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旧书达人】宋希於:年轻一代为古旧书赋予新活力
原标题:【古旧书达人】宋希於:年轻一代为古旧书赋予新活力
青年文史研究者宋希於今年35岁,购买古旧书籍的历史却已近20年。近日,他将绝版多年的《中国龙的发明》重新打磨出版,让一本旧书重新焕发光彩。多年来,宋希於以多种方式表达对古旧书业的热爱和追随,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呈现出无限活力。
古旧书给他带来许多出版灵感
《中国龙的发明》一书,是民俗学家施爱东多年来深入研究龙文化,细心梳理丰富的历史文献,对龙形象的起源与传播进行考证与解析的成果。就职于后浪出版公司的宋希於在搜寻和检视古旧书价值的过程中,再度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
在宋希於看来,这本书不仅讲述中国龙形象的变化,还点出了近现代的中国形象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变迁的,如今仍有深刻亮点,于是与作者一拍即合,决定把这本旧书再版。
宋希於主要负责传统文化方向的图书业务,让旧书焕发新生命力是有效的出版方向,他的编辑部推出过王力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李一冰著《苏东坡新传》、锺叔河著《念楼学短》等享誉多年、脍炙人口的优秀图书。
从业出版,又喜欢淘古旧书,古旧书中的信息给宋希於带来许多特别的出版灵感与际遇。他助力了尘封四十载的陶亢德回忆录遗稿《陶庵回想录》的出版。陶亢德是民国时期有过卓越贡献却后半生经历坎坷的编辑家,2016年宋希於得知陶亢德的回忆录手稿仍存世,便自告奋勇联系陶家人建议整理出版,后来又访问家属、接洽出版、扫描照片、校对书稿,并为全书写了注释、编了附录。宋希於回忆说,与陶亢德先生的缘分始于小时候翻看爷爷留下的旧书,从注释里第一次知道陶亢德的名字。后来对民国文坛产生浓厚兴趣时,发现陶亢德在文化上有卓著贡献,主持出版过重要的期刊和图书,尤其是助推《骆驼祥子》诞生并保存全书手稿,功不可没。因此才努力推动这本书问世。
宋希於不仅在古旧书里寻找出版选题,也会在网上发文贴图与同好分享。他曾记录在书店淘书因为吴小如先生旧藏标价高而失之交臂的事,遗憾之余,又满怀信心未来还能“捡漏”。
宋希於自称有“考据癖”,时常写写“掌故”文章。他曾撰文考订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狄公案》系列《迷宫案》中迷宫的出处是清末南通人丁月湖的香炉图谱《印香图稿》。丁月湖设计的香炉使用时,香粉汇成一个繁复不交叉的曲折图案,可以从一端慢慢循着图案燃烧,高罗佩就将其反转成了迷宫的平面图,颇具慧心。他还考订过前辈学者收藏家傅增湘逝世的日期,关心过掌故家张次溪的晚景,这些故纸堆中的往事都令他流连忘返。
淘书要腿脚勤快还要眼力独到
多年来,宋希於将目光投向民国以来的文献,包括学人签名本、批校本、手稿、信札,甚至一些档案材料。他尤其关注近世以来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学术兴趣也多集中于文学史、汉学史、翻译史、出版史上。
“我很想看到签名者或者受赠者的阅读痕迹,希望从中了解学者的治学方法。”宋希於曾经淘得古典文学研究者刘叶秋所藏一本旧版“北京古籍丛书”,上面留有多处批注,有对错字标点的校订,更有对史实的补充。“西方有句谚语:书各有命,每部好书的流转、传承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古典文学研究者刘叶秋做的批注
对宋希於而言,在古旧书里浸润,离不开前辈、同好的影响和指引。前辈们对于图书版本、学术史料、各种语言甚至名家之间的交游都了如指掌,这些都对他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的一次次捡漏经历,也让宋希於从中受到激励,有了自己的思考。
