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屈原的《天问》?

发布时间:2024-12-19 11:06

《天问》算得上是屈原的代表作了,也是集文学、宗教、科学、哲学等多种思想为一体的“伟大”作品,这真的算的上一部“比肩”《道德经》的作品(唯一可惜的是字数太少了,可能是屈原忙着救楚国,没心情写,之所以没有广泛流传,甚至现在提到这部作品,都“无人知晓”,是有多种原因的

下面详细的解释一下《天问》这部作品,以及为啥说它是伟大的?

顺便插一句,读完屈原的《天问》,您肯定会对这位老前辈佩服的“五体投地”,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之情。

这远比咱们上学时期学屈原的诗,或者端午节想起有这么一位“先贤”要深刻的多,因为这两种形象,一种诗人,一种爱国者,都是“屈前辈”的一面,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单从这两个方面来“解读”屈原,是大大“贬低”了屈原。

说实话,从《天问》这篇作品就可以看出,屈原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1、《天问》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天问》全篇374句,一共1553字,为屈原作品中第二首长诗。

是的,你没看错,这是一首1500多字的诗,当然也可以说它是一篇散文,毕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战国时期的人,他们当时的文学形式,和现在是有很大区别的。

《天问》被现在的一些学者,称作古今罕见奇文,因为里面描写了一些“天地玄黄,宇宙万物”等广阔而又深刻的内容,包含对“天地”,对“宇宙”,对“人性”,对“道德”,对“自然”等方面的“拷问”,这些问题在当时,哪怕是现代,也是非常大的哲学命题。

而且在屈原诸多作品中,《天问》是最难理解的,由于语言的原因,诗句里面一些字词的意思,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屈原的诗,在我们现代人看起来很冷门的一个原因,句子长点没关系,可以把它当成现代的散文诗)。

但是遗憾的是,屈原的诗,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非常的深奥和晦涩的,根本看不懂,就像《天问》一样,很多句子如同“天书”,也很对得起《天问》这个名字。

比如《天问》中有两句“该秉季德,厥父是臧”,千百年来,人们对它作了各种猜测,都嫌不妥。

后来晚清学者王国维通过对殷商卜辞的考证, 发现“该”即王亥,为殷人的远祖,而季是王亥的父亲,于是困扰学者们上千年的“谜团”解开了,这句话的意思是:“王亥秉承了父亲的道德,以其父作为榜样。

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一些,主要是因为诗句中引用的典故和历史故事,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失传,想要考证的话,非常的困难。

所以,简单来说,《天问》是一部类似于《道德经》那样的作品,里面包含的思想非常丰富,只是非常的“难读”!


2、《天问》主要“问”了什么?

《天问》大概17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自然宇宙”的发问,一个是对“人类社会”的发问。

自然宇宙方面

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混沌天体”“日月星辰”“地理形成”“鸟兽草木”等天地万物。

如“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很久以前,人类刚“诞生”的时候,是谁创造了文字,教我们说话,假设天地最初是一团混沌,那么有人亲眼看到吗?该怎样考证?

这是屈原,对于人类起源,以及天地起源的一种发问。

也是人类对自身文明起源,以及宇宙起源的一种探究。

这两个问题,说实话,我们现代人都没有“搞太明白”,人类文明起源于何处,地球是怎样形成的,目前虽然找到了一些证据,但是真相却依然是“未知”的,更多的是一些假设和理论推算。

这样的发问,在我们现代人看起来很“稀松平常”,但是在屈原那个时代,大家是相信“天道”和“命运”的,认为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人类从何而来,女娲娘娘给捏的,天地如何形成,盘古一斧子劈开的,就怎么简单,无论你有什么困惑,这些神话故事,都能给你完美解释。

在屈原那个时代,甚至一个国家能否昌盛,有没有瘟疫,有没有灾难,都是用“天道”来解释的。

而屈原能发出这样的疑问,显然,他对这些神话是“质疑”的,对“天道”是质疑的,这种精神是超越时代,是需要勇气的,这也是为什么说,我们更应该把屈原看作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而不是一个被“淡忘”的诗人。


当然,后面的发问还有很多。

比如“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日月胺属?列星安列?”、“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靡薄九衢,臬华安居?”

