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扩张史:真正的国货之光
在遥远而神秘的东方,有一个让无数男人血脉贲张、全身发热、欲罢不能的"女人"。
她就是老干妈!
一个不识字的大妈,年近 50 岁才开始创业,如今身价已达70 亿。
政府送的车牌:贵 AA8888 + 贵AA6666 + 贵 AD9999 + 贵 AW7777 ,尽显奢华。
她的辣酱远销国外,被称做Godmother,成为辣椒届的中式教母。
她是怎样把一瓶5块钱的辣椒酱做成国货之光的?
这是一个极其励志的故事。
“老干妈”本名陶华碧,1989年,她在贵阳市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酱拌凉粉。
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
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于是,在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
办厂刚开始就遇到了问题,她找不到合适的玻璃瓶来装辣椒酱。
于是,她去贵阳市第二玻璃厂谈生意,但当时年产1.8万吨的贵阳二玻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个要货量少得可怜的小客户,拒绝为她定制玻璃瓶。
面对贵阳二玻厂长,陶华碧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商业谈判”:
“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不用花钱。
陶华碧满意而归。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玻璃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
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之后,靠着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作坊时代的“老干妈”迅速打造了一套独有的产业链。
先看“老干妈”产业链的庞大程度:
平均8块钱一瓶的辣椒酱,每天卖出200万瓶,一年用1.3万吨辣椒,1.7万吨大豆,销售额40亿元。
“老干妈”是用辣椒的大户,所以它带动了庞大的上游产业。
首先受益的是贵州省遵义市辣椒生产基地——虾子镇。
她帮助虾子镇的农户对重要辣椒原料“遵椒一号”进行种植改良,每亩增收辣椒700斤,农户收入大大增加,12万亩辣椒种植核心基地直接带动农户用工200万人次。
“老干妈”还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虾子镇“剪刀手”。
因为“老干妈”对辣椒原材料近乎完美的苛求,她要求给她供货的辣椒必须是剪过蒂的。
她自己都意识不到,正是她的严格要求,催生了虾子镇的“剪刀手”行业的壮大。
这批剪刀手比较特殊,大部分是尚有劳动能力而不愿赋闲在家的农村老年人,或者身有残疾的人士。
他们靠这份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用劳动实现了自我价值。
“老干妈”的上游生产线还养活了4家瓶盖厂、3家纸箱制造厂、3家商标标贴印刷厂、110个相关原辅材料供应商。
下游产业也极其庞大,135个国内外销售代理商,以及8家铁路、公路物流运输企业。
“老干妈”催动了当地装运工业发展,也派生出数量不菲的搬运工,光虾子镇就有200多个装卸工。
整条产业链完美运转,直接提供就业岗位 4100 个,间接带动 800 万农民致富!
她不止自己成功脱贫,还在5 年累计纳税 22 个亿。
如果只说老干妈产业链的规模,我们可能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毕竟任何一个大企业都有优势的产业链。
让生产完美运转的,还有另一个秘诀——铁打的现款现货。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
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老干妈”始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数十亿元的现金流。
虽然上市与否是公司的自主选择,但在现在复杂的资本环境中,不得不说,大部分公司上市还是为了圈钱。
比如同样是“国货之光”的瑞幸。
和老干妈的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相比,瑞幸完全走了另一种路子。
表面是卖咖啡,其实是高层和股东的套现游戏。
创始人创建瑞幸后4个投资人陆续进场,相继投入16.2亿美元,砸钱扩张,光速上市,估值300亿美元。
随后,瑞幸上市后泡沫破灭,估值从300亿跌回10亿美元。
但上市前进入的机构投资人都已经或质押或抛售完成变现,损失由中小投资者接盘。
根据瑞幸最新的招股书显示,创始人与投资人中途以不同价格质押股票,兑现了已发行股票总数的24%,按当前价格价值近25亿美元。
短短两三年净赚几十亿,这种赚钱速度,是正儿八经做咖啡生意远不能实现的。
我们不盲目吹捧老干妈,也不妖魔化瑞幸。
但二者一比较,就能看出陶华碧这种不欠别人一分钱的做法有多可贵。
其实,上市的机会也一直摆在她面前。
投行的人总跑来跟陶华碧说:“如果你现在有3个亿利润,怎么也能发出100个亿的市值。”
结果被陶华碧骂道:“我就3个亿利润,去跟人家说公司值100个亿,那不是骗子吗?”
