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教学设计:先在大屏幕上放出10位明星的照片,诸如黄晓明、范冰冰等。同学们齐刷刷喊出他们的名字。随后屏幕上又放出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的照片。只有少数学生能说出“杨振宁”。最后,大屏幕上出现一位戴眼镜、手捧奖杯的老太太。他问:“这位是谁?”这时,只有一位男生知道她是屠呦呦。
筑梦路上呼唤
“科学家崇拜”
据调查结果显示,和前几代人相比,科学家在当今青少年心中的地位下降了许多,崇拜科学家的中学生只占18.5%。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师让学生们写《我的理想》,他们十有八九都要当科学家。毫无疑问,从对人类的贡献而言,娱乐明星与科学家本不可同日而语,然而现实中太多的案例却能够为我们提供“出乎意料”的对比。中国遥感地理学家李小文在辞世后几天,媒体才发出一条短消息。与此不同的是,歌手姚贝娜离世时,媒体大肆炒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和演员黄晓明的婚礼,几乎在同一时段发生,一位是举世瞩目的医学泰斗,一位是中国娱乐圈的当红演员。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至今在北京只能买半个客厅。而黄晓明办一场婚礼就挥金2个亿。
科学家与娱乐明星不同,娱乐明星可以一炮走红,但科学本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科学成果未出来前,公众缺少关注。而且对于多数科学家来说,由于性格、时间、工作保密性等关系,一般也不会主动向社会介绍自己。即使那些已经摘得桂冠的科学家,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也会逐渐减弱。
科学家对国民的影响力远不如娱乐明星,这是时代的悲哀。这种现象警示我们,整个社会对科学家群体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今天的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管价值观有多少种,科学与科学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我们更加需要呼唤“科学家崇拜”,更加需要无数科学精神的崇拜者与追随者。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完善制度机制、传递价值导向、培育科技氛围等诸多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科研事业才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有坚实的人才基础。
前天我发了一篇关于2017年一线明星的出场费报价表,没想到几个小时就收到了几百条网友的回复,还有很多网友给我发私信,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当然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钱的话题永远是那么敏感而有充满了诱惑力,就像女人的内衣一样,虽然你我都不敢直视,却又想上去摸一把呢。(话糙理不糙哈)
这其中大家针对科学家的收入和明星的收入差距之大,是大家无法理解的,是社会资源分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吗?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虽然我们从事的是广告创意的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也想给关注我们的用户一个合理的答案,要不我真的睡觉都不心安呢~
1.我们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真的出问题了吗?
答案是对也不对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文献,大多数都不怎么说人话,看的一头浆糊,所以我总结出来,首先科学家分三六九等,应为这个行业的水也很深,大学从事研究的教授、科学院各级研究员。 大学讲师,科学院里面大量实验员、仪器管理员、数据分析师、IT支持工程师、硕士博士生,这个定义并不好判断,当然他们的收入存在很大差距。
什么叫明星?我想这个比较好定义,大多数都能耳熟能详的公众人物,他们就应该算是一线明星,至少我上篇文章里的都是。
科学家的收入,的确比明星收入低。但是,要看清楚,这个是说“普通科学家”VS“明星”,意味着,那平均水平的科学家与演艺行业里顶尖人物比收入。
首先如果都拿这个行业里的顶尖人物来对比(这里我们不点名),娱乐行业的从业者绝对高于顶尖的科学家,这个我查阅了美国的数据统计,每个国家都是这个样子。
而这两个行业中端的从业者,收入差距并不大,有些在明面上的收入,科学家们可能还是高于小明星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明星应该比科学家赚的多,人家买100万的门票,还要交若干税,这些税的一部分就是用来养活这些象牙塔里面辛劳的科学家。
第一、明星一场演唱会的收入看着很高(毛收入),但要看到,这个收入是给以明星为代表的整个团队,而不是个人;团队中包括自己的乐队、化妆、经纪人(你就知道宋JJ多无耻了)、所属公司等等。
当我们拿着明星团队(其实就是明星公司)的入账说事,另一边却在对比科学家个人收入。 要比就这么比,看看科学家得到的项目收入(数10万至数亿)——这些钱中一小部分是作为科学家除工资奖金之外的额外劳务费,最近国家还有新规定,可以提高劳务费比例。 不过,别担心科学家乱花这些科研经费;你和你家爱豆纳税的钱国家审计严格得狠呢。
第二、社会资本趋向于短期利益;当资本投资到明星或娱乐事业,短期内能够获得较好收益。但同样投入科研——科研是个巨大的范畴,并不都是汽车飞机等等的“技术研究”——要么风险大,要么没有利益。
话分两端——像是常见疾病的医药研发等等的研究,能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国家/企业都愿意投资。 但是罕见病症的研究收益与成本不成比例,就只能靠国家投入;相应的研究者获得的收入也较低。 同样在研发新能源等等的,国家待遇不如企业那么好,很多科研人员就辞职去企业继续研发;国家支持的研究通常是长期效益、社会效益、社会责任较大的基础课科学研究。 我自己的例子,我做水文——就关心下雨之后水往哪里流;这不是水利、不是发电、不是灌溉、不直接跟防洪有关系,如果没有国家支持这种基础性的研究,我们这些研究这些领域的人都要转行。 很多纯“科学”只在未来可能有用,当下很难立竿见影,这是与“技术”研究最大的区别吧。
第三、如果你有100块钱,你打算看3小时电影还是找个科学家看他做3小时实验或听他讲三小时气候变化? 这也就是市场和民众自己决定的。 明星赚钱靠能力、靠人气,民众愿意花钱看明星,明星当然收入高;难道国家应该逼迫民众把看电影的钱交给科学家吗?要国家抢明星的钱补贴科学家吗?——其实税收也就是这么干的,干在合理范围而已。
第四、国家税收是固定的,如果把更多钱给科学家,那么这钱要从哪个部门抠出来呢? 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国防外交? 你说三公消费?三公消费里面,就用包括中科院在内的若干科研院所的贡献;当近几年媒体指责中科院三公消费(主要是交通)太高时,我原来工作的研究所,连出野外、上高原的交通都受限制。
2015年世界收入最高的10个演员里面,只有一个中国人(成龙);最高收入的女演员中也只有一个中国人(范冰冰);我们做的还不够,要加油。
另外演员的收入是个极端右偏分布。其名气大实力强的名气收入高,如果能力差一点点,收入就会有很大差别。如小李子在《华尔街之狼》中得2500万美元,同剧中提名最佳男配角的Jonah Hill只得到6万美元(Hollywood Salaries Revealed, From Movie Stars to Agents (and Even Their Assistants))。 知道谢耳朵吗?他和他的小伙伴们的收入是每集电视剧100万美元。
在好莱坞演员中,统计平均年收入是52000美元,实际很多参与演出的人员从演艺当中获得收入可能低于$1000.
总结:
首先我们以出场费和科学家做对比,这个有失公允,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市场规则,社会需求不同,才会出现供给问题。 但是近些年,关于娱乐圈粗制滥造的电影电视剧,只靠刷脸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这绝对是个怪相,我们不能支持不创造价值,就掠夺公共资源的行为。 我很高兴,有很多网友和知事速递小编一样,我自认为是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我们不羡慕公众人物的高薪,但是请拿出你们的敬业精神,创造价值,创造对人民,对社会有价值的精神食粮。版权声明:本文为“News知事速递”自媒体群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