就不一一解释了,大概就是问了一些:“天上的星辰是怎么安排的,它们是怎样对应黄道?”“它们那个时候的人,认为月亮亏损是死亡,而变圆是重生,屈原就问这是怎样重生的,难道是嫦娥的仙药?”“太阳和月亮是由什么来支撑?那个时候还不懂万有引力,其实就算是咱们现代人懂了万有引力,还是不懂,宇宙中这种力究竟来自何处,现在的研究也发现,不止万有引力一种,是十分复杂的,总之还没有搞明白。”

其实用一个孩子的思维来“还原”屈原当时的疑问,是比较不错的,就像你在给孩子讲我国传统神话,孩子的心中其实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你可以轻易的用现代科学给孩子解释,但是,在屈原那个时代,这些问题,都是高深无解的

如果说,问宇宙只是出于人类的天性(上面也说了,其实现在懵懂的幼儿,也会有这种疑问),不足以体现屈原的伟大,那么《天问》下半部分要“问”的“人类社会”,则是屈原思想的“光辉之处”!

在“人类社会”这部分,屈原主要发问了一些“君臣矛盾”的事情,大概就是,有功劳的为什么最后要去受罚,忠臣为什么会惨死,残暴的君王,最后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好的名声,总之就是想问问“好人为什么得不到好报?”“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比如,屈原重点关注的一个人物——鲧[gǔn]


鲧是大禹的父亲,曾经治理洪水长达九年,用在岸边设置河堤的障水法,缓解了中原泛滥的洪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劳苦功高。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彻底平息洪水灾祸,因此有了大禹治水。一说因鲧与尧之子丹朱、舜争部落联盟共主之位失败而被尧流放至羽山;一说是“尧令祝融杀鲧于羽山”,总之,鲧葬身于羽山,是一个悲剧色彩浓厚的治水英雄。

这个人是大禹的父亲,虽然没有把水治好,但是也是有功劳的,在屈原看来,他的结局和他的功劳是“不公平”的

《天问》—“顺域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弛?”、“咸播柜黍,莆薑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大概意思就是说,人家治水,也是有功劳的,为啥要惩罚人家,关在“羽山监狱”三年之久,还要背负“四大罪人”的罪名!

四罪指共工、三苗、鲧和驩兜(欢兜)。流四罪即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古书有记载,且与五帝之中的舜有关,舜的功绩之一就是平四罪。

鲧也是好意,也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就算最后没治好,也不至于当成“罪人”吧。

所以屈原认为鲧治水有功无罪,帝舜拘禁鲧于羽山且多年不释,很不公平。(当然,屈原并没有直接表达这层意思,而是反问,语气其实更强烈。)

还有一些发问,比如:天帝派下后羿,是为去除夏民忧困,为什么他却去射河伯,夺取洛水女神为妻?

当然,这些都是神话,很难用“人的思维”去解释,屈原也没有过分的去探究,他只是想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和好人不得好报的不满(因为屈原政治上不得志,自己好人一个,没想到却是这种下场!)


除了对神话中的人物,进行“人性”拷问,屈原还对“历史兴亡”中“贤臣”“君王”“奸臣”的不同结局进行了“拷问”。

比如:文王、武王,最后推翻了纣王的残暴统治,建议了大周王朝,并且留下了千古佳话,而春秋霸主齐桓公,多次联合其他诸侯,签订盟约,相当于是维持天下太平,也算是一个“贤德”的君王,但是死后60天没有下葬,尸体生蛆。

有些贤臣,伊尹、吕望、管仲,结局很好,而有些贤臣,梅伯被剁成肉酱,比干被挖心,箕子靠装疯苟活。

这里面有好人得到了好报,有好人没得到善终,更多的是在拷问人物,而没有把这些人物放进“国家兴亡”这样一个大环境来考虑。

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屈原所处的时代,各个诸侯国,名义上都是大周王朝,所以不存在“国家兴亡”一说,楚国可以亡,但是大周是不会亡的(这是历史的局限性,屈原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能有这样的拷问,已经很了不起了)。

最后,屈原自然也是要问一下“楚国”的,他说,历史上楚国也有很强大的时候,但是也有弱小的时候,比如被伍子胥引吴伐楚,攻破郢都,是为了给现在在位的楚怀王一个警告。

最后屈原也说,奸佞小人什么都干得出来,并且老天爷也不会惩罚他们,所以不要“迷恋”天道,人心才更加可怕!

这基本上就是屈原关于“人类社会”的发问了,能够远离“天道”,更加关注人的作用,也是屈原思想超越时代的地方,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一切都是命运,没看到人的作用。


3、《天问》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

一、对于哲学思想的启蒙

《天问》中有很多关于“宇宙”“自然”的发问,按说这对“宇宙学”“天文学”“地理学”“自然学”等现代的很多学科,都是有启蒙作用的。

但是限于当时人们的技术手段,这些问题只能用“哲学”来解释。

这里面其实有很浓厚的“道家思想”,如果屈原顺着这个方向去研究,很可能会写出像古希腊自然哲学《论自然》之类的哲学著作,甚至开创自己的“哲学流派”。

其实后人,也继承了屈原的精神,比如,比屈原出生稍晚的后来做楚国兰陵令的荀子有《天论》,汉代王充有《谈天》,柳宗元有《天说》,刘禹锡也有《天论》,这些都是大胆探索宇宙万物奥秘,提出自己思想体系的“先贤”!