不得不说,陶华碧虽然没文化,但是是个明白人。
事实上,很多企业的迅速灭亡,就是由于走盲目扩张和兼并之路。
结果摊子越堆越大,无法收拾,再加上市场的变化,消化不了那么多库存,最终资不抵债,企业走向了灭亡。
国内的很多明星企业,不上市的有,可是不融资的比较少见。
凡客诚品,穿过的可以在弹幕中打1,没穿过的弹幕中打2。
凡客诚品VANCL开张后,雷军为凡客诚品的创始人陈年融资找钱,为凡客融资5.3亿美元。
但之后的凡客走上疯狂烧钱之路。
首先是一件体恤29元、一双帆布鞋69元,全场包邮。定价策略很便宜,这导致销售产品并不挣钱。
而庞大的市场推广又烧掉了可怕的费用。
那时候“返利网站”开始流行,通过这样的网站去凡客购物可以拿到20%的返利。
除此之外,凡客本身的运营成本也很高,比如24小时电话客服、当面试穿服务、30天退换货等等。
想当初,凡客在2011年定下了一个100亿的销售目标,差不多是2010年的5倍。
本来打算小步快跑进行IPO,没想到透支完资本市场的钱,也透支了凡客的未来。
从2008到2014年,凡客经历烧钱扩张、资金断裂、电商血战等重重劫难,资本撑起来的美丽泡沫已经破灭。
同样命运的还有乐淘网,7000万美元的融资贱卖1000万人民币。
乐视网更狠,融资729亿元,烧钱却烧了1500亿元。
陶华碧虽然不上市,但是也听过资本市场吃人不吐骨头的事,她知道一旦融资,企业的决策权就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了。
如果自己被架空,有钱赚,股东大家一起分;没钱赚,股东可能就会抛售股票兑换现金。
这样的事儿,陶华碧不愿意干。
不仅不上市不融资,还对代理商实行“保证金”制,即一个省设立一个总代理商,并且规定,谁代理“老干妈”必须缴纳一两千万的保证金。
这就使得“老干妈”的省级代理门槛非常高。要给“老干妈”总公司一两千万的保证金,证明经销商有这个实力做代理。
这个保证金吓退了好多的代理商。
陶华碧这么做,就是探探各路代理商的底细,因为“老干妈”的销量之大,需要现货现金交易,如果和没有资本实力的代理商合作,很有可能成为“三角债”关系。
什么叫三角债?
简单来说,就是a欠b1万元,b欠c1万元,c又欠a1万元。
结果谁也要不来钱,谁心里还都记挂着这一笔账。
就在“三角债”盛行的20世纪90年代,陶华碧却一心一意,对上游她绝不拖欠,让辣椒农拿着钞票高兴地回家;对下游她绝不手软,绝不容忍对方拖欠。
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她不打交道。
后来事实证明,陶华碧的这一招用对了,她的“老干妈”现金流充裕,没有呆账坏账,有生产就会有盈余,虽然利润微薄,但薄利多销,终于成功地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首屈一指的辣椒酱品牌。
2019年公司销售收入高达50亿元,相当6亿罐辣酱,上缴税收6.36亿元,企业产值也连续三年维持11%的增长。
并且这些辣酱有相当一部分远销海外,覆盖全世界150多个国家,是真正的爆款单品,国货之光。
几十年来,老干妈从“实惠”发展到和茅台同样级别的企业,没有上市动力,不靠资本驱动,也没后台没资源,就这样完全野蛮生长走到今天。
有人说这是个商业奇迹。
但我们讲到现在,你可以发现,这条脚踏实地的扩张之路从一开始就铺好了。
她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不做自己不该做的。
反过来我们想想,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国货之光”?
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华为,是500强里面唯一没有上市的公司。
其掌门人任正非明确表示,未来5至10年内,既不考虑上市,也不会进行合并、融资、收购等资本游戏。
任正非曾经被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拜访,但他拒绝会见,就是怕被忽悠。
对方忧心忡忡地说:“任正非拒绝的是3万亿。”
任正非却回复说:“如果是我的客户,哪怕是一笔很小的订单,我也会接见,可他们不是我的客户,我见他们干什么。”
任正非的意思是,企业拒绝亲资本文化。
事实上,无论是资本还是股东,都是贪婪的,他们希望尽早榨干公司的每一滴利润。
而真正要做“国货”的人不会让“贪婪”二字和“国货”划上等号。
对任正非和陶华碧来说,商场如同战场,有着雄才大略的成功商人,不一定有着相同的文化层次,可是他们对产品的专注力度,对品牌的精益求精,应该是一致的。
最后,我想说说陶华碧本人。
她本身是个穷苦出身的人家,创业之前接连碰壁,长达7、8年时间都是馒头辣酱度日。
她后来的成功可能会给我们一个错觉,她运气太好了,上天给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大妈掉了一个大馅饼。
我们每个人都比她强,受过教育,生在好时代,离暴富的距离似乎只差一点运气,我们能做的只有等待命运的眷顾。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身边有很多年轻人,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关键时刻来了,就能鲤鱼跃龙门。
20多岁的史玉柱还是个穷学生,20多岁的马云还在四处碰壁,20多岁的王石还在戈壁上当汽车兵。
他们后来的成功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韬光养晦多年,并在机会来临时能准确抓住。
他们都具备了这3点特质:
看到机会的眼力,抓住机会的能力,持续坚持的定力。
而无论是眼力、能力还是定力,都需要大量的行业知识、经验、阅历打底。
需要你在“无知无力”的时候努力吸取经验,在把握住机会后才能走得扎实、不浮躁,坚持到最后,黄金时期才会到来。
对现在的我们来说,赚钱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命运不可预测,但人生可以设计。
人生的设计,从每一个现在开始。
网址:老干妈扩张史:真正的国货之光 https://mxgxt.com/news/view/376181
相关内容
老干妈:千亿辣酱帝国的传承疑似“退网”的老干妈,真的老了吗?
回顾老干妈背后的老干爹,曾被误解是山寨货,从市场消失,如今怎样
老干妈,不懂年轻人
老干妈的变与不变:一瓶辣酱的长“红”密码
一字之差,千里之外,老干爹怎么就斗不过老干妈?
“变味”的老干妈,冤不冤?
从文盲寡妇到下饭女王:成立二十六年的老干妈,凭什么火爆至今?
“老干妈们”遭遇中年危机,继承者却难乘风破浪
老干妈年营收少了12亿,虎邦、川娃子谁会是新辣酱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