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吉尔罗伊

发布时间:2024-12-19 18:03

保罗·吉尔罗伊

作为当代文化研究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吉尔罗伊著述颇丰,就其著作情况来看,其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可以称之为吉尔罗伊思想的奠基阶段,这一时期吉尔罗伊开始介入种族研究。1982年,他与霍尔等人联合主编了在伯明翰文化中心至关重要的一部关注种族问题的合集《帝国反击——70年代英国的种族和种族主义》(The Empire Strikes Back : Race and Racism in ’70s Britain),本书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梳理分析了70年代英国社会存在的种族主义问题,剖析了这一时期日益强化的白人中心主义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内在联系,被认为真正“标志着种族问题已经进入文化研究的课题之中。”1987年,吉尔罗伊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个人专著:《英国的国旗下没有黑人:种族和民族的文化政治》(There Ain’t No Black in the Union Jack :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race and nation),这本书一问世就马上获得了高度的评价,被认为是“文化研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这本书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为吉尔罗伊其后的著作确立了基础,在书中吉尔罗伊运用“文化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方法清理了种族与阶级、国家、民族等一系列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系统地分析了战后英国的种族历史,将黑人问题纳入到英国社会问题之中。

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这一时期吉尔罗伊发表了他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黑色大西洋:现代性和双重意识》(The Black Atlantic : Modernity and Double Consciousness)(1993),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考黑人历史、文化的观念——“黑色大西洋”观念,在书中吉尔罗伊追溯了黑人知识分子跨越大西洋的旅行,将种族问题引入到了前现代的“奴隶”历史之中,强调其跨越性和流动性。这一阶段除了《黑色大西洋》之外,他还发表了《小行动:关于黑人文化政治的思考》(Small Acts : Thoughts on the Politics of Black Cultures)(1993)、《身份政治:从表层到小政治》(The Status of Difference : from Epidermalisation to Nano-Politics)(1995)来探讨种族问题。如果说在80年代吉尔罗伊对种族问题的思考还主要是在英国的社会背景之中,那么这一阶段他已经将视野投入到了更为宽泛的“黑色大西洋”所连接的世界之中了。

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至今,全球化的背景为种族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吉尔罗伊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这一时期他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思考新时期种族问题的走向。吉尔罗伊认为全球化的背景为打碎种族意识带来了契机,种族作为一种虚假的观念在此时能够被拒绝,在此基础上,他提倡一种超越肤色界限的社会状态。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全球化及多元文化主义的观念为解构种族主义提供了机会,但吉尔罗伊认为在它们的背后仍然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实质。吉尔罗伊的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以上三个阶段,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吉尔罗伊是一个多产的学者,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个人专著以外,他还发表了大量论文探讨“种族”和“黑人表现性文化”的问题。作为一个从CCCS走出来的学者,吉尔罗伊的思想从许多方面都秉承了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的传统,这些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吉尔罗伊日后的种族问题研究,使其成为伯明翰文化研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人物。 [1]

《帝国反击——70年代英国的种族和种族主义》(The Empire Strikes Back : Race and Racism in ’70s Britain)

《英国的国旗下没有黑人:种族和民族的文化政治》(There Ain’t No Black in the Union Jack :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race and nation)

《黑色大西洋:现代性和双重意识》(The Black Atlantic : Modernity and Double Consciousness)(1993)

《小行动:关于黑人文化政治的思考》(Small Acts : Thoughts on the Politics of Black Cultures)(1993)

《身份政治:从表层到小政治》(The Status of Difference : from Epidermalisation to Nano-Politics)(1995)

《反对种族:超出肤色界限的想象的政治文化》(Against Race : Imagining Political Culture Beyond the Color Line)(2000)

《各种阵营之间:民族,文化和种族诱惑》(Between Camps : Nations ,Cultures and the Allure of Race)(2000)

《各种阵营之间:种族,身份和肤色之外的民族主义》(Between Camps : Race, Identity and Nationalism at the End of the Colour Line)(2000)

《帝国之后:忧郁症还是欢快的文化?》(After Empire : Melancholia or Convivial Culture?)(2004)

《后殖民的忧郁症》(Postcolonial Melancholia)(2004) [2]

网址:保罗·吉尔罗伊 https://mxgxt.com/news/view/332382

相关内容

伊戈尔·吉尔金
罗斯·马林吉尔
保罗·米尔萨普
普布留斯·维吉留斯·马罗
保罗·利科六访马赛尔
馆藏赏析—《炼金术士》伊戈尔·巴拉诺夫(俄罗斯)
保罗·罗伯逊传记
谢伊·吉尔杰斯
俄罗斯外长:俄愿继续加强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联盟伙伴关系
保罗·麦斯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