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奇迹》孙维刚:如何去创造教育中本不是奇迹的奇迹
一个教师只有把为别人作出贡献视为自己的最高享受,他才能成为共产主义信念的真正培育者,才能造就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新人。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位杰出的人民教师,一位充满爱心的教育工作者,他就是北京22中名师孙维刚。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教育事业尽心尽责的精神,令我非常佩服。
他是北京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他有很多的称号和荣誉,他还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受到学生爱戴和家长尊重的老师。
孙老师,已于2002年离开我们,享年63岁。孙老师的离开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损失。他把一生的精力,金钱,感情都献给了学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就像书中说到的,孙老师的一生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创造教育中本不是奇迹的奇迹。
下面我们就从,如何把孩子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综合发展,艺术陶冶人的情操,体育塑造坚强的意志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孙老师的教育理念带给我的感受。
如何把孩子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德育重于智育,身教重于言教。
教学中要把人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德育要重于智育。
没有高尚品德智育发展的再成功,也毫无价值。要教育孩子必须诚实、正派、正直,愿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保护,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最重要的是要做有丰富情感的人,要因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让别人生活的更幸福些。就凭着这些教育理念,孙维刚老师也应该成为我们值得尊敬的老师。
一时的成绩差,并不能说明什么,而拥有远大抱负,高尚品德的学生将来必将成大器,当初成绩不好的阎珺,后来获得了第三十七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也证明了这一观念的正确。所以,在对学生评价时不应仅依靠成绩判定学生的好坏。德行和成绩同等重要。
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造现在多数老师更注重学习成绩,更在意每次考试的排名,更在意自己工资的高低和职称的高低,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初衷。但我还是认为,像孙维刚一样能够真心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的老师还是很多的。
随着社会体制转型,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一个普通的教师,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不能左右大众的想法和行为,但是可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发挥自己的能力,按照正确的方法教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三观。比如制定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班规,如不准留长发,看积极的书籍,穿着要朴素等等,都能给学生们传达正能量,让学生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氛围中,这为培养好学生下了良好的行为基础。
像这样的一些班规,在现在有些老师看来,甚至会觉得思想比较落后,腐朽,与他们所谓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格格不入,但却是这些格格不入又落后的班规,可以教出更优秀的孩子,所以,常常会赢得了家长和学生们的支持。时代发展了,科技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但这些最基础的学生规则和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还是应该督促孩子们遵守的,也是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的基础。
言传重于身教,作为老师要把自己当成班级中的普通一员来处理和对待。
要求学生做好的事,教师必须先做到,这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制定的班级规则,教师必须要遵守,书中提到孙维刚老师,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校,开始打扫卫生,用这样的方法来感染同学们,以至于后来同学们都比他来的更早,根本就没有他插手的机会了。还有一次孙老师,因为帮助路边小贩推车而迟到,向大家道歉以后,主动在寒风中站了站了一小时,此事对同学们的影响非常大,也为后来同学们之间形成相互帮助,互相谦让的班风打下了基础。
这件事情也让我联想到了我的初中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李老师和孙维刚老师在言教重于身教的观点上是非常统一的,制定的班级规则如果老师犯了,也要承担相应的惩罚。记忆比较深刻的一次是,有一次早操李老师迟到了,他主动上交了五角钱作为班费。这一行为让我对刚认识不久的李老师非常倾佩,后来让我对李老师更加倾佩的,是他精通各科知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
作为老师,还要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假如自己做错了事,要主动公开向学生和家长道歉。现在能做到这点的老师少之又少,强烈的自尊心和害怕担责任,让老师们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会尽量的甩锅出去,这也是现在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家校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结:根据孙维刚老师的教育理念,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多注重其德行品质的培养,并通过身教的示范性为孩子树立榜样,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学生不能只被动的接受僵化的知识,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搞清楚知识的根源,培养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课堂不仅是接受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们相互交流的场所。要鼓励学生们不断地否定自己,从而调动学生的创作性思维。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习变得主动。
