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赏析《社交网络》:我们所认知的自我,是否真的是我们自己
《社交网络》,是一部急风骤雨般的电影,就跟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快速的让我们喘不过气。现在许多人在讨论社交网络带来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人庆祝我们在互联网上的生活,有人恨互联网生活让我们想要迅速逃离,可在这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急速上升风口上,有人抓住了机遇,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住在租来的住在租来的房子里的26岁年轻人。
而影片本身主要讲述了,2003年的一个秋天,哈佛大学里一位恃才放旷的天才学生马克·扎克伯格被女友甩掉后,愤怒之际,马克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了学校的系统,盗取了校内所有漂亮女生的资料,并制作名为“Facemash”的网站供同学们对辣妹评分。他的举动引起了轰动,一度致令哈佛服务器几近崩溃,马克因此遭到校方的惩罚。正所谓因祸得福,马克的举动引起了温克莱沃斯兄弟的注意,他们邀请马克加入团队,共同建立一个社交网站。与此同时,马克也建立了日后名声大噪的“Facebook”。
但是同时,它也向我们揭示了世界残酷的另一面,人与人之间,还是会因为天赋,身份,运气等因素而截然不同的。马克辍学,他也是从哈佛辍学,而且,他的天赋也令人根本无法模仿。他身上的成功学很是诱人,但是,无法忽视的是,马克他是具有改变世界的客观条件的,不是我们想要就能有的。
我们看到,在电影中,「二元对立」几乎占据了电影近三分之二的桥段,而通过对这种对立的展现和表述,让电影的形式感变强,戏剧冲突也因此而增强了,我们看到了戏剧冲突,同时也能够从主观上理解和接受角色内心情感变化——因为冲突的建置过程我们也经历了。
所以你会发现,二元对立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于对人物的情感建置的过程是完整和丰满的,两个人或两个世界的冲突是那么的明显和强烈,以至于导演不需要太过于建置强调布景和构图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情感张力出来。
如电影中所言,facebook不是一个网站,而是fashion,或者说是trend,是new era。我们已经走入了这个新时代,当年的扎克伯格呕心沥血地把每个人连接起来,织成一张网,这是张脆弱的网,而在这个网越织越密的的同时每个人都被不同的网死死绑住,所以捕食者可以出动了。再也不用担心这张网的吸引力,因为每个人都走不开。所以Facebook也许还算好,知乎豆瓣其实也还可以,还比较合胃口的推广和广告(总比贪玩蓝月好一点吧)或者猝不及防的软文都算是能接受。但微博真的太可怕了,会员已经很可怕了,热门只能买也是太可怕了,新的时间线更是太可怕了,或者说之前的版权声明简直让人气愤,但是没有人走。每个人都知道微博的热门全是黑幕但是没有人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关注的喜欢的大大根本没机会上自己首页甚至还会被莫名其妙取消关注,每个人都知道这东西不好,但我们已经被网住了,四面八方地网住了,然后捕食者可以吸食这些毫无抵抗力的猎物的血肉了。
当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毫无禁忌,开门见山。有的人在网络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逃避现实中的自己,但是在网络中生龙活虎,没有什么在网络中阻挡他们;还有的人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当时效合适的时候传播自己的精神,使他们在现实中如虎添翼。无论在什么境况,都没有绝对的对错,最重要的是你得到了自己所向往的,你遗憾但从不后悔。
网址:电影赏析《社交网络》:我们所认知的自我,是否真的是我们自己 https://mxgxt.com/news/view/354368
相关内容
电影赏析《社交网络》:我们所认知的自我,是否真的是我们自己浅谈社交网络数据分析的意义
王家卫的电影课:我认为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商业电影|此刻夜读
社交网络分析:2024
走出信息茧房要学会否定自己,接受我们不愿接受的东西:来自《幻象》的启示
基于数据挖掘的社交网络分析与研究
“集体在场”的仪式狂欢:网络直播的自我呈现与身份建构
Social Network 社交网络分析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黄磊否认与吴镇宇不和:我们真的有很多交流
当我们说“社交新零售”时,我们在讨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