托,孤妾去何之?”曾经的他也很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采苓山雪深,离居寄岩穴。”生活在大山中,寄居于岩穴,这岂不是摆明说他自己住山洞吗!
这里还有个大问题,缺粮,龙场驿驿丞好歹也算个官员吧,可是这里配给就是这么糟糕。人生地不熟的,王阳明不能一上任就让当地老百姓上缴税粮来养活自己,他也不屑于这么做。怎么办?“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未来的日子很长,还好刚来到龙场的时候是春天,没有错过播种的时节。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他向当地土人学习种粮方法,跟仆人去拓荒,开垦了几亩地来种粮食。一不小心,王阳明还成了农业专家,什么地势和土质的田适合种什么,什么粮食需要什么种植方法和气候,他都搞清楚了。没有吹牛,有诗为证:“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寒多不实秀,暑多有螟螣。去草不厌频,耘禾不厌密。物理既可玩,化机还默识;即是参赞功,毋为轻稼穑!”
过去王阳明都是由仆人照顾,可是到了龙场之后,龙场的环境实在糟糕,把他的三位仆人都折腾病倒了。他现在要反过来照顾仆人,舂米、砍柴、挑水、煮饭等工作都自己来,这些事情都被他写入了诗中“朝采山上荆,暮采谷中栗。深谷多凄风,霜露沾衣湿。采薪勿辞辛,昨来断薪拾。晚归阴壑底,抱瓮还自汲。薪水良独劳,不愧吾食力!”完全过起了田园生活。
为了丰富一日三餐的口味,还不时地去山上挖野菜,“采蕨西山下,扳援陟崔嵬。游子望乡国,泪下心如摧。浮云塞长空,颓阳不可回。南归断舟楫,北望多风埃。已矣供子职,勿更贻亲哀!”。这诗很有魏晋乐府的风味。挖着挖着野菜,突然一阵乡愁涌起心头,自己一个人在遥远的他乡悲伤泪下就好了,不要让自己的亲人再感伤悲。
山间没啥娱乐的,山涧的溪水还不错。“溪石何落落,溪水何冷冷。坐石弄溪水,欣然濯我缨。溪水清见底,照我白发生。年华若流水,一去无回停。悠悠百年内,吾道终何成!”闲暇之余,真的太闲了,坐在溪边的石头上嬉戏一下,玩玩水,洗洗草帽,看见水中的倒影,华发已生,不禁又悲从中来,人生事业还没有什么成就,难道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一辈子吗?“人生非木石,别久宁无思。行云有时定,游子无还期。”
到龙场的初期,王阳明接受了现实,可是心情还是比较消沉,很容易生起乡愁和伤逝年华的情绪。
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山洞,王阳明给他命名为“阳明小洞天”,他们就搬进去住,不再住那高不及肩的草屋了。尽管山洞阴暗潮湿,总比那草屋好。“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诗中出现“恬淡”二字,可见王阳明的心情比刚来龙场的时候好多了。这时候,他自比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开始学会苦中作乐,正如他自己说“乐是心之本体”,只要活着、只要这颗心在,就是快乐,不需外在事物的凭藉。
王阳明的性格如徐爱所说“和乐坦易”,和善、快乐、坦荡、平易近人。土人也发现这位中原来的官员没有架子,好相处。几个月时间,王阳明就跟当地土人打成一片。他在《何陋轩记》中说“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龙场的百姓,不管老幼,天天来山洞里找他玩。
在这个山洞中,王阳明经常静坐,他跟湛若水讨论心学,湛若水曾说“格物功夫,必另动静一于敬”。静是一种神奇的状态,人在宁静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灵感冒出来,又如一位作家,可能会在宁静的后半夜文思泉涌。王阳明每天都会静坐一段时间,修炼格物功夫。后来的一个夜晚,他就在这个山洞中悟道。
龙场百姓看他们没房子住,主动帮助他们建房子,“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王阳明把房子命名为“何陋轩”,也就是最开始的龙冈书院。他写了《龙冈漫兴》“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春山卉服时相问,雪寨蓝与每独游。拟把犁锄从许子,谩将絃诵止言游。”
他还为何陋轩专门写了《何陋轩记》,这篇记文让人联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他们都源于孔子的故事。孔子曾经想搬去九夷住,有人说那里简陋落后,不适宜居住,孔子反问“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王阳明在文中提到,经常都有很多学子来这里游玩,有点像闹市,甚至忘记了自己生活在偏远的夷地。
后来王阳明被聘请到贵阳书院去讲学,王阳明终于走出了那个小小的偏僻龙场,没多久,他又升为庐陵县知县。这么多的故事,这么快的变化,总时间不足两年,足见王阳明强大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网址: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除了悟道,他还做过什么事情 https://mxgxt.com/news/view/377067
相关内容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成为无数豪杰的指明灯首期阳明文化传播交流国情研修班在贵州举行
王阳明《传习录》:为什么人一旦开悟,就会变得很厉害
李伯清在做啥?突然走红贵阳城的哥都不收他钱
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登台国家大剧院开启全国巡演
贵州省大型历史话剧《此心光明》在贵阳演出
王阳明与唐伯虎:相同时代的不同人生
王阳明也是预言家?王阳明早已预言出嘉靖皇帝年号,是怎么回事?
李白为什么会被赶出长安?他对杨贵妃做了一件事,真的很过分!
唐伯虎真不如王阳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