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现状.docx
1、浅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现状摘要: 从2015年底起,国内选秀综艺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偶像养成,星动亚洲、燃烧吧少年等偶像养成节目开始席卷电视荧幕,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新电视节目类型。与传统选秀节目不同的是,偶像养成类节目突显的是选手们通过长期的养成而获得的成长,通过镜头向观众传达选手们的个人特色与魅力。譬如最近引来热议的偶像男团养成真人秀偶像练习生,通过借鉴日韩综艺节目的制作模式,把新人的训练、选拔过程以及出道经历搬上荧幕,记录新人从“练习生”到出道“偶像”的过程,并由娱乐公司内部选拔变为观众投票,以此推动偶像和粉丝的共同养成。如今,在限娱令政策加紧、亲子秀相亲秀的审美疲劳、慢综艺跟风普遍等综艺问
2、题大爆发的环境下,偶像养成类节目无疑成为了如今综艺秀的一个新的突破点。本文以偶像练习生为例,分析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偶像养成;节目定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引言爱奇艺推出和过往风格完全不一样的偶像练习生,表现出目前互联网时代下综艺垂直化的特点推崇圈子文化,注重女性群体。与“超女快男”时代的草根选秀相比,偶像练习生选用的养成型模式或许更契合当下的娱乐环境和消费环境。偶像练习生用一种拍摄“真人秀”的方式,记录了一场练习生的选拔。竞赛模式符合中国传统考试规则,其中的“养成”是区别过往选秀和追星模式关键元素。这里面,不仅涉及了互联网环境对电视综艺和传统追星模式的冲击,还囊括了
3、这十几年来女性在社会角色上的转变。1. 偶像养成类节目界定一般来说偶像养成过去常见于日韩,“练习生”制度是日韩一种挖掘新艺人的方法,将新人的培养过程和出道环节打造成综艺节目。国内现有的养成类节目大多都是对日韩节目形式的借鉴,一般主要是通过对素人进行一个阶段的密集训练让他们在音乐、舞蹈、表演和舞台表现上有巨大的突破并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筛选,最终以团体的名义出道的过程,把这一系列的过程进行影像记录并在一定的平台上播出,就形成“偶像养成”类节目。在偶像养成的过程中注重粉丝的培养与积累,并加强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强调打造“面对面的偶像”,以此来加强和推动粉丝和偶像的共同养成。眼下,中国的偶像养成节目,为
4、了抢时间抢市场,往往推出的是“三个月速成班”。急功近利之下,只是模仿到了日韩偶像培养节目的驱壳,缺乏真正的内涵和“养成”过程。事实上,偶像养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吃“激素”长大的孩子总归是不“健康”的。韩国培养一个偶像,少则两年,多则七八年,这靠的是耐心和匠心。所以,中国偶像养成要想有所成就,并且走远,必须要学习日韩偶像养成的内核,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培养机制,做到气定神闲、慢工出细活。 在后期出道后的培养机制中,可以根据国内的造星体系,将偶像从歌舞方面往影视作品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出道后,偶像团体除了出专辑、办握手会、做剧场演出,还得拍人气影视剧,最好还能时刻追随潮流、做一些有用的直
5、播。2. 偶像练习生节目的特点 2.1节目定位偶像练习生清晰地展现了目前这种“养成”的造星模式。“练习生”的概念在日韩已经深入人心,在中国对于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还是陌生的。简单来说,“练习生”就是在成为偶像之前的状态,除去偶像本身艺能需要的基本功训练,还要学会如何与媒体、粉丝交流。 偶像练习生中,有已经出道的人,也有成为练习生十天到两个月这种新生。这种身份设定在节目播出的第一天就展现出来,标签性越强的人,就越能被人记住。比如被“众星捧月”的蔡徐坤,比如生涩软萌的来自台湾的陈立农,比如在中国有嘻哈中已经被一些观众熟悉的rapper小鬼。对于这100位练习生中收获镜头青睐的脸庞,他们的人设已经树立
6、。打造低年龄素人团队。“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最大看点就是将一些不为人熟知的普通人培养和打造成明星偶像,而人员的筛选首先也是通过社会公开报名,筛选对象也一般为青少年。他们年龄较小,可塑造性强,公众在他们参加比赛之前对他们的认知都趋于零。在经过一系列的海选和比赛之后他们才有机会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而在成为真正的明星之前他们会接受时间为三至六个月封闭式的密集训练。在这期间他们必须在音乐、舞蹈、表演和舞台表现上有较大突破,并通过一系列筛选和淘汰才有最终登上舞台的机会,公众才可能对他们有进一步了解,唯其如此,他们才能慢慢培养出自己的粉丝团体,也是开启他们成为偶像的第一步。竞技效应和明星效应。在“偶像养成”