在宋希於的师友中,广州的刘铮善于发现中国现代文化名人批注、签名、钤印收藏的西文书,并擅长钩稽书籍背后的故事;北京的周运每周都去潘家园旧货市场淘书,还保持着每周到国家图书馆阅读文献的习惯;还有位书贩朋友运气极佳,在朝阳公园书市以300元捡漏过卞之琳签名本,多年后卖了个好价钱。“我记得上海旧书店的老前辈曾说过,我们经常也要标一些漏给读者来捡,要不你都标那么高,卖给谁?”宋希於认为,古旧书市场不能都以赚钱为目的,还是要让读者有收获的感觉,吸引更多的人享受其中的乐趣。
从前辈以及自己多年逛书店的经历,宋希於总结道,淘书要有文献意识,要腿脚勤快,要眼力独到,“一定要看得多,见识得多,了解得多”。前一阵子有位朋友让宋希於鉴别一本顾颉刚签赠的《古史辨》,上款是“让之吾兄”,宋希於立刻判断,这是余嘉锡的儿子余逊,他的字正是“让之”。
旧书里的旧剪报
宋希於年纪轻,却强调藏书的实用性。他认为现在毛边书有泛滥之势,数量过多,甚至“无书不毛”,已失风雅和珍稀的本意。他认为读书更要讲求方便和实用,作为出版工作者,他不太同意不少藏家对“一版一印”的过度追求,“因为在实际的出版工作中,一版一印总不免有个别错讹,它们会在此后的印次中被改正,自然更准确的版本更值得重视”。
京城古旧书“迷宫”里穿梭探宝
宋希於在安徽的一个老工业城市长大。在少年时代阅读爷爷和爸爸收藏的民国旧书时,他就开始与古旧书结缘了。2005年他上了高中,学校附近铁路桥下一位残疾老人支起的旧书摊给了他不少美好回忆,摊子上那些从附近学校、工矿家属区搜来的旧书,连同书上钤盖的馆藏印和剔旧章,都令他好奇不已。
2008年宋希於来到北京上大学,从那个秋天开始,北京这座城市丰富的古旧书文脉向他展开。每个周末他都会四处探宝,如同独行侠一般在古旧书迷宫里来回穿梭,不知疲倦。
大学期间宋希於去得最多的是位于海淀桥东南角的中国书店中关村店,他在这里的旧书部有过辉煌“战绩”。在那里他曾一本本翻阅周一良先生的藏书,辨认出书上钤盖的“周一良所藏书”、“墙外香”、“双瘸斋”、“百花齐放”等许多印章。
宋希於觉得中国书店每家店都特色分明。中关村店靠近高等学府,常能见到大批老学者的旧藏,他就在这里亲睹过周一良、吴小如、白化文、李荣等学者的藏书,还看到过王重民先生的不少手稿和剪报。而新街口店又是另一番天地,可能因为靠近电影学院和电影制片厂,店里有丰富的电影史料和极为少见的国内外电影期刊。
多年前的中国书店隆福寺店宋希於也常常光顾,至今他还不住地感叹:“那个店挺有宝的。”在他的印象里,这家书店里的旧书内容极为丰富,“库底子深”,虽然当时没有经济能力购买民国甚至更早的古旧书,但已经为如何鉴赏、收藏旧书打下了基础。2013年这家书店因隆福寺街改造而消失,宋希於至今还念念不忘,时常向中国书店其他门店的店员打听这家分店还会不会再开。
淘书这么多年,宋希於家里的藏书早已占满了好几个大书柜,不少书只能待在纸箱子里,暂存一旁。宋希於的妈妈对此曾发过一句玩笑式的感慨:“好儿子,以后真的别乱买书了,听话,我现在看到书就崩溃,心里有阴影。”
其实,宋希於近年来已时常与自己不再使用的旧书“作别”,请古旧书从业者上门收购:“希望这些书重新进入赛道,让它们到更有需要的人手里,再次得到充分利用。”
记者:路艳霞,程功
责任编辑:
网址:【古旧书达人】宋希於:年轻一代为古旧书赋予新活力 https://mxgxt.com/news/view/3689
相关内容
在380年古城中品书香,宛平博物馆之城“旧书部落”开张盛行数千年!古代人与现代人,究竟谁更爱读书?
《京报读书》周刊推出“旧书新知”版,致读者——
北京海淀首场高校旧书市集开张
洛阳桥首登邮票:为世遗古迹注入新活力
古代穷人娶不上老婆,为了传宗接代,他们想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办法
70余种版本古典四大名著亮相朝阳公园
春日迟迟,旧雨新知:邀您共赴一场迟到八年的书友见面会
以书为媒,阅读新业态如何创造新体验
“Z世代”诗词达人循着唐诗宋词“恋上”国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