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演出市场规模超五百亿——粉丝经济,互联网吹大的“爱慕值”
舞台上,光束灯配合着LED屏幕的快速变幻,煽惑着音乐的律动;舞台下,万人大合唱,歌迷齐声欢呼呐喊、欢唱摇摆。
随着演唱会市场的走热,演出门票演变为“稀缺”资源,票价水涨船高,推动了“粉丝经济”兴起。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粉丝经济”健康发展?
瞬间被抢光,抢票堪比春运
去年,12月28日10点,林俊杰演唱会门票开售,从开售到售罄仅耗时58秒。
今年,7月16日上午11点,周杰伦南京演唱会门票一开售也被瞬间抢光。
“我用两个手机同时抢票,依然没抢到。”在南京新城科技园上班的邢小姐表示,7月16日一上班就打开了大麦网app,等待11点抢票,“办公室里几乎有一半的同事都在抢演唱会门票,有的‘脑袋灵光’的同事碰运气,抢到了票转售。”
一般来说,明星演唱会的票价从几百元至2000元不等。以今年周杰伦2019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南京站为例,票档分为看台和内场,票价从500元至2000元分成6个档位,目前所有档位的门票均为缺货状态。
记者在淘宝网、微博等网络平台查看周杰伦南京演唱会门票在售情况,发现票价早已翻番:票面500元的现价1400元,票面700元的现价至少1600元,最高票面价2000元的现价3300元。像周杰伦南京演唱会这样,高价票不断突破极限。2016年王菲演唱会票价最低1800元、最高7800元,引发很大争议。
“演唱会高价票是对粉丝经济的一次集中挖掘。”行业评论人黎新宇说,在实体唱片销售不景气、数字唱片起步的当下,演唱会是明星市场号召力的一块试金石。7月下旬,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各类演出市场收入均呈上升趋势,演出市场总体规模达到514.11亿元,较上年上升5.03%。数据显示,2018年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0.26万场,较2017年上升8.33%,票房收入39.85亿元,较2017年上升5.87%。
90年后是“追星主力”,粉丝经济勃发
“从2014年第一次看SM Town演唱会开始,我每年都会选择一个演唱会去体验,目前已看了六场演唱会,每年花销约2000元至5000元。”今年研究生毕业、后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的张小姐表示,在演唱会现场体验试听盛宴的同时,还能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从事视频制作的毛女士看来,通过演唱会体会到的幸福感难以言表:“震撼!爽!在演唱会体验到的试听感受是无法通过看视频实现的,而且演唱会中间就算有不认识的明星也能跟着嗨起来。”她表示,目前在演唱会以及周边产品的花费已达1万元。
追星人群中,上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群逐渐成为现场娱乐的消费主力。有数据显示,在现场娱乐票务市场用户中,24岁以下人群占比攀升至14.8%,30岁以下人群占比达到42.4%,这一群体为文娱消费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作为高价票主要消费群体的中青年,对偶像明星的消费较为疯狂。
随着粉丝群体扩大,偶像经济不断发展,除了买明星的专辑、看演唱会,还催生出了买明星衍生产品、租广告位、社交网站上刷话题等多种形式。
7月底,周杰伦和蔡徐坤粉丝微博超话打榜,将微博超话社区推上了风口浪尖。蔡徐坤的粉丝为了守住第一的位置,甚至花费了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购买虚拟花,为偶像增加“爱慕值”。随着周杰伦登上超话榜第一,超话影响力破亿,意味着双方的拉锯战进入了尾声,同时,微博因为明星势力榜而遭到北京消费者协会约谈。
这次“网络战役”只是粉丝追星的冰山一角。有数据显示,中国的追星族中有36%的人表示愿意每月为偶像花费100元至500元,年市场规模高达900亿。比如演唱会灯牌、徽章、围巾等应援物就是一笔不小的生意。追星已有10年的傅女士说,基本每个明星都有一个官方应援色,粉丝们就会买应援色的灯牌,而且粉丝团也会号召大家一起买,一块一平方米的灯牌售价约200元,而每个粉丝基本一买就是好几块。
乱象频出,追星需理性引导
为一睹偶像真容在机场彻夜守候;偶像应援会集资;因为追星离家出走、甚至借上高利贷……粉丝经济伴生的这些疯狂追星行为,导致盲目追星、黄牛票等乱象频发。
每每谈到黄牛,看了近20场演唱会的关女士仍十分恼怒。她表示,因为官网卖票平台的门票很难抢,所以很多粉丝无奈地去找黄牛买高价票。“可黄牛价格太高了,甚至有的要比原价贵3000元至4000元,可是如果真的想去看演出,也只能接受高价票。”
对此,售票官网也在采取行动。比如,就在今年4月苏州举办的林俊杰演唱会,大麦网联动主管部门、林俊杰经纪公司及巡演主办方重拳打击“黄牛刷票”“哄抬价格”,严格执行“一票一证”的实名制购票政策,并在抢票环节中采用大数据手段实时监控抢票数据。1月14日,在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大麦网已取消了一批林俊杰演唱会的“黄牛”订单。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兴起让普通人追星开始变得更加简单,动动手指,明星的作品、演出、微博可以轻松观赏。同时,互联网加速了追星组织的形成,推动了“追星经济”的涨潮。
从社会学来看,追星的本质是一种类社会关系。出于向往,一类人把另一类人摆在“神坛”上接受自己的敬仰。“青少年偶像崇拜,表面上看是出于从众心理、追求时尚之举,但其实从内在心理机制来说,他们是通过追星这一行为,将自己个人的美好愿景投射到偶像身上。”心理学教授白彦茹指出,寻找榜样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诉求,除了尊重这一诉求外,社会和家庭还应该重视对粉丝行为的理性引导。
如果你的孩子沉迷追星,你会怎么办?南京市民胡先生的孩子上周末刚与妈妈飞到重庆看了一场演唱会,胡先生表示,对于孩子追星的行为他是理解并尊重的,但他更希望孩子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比如他去重庆看演唱会,我会鼓励他去外地不仅仅是去看偶像,还需要带着热爱生活的心去游览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
记者 朱璇 见习记者 洪叶
网址:我国演出市场规模超五百亿——粉丝经济,互联网吹大的“爱慕值” https://mxgxt.com/news/view/297588
相关内容
粉丝经济市场规模有多大? 粉丝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中国粉丝经济行业市场规模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分析报告
粉丝经济行业运营模式分析及投资盈利分析 全球粉丝经济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千亿美元
网红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分析2024
网红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千亿红利市场
2025粉丝经济市场规模 粉丝经济行业发展现前景研究
国内粉丝经济市场现况 国内粉丝经济市场发展
粉丝经济行业现状及未来市场规模分析2023
万亿市场规模,谁是红人经济背后的“阿里巴巴”?
2020年中国粉丝经济市场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