7、类节目中,比赛和竞技本身就是节目的看点。为了强化节目的看点以及增加节目的关注度,这类节目在双方对阵上一般都会着重强化,有意将双方的摩擦放大以至于能够制造足够多的话题并增加关注度。与此同时,在“偶像养成”类节目中导师的角色也至关重要。就国内而言,导师一般都是由知名度较高且具有一定人气的明星担当,他们之间的互动和较量也会为节目带来较高的关注度和话题,从而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正在培养中的偶像们。目标受众以90后和00后为主。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如此多的“偶像养成”类综艺出炉,自然是看到市场的前景和其中的资本运作。然而纯粹的全民选秀模式对于时下的90后、00后的年轻观众来说可能已经过于老套。在互联网时代参与
8、偶像成长以及陪伴偶像成长更能吸引年轻的观众,让他们感到一种与自己的偶像共同成长的成就感,以及通过对偶像成长的认同获得对现实自我的认同感。因而“偶像养成”类节目更符合90后与00后的追星方式,其节目的主要目标人群也锁定为这两个年龄层次的年轻人,让他们在节目中能感受到代入感和参与感,能够和偶像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2.2偶像练习生创新之处 2.2.1摒弃传统的选秀模式,“全民”成为“制作人”提到练习生,这个概念其实最初是从日韩的造星文化中传来。尤其韩国,从90年代起,严酷的练习生制度已经成型并逐渐演变纯熟,将12、3岁的青少年招募为练习生,通过长达数年的严格训练及经纪公司定位精准的流水线包装,往往一
9、推出市场,就能收获不俗反响。长得好看、能唱能跳、实力不凡的”IDOL”便是这样一代接一代的更新产出,从不断层。练习生的制度,是东方传统的考试制度的缩影,它也存在于社会各个行业各个人群之中。练习生们选择的这条路,是成为一个偶像,而不是他自己,这也就意味着最后呈现出来的要让“全民制作人”满意,要让“市场”满意。但仅仅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偶像练习生似乎和过去的选秀节目并无二致。但如果将传统选秀节目与偶像练习生放在一条线上从粉丝的权力角色来看,可以发现以女性主体的粉丝挣脱了过去的一种“卑微感”。 而偶像练习生这种慢火细烹式的“养成式”男团,在大众娱乐面前略显单薄。只是在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当下,“圈
10、子文化”有着更强的稳定性。而“圈子文化”将受众窄化之后,借助微博、社区和直播等方式,粉丝与偶像的关系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圈子文化的小众和紧密也推动着养成模式的成熟。 最近开播的偶像练习生,认真审视下就不难发现,虽然节目更换了选秀模式,但内核仍选择回归传统的跳舞唱歌路线。在互联网的力量正强势影响着造星产业的时代,偶像练习生能否让早已浸润过多元选秀文化的网友再次买账,不得不说,还是一个未知数。所谓“偶像养成”需要有一个养成的过程,即需要一定的养成周期,前文中提及的偶像养成常见于日韩的“练习生”制度,他们在偶像的培养和打造上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在韩国甚至有练习生要渡过十年左右的练习生涯。同样,在
11、我国“偶像养成”类节目中的偶像打造也具有一定的周期。虽然相对于日韩较为完善的“练习生”培养制度来说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三到六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他们同样也能够在多方面得到专业化训练,全方位获得发展。而传统的选秀节目多是通过节目海选到节目竞技通过某一项才艺来最后角逐出冠军,在这期间的三至六个月的时间内选手们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训练和养成过程,摄像机只是纯粹地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练习状态以及选手们之间的相处模式,供普通大众来娱乐休闲。 2.2.2整合媒介资源,打造粉丝文化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但最主要的还是要根据国内的文化背景和受众群体以及偶像产业的发展现状,创作自己的偶像养成模式。“超女”“快
12、男”的成功或许就是最好的证明。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需要新鲜感,不停的模式复制,导致雷同综艺增多,观众自然审美疲劳。成熟粉丝文化,专业的打歌宣传平台,系统的完备的培训和后续发展机制等,这些都是国内偶像产业的短板。但是我们具备发达的互联网生态圈,逐渐成熟的网综制作流程和水平,不断发展地直播和VR等技术,那就要学会充分利用。此外,必须注重偶像团体的定位,要清晰明确,突出个性,注重爆款作品的打造,让观众形成“刻板印象”。才能在这个速食时代,获得长久的关注度和持续地发展。尽管中国的偶像文化土壤还不够成熟,但国内市场对于偶像组合的渴求是强烈的,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中国的粉丝也是拥有一定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