屈原虽然没有继续研究这些哲学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敢质疑,敢“呐喊”的人,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很了不起了。


二、对历史的记载和传承

《天问》记载了很多历史和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和我们现代的版本是有出入的,毕竟由于年代的原因,很多东西都会失传。

假如,屈原可以把这些历史典故,包括神话故事,给咱们写下来,这相当于是咱们国家的一部“史诗”,对咱们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载,有重大意义。

看看西方的《荷马史诗》,给西方学者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荷马史诗》也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史诗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 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总之一个拥有《史诗》的民族,会让自己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史诗不仅仅在于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资料。

就像《红楼梦》一样,很多人研究它,不是研究他的小说内容,而是研究一些当时封建家族的礼仪,以及家族制度和日常生活,这相当于是用一台“摄像机”把当时,至少是封建大家族的日常给我们记录的下来,是非常鲜活的历史资料。

可惜这两点,屈原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做到,这可能是因为,屈原的主业是“政治家”,而不是“文学家”,国家都快灭亡了,那里有心情给你们写史诗。


总结:

公元前304年,秦楚订立了“黄棘之盟”,主张联齐抗秦的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天问》就创作于屈原被流放汉北的这段时期。

屈原出生不错,官也做的很大,所以在楚国,他是属于“贵族阶层”的,如果楚国灭亡,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屈原的爱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当然,这也不否定,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屈原爱国、爱民、也很自爱,不过屈原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治国理念是“美政”。

屈原的“美政”理想主要内容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国君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其次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另外,修明法度也是其“美政”的内容之一。

屈原的“美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孔子的“礼治”差不多,都是一种复古的“治国理念”,而因为和历史的大潮流不符合,最终被淘汰。

最后说一下,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咱们现代的“爱国”是有点小区别的

确切的说,屈原的爱国,更多的是一种“爱家”

因为在屈原的时代,大家都是一个国家的,就是大周王朝,而各个诸侯国就相当于“兄弟姐妹”,你秦国来打我楚国,就相当于大哥欺负小弟。

而且在屈原的政治理想中,并没有说,等楚国强大了,去消灭别的诸侯国,就是说,没有一统天下的这种想法。


楚国是我的家,秦国是你的家,大家都好好管好自己的家,逢年过节看望一下家长——周朝的大王,就行了。

因为按照祖传的礼制,诸侯国都是周朝的“孩子”,重大事情,由家长说了算,其他的内部管理,“孩子们”自己做主就可以了,所以屈原能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

所以说屈原和孔子一样,都希望回归到大周王朝刚建立时期的那种转态,各个诸侯国相安无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没事还可以写写诗,搞搞艺术。

但是时代变了,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了,而屈原在楚国灭亡后,也投江而亡。

楚国是屈原的家,看见“家人去世”“家园破坏”,屈原更多的是一种“家园之痛”

但是这不能怪屈原,在咱们的传统文化里面,“爱国”和“爱家”其实是一样,咱们经常说“家国情怀”,就是说,爱国和爱家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连家都不爱,他会爱国吗?

所以说,屈原的爱国,表面上看,的确是只爱自己的楚国,和今天相比,有点狭隘,但是屈原的时代,并没有一个大统一的国家,假如屈原生活在一个大统一的王朝,他也会像爱楚国那样,热爱整个国家。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把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来纪念的原因。

说道这里,相信应该能让大家距离屈原,更加近一点。

假如楚国没有灭亡,屈原或许会继续自己的诗歌创作,不管是研究哲学,或者是写史诗,相信都能给我们留下更加辉煌的作品。

但,历史没有如果,除了可惜,也只能可惜了!

网址:如何理解屈原的《天问》? https://mxgxt.com/news/view/322641

相关内容

如何理解屈原的《天问》?
6-x=18如何用天平原理解方?3.6-x=18如何用天平原理解 爱问知识人
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夫妻感情不好如何解决
吴京委屈?谢楠理性分析,夫妻情感如何升华
看明星父母如何处理二胎问题
如何处理夫妻打架的问题?
如何理解2024年短剧市场的机会和问题?
如何用命理解释婆媳关系
如何缓解婚姻矛盾问题,轻松化解的方法
父女争执,女儿无论开口与否都显得不对,珊珊心中的委屈又该如何化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