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之语频出,看北大教授如何成为明星!

发布时间:2024-12-19 02:30

2019年9月13日,中秋节,央视《新闻1+1》栏目,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作为连线嘉宾,与主持人对话了中秋节文化。五年前的2014年,还是这个专栏,还是张颐武教授,与主持人对话了圣诞节在中国的话题。张颐武是媒体的常客,算得上明星。就在不久前,张颐武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西方企业不清楚港澳台是中国领土。雷倒一片吃瓜群众。

是媒体造就出了明星张颐武,还是教授张颐武自愿被捧为明星?我们不得而知。其实学术明星这些年来不仅层出不穷,而且各自不同,咱们以后再论。还是先看看张颐武教授,怎样通过雷人之语成为网红明星的。

蔻驰与迪士尼联合推出的一款T恤,把香港、台湾与中国并列。

一段时间以来,香港暴乱升级,一些西方企业蠢蠢欲动,频频曝出反华之举,公然销售印有“港独”、“台独”等不当文字T恤等等。被中国群众揪出后,这些企业便开始找理由,表歉意,有态度真诚的,但更多的是言不由衷,蒙混过关而已。在此关头,张颐武教授说道:西方媒体多年来有很多误导,导致有些外国人对港澳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并不清楚。

展开剩余 81 %

好一个不清楚。张教授口吻倒像是某个西方企业的发言人。张颐武是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网上公开资料介绍是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有点像余秋雨先生。

当下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强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没有哪家西方企业可以小觑中国市场。涉事反华企业只能选择道歉。除了找一些把关不严,是个别员工处置不当等等理由外,并没有企业如张教授这样为自己开脱,说自己不知道港澳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见,张颐武并不能代表西方这些有反华行为的涉事企业。

一个章子怡顶一万本孔子,对于国际影星章子怡,或许是一场灾难。

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北大的教授,张颐武这样雷人的言论,却不是第一次。 2005年,针对文化输出,张颐武说,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全国哗然。

看来有必要搜寻和探讨一下北大教授张颐武的过往名言。章子怡比肩孔子,张教授的原话是:“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章子怡被称作“国际章”,姚明也被称作“国际姚”,张教授把两者并提似无不妥。章子怡是影星,属于娱乐范畴,是全世界传媒的关注焦点。外国人称其“国际章”,是因为她享有了国际知名度,成为外国人知道比较多的中国影星。姚明是球星,是体育范畴,但是姚明被称为“国际姚”却不仅仅在于其作为NBA曾经的球场名人,入驻篮球名人堂。而是作为中国人,亚洲人,姚明高尚的人格,热心公益的行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实践,让美国文化,西方文化下的欧美地区以及全世界,通过姚明,了解中国,通过姚明的行为,了解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符号。体育明星很多,跟娱乐明星一样,但是达到姚明这样王者的高度,就寥若晨星了,不仅比的是技能和成绩,更在于他们的修养、人品,以及他们传播的超越了体育本身的精神,如拳王阿里、球王贝利。自诩为文化学者的张颐武,把章子怡和姚明相提并论的本意,其实是拿姚明托高章子怡,因为张教授接下来的一句话更具震撼力:“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曾经驰骋NBA的姚明,如今是CBA掌门人。

呵呵。按照张教授的说法,不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都没有未来了。一个章子怡,顶上一万本孔子呢。张教授的雷人之语,雷倒了全中国,声讨之声如夏日滚雷。或许这正是张教授想要的结果?世界进入21世纪,中国各界争“红”,都在向娱乐圈学习,不管白猫黑猫,能红就行。学界也是不甘落伍,眼球经济时代的到来,只要能吸引到足够多的眼球关注,像娱乐圈一样,甭管丑闻美闻,只要有人关注就能成为明星。成为明星的好处,大家自己百度吧。

张教授还举了一个在例子,是当年在中国热播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大长今》是历史剧,源自朝鲜李氏王朝真实人物徐长今的故事。大长今命运多舛,但自强上进。电视剧人物丰满、剧情跌宕曲折、主演李真爱演技高超……这部剧不仅在韩国,在中国,包括在日本等国家地区都成为热播剧。《大长今》不是偶像剧,观众年龄层包括了各个年龄阶段。虽然《大长今》的热播与李英爱的出演有一定关系,但作为剧情片,演员并不是决定性作用。张教授以《大长今》的热播借论重视章子怡,可见对文化现象缺乏基本的常识了解,牛唇不对马嘴,难怪有教授的学生撰文批评教授(天涯《从张颐武的错别字说起》)。

大长今风靡整个东亚地区,传播了韩国文化。

张教授说章子怡“就是中国梦”,我们要尊重她,崇拜她。有网友诉诸媒体:“我真是要拍案而起了!”“我觉得简直是有点死不要脸了!”面对大家对 “孔子不如章子怡”的质疑,张教授回应道,我从未说过“孔子不如章子怡”这样的话,我只是说“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章子怡比孔子更能传播中国文化,张教授的类似观点还有。2013年,张颐武将郭敬明比肩王安忆,认为郭敬明比王安忆更能代表上海新文化符号。他在文章中写道:“在张爱玲远去,程乃珊故去,而王安忆已越来越和上海年轻一代疏离而影响力淡化的时刻,郭敬明变成了上海想象的新的部分。”

无论有多少质疑声音,郭敬明的每一部作品都能热卖。

郭明是四川人,作为红极一时的通俗文学作家,当然是一种文化现象。抛开其不断被质疑的抄袭嫌疑不说,仅其作品传递的价值取向,作为顶着北大学者头衔的张颐武,就应该慎重发言。然而张教授再次以雷人的观点,引发社会公众一片炸雷。有人强烈表示:“请不要拿郭敬明代替上海‘新的部分’。那是浮光掠影,是外乡人的想象和赋予,那不是真实的、复合的上海。”评论家程永新更是一针见血:“郭也许跟这个时代什么都有关系,就是跟上海想象没任何关系。”

张教授善于抓住热点说事儿,大家听上去是不明就里的信口开河。就像明星们的八卦一样,明星们并不在乎媒体平台说好还是说坏。而学术明星们,只是“蹭热点”而已。这个近几年的大肆流行的词儿,张教授在十几年前就烂熟于胸。早在2007年,张教授对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的评论中就可以得到佐证。那时,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受到市场热捧,张教授立马发表评论:“青春总是要和现实劈面而遇,现实的坚硬的内核会让青春无法逃避他自己的宿命。”被网友认为是吹捧之文,是“叫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外延很大,很吓人,意义却很模糊的词。

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址:雷人之语频出,看北大教授如何成为明星! https://mxgxt.com/news/view/310816

相关内容

北大戴锦华教授:如何看待耽美小说?
北大教授建议年轻人别躺平继续“卷” 建议教授别建议
北大:请警惕不要制造美国式“明星教授”
北大教授靠知识付费收入终于赶上了明星,但为何知识商人们却在退场?
明星教授,明星与大学双赢?
如何看待国家杰青、原吉林大学陈虹教授加盟同济大学?
网曝“网红教授”薛兆丰将从北大离职,做教授真的不如做网红吗?
科学网—评论:从“明星当教授”说到“教授当明星”
文体明星直聘教授为何引争议
南怀瑾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听听北大教授怎么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