13、性的。在这种背景下,所有的制作公司必须摆正态度,明确偶像养成是一个高成本、长周期的艰难运作,从长远考虑,加强自我创新,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才是根本。 2.2.3强大的制作团队和宣传当前备受人们关注的应该就是腾讯的大型偶像生存真人秀创造101,和爱奇艺的偶像男团养成真人秀偶像练习生,不仅是因为这是两大视频网站继“选秀”、“街舞”后,在“偶像”综艺领域上的又一次对垒,更主要的原因是两者的最初原型都是韩国近年大热的选秀综艺PRODUCE 101。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除了参与人数、性别不一样以外,节目模式的整体相似度几乎达到了“同卵双胞胎”的程度,并且两者都将采用中国有嘻哈的制作模式,即
14、剧情式真人秀的模式来进行节目录制和后期剪辑。2.2.4选秀融合真人秀,满足大众需求对于观众来说,偶像养成节目一段时间的纪录片式拍摄方式符合他们对真人秀的收看需求,练习生台上台下训练、生活细节的呈现会时刻点燃他们的兴趣点,也会形成话题。对节目而言,偶像养成的过程也是粉丝养成的过程,偶像们并非一夜成名,而是通过粉丝们的持续关注、实际支持和大量互动,一步步实现的。 然而,囿于总局限令,综艺节目不能出现“选秀嫌疑”的环节和画面,此类节目晋级选手基本是由导师、现场观众、媒体评审团、或是他们共同完成的,并没有一档节目是粉丝能决定的。尤其在提前很久录播的情况下,就算中途发现哪位学员人气超高,也没法把她重新选
15、回来啊。 由此,粉丝获得的体验是:纯看节目、不能投票,没参与感、陪伴感、代入感,自然也不会有亲手把偶像捧红的成就感。忠粉难养成,选出来的偶像也不一定是最有观众缘的那一个。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真正内涵和看点是素人成长蜕变的过程,是团队磨合和凝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冲突、碰撞和血泪,重在对成员气质、才艺、文化、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培训、考核和包装,大浪淘沙,在这一过程中,参加培训的选手们为了团队不断付出努力与牺牲,也会让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如此选拔和养成的偶像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种种考验。而不是靠几个明星来撑起节目的热度,靠明星阵容来吸引受众,这就失去了偶像养成的意义。3. 从偶像练习生看国内偶
16、像养成类节目的困境 3.1制作模式缺乏新意偶像养成”类节目最为本质的内容是选手们的养成过程,以及在培养过程中所传达出来的个人魅力。在偶像养成的过程中也需要粉丝的养成,没有粉丝关注度的偶像实质上也只是披着明星外衣的空壳。同样一个没有内涵和出众舞台展现力的偶像也不会得到大众的青睐。例如,在日韩偶像养成是个很复杂的系统过程,有着严格的课程,包括形体、音乐、舞蹈、才艺、公众形象等多个方面。但目前国内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只是披着“养成”外衣的选秀和才艺比拼,经过几轮的才艺比拼和晋级之后,原本普通的素人在几个月的比赛中就会被包装成偶像。而节目中所呈现出的培养过程及内容也只是体现在每场比赛的舞台呈现上,这样的节目并没有真正呈现和记录偶像“养成”的过程,缺少其应具有的节目内涵。 其次由于缺乏真正的内涵和“养成”过程,目前国内多数这样的节目为了增加
网址:浅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现状.docx https://mxgxt.com/news/view/360596
相关内容
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的发展策略以《偶像练习生》为例.docx关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的调查
评:《偶像练习生》火爆 靠节目养不成真正的偶像
广电总局要求不得播出偶像养成节目 国内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偶像养成综艺节目
浅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类型,现状及发展
偶像养成类节目禁播!畸形饭圈文化走入末路
从《偶练》到《创造101》,偶像养成类节目为何这么火?
“偶像养成”困难重重? 这档节目能否打破困境
以《偶像来了》为例分析明星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工商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