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生洪灾后,古人是如何抗洪的?他们方法至今行之有效
河南郑州水灾事件,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此次的暴雨,也确实给郑州和其他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关于抗击洪灾,我们也并不陌生,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大禹治水”。那古人是如何防汛抗洪的呢?爆史君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大禹治水
古人的防汛措施
自古以来,洪灾就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可以说是人类的心腹大患。所以古代统治者十分注重对降雨量的检测,并设有专门的水利部门。如司空、都水监、水部郎中、河道总督等,都是主管水利的官员。同时,古人采取了严密的防汛措施。
首先,建立先进的报汛制度
早在先秦时期,秦国便规定:“稼已生后而雨,亦辄言雨少多。”意思就是说,在庄稼生长期间下雨,要及时汇报降雨量的多少。秦朝之后,有的朝代要求地方政府从立春开始便报汛,直至立秋。如《后汉书·礼仪志·请雨》就记载:“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而在防汛期间,主管水利的官员要求全部亲临一线指挥,如有突发情况,需立即上报朝廷。若因官员的失误导致灾情变得严重,失职官员最高可能会被判死刑。
洪水
为了让地方政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报灾情,历朝历代都会在地方设置报汛驿站。从报汛驿站发出的奏报,被称为“水报”。根据汛情的大小以及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报汛方式。如古代兰州传递险情,通常使用“羊报”。
所谓的“羊报”,就是指水卒乘坐羊舟沿途报汛。据史料记载,甘肃皋兰县城西曾设有水位观测标志,一旦出现险情,当地政府就会派剽悍壮实、水性高强的水卒,带上浸过油的羊皮袋,沿着黄河急流迅速投掷水签。黄河周边的官府会派专人在河里打捞水签,按照水签提示的洪峰高度,命河工提前加固堤防,防范于未然。由于这项工作九死一生,难度系数极高,所以水卒在完成工作后会得到很大一笔赏金。
羊报
如果汛情比较紧急,一些地方政府会发“马报”。马报是指地方衙门派人乘快马报汛,明清时又称“六百里飞马”,仅次于古代报告军情的八百里加急。为了不耽误水报的传递,古代地方政府会在黄河堤岸备有报汛的“塘马”,一路上换马不换人。如果水报使过于劳累,将会由新人接替传递,直到将马报传递到京师。
马报
除了比较常见的“羊报”和“马报”外,还有“步报”和“狗报”。“步报”自然就是指人靠着双腿去报汛,但仅限于离国都较近的郡县。如秦国就曾规定:“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轻足”就是指走得快的人。而“狗报”则是指通过特训的狗代替人来传递情报,经过特训的狗,传递情报的速度并不比人慢多少。
当然,这些报汛方式通常都是对公。在对私预警方面,明代治水专家潘季驯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通过悬旗、挂灯、敲锣打鼓等方式提醒下游百姓,让他们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其次,建立水文观测站
上文也提到,地方政府发“羊报”,是因为检测到了险情。而他们检测的地方便是水文站。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水文站便是长江三峡库区上游的白鹤梁,它也是“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
白鹤梁的梁脊比长江常年最低水位仅高2-3米,常年没在水中,只在每年冬春之交水位最低时露出水面。古人便根据白鹤梁露出水面的高度位置来预估长江枯水水位。唐朝时,古人创立了白鹤梁题刻,并以“石鱼”作为水文标志。白鹤梁水文站记录了自公元764年后,断续72个年份的长江枯水记录。
宋朝时期,除了沿用之前“刻石记事”监测水文的方法,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位观测制度。比如位于吴江县长桥垂虹亭旁的“水则碑”,就可以记录水位。左水则碑可以记录历年的最高水位,右水则碑可以记录一年中每个月的最高水位。
水则碑
而兰州地区则在今天黄河铁桥两侧各树立两根铁柱,号称“将军”。然后用刀在“将军”上凿出一定的刻度,用来测定水位。“将军”的水位高一寸,河南的水头就高一丈,就需要派出“羊报”报警了。
最后,建立堤坝分洪和泄洪
中国人与水患打了几千年的交道,从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大禹改堵为疏,规划水道,将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这才治理了水患。所以兴修水利工程非常重要。而无论是都江堰还是郑国渠,抑或是它(tuō)山堰、灵渠,都为分水、引水和泄洪起到巨大作用。
都江堰
古人的抗洪手段
面对洪水,主要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是防,二是治。在洪灾发生后,只有积极应对,才能减少损失。每当这时候,古代统治者都要求责任到人。除了需要地方官员和水利部门的官员亲临一线指挥救灾外,还要求他们如实汇报灾情。如有瞒报、漏报、谎报等行为,将会从重处罚。如韩愈在潮州担任刺史期间,因天降暴雨,潮州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韩愈便亲自冒雨出城勘察灾情,随后带领百姓在城北建起防洪堤。
救治灾民
而暴雨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古代统治者也非常重视。他们通常会在灾区开仓赈灾,安抚百姓,减免租税,帮百姓重建家园。如在明洪武十七年,黄河开封段东月堤决口,大面积受灾,朱元璋便派官员抵达前线指挥,同时免除来年的赋税。当然,也不是所有官员都尽职尽责,有些地方官在大灾大难来临时视而不见,也造成了很多无辜百姓的伤亡。对于这种官员,通常都会被“秋后算账”。时至今日,古人防汛抗洪的很多手段仍行之有效,可见古人有多聪明。
网址:古代发生洪灾后,古人是如何抗洪的?他们方法至今行之有效 https://mxgxt.com/news/view/341174
相关内容
古代发生洪灾后,古人是如何抗洪的?他们方法至今行之有效永州市食药监局与食品医药企业等为抗洪救灾捐款
黄晓明夫妇向河北灾区捐物资 抗洪救灾这些明星在行动
唐僧的亲生父亲,是杀死陈光蕊的强盗刘洪?我呸
姓洪的名人 姓洪的明星
本轮持续强降雨引发次生灾害有何特点?专家分析
涿州洪灾,明星捐款名单曝光,有些甚至不如网红
古代穷人娶不上老婆,为了传宗接代,他们想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办法
“鸳鸯锅”、“云海蒸腾如仙境”……泛娱乐化洪灾,忽视了灾难报道的边界
古代急救手册,今天还在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