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流动儿童的生态系统和抗逆力关系研究
小学流动儿童的生态系统和抗逆力关系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伴随着流动人口迁移的家庭化倾向,城市中涌现出数以千万计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比普通城市儿童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更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而导致不良的社会适应方式。随着流动儿童规模的迅速扩张,学术界一些先行者对流动儿童抗逆力的研究也开展起来。本项研究的对象是居住在城市中并在外来人口子弟小学上学的流动儿童。本项研究的研究问题是:(1)流动儿童的生态系统基本情况如何?(2)流动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如何?(3)流动儿童的生态系统与其抗逆力关系如何?本项研究的研究意义为:探究流动儿童生态系统与其抗逆力的关系,并为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提供实务建议。首先,本文对本项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包括流动儿童、抗逆力、生态系统理论等进行了综述。明确了流动儿童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领域;详细阐述了抗逆力概念界定、抗逆力作用过程模型、抗逆力的影响因素、抗逆力的测量和国内抗逆力研究现状;同时,生态系统理论为抗逆力的影响因素探索提供了基础,为社会工作的实务介入提供了理论依据。立足于流动儿童生态系统中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和学校因素对抗逆力的构成要素:乐观感、效能感、归属感的影响这一研究视角,基于南京市HY社区外来人口子弟小学567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库和14个深度访谈资料,本项研究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论文提出的三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同时,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恪守相应的研究伦理。本项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生态系统中的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和学校因素对流动儿童抗逆力的乐观感、效能感、归属感都有一定影响。其中,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抗逆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家庭因素中,家庭文化氛围、父母关系、父母对待子女方式越好,流动儿童的乐观感、效能感、归属感越强;学校因素中,担任过班干部、与老师关系越好,流动儿童抗逆力构成要素中的乐观感、效能感、归属感越强。本研究并未验证社区因素与抗逆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提升流动儿童抗逆力的社会工作干预实务模式,包括以家庭为基础的流动儿童抗逆力实务干预方式;以学校为依托的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实务干预方式;以社区为平台的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实务方式;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实务模式。最后提出了本项研究的研究创新和研究局限,为未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网址:小学流动儿童的生态系统和抗逆力关系研究 https://mxgxt.com/news/view/374734
相关内容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梯度利用储能系统方案研究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
少年儿童更崇拜什么样的人——访“中小学生偶像文化与榜样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
粉丝实践与明星代言的互动关系研究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以沪语童谣为载体,提升小班幼儿音乐素养的实践研究
叶广芩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研讨会在京举办
传播生态学视角下的亲子综艺节目研究——以《疯狂的麦咭》为例
基于MTS理论的多团队学习和过程绩效的关系研究
徐勇:近代日本的军政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