现在我们的课堂大部分还是插秧式的座位排列方法,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大面积的学生,但也忽视了学生上课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讲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得到培养,老旧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而传统的教学思维也是阻挡同学们进步的最大障碍。
现在有很多老师推崇题海战术,有的小朋友晚上回家做题,能到12点,每天刷大量的试卷,重复着机械的劳动,但收效甚微。还有我特别不理解的一点,像政治,历史这类文科科目,还有老师布置大量的试卷,让学生回家抄答案,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枯燥的知识。课下也不应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能起到复习的作用为宜,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中学生们来说也非常重要的。
现在很多小朋友不喜欢过周末,原因就是本该休息的周末时间被大量的家庭作业和辅导班占据,甚至比上学还要累。有的小朋友从一年级开始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镜,青少年的近视率逐年提高,除了遗传因素外,我觉得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负主要责任。
站在校门口接孩子,放眼望去,有一大半的孩子都带上了眼镜。
而且在这种僵化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是高分低能,很多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也是近几年来学生悲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小结: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现代教育倡导的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不适应现代学生学习的部分,创造出更多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艺术陶冶人的情操,体育塑造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国家也要求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我觉得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可以衡量学生是否合格,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教育,住房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希望培养出来的都是高分低能的“学霸”。要培养有坚强的意志、抗压能力和有适应社会能力的人。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坚强的意志,对于挫折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抗压能力不断增强,为学生塑造坚强的品质打下基础。
前段时间网上报道一个大二学生因为补考时作弊被抓,而后跳楼死亡的悲剧,还历历在目,我们不禁要深究事件背后的原因,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缺失,是造成此类悲剧的最重要原因。现代孩子们的生长环境太过安逸,没经历过挫折,无法承受外界各种诱因带来的压力,当困难来临时,没有应对能力,只能以弃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悲剧也因此发生。
艺术能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也是孙维刚老师提倡的,对培养学生气质和各种能力有很大帮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包含对这些方面知识的学习,可能我们并不能精通所有科目的知识,但至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不会显得我们太无知。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有一碗水,像孙维刚老师这样全科通的老师,我们身边其实是有很多的,就看是否真的愿意全心全意的教给学生了。我前面提到的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通晓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绘画等科目,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就没有李老师不会的知识,李老师除了给我们上数学课外,还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生活上也积极帮助我们,真的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老师。
小结:科学的教育方法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真心为学生负责的老师,才愿意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和方法都认真的教给同学们,教学过程中也会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整体能力提高了,其学习成绩还会差吗?
除了教学成绩外,和学生之间深厚的师生情,我觉得这才是作为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像《教育的奇迹》中讲到的,孙维刚老师像父亲一般呵护着自己的学生,把独自在家的杨哲等同学接到自己家中,管吃管住,分文不取;熬了几个通宵把最新的数学竞赛资料翻译出来,寄给阎珺;为了不让困难的同学掉队,从不说谎的孙维刚也学会了“骗人”,把自己的工资都用于资助学生,自己则寒酸一生。弥留之际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学生,这俨然是只有父亲才有的表现。
去年网上报道的,20年后偶遇自己的初中班主任,当街大打出手并获刑一年半的那位同学前几天已经出狱了。我们不知道到底这位同学当年受到了怎样的“待遇”,能让他记恨20年,见到昔日的班主任时还是那么激动。据他讲,当时这位班主任对待他的方式,对其心理造成了无法抹平的创伤。这也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反映出当前学校教育的漏洞,教育方法的不当,也反映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
总结
一位成功的教师,并不是看他的职称多高,工资多高,而是要看他对学生的影响力,受学生拥护的程度,受家长信任的程度和社会的评价。
像孙维刚老师这样,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教育事业,献给了自己的学生,他用一生阐释了他的座右铭,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因为我们的存在而使他人感到更幸福。这才是值得我们尊重的老师。
网址:《教育的奇迹》孙维刚:如何去创造教育中本不是奇迹的奇迹 https://mxgxt.com/news/view/329511
相关内容
执着创造奇迹的例子15个百变的大力、奇迹般的大力、大力造就奇迹
奇迹的诞生日
如何创建引人共鸣的人物:电影《奇迹男孩》人物共鸣特质分析
起底马琳:他是如何成为女乒主教练的?女乒在其执教下屡创奇迹
《爸爸去哪儿》为什么这么火?创造出5大奇迹
塞罕坝的绿色奇迹
如何创造出每一曲都如此动人的奇迹?全球公认的张艺兴张艺兴的犹如天籁之音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朴正熙上台掌权后,如何创造韩国汉江奇迹?
这边向我们走来的是奇迹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